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

时间:2021-06-21 10:34:51 论文 我要投稿

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10篇

  第一篇:全面构建中职体育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摘要]“因人制宜”是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模式的中心思想具体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在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优点,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以提高个体的学习水平,从而全面提升总的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10篇

  [关键词]中职体育;因材施教;措施

  不同的时代,“人才”一词有着不同的定义。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化人才。然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在任何时候,只有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为其他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体现出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学既是一个独立的课题,又与其他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以个体不同,因人施教,多样化教学贯彻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一、分门别类进行考核

  以上我们提出,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过程中,实施了不同个体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在以后的考核测试中,也相应会产生分门别类的考核制度。这样,教师在这一实施过程中,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单一性,改进新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和老师都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模式中,学生个体特长得到了肯定,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其他的学科学习和实际生活中,也有了自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健康而又坚实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总结其个体特点

  学生的个体特点,是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的中心点。(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多接触,观察每个学生的不同点,总结出几种类型的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2)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体育中从理论到实际的过渡,真实体现出体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能喜欢上体育这门课,体育渗透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3)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不同性别在各阶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地因人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三、合理适当地引导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就性格而言,把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性格外向的,乐于敢于参加一切体育活动,这类学生一般可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其他学生的积极性;(2)比较能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引起兴趣,有意愿参加的这类学生,在别人的激励下,稍加引导,便可投身于集体活动中,很快融入体育教学中;(3)再有就是一些对体育有排斥因素,由于个体体质或其他因素间接导致无法正常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四、让体育教学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进行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是紧张、沉闷的,可以采取学生自由选择活动方式,以轻松的心情参加体育课堂活动。在体育学习中,可分为几类不同项目,丰富课堂教学;也可采用分为几个队进行竞赛,提高学生的互助团结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体育课堂教育中,是肢体语言最多的一门教学,但在此其中也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可使学生缓解其他课堂的紧张状态,让大脑得到适当休息,缓解其他课业带来的疲劳。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健康的时代,所以体育教学占了很大比重,体育教学中学生受益多了,身体素质便提高,同时还可促进大脑转换休息。体育课堂丰富多彩,学生就会爱上体育课,达到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得到学习。分门别类的体育课堂训练项目,让学生多了选择性,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体育教学会使人身心得到发展,身心受益,娱乐其中。把因材施教融入体育教学中,能使体育教学得到深层意义的提高,在这套教学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而达到了我们的最终教学目的。

  五、中职体育教学切忌拔苗助长

  任何一门教育都要有计划、有秩序、有目标地进行,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也要一步一步来,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在体育课堂项目训练中,时时输入给学生各种教育理念。跳绳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毅力和坚持的恒心;在足球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让学生从活动、游戏中体会到团体的力量;在长跑中,让学生知道要达到目标就要坚持不懈,要到达目的地是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中途停下,放弃,永远不可能到达目的地。体育教学并不是干巴巴的,是有很深刻的生活哲理蕴含在其中。因材施教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受益,对体育教学产生了很大意义的影响。今天,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发展进步。教育事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中职体育教学更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会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一个好的教育方法的出现,就体现了社会的又一进步,因材施教体育教学,就起到了这一重要作用。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有可观的前景,在现代的体育教学模式下,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陈新权.如何在初中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陈恩富.中职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探讨[J].职业,2015(14).

  作者:刘宏 单位:甘肃省镇原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着较高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就现阶段在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来看,其中仍存在着理念相对落后、内容较为陈旧、评价方式不完善等问题,这也就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能在就业导向影响下,针对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其身体素质,还能有效强化其心理承受能力,以为其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就应道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对教学的模式进行转变,更新其教学的理念、内容以及评价方式,进而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强化其自身的职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的理念相对落后

  相较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培养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工作往往有着其特殊性,其往往更加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及能力的培养,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教育的特色观、就业观和人文观。然而,就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来看,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仍相对较为落后,这就到之这些观念在教学中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将忽视体育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我国高职院校有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都无法为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也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而这种单一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同时也无法使高职体育教学的真正作用得到发挥。

  2、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的内容相对老旧

  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其强化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这往往也就要求院校的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能以这一目标为依据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内容仍相对较为老旧,有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更多的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及体育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就业导向下体育教育中学生市场及工作适应能力的强化,这不仅导致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无法与现阶段的教学改革相适应,也对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有所限制。

  3、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完善

  就现阶段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来看,评价方式的不完善也是导致体育教育功能无法得到全面落实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所采用的评价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在基础、能力及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差异性,而采用了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往往导致评价失去了其应有的公平性。除此之外,有部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其综合性,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重视其最终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成绩以及其实际的学习情况和在学习中的态度;也有部分体育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而导致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这往往也对于体育教学功能的发挥有着一定的限制。

  二、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模式的转变

  1、对传统高职体育教育的理念进行转变

  要切实发挥就业导向影响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就必须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加以转变。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体育教育的特色观,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根本目标出发,将体育教育与职业岗位培训之间相连接,根据职业岗位的培养要求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强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体育教育的就业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全面的发展。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将就业的观念融入到教学中,以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及就业心理承受能力为基础在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对其就业能力等加以提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重视人文观的融入,强调学生学习中主体意识的发挥,提高其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性。

