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心理剧治疗心理创伤探索与实践论文

时间:2021-06-16 15:15:53 论文 我要投稿

利用心理剧治疗心理创伤探索与实践论文

  关健词:创伤 替身 心理剧

利用心理剧治疗心理创伤探索与实践论文

  在过去超过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剧一直被认为是治疗受创伤人们最有威力的方法之一,理由很简单,因为对于面对日常困难、不幸、危机和生活灾难的这些人们而言,心理剧直通他们的内心深处。(Zerka Moreno)

  心理剧,是一种治疗方式,是随着人们进入他们的内在现实,让他们描述这种内在,并以他们看到的情形去运作,透过戏剧行动,做心理剧的人将长期埋藏的情境带到表面,以释放情绪压力。通过分享、支持与接纳创造一个能够掌控的环境,然后就让心灵的自然疗愈能力与情绪上的自我继续运作。

  创伤可以定义为一种亲密联结的破坏(Lindemann,1944),其结果是:信任与信息的丧失、自己与他人联结的丧失、失去做梦与心灵构图的能力,并且也没有办法对内心渴望的目标采取步骤。 因创伤而造成的症状可以造成内在世界的侵蚀,以至于失去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失去调节情绪状态的能力、失去对未来乐观的信心,及失去建立及维持个人关系所需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创伤是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 由于生活事件打破了人的安全感、满足感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心理剧与它附属的方法可以提供如家庭般支持的团体结构,使得彼此得以分享经验,特别是关于失落与剥夺的经验,让个案在同样受到苦难的人的陪伴下获得精神上的治愈(Herman,1992)。

  案 例

  夏女士,年龄46岁,五官端正,衣着整齐,较为干练,现为单身,经济状况良好。晓晓,夏女士的女儿,年龄23岁,现在外国读大学。

  夏女士曾离过一次婚,后又经历过一段八年的恋情,但最终没有结婚。因此她对男人非常失望。三个多月前,偶然的机会她遇到的现在的女友,两人建立的同性恋关系。夏女士之前与女儿的关系还算不错,虽然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女儿还是比较能理解母亲。由于性格和观念上的不一致,母女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不是很多。

  近期女儿放假回家,看到家里的阿姨及其对母亲的态度,就感觉到她们之间有某种不正常的关系(指同性恋),女儿警告过母亲,并要求让阿姨搬出去。母亲向女儿解释她们的关系是正常的,是女儿误会了,同时母亲也决定不再继续这种同性恋关系。不久前,母女俩和夏女士的女友一同参加了某课程班的学习,女儿和其女友成了好朋友。可是在女友将离开夏女士家的那天早上,夏女士去女友的房间准备帮她收拾东西,女友又情不自禁地与夏女士发生亲密的行为,恰巧这一幕被刚刚起床的女儿看到。女儿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顿时情绪失控,哭闹不止,摔砸东西。

  从那时起到现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女儿变得很冷漠,几乎不与母亲说话,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情绪很不稳定,敏感、易激惹,有时母亲不经意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动作就会让她哭闹不止,大发脾气。女儿说:“这一段时间经常失眠,还总是做恶梦。每天会感到心神不宁又及其无助,即使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也放松不下来,但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天看到的一幕总会不经意地在反复在脑海里闪现,让我很痛苦不已。我想不通母亲为什么这样做?我想得好累,什么都不想做,只想一个人呆着,等着开学,赶快逃离这里。我觉得之前自己的憧憬好像一下子被打碎了,连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都欺骗自己,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值得信任和在乎了,任何人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毫无意义……”

  母亲担心女儿因此而留下严重心理创伤,影响未来的生活,带女儿一同进行过心理治疗,但效果不佳,于是前来咨询。

  诊断:心理创伤

  国际上关于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常用的有2个: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国际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另一个是美国精神病学家协会颁发的《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在这2种诊断标准中都提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虽然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个阶段性的诊断,而且诊断也不是创伤后必然发生的单一病族,但这一诊断标准对于我们理解创伤的发生和进程非常重要。 其症状和诊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创伤性事件

