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星驰的IP与文化怀旧解读《美人鱼》论文

时间:2022-09-28 06:08:36 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周星驰的IP与文化怀旧解读《美人鱼》论文

  三年前,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稳夺内地影史春节档期票房冠军。三年后,《美人鱼》能否续写票房神话成为春节档期最大的悬念,尤其是它身处与《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激烈竞争的“三国杀”中。不过影片上映第一天,悬念既已化解:首日票房2.76亿元,同时创下华语电影首日和单日票房双纪录。

从周星驰的IP与文化怀旧解读《美人鱼》论文

  上映92小时,票房突破10亿元。上映19天,票房突破30亿元,创下历史纪录。可是,社会文化评论与一路飙红的票房数据极为不一致。影片上映后遭遇了较为两极化的评论,尤其是即时性和大众性可观的网络评价明显贬多于褒,许多希望为节庆增添更多欢笑的观众,表达出对这样一个单薄电影故事的失望。

  的确,从电影编剧的角度来看,其叙事线索相对单一,爱情戏码酝酿不足;同时,导演在此并未像前作渲染底层小民(即个人英雄)的僭越和逆袭以折射文化脉络,而较为宏观地关注、处理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及其产生的问题;此外,电影美术特效无法否认的“简约”没有精进,甚至没有维持周星驰作品原有的电影工业力道。这样一部在文化评量中接近及格线的贺岁电影,为何能够横扫中国电影市场?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在今日迷影话语体系日渐总体化的内地电影市场中,该片借用文化怀旧的大众情结形塑着一次文化生产与消费行为的彼此温存,在尽可能合适的档期内找到尽可能匹配的观众。这个诉诸华人文化共同体记忆的操作说明在华语电影国度,周星驰仍然是顶级的电影IP,对电影市场和大众文化有着强烈有效的号召、感染力。周星驰作为最大的电影IP(IntellectualProperty)自2014年开始成为中国电影行业一个被热议与纠缠的概念,主流影视公司纷纷推出以IP为导向的创投项目。IP强调的是文化产品的跨媒介运营,与《美人鱼》同期竞争的《澳门风云3》以及《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是以成熟的文本或IP为起点,赋予其大众电影形态的文化再生产,前者是屡试不爽的电影续集,后者源自文学名著《西游记》。它们具有文化文本的知名度,文化价值可转化为品牌的潜力,因此强化了电影的成本控制与成功可能。

  那么,独占市场鳌头的《美人鱼》IP价值何在?美人鱼的意象符号是一个可能的答案。这个上半身人体下半身鱼尾的奇妙形象既出没在王尔德的童话《渔夫和他的灵魂》,也化身为《山海经》和《搜神记》中的“鲛人”,代表着人类普遍的文化想象。除此之外,美人鱼也频繁地出现在电影中,较为著名的就有好莱坞《美人鱼》《终极人鱼岛》和香港的《人鱼传说》等。但是我们可以发觉,周星驰版《美人鱼》的美人鱼母题并不是必然的,意即:如果将本片的人鱼置换成渔村渔民,也不会影响港片历久弥新的母题——资本的暴力驱逐、社区的飘零控诉。

  与其说大众对奇幻生物趋之若鹜,不如说周星驰才是《美人鱼》观众的期待目标,事实上也构成了最核心的电影IP。当代华语电影的背景下,很少有哪部商业电影能够像该片一样如此紧密地与创作者相勾连。它与具有作者电影风格的文艺片绝非同类,如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贾樟柯的《山河故人》等。它不规避商业片的定位,着力于视觉造型、产品包装、叙事策略,电影投资也完全以利润追求为导向。当一批华语影坛顶级导演在电影产业化中折戟沉沙后,周星驰这个金字招牌正成为华语电影市场最具号召力的IP。无数内地观众自录像厅时代起便深受周星驰喜剧电影浸染,大银幕时代的《少林足球》《长江七号》《功夫》《西游·降魔篇》等作品又见证了星爷的电影实力不坠,遂使他成为中国内地迷影文化不可替代的神话。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是,他最为熟知的早期作品《大话西游》当年惨遭票房滑铁卢,后来却意外地在内地网络世界受到另类解读,转化成一种文化图腾,并在10年后的重映中收获超过2000万的票房。