  2、采用与教育目标更加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

  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体育教育除了原有的体育教学内容之外,也应将职业能力、这也素养等内容融入到教学中。首先,以学生体育能力及体育素质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运用,强调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学生的体制,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加强,进而为其今后工作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将学生今后工作中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体育教育中。这一能力的培养除了身体素质之外,往往还强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强调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加以提升,进而在提高学生今后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也能帮助其提高工作的质量;最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用讲学生今后工作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通入到教学中,在保证学生体能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也是其自身的职业素质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转变

  就业导向影响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要发挥其重要作用也应强调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针对体育教师传统评价中存在的不足,要求其在评价中做出如下的改变: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转变以往由教师单一评价的方式而让学生共同参与到评价中,进而使评价的内容变得更加全面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评价的综合性,转变以往以成绩为依据的评价方式,而根据学生的成绩、日常的学习表现、学生的基础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来对其尽心评价,进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中评价的全面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评价中还应重视学生的发展性,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为目标来强调教学中对过程等方面的评价。

  三、结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培养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作为在学生身体素质、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培养中具有良好作用的体育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以就业为导向给予现阶段高职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足够的重视,并切实有效的对其教学的模式进行转变,进而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能力和素养的基础上,强化其自身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廷萍,张红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构建[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

  [2]江向中.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7).

  作者:聂凯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若想实现培养出大量的综合素养较强的人才的目标,体育课程教学就要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理念、新方案、新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丰富体育教学途径、建设健全的体育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从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来看,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他们并没有突出自身的教学特色和理念,甚至是直接照搬本科体育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就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深人的探讨和分析。

  一、我们一直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也就是说一所高职院校的建立也有义务设立众多学仁日乏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各个方面。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的设立的目的就是通过体育活动来达到这五个方面中的增强学生体质。所以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简单来讲就是增强体魄。这也就是要求高职院校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因为用人单位不但希望公司职员能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当然还希望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强,能够尽快适应高体能的工作。从以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因为身体或是体能原因与一些好的工作、企业擦肩而过。随着这种情况的发生,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也愈发重视起来体育的教学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其实效性还是相对较低,也并没有突出其教学特色与教学理念。因此,探讨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概念

  培养用人单位生产、建设、管理还有服务等方面所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高职体育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培养各方面综合发展的重要课程,是体育工作,教学目的的中心环节。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与指导思想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并且要紧密地围绕着其根本任务来建设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设置合理的体育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努力培养他们职业体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能力,为培养人才这一明确目标而服务。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体育教学重视程度欠缺

  如今,各大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据研究表明,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老师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认知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然而,体育教学作为各大高职院校的必修仁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与其他学科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理念一直都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忽视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只是象征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学生在校的几节课的体育课程,忽视了向学生们传达终生锻炼的理念,导致学生们认为体育课只是休闲娱乐的课程,上课也不认真,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简单的任务,导致整个教学质量的下降。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也导致了体育教学资金投人的不足,于是一些院校的体育设施、场地、教学用具都不够学生们的使用,虽然国家的相关规定对高职院校体育经费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很多学校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工作,从而导致教学任务难以执行,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轨

  “健康第一,终生体育”应该是各个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思想。然而,在实际高职院校体育的教学当中,教师们往往都是过于重视体育教学的基本的理论和技术,又由于教学设施和场地的限制原因疏于了体育教学的实践部分,也忽视了“终生体育”思想的传达,产生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学生们的身体素养以及体能没有得到提高,很容易导致身体较差、免疫力低下等问题,严重可能会影响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今后的就业也有严重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身体原因没有理解和掌握扎实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身体素质较差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和要求。

  3、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师专业结构比例不协调

  根据研究表明,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上安排的教师资源较少,全学院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专职体育教师十分的欠缺,因此每个负责体育教学的教师压力都非常大,每周都要超负荷完成教学任务,一位体育教师要负责很多个班级的教学,还要负责体育教学的很多个项目,而且这些教师还要在一个学期内在体育教学中多个专业上变更教学内容,因此,每一个负责体育教学的老师都要不断钻研多种体育项目的教学方式,他们都背负着巨大的工作量和压力。由此我们可以想像得到,老师们可能由于时间局促,精力有限,做不到面面俱到,在课堂上就会出现失误,教学质量就会相对地有所下降,教学任务就会难以完成,同学们在体育课上的收获也会有所减少。

  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1、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应以学生教学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紧跟时代与社会的脚步,根据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应主要围绕着促进学生就业来开展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院校以及负责体育教学的教师应深刻贯彻高职体育促进就业的观念,并把这种理念表现在其教学活动及内容上,把这种理念传达给各位同学,帮助同学们也重视起体育课程,提高同学们的体育能力,身体素养,增强体魄,使他们身心舒畅,避免在毕业选择工作时,因身体原因、体育能力等问题与他们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