  (2)再体验

  (3)回避

  (4)防御性的遗忘或警觉

  (5)时间的界定(发生在创伤事件后的1~6个月内)

  本案例中,女儿看到母亲的同性恋行为这一创伤性事件所引发的伤害和痛苦已超出了当事人的最大心理承受能力,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已不足以使内心平静下来,当事人在该事件中体会到无助感。创伤事件的片段在当事人脑海中反复闪现,其感受十分痛苦;且当事人会反复做一些与创伤经历有关的噩梦,使其感到不安,这些都是再体验的表现。创伤性事件后,当事人出现失眠,对别人不容易信任,离群索居,避免与他人发生任何形式的情感反应,这是回避的表现。创伤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出现易激惹,睡眠障碍,逃避思考等问题,这是防御性遗忘或警觉的表现。另外当事人的反应出现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一个月内。综上所述,本案例可以诊断为心理创伤。

  治疗方法:心理剧

  心理剧是由莫雷诺(Moreno)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是一种创造性治疗的一种形式,它强调个体的自发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运用演出的方法,促进个体成长并且使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它旨在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创造性潜能,从而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

  心理剧是一种关系治疗,它经由戏剧表演的过程来治疗人际关系。透过生活中的场景(过去、现在或未来),参与者投身于戏剧表演来体验或重新体验他们的想法、感觉、梦境或人际关系。这个过程包括暖身、操作和分享。其方法论基础包括社会计量、角色理论和团体互动。心理剧的组成部分包括舞台、导演、主角(剧中的男主角或女主角)、辅角和团体成员。它可以用于小组、夫妻、家庭心理治疗或者心理咨询。

  心理剧技术有空椅技术、角色扮演、角色互换、镜子技术、未来景、替身技术以及辅助的音乐治疗和催眠。本案例中主要运用的是替身技术。替身技术是指:辅角站在主角的身后与主角同台表演,或替主角说话,这个辅角即是替身。替身可以模仿主角的内心思想和感受,并时常表达出潜意识内容。替身帮助主角觉察到内部心理活动过程,引导主角表达出非语言思想和感受。替身可以发挥整合作用,加强主角与辅角的相互影响,从而帮助主角更清楚地觉察到他们自己。

  心理剧将个案放在他们自己的剧、自己的人生故事及自己的心理和情绪过程当中。主角只要愿意,可以选择替身演出,就像他们在看属于自己的剧一般。他们可以通过角色交换来进出这个场景,也可以选择让导演冻结这个场景,这样,他们可以抽身出来,更清楚地看出究竟在他们的生活交接之处发生了什么事情。心理剧的特色就是,以角色为基础让个案来探索在生命中某一个特定角色中发生的创伤,而同时也保留了在其他生活角色上的力量及复原能力。在心理剧里,有很多种治疗的方法可以用来检视及重建已经被内化的受创关系模式。心理剧可以帮助一个人获得矫正性经验,并对他们的环境再度获得主控感,藉此来对抗创伤受害者内心那种习得性无助。

  心理剧的目标是要提供一个机会给那些而在创伤化解过程中卡住的主角来记得、重复和修通来自过去的痛苦事件。这样的一种重新演出的过程被认为是有治疗性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主角对难以招架的失落做情绪上的重新整合以及认知上的处理(重新认识),是自发性得以成长,进而减轻创伤的心理冲击。

  治 疗 过 程

  治疗过程:本案例家庭治疗,母女求助,妈妈由于自己婚姻情感问题出现同性恋倾向,被女儿回国看见,害怕伤害女儿而求助,效果不佳,转诊接受个体治疗后,和女儿一块接受家庭治疗,运用心理剧开展治疗。

  治疗次数:心理剧治疗二次。

  暖身

  其作用是用来催化创造性的潜能,了解咨询者的心理状态,建立咨询者对咨询师及心理剧的信任感,并由此将咨询者的情绪引导到最佳状态,使主题浮现出来,此时即可以准备演出。

  第一次访谈,收集资料、建立信任 时间:2009年8月22日

  夏女士单独来访

  咨询开始,首先对咨询者进行了五个维度的测试,由此可以初步判断来访者的工作和经济状况都不错,主要是人际关系和婚姻情感存在问题。继而,利用箱庭疗法及HTP引导咨询者将现实的状况、内心的想法及压抑的情绪叙述出来。