  当然,《美人鱼》作为新的原创故事,具有一定的电影内容潜在票房的基础,但“周星驰”个人IP着实为影片带来了更巨大的票房能量:“他用自己独有的喜剧模式颠覆了那些中心主义及不道德思想,维护了基本的人性与道德。正是凭借这一特色,他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

  “周星驰”三个字足以成为“路人”观众买票的理由;而对于星爷粉丝来说,他更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话语)的情怀消费对象。影迷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晒出票根,用来回馈星爷在录像厅时代给予自己的快乐和精神支持。但是,“当欠电影票的口号早就从民间呼声变为营销话语,为了不露出被要挟的尴尬相,附庸风雅而滥竽充数的人反倒觉得跟风是件挺时髦的事。”说到底这还是一种影迷的自我确认。

  《美人鱼》公映前不设置提前点映活动,同时抛出16亿~18亿的保底票房预估,正说明电影资方对周星驰这个超级IP的足量信心。电影营销方将民间另类话语大胆合法化,无论是在印有“星爷陪你过大年”的海报上,还是影院主创见面会上,都让这位易于认同的亲切长者(意见领袖)“自上而下”地走向观众。

  因周星驰IP的折冲,即便该片叙事单薄、情感转折突兀、幽默魅力不足、美术特效欠佳、对话口型失误,粉丝影迷甚至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原谅的,只因它署名周星驰。相比陈凯歌、吴宇森等知名导演近作所遭遇的“致命”挞伐,粉丝观众和普通观众对周星驰的评价总体上显得更为宽容。除了周星驰的大众文化号召力,我们还应该在整体的文化衍变中追寻阐释的可能线索。从录像厅时代到大银幕时代,周星驰不变的“无厘头”风格赋予了其作品序列的统一延续。具体到《美人鱼》,就比同期或之前的商业电影如《港囧》《万万没想到》《恶棍天使》显得更有水准,更接近喜剧,或较富有正面社会价值。在纵向与横向的电影运作中不断被循环增添新意(亿)的、作为IP的周星驰及其《美人鱼》,可以说是在正确的档期迎上正确的观众了。文化怀旧再生产?消费!

  作为超级IP的周星驰的确是《美人鱼》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缘由,但是这IP是如何与普通观众、尤其是粉丝观众互动,因而继续再确认其文化内爆力量的呢?当影迷和星粉慢慢从童年或青年变成足具消费力的中壮年时,他们带着自己的长辈和后代再次通过《美人鱼》,向周星驰所凝聚的文化记忆、港片历史,以及自己的生命经验致敬。当一个个个体和家庭再次开启(或预备着未来的)文化怀旧时,IP便不再严格地属于个人,而进入了华人社会的集体记忆。

  怀旧(nostalgia)意味着“社会的激烈动荡和转型嬗变,给人们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怀旧便成为人们缓解心理压力、寻求心理平衡的常用心理保护方式,怀旧行为的背后,是人类寻求心理安全感的表征”。《午夜巴黎》所描绘的就是这种心理现实,人们对身处环境的不适应和由此产生的不满,成为重返昨日的催化剂。这种力量让人们看上去没办法和现实妥协(事实上正妥协着),却又有能力与过去和谐共处。“当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在商业上一拍即合,大众媒介便力求在传播精神思想之外,寻求一个商家和消费者皆大欢喜的卖点”。

  现代社会中怀旧情绪(文化)和消费文化(经济)的合谋体现着现代人文化认同与身份表述的危机。

  无形的怀旧心理正带来有形的商业利益,也就是说,焦虑无根的现代人正在购买不甚可靠的身份认同,华语电影文化领域也不例外。

  在消费主义大潮中,IP电影愈加看出文化怀旧是IP不可或缺的生产性要素。近年来不少华语电影直接标榜怀旧,追忆主流消费群体的过往,也激发着周边的流行议题及其商业挪用。如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为代表的青春片,以《老男孩》《夏洛特烦恼》为代表的喜剧片或借私人与公共记忆的交叠回望,或借梦境穿越逃避现实,都在告诉观众即使是暂时重返过去,代替性地解决一切问题,都是值得的。