  2、选择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来进行体育教学,就应该选择适合的体育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必须以能够增强同学们的体质,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卫生以及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为基础,带动同学们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们锻炼身体的习惯,注重建设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体育教学内容,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能够真正有效地帮助同学们就业。

  3、建设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一方面,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应丰富其教学的评价主体,形成新的具有其鲜明特色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变课堂上的主体,使同学们成为整个课堂的主角,老师成为辅助教学者,帮助指导,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还可以丰富教学评价的内容,从动作技术、理论知识、意志品质、心理状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深人的考量,突出体育考核的综合性,以及对它的重视程度,从而了解学生掌握的薄弱之处,以便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立足提高学生体能身体素养的基础,依托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优化高职体育教学课程设计、板块安排、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建立健全的高职体育教学考核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各方应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促进高职学生的就业。

  作者:李昊 单位:山东威海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逐渐苏醒并发展,终身体育理念应运而生。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体育教学质量偏低,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终身体育的概念以及内涵进行阐述,其次分析现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并输送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终身体育现已成为世界潮流趋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中占据重要地位,具备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终身体育的首要目标应是对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深化改革,使学生们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开创体育教学新思路,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坚实掌握实用性的体育锻炼方式,了解并能够举办具有休闲性质的体育项目,并且于学校毕业后依旧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以此加强自身的生理建设和心理建设。

  1、终身体育的概念与意义

  1.1、终身体育的概念

  所谓终身体育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从能够开始进行体育锻炼的那一天开始,直至离世的整个人生过程中都坚持不懈的接受体育教育,并进行体育锻炼或体能训练等相关活动;第二,终身体育是指学生在学校内接受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活动技能,基于此在毕业踏入社会后还能够根据在学校时掌握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始终进行锻炼,保证终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现阶段,终身体育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已成为人们在体育方面的共识,但是在我国终身体育观念出现较晚,人们对其认识尚有不足。

  1.2、终身体育提出以及其内涵

  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并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而提升高等体育教育质量和学生的体育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在全面教育体制中体育教育应具备终身教育思想,保证体育锻炼能够在学生的人生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贯穿一生。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能只发生在学生在校阶段,这具有片面性,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毕业后的生活中依旧能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使其终身受益。体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终身体育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

  2、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单一

  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与国情,导致我国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正式建立正规的大学以及高职院校等,这就使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培养起步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加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基本国情的影响,国家急需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了十分单一的现象,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具均以球类教学为主,经过十几年发展后球类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整体水平偏低,此外在游泳、舞蹈等方面的体育项目开展更是十分贫乏,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根本无法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2.2、体育课时偏少

  自汉代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现象开始,重文轻武的思想观念抑制延续至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学生家长甚至是学生自身的脑海中均具有这种不良意识,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程,家长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以及学生自己受到千百年来延续下的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同样也认为只有文化课成绩好毕业后才会有好的发展,这种思想严重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并未意识到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同时这种重文轻武的思想导致体育教学不具备基本的体育观念,更不要说建立终身体育观念的目标了。在这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时相当少,还会出现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时的情况存在,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的学生以及终身体育的发展。

  2.3、体育考核方式落后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体育考核方式有两种,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测试以及体育技能评定。然而,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测试根本无法真实的反映出学生对体育的了解,也不能以此评定出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体育技能评定方式会对体质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一定的打击,削弱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无法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两种体育考核方式完全无法考证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无法评定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以及心理健康状况。

  3、制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门学科,其学科开展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魄,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均能从中收获教育意义,是一种特殊式的教育,同时体育教育也会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的需求进行真实反映,进而表现出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相符合的趋势。但是在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下述几项问题:第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必须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以此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缺乏足够的运行资金以及物质保障;第三,我国各个高职院校地理位置分布广泛,地域差异过大,并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导致教师资源配置十分悬殊;第四,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主体是教师及其上级领导,客体则是学生,因此教学主体对体育教育的态度对学生产于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具有直接性影响,以往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中学生的身心需求,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在学校的教育中获益。由上述内容可知,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和意识,教导其掌握终身体育技能,才能真正实现终身体育。

  4、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4.1、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学校的体育教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首要因素,因此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体育教育观念。这就需要学校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活动,只针对学生群体,对学生教授关于卫生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健康生活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简单的健身方法,为学生的良好体育文化素养打下基础。这些基础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能够保证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发挥其作用,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习惯。此外,在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体育教学中应适当添加心理教学,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并辅以科学的心理疏导。

  4.2、提升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

  一个人出现想要认识体育活动,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运动兴趣,运动兴趣的出现和养成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实施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培养的,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体育器材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在适合的体育锻炼场景内进行趣味性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及运动能力,改善体育教学中的单一内容,添加与时代潮流相符合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能够满足其好奇心,同时可以采用自主选择的方式,让学生对体育活动和教师进行自主选择,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4.3、因材施教