  夏:从小我们家里的气氛就很不融洽,父母经常吵架,这种家庭环境对我影响很大,使得我的性格一直比较强势。毕业工作后,通过姐姐的介绍,我与第一任丈夫结婚。当时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可以说我们的婚姻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我只是觉得的他的父母和家庭比较和睦,那种状态是我想要的。然而,婚后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象的样子,他们家里的为人也不是我认可的。婚后我们经常吵架,在我怀孕的时候,一次吵架吵得特别凶,他居然打了我,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会和他离婚。在我怀孕期间,由于他的不负责任,把我的工作弄丢了,之后我费了很大劲才找回来。从那之后,我就更恨他。在我女儿九岁时,我们离婚了。经过这段婚姻,我觉得理想中宽容、大度、细心、责任感强、能呵护自己的男人是不存在的。我从此变得更加坚强。

  后来认识了第二任“丈夫”(未结婚),也就是我女儿的养父,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八年。他是那种比较豁达、大气的东北男人。他有自己的家庭,我们相恋时他还没有离婚,我们会经常为婚姻的问题吵架,这对各自内心的伤害都很大。我们在一起大概生活了六年左右的时候,他离婚了,可以说是为我离婚的,工作也放弃了。可是他却不和我结婚,原因是他觉得我们这样吵架让他对于未来的生活没有信心。他离婚后,我们又在一起生活了近两年,直到去年,女儿出国上大学,我们才正式分开。我觉得一个男人和你生活八年,他却不能给你一个稳定的婚姻,你还要他干嘛,所以我毅然决定放弃。这样不用在吵架,两人都觉得轻松了。我对男人彻底的失望,他们都是自私的,不负责任的,不会包容你。

  咨询师:女儿和他的关系怎么样?

  夏:女儿和他的关系很好,也比较认可他。分开后,女儿经常会去看他,这一点我并不反对,这毕竟是女儿与他之间的情意。

  咨询师:你的女朋友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同性关系是从今年三月分开始的,我们在一起共事,彼此都非常欣赏对方的才华和能力。由于某些原因,我提议让她暂时到我家里住一段。一次我因为和新交的男朋友闹矛盾,特别伤心,就向她哭诉,她便表现出同性相恋的意愿。其实从我内心来讲,我对同性恋是没有概念的。但她很关心我,能够包容我,能够满足我身心的、被保护的需求,我也就不由自主的接受了。

  咨询师:你与女儿的关系如何?

  夏:我是很要强的人,所以对女儿的要求也比较高,我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女儿身上。可是女儿各方面做的都不够好,不上进,我会因为学习方面的问题打女儿。尽管如此,女儿还是知道我为她好。为了让女儿过得舒适,不受委屈,我给她安排最好的生活方式,但女儿却认为我是在控制她。我与女儿之间的沟通不少,但彼此之间的深入沟通往往很难进行下去。女儿一直希望我能够给她一个完整的家,我尝试过,可是我很难找到我想要的男人,很难实现女儿的愿望,我会因此而矛盾和自责。让我感到比较欣慰的是女儿对自己很关心,她也比较能理解我的辛苦,希望我能过得幸福。可是现在她……(夏女士情绪激动、不住流泪),我害怕这件事会给她造成阴影,影响之后的生活。

  第二次:认知改变、情感接纳 时间:2009年8月27日

  母女二人来访

  起初女儿有些紧张,并表现出不屑的神情。咨询师利用箱庭游戏,消除女儿的紧张和抵触,建立起与咨询师的信任关系。通过与女儿的交流,将积蓄在女儿内心的情绪激发出来。

  演出

  剧情设计:通过替身的演出和对白,将女儿的困惑、疑问和妈妈的委屈、矛盾、自责等内心感受表达出来,真实地呈现在主角面前,引发母女的思考。以此改变女儿的认知,使其接纳现实存在的合理性,接受自己看到的事件只是个偶然,理解母亲、原谅母亲、接受母亲,进而达到治愈创伤的目的。

  导演:咨询师;主角:母亲、女儿;辅角:妈妈内心替身、女儿内心替身。(考虑到咨询的保密性,没有观众。)

  (演出开始。女儿和妈妈相对而坐,女儿开始说话)

  女儿(情绪激动,质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做那样(指同性恋)的选择?

