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时间:2021-06-27 10:30:21 论文 我要投稿

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必然并且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高校的教学目标从注重知识转向重视能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亦随之发生变化。改变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艺术,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成为目前文学理论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课题。

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

  “读图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和思维模式。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多是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重感觉轻理性,逻辑思维和理论素养不高。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自学意识与自学能力不强,阅读积累少,知识面较窄,很多学生习惯了“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的教学模式,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缺乏应有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文学理论教师必须针对读图时代学生的特点和文学理论课程教学面临的新形势,提升教学艺术,积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营造教、学互动的学习氛围,构建“教学相长”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能力。

  一、改革课题内容,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众所周知,“文学即人学”,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哲学等文化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文学不仅是一种审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手脑并用、知行统一,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的内容和形式亦需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改革主要方向是以多学科的融合为基础,将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文学史课程教学和当代文学实践三者有机结合;将文学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相结合,做到历史与当下兼顾,理论与评论相结合;将文学理论教学和其他人文学科结合,更新文学理论教学的知识结构,使文学理论课程具有更强的开放性。[1]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取代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既具有厚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针对文学理论课程的两大特点:一是“争论多”,很多问题尚无定论,讨论空间很大;二是文学理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应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研究文学作品是文学理论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同一部文学作品亦可见仁见智,采取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采用开放性、多向性、启发性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选择或是富有现实意义且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或是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或是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为目的,将研究与讨论贯穿教学整个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探讨,达到相互启发与提高。为了有效地开展讨论,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课前看教材、读作品、查资料、列发言提纲等,然后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因此,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准备。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掌控课堂,启发引导,在师生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与互动的基础上,逐步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提出理论假设。再由全班再对其进行考查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就相关问题在学理上作进一步的延伸与深化。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可将学生的思维由教材扩展到更大的领域,不仅有效解决了文学理论课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拓展和深化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还将“授人以渔”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文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内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实践教学一是引导学生将文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与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其阐释、分析具体文学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学生关注当下文学和文学批评的热点、焦点问题,如正在兴起的网络文学、综艺节目,渐渐衰退的精英文学,等等。二是利用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指导学生把文学理论学习与学生的文学鉴赏实践、文学创作实践、文学批评实践相结合,把实践教学过程当作理解理论、提升理论应用的过程。

  针对目前大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和对创作重视不够的状况,教师不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名著,还要要求学生学习文学史和美学等其他人文知识;鼓励和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多探讨和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学批评活动,提高文学批评的理论素养。如鼓励和指导学生创办校刊或班刊,以所办刊物为阵地,发表自己创作的作品;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多探讨和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学批评活动,提高文学批评的理论素养。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进行辅助学习,学生和教师还可以在网站上一起鉴赏讨论文学作品,分析和研究文学现象,拓展文学理论教学的实践平台。

  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渴望通过交往和交流来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与他人和社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可引导学生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共同学习、相互交流研讨。学习的`形式可以是课堂学习也可以是课外学习。即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构筑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平台,进行合作学习。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明确每个学习小组的任务,各小组根据先根据自己的主题与要求,研读教材、收集资料;再由各小组就某个主题开展自由讨论、辩论,然后由各小组在班上对讨论的结果进行陈述和展示,教师进行总结、评点,最后全班对各组的陈述和展示进行投票,评出最优小组。这样的合作学习融研讨、互动、实践为一炉,要求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学会相互虚心倾听不同意见,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还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团结合作,平等交流沟通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社会性需求。同时,对学习小组的成果及时予以肯定和奖励,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五、利用网络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载体,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灵活性、趣味性

  在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手段,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在阐释概念“文学形象”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网络教学手段,除了把中外经典名著一些片段通过图片、画面和文字进行展示外,还同时把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化产品如网络小说、动漫、影视片等也展示给学生,扩大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概括提炼“文学形象”的基本属性,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兴趣和创造能力。

  结语:教学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流活动,教师与学生始终应该是一种积极互动的交流。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坚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改变目前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文学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和学科的交叉性,要求教师必须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提高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总之,文学理论课的教学应该是科学性、艺术系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只有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提高了,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艺术与学生能力的提升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论文04-01

学科集成创新能力提升研究论文04-14

基础日语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提升的研究论文07-03

思维教学促进学生逻辑能力提升论文09-09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教学论文07-04

钢琴教学中幼师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论文07-04

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研究论文11-20

三本院校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论文05-14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能力策略研究-论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