  学生群体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是一定的,这种个体差异也导致学生存在不同的体育表现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丰富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创或添加更多元化的体育项目,以此保证各个层次学生的体育需求均能得到满足。针对身体素质较强、对体育锻炼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为其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提升体育锻炼难度和技术含量,最大程度的挖掘这类学生的体育潜能,培养其成为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得力助手;针对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加强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开设多种可自由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进行选择;针对身体素质差、对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教师可适当放宽其体育锻炼的标准、降低理论知识学习难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体育教育。

  4.4、增加体育课时

  高职院校体育课时偏少会阻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条件加好的学校应对学校的课时安排进行调整,适当增加体育教学课时,保证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体育教学课时在正常范围内。并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要求以及教育目标为依据,首先开展基础体育锻炼,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基础体育活动能力,后逐渐提升难度,并开展针对性体育项目,促进兴趣不同的学生有各自的良好发展,并将兴趣逐渐转化为体育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除增加正式体育课程外,学校还应该多举办一些体育活动、竞技比赛、社团活动、建立体育俱乐部等,开展体育知识讲座,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还能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身体素质,掌握了更多的额体育技能,建立了良好的健康习惯,进而保证学生在踏入社会后仍旧能够维持体育锻炼意识,有自主意识的进行锻炼,真正实现终身体育。

  5、结语

  对过去的体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展望体育教育的未来,是实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措施,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进行革新,树立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并在校内实施发展科学教育观,在统一的基础体育教育中着重培养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实现统一性教学和个性化发展的辨证统一,以此提升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全民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徐晓娟.终身体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乒乓球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08).

  [2]何景龙.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03).

  [3]王涛.终身体育视角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04).

  [4]刘晓琼,袁国成.刍议终身体育视野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

  [5]程学超.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3,(29).

  [6]汪洋.基于终身体育思想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6,(53).

  作者:何光丰 单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第五篇:音乐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摘要:在分析音乐专业院校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音乐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思考,提出: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根据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应根据各个学校实际情况,以及音乐专业类学生的特点、师资条件、学校资源方面综合考虑;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客观。

  关键词:音乐;艺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模式

  1音乐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1音乐专业的特点

  音乐院校的主要教学内容多为文艺类,以演奏器乐、演唱、舞蹈、表演等为主。学生非常重视专业课,他们把专业课放在第一位,经常会为了一场排练、一次专业课放弃其他课程,当然也包括体育课。而且,音乐院校学生的学习时间较长,课外时间仍需勤加苦练,比如声乐院系的学生早晨必须练声,舞蹈学院的学生要晨练基本功,因此他们就没有太多时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了。再者,许多家长,专业老师也比较反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他们害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意外受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都应考虑这些因素。

  1.2学生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热情较高,课堂上敢于表现自己,很活跃,参与意识较强,也很自觉,这些都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和优势条件。同时我们也看到,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不爱好体育活动,长期以往,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较低,空间运动感较差。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另一种不好的现象,许多学生来上体育课,为的是拿到大学的学分,抱有这种心态的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难被调动起来。再有,由于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集体观念薄弱,缺乏团结合作精神。

  2音乐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1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对传统教育的片面理解和做法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每年的体测数据无疑证实了这一点。目前许多困难也阻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导致体育教师不敢放开手脚上一堂体育课,比如领导不重视、师资队伍不健全、硬件不够、无法承受安全事故的压力等。高校应该是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不能让体育课成为摆设,高校的各层领导都应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将学校体育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加大对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的投入,尽可能地营造一种积极舒适的校园体育氛围。

  2.2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近些年来,学者对教学模式研究比较多,有传统的,如系统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掌握式、程序式、发现式等,也有新兴的,如情景教学模式、快乐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式、俱乐部式等。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又不一样,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也有所区别。音乐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创建模式框架,对该校的学生情况、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施和社会环境等进行调查评估,然后选择可行的模式进行实验性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形成一套符合该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2.2.1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教学模式音乐院校的学生思想活跃,对体育活动参与热情较高,喜欢展现自己,这些特点都是艺术类院校学生积极的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通过体验运动的快乐和成就感,既发展学生的个性,也达到了教学目标,还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基础。比如在准备部分结合音乐选择小游戏热身,能够激活学生的运动细胞;在篮球教学的基本部分选择运球接力的游戏,既可巩固学生的技术,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在课的结束部分也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音乐,或是小游戏放松身体,轻松愉快地结束一次体育课。但选择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应处理好快乐与严格的关系、与技能质量的关系。

  2.2.2依据师资条件选择教学模式高校体育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他们都能熟悉掌握一项或多项专业技能,但并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因此每个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吸引学生。比如擅长足球,那么就可以多利用示范教学,示范各种花俏的颠球、精准的传射吸引学生完成体育课教学;如果擅长体育理论,就可以利用启发式、情景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投身体育锻炼之中。当然,体育教师还得不断进修,不断提高,取长补短,多采用新颖实用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体育课是非常有趣、实用的一门课程。