  (积蓄在女儿内心的责备、困惑、无助等负面情绪顷刻爆发出来,女儿伤心地哭泣)

  妈妈:(一直站在旁边,不想说话,也无话可说。)

  (由替身自发地表达妈妈的感受和想法)

  妈妈内心替身:我、我并没有做选择,那也不是我的选择,那只是一个特定情景下的偶然。同性恋对我来讲也是个模糊的概念。从我内心来讲,我是不认可同性恋的,我也根本不会选择同性恋。

  (此时,母亲表情严肃,点头表示赞同。女儿没有讲话,一直在哭。)

  女儿内心替身:那你如何解释我看到的一切?

  妈妈内心替身:我说过了那只是个偶然事件,那完全是理智控制范围之外的、被动的行为。起因也是因为我和男友吵架,伤心向她哭诉,才会引起她的误会。事实上我对这件事一直是矛盾的',也是持否定态度的。

  (母亲略显紧张,眉头紧缩)

  女儿内心替身:你为什么不找男人,为什么要喜欢女人?

  (女儿情绪激动,流泪)

  妈妈内心替身:我没有、也不会喜欢女人,我说了,这件事就是个偶然。我想要选择的当然是男人,我也曾经憧憬过美好的爱情,希望有人关心、疼爱、包容、理解,可是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和情感,我彻底的绝望了,男人都是自私的,他们最爱的只有自己,所以我不再对男人抱有希望。

  (母亲目光锐利,表现出较为愤恨的情绪)

  女儿内心替身:对男人失望,你就要去找女人吗?

  (女儿低头,流泪)

  妈妈内心替身:我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并不是我的本意。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无论她多么坚强,都会有疲惫、孤独、无助的时候,都会有人的本能需求,都会有最脆弱的一面,这时恰有一个人具有男人身上应该有的宽容、细心、豁达,能给予自己期待已久的关怀,自然就会不由自主。

  (母亲向后靠住椅子,双手放在头后,眼中含泪,但勉强抑制。)

  女儿内心替身:你是说她身上具有男人应该具有的特质,所以你会选择她是吗?

  妈妈内心替身:我没有选择她,我只是觉得她具有我期望中男人应该有的东西,才会一时冲动。

  女儿内心替身:这么说你还是喜欢男人的?那你为什么不能和爸爸(指养父)在一起?

  (女儿抬起头,目光直视母亲)

  妈妈内心替身:一个男人和你一起生活八年,却不给你稳定的婚姻,除了放弃我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

  (母亲望着女儿,表现出委屈和不解,)

  女儿内心替身:他不和你结婚是因为你总和她吵架,让他对婚姻没有信心。

  妈妈内心替身:我们吵架的原因多是因为婚姻。从开始认识的时候,我就是这个脾气,甚至比现在吵得还凶,那时他怎么没有和我分开,八年了,从三十多到四十多,现在他才觉得不能和我生活在一起,这难道不是自私吗?我会感到被欺骗、被伤害、被轻视。所以我只能放弃这种内心的折磨,不再反复的矛盾挣扎,让心灵彻底的放松。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有美满幸福稳定的婚姻和家庭,可是我没有遇到这样的人,我也觉得无奈。

  (此时母亲感到愤怒和委屈有人理解,不停点头)

  我知道你希望我给她一个完整的家,我也希望自己有一个避风的港湾,我不止一次地为此而自责,觉得亏欠你的,我努力尝试过,可是却无能为力。所以我希望你可以幸福,为了补偿你生命中的缺失,我要尽力给你创造最好的生活,希望你少走弯路,避免受到伤害。即使打你,也是希望你能自强,希望你能更加优秀。

  (母亲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女儿内心替身:你不认为给我安排好一切,是对我的控制吗?

