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教育道德启发的优秀论文

时间:2021-06-21 18:52:49 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心理教育道德启发的优秀论文

  一、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

浅谈心理教育道德启发的优秀论文

  道德教育与心理学的融合是可行的:首先,道德教育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而心理教育是知、情、意、行结合的基础。教育者只有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抓住关键期发展学生的思想,才能最终实现学生行为上的改变,产生教育者所期望的道德行为。第二,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需要得到学生在情感上的认可,从而主动接纳和内化道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具有注重个体自我感觉的属性,可以使教学要求通过非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自愿、自觉的行为反应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第三,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两者的工作对象都是心理、思想和意识,不是物质性的东西;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完善的人格。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可以起到相同的教育作用:两者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帮助学生顺利的实现社会化。第四,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得到学科上的支持。道德教育与心理学交叉产生了道德教育心理学。道德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在教育影响下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及其规律性,其任务就是要研究道德教育过程的心理学规律。

  二、心理教育给予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启示

  提高道德教育的效率关键在于:内容上要符合当下学生的实际发展的需要,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授课制,让学生真正的融入道德教育之中,产生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心理教育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给道德教育新的视野。在内容上,心理教育要求道德教育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并且与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相适应。在考虑道德教育内容的时候,应该要求道德教育要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其教育内容更针对于现实的、当下的情感体验,重视与学生思想的共鸣。所以,这就要求道德教育内容应重视社会现实的发展、与时俱进、融入社会、贴近生活,从而更好地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使道德教育内容接地气。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虽然迅速但是仍不成熟,不能很好地理解过于抽象的概念和内容。所以在制定道德教育的内容时,应避免选用过于抽象的内容,对于不可避免的抽象内容尽量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此外,由于小学和中学这两个阶段的学生无论在身体发展还是在心理发展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制定道德教育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差异性。

  二是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知识只有满足需求才能真正的被个体所吸收。道德教育虽然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但是除此以外有更广泛的内容需要通过道德教育传递给学生,比如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重老师、爱护比自己弱势的群体等。道德教育应该注重选择更多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在传统的道德教育课堂中,教师被设定为社会道德规范的代言人,以道德权威者的角色“统治”着课堂以及师生间的交流。心理教育要求教师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以学生帮助者的角色出现,耐心倾听来自学生内心的声音,运用“对话性”的话语营造师生之间亲切交谈的氛围,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达到师生立场的统一。此外,心理教育还要求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方法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心理教育在方法上对道德教育的启示主要有三点:

  第一,用倾听代替说教。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才可以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教育内容直接传达到学生的心里,促进其内化。倾听是了解学生内心的重要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无条件积极关注于学生的谈话内容,对于倾诉内容暂不评价、全部接受,从而达到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声音,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换位思考,与学生共情,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自己冷静客观的立场。此外,应选注意创设放松、安静的倾听环境,避免人声吵杂的教室、楼道、办公室等有很多人的地方。为了做一个更好的倾听者,教师可以借鉴心理学中心理辅导者在倾听当事人叙述时的要求:一是倾听的同时注意观察当事人的非语言行为,即观察其不受意识控制的肢体语言所透露出的信息;二是倾听和理解当事人的言语信息,就是倾听当事人的经验、行为和情感的语言描述;三是倾听整个上下文,即联系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对整个人进行倾听。四是倾听那些不太妙的论调,即当事人所提到的'也许会受到挑战的东西,也就是要注意倾听当事人的空白之处、歪曲之处和不协调之处,这些都只是当事人所经历到的现实的局部。

  第二,巧用心理暗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个体,每一个人都会受其所在群体的影响。每一名学生作为学校中的个体,都会受到学校群体的影响。所以,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要利用好群体影响对个体教育的巨大作用。比如,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集体主义,让学生在群体中认同集体主义。较之单纯地用说教方式来阐明集体主义的重要性,这种利用团体心理咨询的技巧来让学生自己体悟合作精神的方法更生动、形象,更容易感染学生,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可。

  第三,用多样化道德方法代替一刀切的道德说教。中小阶段是学生身心飞速发展的阶段,中学生与小学生心理特点有显著的差异应该因材施教,切勿单一地进行说教。比如,根据科尔伯格道德阶段的划分,处于小学阶段的童年期学生处于“他律”阶段。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成熟,行为需要以“他律”为准绳,所以教师应注意更多地使用榜样示范和行为养成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处于“自律”阶段,自我意识已逐渐形成,教师可以采用自我教育、说理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法对其进行道德教育。此外,由于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它需要学生情感上的共情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唤起学生的思想道德体验和创造感,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不再是抽象的理论。

  三、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在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他们的不同之处,甚至有矛盾的地方。首先,道德教育强调集体主义,舍己为人,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而心理教育更多的着眼于微观领域,强调个体的需要与利益。所以,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内容上必然会出现矛盾。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和国情,结合未成年学生的特点对内容进行谨慎选择。第二,进行道德教育的教师是道德思想的传递者和道德教育活动的引导者,需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给学生,塑造起良好的人格;而心理教育中的教师教师必须奉行“价值中立”原则,尽可能的理解、尊重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和人格,通过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在将心理教育内容和方法引入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两者的不同之处,不可偏离道德教育的宗旨和目标。

【浅谈心理教育道德启发的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说课稿11-0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08-23

包饺子的启发小学作文11-20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8-30

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范文(精选11篇)04-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08-30

这件事启发了我小学作文08-12

这件事情启发了我小学作文08-29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通用5篇)04-28

道德小学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