  2.2.3依据学校资源选择教学模式每周一次的体育课程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掌握一项体育技能,还需要学生课后花时间自觉练习。各种体育俱乐部是一个不错的补充,例如篮球、羽毛球、定向越野、跆拳道俱乐部等。教师可以参与到俱乐部的组织和管理中,每周安排一个时间让学生相互间交流切磋。学校应提供充足资源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俱乐部,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另外,学校每年或每学期安排一个体育实践周/月,组织开展体育竞赛,对获奖队伍和个人给予奖励,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除此之外,课外锻炼阳光体育长跑项目、体育比赛,都可以有计划地纳入体育教学模式之中。

  2.2.4教学评价的思考目前,普通高校公体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3种形式:体育测试成绩的评价、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单纯的以体育项目测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定早已不能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比如1000m测试,学声乐的学生因其专业特点体重可能偏大,跑步自然处于劣势,如果测试成绩一刀切,对于一些学习认真的学生当然就不公平了。对上课不积极的学生,就可以通过自评和他评,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不足,引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在评价方法上,也要尽量做到定性和定量,多种评价相结合,例如理论知识(10%)、项目测试成绩(30%)、身体素质(20%)、学习态度(20%)、出勤(20%)。

  3结语

  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音乐院校的学生是一个有朝气,有个性的群体,教师不能只是个威严的发号施令者,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和辅导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体育教师要根据音乐院校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条件和学校资源创新、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也要客观全面。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吴健,马铮.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18(6):5-8.

  [2]许砚田,毛坤,邢庆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08-510.

  [3]常毅臣,魏争光.如何选择最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2):114-117.

  [4]董胜利,林克明,徐虎泼,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1):17-20.

  [5]常永山.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及其改革[J].科技资讯,2008(18):174.

  作者:刘卫军 单位:星海音乐学院人文社科部

  第六篇: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近年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普遍的教学理念。在这个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先进教学理念的要求,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保证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在改革创新过程中,需要发展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本文将通过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与素质进行分析,探讨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创新创业型人才;体育专业;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业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选择以创业代替动就业。在这种形式下,教育部门同样也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我国的体育院校能够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培养出大批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虽然能够满足体育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但是他们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找到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当前的体育教育工作进行改革,以实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以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为基础,促进体育专业球类选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开创先进的球类选修课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造成学生无法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要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错误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成果的评估手段,这些因素不利于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开始根据这些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的主要内容只是改变了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并没有重视课程配置对于学生的影响,会出现对学生教育相对片面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学生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必须彻底改变教育方式。

  3.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3.1 合作能力与竞争能力

  合作能力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创业过程中,只有通过互相合作形成集体的力量,才能得到预想中的结果。而竞争能力则是人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超越同行业内其他人的能力。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就必须发挥体育运动的特点,发展并采用合作能力与竞争能力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在球类运动中,足球、篮球以及排球均属于团队运动,在对这些项目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重视自身专业技术的训练,还要加强团队配合的训练,培养他们合作能力。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练习和对抗中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挥竞赛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好胜心。

  3.2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体现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技能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进步都能够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只有这样,创新活动中任何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够使学生得到满足。其次,创新思维的建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实现,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在和谐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最后,创新技能的增强则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与训练,不断的对自己的想法付出努力,才能够掌握不同创新工作中的操作要领,实现创新技能的进步。

  4.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4.1 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教学中心

  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对学生实施与其相关的教学,并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方法去学习。一旦教师在球类运动教学的实践中利用绝大部分时间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不重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就会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失去教学的真正意义。因此,在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在为学生讲解运动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使自己的运动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还能够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所有的教学行为教学成果的实现,都是在决定尝试这种教学行前预先设定好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所教课程的特征,预先设定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成果,并在教学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学生技能的提高,完成预设的.教学成果。

  4.2 坚持以技能向实践的转化为重点

  体育运功教学的最本质的思想就是将学到的技能转化为实践。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掌握体育运动项目中的各种技能,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他们的,而是由教师提供理论知识的支持,学生经过不断的实践,完成技能由理论向能力的转化,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掌握的技能都是自己通过艰苦的训练而获得的。在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形式时,可以考虑到教学需要传达的内容以及需要事项的目的,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要求上突出理论技能转化的教学行为。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时他们在运功的过程中对运动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掌握运动的技能和技巧,并经过自己的思考与加工,实现运动能力的掌握。除了常规的教学以外,还要进行完成运功能力培训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同时进行能力训练和理论学习,保持他们的同步性,发挥学生在运功方面的天赋,提高能力培养效率。

  4.3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在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中,学生都必须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作为教学的实施者,为学生规定学习方向。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授课行为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才是课堂教学实现解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坚持这种方式,不断的在所有教学中都实现,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主要体现在指导他们如何树立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在对体育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时,注重学生自身对于运动项目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并对运动产生兴趣,自己主动深入学习过程中。教师则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不同方面激发学习动机。其次,在教学中学生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全程都对学习行为加以保持,并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自管能力。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控制,防止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对已经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处理。

  4.4 建立全程教学评价模式

  在我国,以考试作为唯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这种教学评价标准的优点在于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但同时也会在某个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先天基础条件和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等,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此,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必须实行全程评价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增强形成性评价评定学生成绩的作用,在学生的教学评价中加入平时课堂表现、自学技能掌握效果、课后作业与训练的完成情况,并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要将能力掌握情况加入到课程评价中,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此外,学校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进步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提高考核的全面性,保证教学评价结构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我们必须了解限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原因,掌握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及素质。在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中通过在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教学中心、以技能向实践的转化为重点、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建立全程教学评价模式,通过这些方面的改革与创新设计新的体育专业球类选修教学模式,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保证教学模式符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林,叶国玺.体育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2]周静,刘振忠,姜凤艳.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03).