  妈妈内心替身:因为我这一路走的很艰辛,我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所以我才会尽力为你安排好一切,让你轻松自在的生活,这并不是在控制你,这只是我关心你的方式呀。或许是我的性格强势,让你感觉我是在强迫你、控制你,可是我并没有这样想过。我只是希望我的女儿能过得好。

  (母亲变得很严肃,并表现出对替身所言的认可)

  女儿内心替身:我知道你爱我,可是我同样也希望你过得好?

  妈妈内心替身:我觉得现在自己的生活就挺好的,我自己有房、有车,想工作可以工作,不想工作可以休息。自己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很轻松,很自在。不再触及感情,我的身心更加健康,不用再受心灵的痛苦。和他在一起时,我们俩都生气,甚至气得心脏出现问题,每天都感觉筋疲力尽。现在分开了,我们都感觉状态不错。我们俩都解脱了,这样挺好的。以后如果遇到我理想的人,我自然会建立家庭。我看到女儿开心、快乐、平平安安,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此时,母亲的头稍抬起,略显自信的神情)

  女儿内心替身:如果遇到同样符合你标准的男人和女人,你会怎么选择呢?

  妈妈内心替身:我怎么会选择女人呢?我已经解释过了,你所看到的只是个偶然事件,如果有我理想中的男人出现,我当然会选择和他在一起。

  女儿内心替身:我之前那么对你,责怪你、不理你,你不会怪我吗?

  (母亲摇头)

  妈妈内心替身:天下任何的父母都不会真正地责怪自己的儿女,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儿女幸福、快乐。妈妈怎么会责怪女儿,这些天来,我所担心就是你接受不了现实,害怕因为误解给你的心里留下阴影,影响你将来的生活。我一直在责怪自己,让你受到伤害,我也想尽办法打开你的心结,希望你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女儿哭)

  女儿内心替身:女儿现在能理解和原谅妈妈吗?

  女儿:(点头、流泪)

  妈妈:女儿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女儿:(摇头)

  (看到女儿摇头,母亲感到很诧异)

  妈妈:真的没有了,有就问吧,没事。

  女儿:(摇头)

  (整个过程中,妈妈虽然没有说话,但一直不住点头,支持替身自发而比较反应内心感受的表达。)

  导演:女儿给妈妈一个拥抱吧。

  (妈妈和女儿紧紧抱在一起,流泪,许久才分开。)

  (至此,演出结束。)

  当演出结束后,辅角要做一个特定的行动去掉自己扮演的角色。这是心理剧治疗里一个重要的环节,有助于“演员”从主角的“剧情”里走出来,避免移情与反移情的伤害。

  导演提醒所有的演员,对主角说一句话: “我是×××,我不是你的内心。”

  分享

  咨询师:请妈妈谈谈自己感受。

  妈妈:在进行心理剧治疗之前,女儿已经见过几位咨询师,但每次咨询过后都是哭着离开。咨询师为了解决问题,都会问女儿一些尖锐的问题,女儿会无从回答,而且情绪比较激动,回家后情绪也很难平复,其内心的疑问依然无法解开,因此,女儿拒绝再接受心理治疗。今天来访之前,她也非常抗拒,我告诉她这次不会在问她问题,这次是演剧。

  咨询师:那么现在的感觉呢?

  妈妈:令我感到很奇怪,这次心理剧结束后,女儿没有问题要问了。而且也不再表现出那么强烈的反抗情绪。

  咨询师:晓晓,你现在的感觉如何?