  《美人鱼》就是这种文化怀旧生产与消费意识形态融合的产物。周星驰本身对流行文化(包括昔日港片)的怀旧,源自并影响着观众(尤其是粉丝、影迷)集体怀旧的情感欲求。名叫旺财的狗、咸鱼、珊珊对刘轩的海胆刺杀、女游客啃食蝙蝠侠头上的鸡翅、博物馆馆长裸露臀部、八爪鱼的下肢被生煎等桥段复制着周星驰前作中的特定元素。重复出现的歌曲《世间始终你好》来自1983年港剧《射雕英雄传》,周星驰曾在片中担当龙套。在《功夫》和《西游·降魔篇》里多次使用到的音乐在《美人鱼》中再次响起。老人鱼讲述民族创世神话时身后的郑少秋留影与《陆小凤》唱片都将观众引向那个逝去的美好的港味时代,也引向当下这部电影的音乐翻唱者。青龙湾角落的那艘破船,与《功夫》的猪笼城寨、《长江七号》的拆迁房、《西游·降魔篇》的渔村等既指向周星驰童年的市井生活记忆,又指向观众对于周星驰影像的集体记忆。“这种怀旧倾向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我们无法确定它所怀恋的客体。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只是这种感情所投射的缺失感。”

  部分持有专业知识和批判视野的观众表示不满,认为这种对自己的无限引用是艺术原创力不足的症状。但是这种高度程式化的、不会超越“正确观众”期待的电影元素,正标识着IP,引逗着周星驰和粉丝影迷之间的会心一笑,他们均对自我文化身份确认乐此不疲。影片调动大部分华语观众能够理解并为之哄然的电影语言,内在的肌理却从属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记忆。正如上面提到的,成为内地主流观众的人群恰恰是经历过港产录像厅时代的70后、80后,他们的经济能力令他们能够扶老携幼,对“星爷”及其电影在自己生命的烙印进行一次仪式性的感恩,并邀约同道者或不同道者“还星爷一张电影票”。因此,怀旧消费文化的参与者不太会计较电影喜剧桥段的陈旧。

  文化怀旧卷入的记忆和想象都暴露出现代人“身份表述”的危机和“文化认同”的焦虑,特别体现在对“故乡”与“他乡”的意识混乱和复杂心理上。

  想要重返代表着美好过去的家园,或至少其氛围的潜意识,是导致此种心理矛盾的根源。影片开场人类蹂躏自然环境的画面令观众触目惊心。刘轩赶去营救美人鱼时遭遇的城市大堵车,实在是现代城市人真切的围困体验,搅动大众回到乡野的强烈冲动。此外,土豪地产商用声纳干扰海洋原初生态、迫使人鱼隐居搁浅驳船,也暗示着港人“后九七”的文化困境。虽然该片时空背景不明,但其弥散着一种历史观念和精神特质,将怀旧的两难和宿命的疑惑集于一身。一场可购买的怀旧也是一次内地与香港的对照记。

  结语

  一部糅合了纯爱和环保、却徘徊在电影艺术及格线的成人童话,之所以能取得商业大捷,实际上源自作为超级IP的周星驰与怀旧消费文化合力的结果。可谓在正确的档期遇上正确的观众。但我们也不免担忧,“周星驰”的IP是否会逐渐自我损耗、力有不逮,无法继续提供有力的商业和文化价值以供消费。《大话西游》的时代过去了,英雄抗争的神话将如何继续变形?星爷影迷的后代果真不会被小鲜肉这另一种怀旧(追“新”)强行分流?即便说一切文化的花朵都绽放在历史的土壤之上,消极自我更新和超级互文本性之下,文化的活性未来安在?

【从周星驰的IP与文化怀旧解读《美人鱼》论文】相关文章:

解读论文中注释03-15

蛇的文化解读 阅读答案05-19

怀旧的句子10-20

怀旧的说说03-28

怀旧的经典句子01-28

文化建设论文12-13

浅谈文化自信论文04-25

易经解读:“田”字的文化意义03-14

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型探究论文 音乐新课标解读论文09-21

周星驰电影经典搞笑台词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