  [3]刘振忠,段斌,李继东.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06).

  [4]刘振忠,周静.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实践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

  [5]丁海洋,张庆文,付建强.基于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作者:陆克珠

  第七篇: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的分析

  摘要:结合学院科研课题(ZHKZYYO巧2田的研究,撰写此文。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对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调研和同行的交流与探讨,近几年基本都在进行体育选项课的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大家都有共识,体育选项课已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主要授课方式,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有很多的优势:能调动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分析与研究

  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在体育教育的目标上,从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诊释了高校体育的内涵。其中规定,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某一个项目进行专门训练。由此,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而体育师资直接影响“选项课”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是实现教育成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高职院校也普遍开展并实行了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模式,而我们目前还是传统的自然班级的授课模式,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教学质量,结合高职院校发展的特征,体育选项课已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主要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体育课发展实施的一个必然趋势。体育课程选项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并结合自身特点及实际情况,在体育课上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从兴趣需要出发的自由选择的机会。选项教学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又可以使学生在高中阶段比较系统地掌握某个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表现的广阔舞台,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欲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使教师主动地理解教育、理解教学,从实践者的角度体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形成教学特色、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教学兴趣、激发教学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体育课程选项教学的实施应具备的条件

  选项课教学的实施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师资力量,教学基础设施,理论指导体系,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态度,后勤保障系统,医疗卫生系统等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可以很好地实施选项教学。

  二、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基本设置

  经过调研和走访专家: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以选项课的形式开展教学,多数采用网上选课的模式,每个项目,每个班设置一定的人数,报名人数满了以后,该项目将无法选择,只能选择其他项目。主要开设的课程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贻拳道、武术等项目。选项周期为1年,分两个学期执行。

  三、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中暴露的问题

  (l)学生选课无目的,不是依据兴趣和特长,只是一味的跟风,出现扎堆现象。(2)考试标准不统一,不同项目的难易程度差异很大。(3)受场地器材或天气的影响,部分项目很难满足学生专业化的需求。

  四、分析与研究

  要提高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对体育选项课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选项课,让学生明白体育选课的目标和意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并且能终生受益,这样也有利于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也能体现选项课的真正意义。一项运动技能的行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学生普遍技术较差,所以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练习,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体育选项课的学时不够,选项课只开设一个学期时间(因为体育课只开设一年时间),第一学期基本身体素质练习,第二学期才开始选项课教学。建议:体育选项课按学年上,高职院校中,三年制的学生建议上两年体育课,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对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和提高,学生不但强健了的身体,也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终身体育也有了保障。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补充师资力量,完善项目设置,把一些比较流行和时尚的运动项目开设起来,学院可以聘任一些专业的退役人员,把新人的新技术、新观念引人到课堂,学院领导应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外出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技术水平,以便更好的为体育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1.结论(l)体育选修课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体育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态度和终身体育的好习惯。(2)体育选修课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使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体育选修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的专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4)选修课的教学形式、配套器材、场地、师资力量、开课项目、考核标准必须先行,学校应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2.建议(l)开设新颖的体育选修课项目。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设的项目应以实用、新颖、有挑战性的项目为主,开设像街舞、轮滑、贻拳道等项目。(2)加强建设体育选修课师资队伍的素质,拥有一支全面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体育选修课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体育选修课要重视健身理论知识的传授和选课制度。(4)积极创新,改革体育课评价制度与考核。

  参考文献:

  「1]许小玲.对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选项教学的调查研究—以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2]王伟.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实施职业实用性模块教学的课改实践研究[J].才智,2013

  「3]申再林,付鹏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现状研究—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运动,2015

  「4]支晓敏,刘雅玲.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效果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剑南又学:经典教苑,2013

  「5]安维强.高职院校体育选项教学研究「J].黑河学刊,2010

  「6]余明生,李芬.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2.