  女儿:现在感觉轻松了好多,好像放下了很多东西,突然觉得我计较的好多东西都没有意义了。我理解妈妈的压力和担心。我也担心我走后妈妈会孤独,我只希望妈妈能够照顾好自己。

  咨询师:此次心理剧治疗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心理剧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不需要来访者说话,借由替身将其内心想要表达的思想表达出来,来访者只需要用心观看,便可以从中获得治疗的效果。

  随访:成效观察。

  咨询结束后,女儿晓晓即将飞往国外继续学业,咨询师及主角的替身特地挑选了礼物,去机场送她。女儿见到送行的朋友非常开心。谈笑间,可以看到女儿的精神状态很好。女儿即将离开的时候,和妈妈紧紧地抱在一起,眼泪止不住留下,她趴在妈妈肩头小声地嘱咐,吻着妈妈的脸颊。进入登机口,女儿任然依依不舍地回头。

  女儿走后,妈妈与咨询是进行了简短的谈话。

  妈妈:上次咨询回来以后,女儿与我的感情好像比以前更深了。除了关心我,她还能和我进行深入地交流。有一天她突然对我说:“现在妈妈健健康康的在我身边,我就要珍惜这种幸福,如果有一天妈妈离开我,我所计较的那些东西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听后感到很欣慰,女儿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咨询师:(点头)今天看到晓晓的状态很好,她不是急切的想要逃离这里,而是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离开妈妈,不放心妈妈一个人的生活。这就表示她与您的心结已经打开了,她可以理解妈妈,体谅妈妈。

  讨 论

  女儿之前见过很多咨询师,治疗效果都不好,是因为每一次向女儿提问,都是对她的又一次伤害,会强化她的错误观念,加深她的心理创伤。而通过替身角色,替代女儿提出了她的所有疑问,女儿可以不用说话就把内心的情绪释放出来。“妈妈内心替身”的回答恰恰解答了她的疑惑和不解。心理剧将母女二人的内心对白直观的展现在她们面前,女儿通过表演可以理解母亲、体谅母亲,接受现实的合理性,心结自然会打开。由此看来,用心理剧治疗心理创伤是快速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避免对当事人的再次伤害。

  心理剧主题的巧妙设置。本案例是由于母亲的同性恋行为对女儿造成了伤害,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改变女儿对同性恋的认识,而是母女关系的处理。心理剧的演出过程中,不涉及同性恋的细节问题,只是将其当作“偶然”事件。而重点是要表达母亲的无奈、委屈、自责、担心,让女儿理解母亲行为的合理性。至此,女儿可以完全的包容母亲,理解母亲,原谅母亲,接受母亲的生活方式。“偶然”事件当然也就会被接受。这种观念一旦在女儿的头脑中形成,不仅“偶然”事件可以被接受,即使母亲真的有同性恋的行为也是可以被接受、被理解的。

  通过心理剧转变对“同性恋”的认知和看法,是比较重要和关键环节,也是特别的地方。在心理剧的演出过程中,反复强调同性恋是个偶然事件,这一细节的设置,目的是淡化和纠正母亲的同性恋行为。从母亲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确实是有同性恋行为的,但是,辅角(妈妈内心替身)在演出的过程中,并没有着重向女儿解释同性恋是什么,同性恋行为是否正确,而是使用“偶然”将其一笔带过,让母亲感觉自己并不是同性恋,这样就会淡化她的同性恋倾向。所谓无患者治疗,就是不把咨询者当作有心理问题的人来治疗,而是将其视为正常的人,强化其正想观念,淡化错误观念,以此达到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旭阳,桑志琴,费俊峰,石红.心理剧与情景剧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Peter Felic Kellermann , M.K. Hudgins主编.陈信昭,李怡慧,洪启惠译.心理剧与创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Adam Blatner著.张贵杰等译.心理剧导论——历史、理论与基础.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

  4.Marcia Karp, Paul Holmes, Kate Bradshaw Tuvon著.陈镜如译.心理剧入门手册.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

  5.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Eva Leveton著.张贵杰等译.心理剧临床手册.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

  7.胡佩诚著.心理治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9.

  8.(英)赫伯特(Herbert, C.),(英)韦特莫尔(Wetmore, A.)著;周晓林等译.

【利用心理剧治疗心理创伤探索与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创伤后忧郁的治疗计划01-05

探索创伤性食管破裂的综合护理技术论文04-08

心理剧社团的教案07-14

什么是校园心理剧03-05

利用网络平台辅助遗传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06-27

施工管理实践探索论文07-02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论文07-03

心理剧演出的活动总结01-27

观看心理剧表演作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