  作者:吴立新 洪建光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

  多元教学模式要从整个教学过程出发进行综合考虑,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是现代教学努力探索的方向。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内容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体育锻炼,而是走向多元化,既包括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又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涉及体育、心理、生物等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教学内容的多元决定了教学模式必须走向多元化,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

  一、挖掘学生体育潜能,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模式

  虽然体育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固有的学科价值取向。体育学科就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育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只是适应高年级学生,或者只适宜很小的一部分学生,但是只要学生有需求,以挖掘潜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就不能废止。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学会运球中急停,并且巩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主要的教学部分,两列纵队分散开来,教师面对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老师,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总会发现几个学生动作标准规范,并且非常娴熟,手部球感好,跳步跨步干净利落,能够根据远近控制投篮的力度,准确漂亮,并且通过交流能够感觉这部分学生对篮球的喜爱程度。那么在下边的教学环节,教师对他们进行有意识地培养,让他们给同学做示范,组织小型的半场比赛,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运动自信,为他们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实际是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了学生的个性需求,采用的分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面对全体同学的基础上,更有利于一些对篮球有特殊爱好,特殊潜质的学生。

  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模式

  增强学生的体质,强壮学生身体,为社会培养有健康体魄的劳动者,进而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这是体育课堂改革的方向,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在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中,投掷教学动作单一,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兴趣。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师主要采用了激发兴趣为主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看谁投得远;第二部分,看谁投得准;第三,投远与投准相结合。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快乐,教师不限定姿势,自由选择,只要投得远就好。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体会怎样才能投得准,互相交流,仔细揣摩,开发学生手、脑共用的能力。第三部分,在前边两部分学生自由投掷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投远、投准相结合的“保龄球”大赛游戏,把学生分成四组,采取小组淘汰赛的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投掷的兴趣。这节课根据学生都喜欢玩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体验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方法。这种完全开放的教学模式重点并不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实心球的几种投掷方法,而在于培养学生投掷的兴趣,感受投掷的快乐,在快乐中强壮了身体。

  三、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改善学生适应能力的模式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教学,不仅仅表现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质,让学生拥有健康心理,学会人际交往,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绪引导,让学生学会坚强,勇敢,学会团结,合作。九年级的学生马上要参加中考,学习压力大,情绪长期处在紧张压抑的状态之中,很少有与同学教师交流的机会。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设计了这节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篮球比赛。首先教师播放时下流行的休闲音乐,让学生们根据音乐的缓急慢拍或快拍篮球,让学生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接下来运用游戏,复习篮球各种的基本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游戏结束,学生们身体充分预热,进入课堂的重点环节,篮球比赛。篮球比赛男女同学混编,自由结组,裁判由同学推举。比赛开始,同队的同学,团结协作,不同队的同学,积极竞争,裁判注意力集中,公平公正,剩下的学生作为后补,跃跃欲试,即便是看热闹的同学也兴奋紧张,欢呼雀跃。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比赛教学,教师让学生们学会规则,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让教室内各自独立的学生在教室外互相交流,改善心理状态,摆脱烦恼,不快,积极健康阳光地生活。总之,多元的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入手,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作者:钱永新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

  第九篇: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已经成为了我国应用人才的重要来源。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对于高职体育教学来说,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从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出发,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本文从就业角度对高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角度;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措施;构建策略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作为实施人才强国的重要阵地之一,高职教育有着显著的优势与特点。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培养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其实现长远的发展。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改革理念与目标,完善高职教育的效果。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从高职学生的发展能力上入手,做好创新与改革工作,完善体育教学体系与方法。

  一、从就业角度上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就高职教育来说,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进行就业教育,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也正是在这一属性的影响下,使得高职体育教育就要坚持从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发展能力上出发。所以可以说,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就成为了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核心环节之一。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做好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发挥出体育、智育以及德育等方面的职能。通过对高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还可以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心理素质等方面,强化好学生的抗打击与自我减压等方面的能力。其次在创新教学的影响下,还可以培养好高职学生勇于奉献的精神,具备团队合作意识与观念,增强学生在未来岗位中的竞争、合作以及创新等方面的需求。

  2、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只有拥有更多的人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拥有优势。在党的影响下,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同时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只有真正做好高职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工作,才能确保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这些因素,从而也就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壮的体魄,健全学生的人格与心理,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1]。

  3、促进高职体育教学实现创新

  通过深入的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中与普通高校中的体育教学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性的,且在这种差异性的影响下,想要做好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就要坚持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在培养好学生体育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好学生在就业中所需要具备的体育素质,同时也可以为高职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创造出相应的条件。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做好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改革工作,积极促进高职体育教学的创新,尤其是要从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上出发,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做好基础体育教育,同时还要做好体育实用上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2]。

  二、在就业角度下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措施

  1、完善教学目标

  随着新时期的不断影响,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就要坚持从以下几个层面上出发。第一,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体魄,这也是开展高职体育教学的基础。第二,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通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格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好学生的自律以及自觉意识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观念。第三,要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解决好学生存在的自我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发展创建出相应的条件。第四,要做好道德规范的培养工作,通过真正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来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意识。第五,要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而这也是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关键所在。第六,要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观念[3]。

  2、明确教学原则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想要培养好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能力就要明确体育教学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职业体育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第一,要坚持以人文本。处理好德育、体育以及美育、智育等方面之间的关系。促使其实现相互促进与融合。第二,要坚持职业导向。从培养学生的就业与未来职业能力上出发,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第三,要坚持改革创新,找出适合进行改革的路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尝试与完善工作。

  3、健全教学机制

  想要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就要不断完善与健全高职体育教育机制,做好改革工作,同时还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同时在学校中还要建立出相应的机构,以此来实现联合来探寻出适合高职体育教学发展的思路与内容。只有保证体育教学可以实现有效的改革,才能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此外,还要做好教师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其综合素养,增强创新能力[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要做好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构建出有效的教学体系,吸引学生的目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阳.基于就业谈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4,(30):79-79.

  [2]杨庆玲.刘夕榕.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11-113.

  [3]方学超.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8):49-51.

  [4]杨岸亿.简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策略[J].运动,2015,(07):135-136.

  作者:杜志锋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第十篇: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最受热捧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榆林学院大二年级公共体育课程的体育舞蹈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法和统计学方法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舞蹈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舞蹈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源于欧洲、非洲、美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西方国家被看作陶冶情操和锻炼体魄的极好形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体育舞蹈开始传入我国,成为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开设体育舞蹈课程,但是各个高校师资与教学水平良莠不齐,体育舞蹈课程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师资力量的前沿阵地,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摇篮。体育教育专业主要为体育教育事业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体育人才。但就当前高校所开设的体育舞蹈选修课程的教学来说,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学内容与教学思想相对陈旧,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除此之外,还与当今的教学质量工程存在巨大差距。首先,教学模式仍然坚持“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提高”的传统方法感到疲惫不堪,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以教材规定的传统内容为传授重点,对于体育舞蹈,这个现代新兴的内容较为匮乏,致使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的技能培养出现脱节,无法有效衔接。最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关注技术和训练水平,重表现,重统一,而忽视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教法,轻创造,轻个性,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正确掌握体育舞蹈的技术要领。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紧迫,教学任务和目的往往无法实现。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舞蹈课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榆林学院大二年级(2015级)公共体育课程的2个体育舞蹈班的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第一组为对照组,学生数为35人;第二组为实验组,学生数为35人。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方法。将榆林学院大二年级(2015级)公共体育课程的2个体育舞蹈班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第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第二组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将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检验。

  (二)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2007和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

  (三)结果

  1.两组学生期末成绩等级情况对比。对照组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优秀1人(2.86%),良好8人(22.86%),及格17人(48.57%),不及格9人(25.71%);实验组中优秀6人(17.14%),良好16人(45.72%),及格13人(37.14%),不及格0(0.00%)人,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学生期末平均成绩对比。对照组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为(65.68±7.98)分,实验组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为(73.60±8.95)分,实验组学生的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在体育舞蹈课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舞蹈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合理配置小组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分组,根据学生对舞蹈技术的掌握情况,合理配置小组人员,使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当,保证每组学生都有能力完成教师分配的教学任务。另外,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制定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提出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之后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发表意见,互相交流,积极展示。期间教师要巡回指导,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纠错,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对学习和接受新技能较快的学生,要激励其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对掌握技能较慢的学生则要引导其多思考、多练习,保证达到基本的训练要求。

  (三)充盈合作

  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教师不能只在教学形式上做简单的转换,而要转变教育理念,进一步认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能,发挥主体作用,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使整个合作学习更加丰富、充盈。

  (四)延伸合作

  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能够使各个小组充分展示学习成果,阐述观点,倾听意见,吸取他人之长,及时纠正技术动作,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掌握动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多种奖励方式,可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鼓励学生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延伸合作学习。

  (五)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教师先做示范动作,动作要规范、缓慢,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反复实践;教师紧扣动作的重、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做出清晰、简洁的示范动作。在学生主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错、指导,使学生真正掌握每个舞蹈动作的技术要领,进而逐步提高体育技能。

  (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在学生自学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变换练习方法和组织教法,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在指导过程中合理运用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方法。当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采用集体指导的方法帮助学生练习;当少数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则可以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给予及时的点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七)固定搭档与临时组合相结合

  体育舞蹈技术不同于其他动作技术学习,舞蹈技术动作需要双人积极协调配合才能体现其美感。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阶段教师可通过学生自选的方法,固定搭档。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适时调整,调换搭档,使学生体会和不同搭档合作练习的感受,找出与不同搭档练习的差异,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另外,在选择舞蹈搭档时尽量能做到男女合作,优生与学困生搭档。当教师讲解完以后,单个人练习时往往会忘记一些动作,相反如果让学生和舞伴一起进行练习,就比较容易掌握舞蹈动作。通过团队合作,可以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每个队员都有一种归属感,有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结语

  学生掌握好一项体育技能,关键在于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传统体育教学以“灌输式”为主,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学习”作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所推崇的教学模式,给体育舞蹈课堂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推动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但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优化、完善,为体育教学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利娥,刘奋山.浅析“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其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6(23):107.

  [2]张健,冯坚.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7(2):65-67.

  [3]胡睿.“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240.

  [4]陈及治.体育统计(第一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5]李玲.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220-221.

  [6]路秋莉.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8):145.

【体育教学模式探寻论文】相关文章: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07-04

教学模式下的高校体育的论文10-14

体育教学辅助模式研究论文06-27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的反思论文09-05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论文07-19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论文10-16

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与模式论文10-12

改革教学模式下的高校体育的论文10-14

小学体育教学培养模式浅析论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