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寺庙文化研究的意义论文

时间:2018-08-10 10:47:07 论文 我要投稿

寺庙文化研究的意义论文

  天龙山石窟与龙山石窟

寺庙文化研究的意义论文

  以石窟造像蜚声海内外的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即是寺庙古建筑文化典型代表之一。石窟寺就是指开凿于河畔崖间的佛教寺院。形式上与普通寺庙不同,但是功能却无不同。中国石窟寺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寺这一既经济又适于修行的寺庙建筑也一并传入中国,并影响中国文化长达上千年。因此石窟本身就是佛教寺庙文化中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天龙山石窟众多佛教造像与龙山童子寺大佛、蒙山大佛等代表着太原佛教石刻发展的辉煌成就。明嘉靖年间高汝行所修的《太原县志》曾对天龙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做出了如下评价:“此山松柏苍翠,林木葱茂,既具天然之生成,复有人工之修饰。胜境之佳,在环省诸山中实属罕见,且峰峦秀美,泉声淙淙,气候清爽,幽雅绝俗,游者于此,辄有不忍即返者。”明朝时如此美景,在南北朝时期也必定佳景迭出。如此来看,北齐高欢父子于天龙山修建避暑宫、开凿石窟、建造寺庙,实属必然。

  关于高欢时期晋阳地区的那一段历史,基本上是这样的:北魏末期,朝廷动荡,政权旁落,军事重镇晋阳地区为尔朱荣把持。公元531年,尔朱荣的部下高欢起兵晋阳,讨伐尔朱荣家族,杀了尔朱兆,并立渤海太守元朗为帝,以晋阳为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从此高欢人生得意,逐渐掌控了北魏的实权。公元534年,高欢又立元善见为孝静帝,建立了东魏政权,定都河北邺城,并把晋阳作为别都,作为大丞相执政晋阳达16年。在当时北朝时期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文化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对于佛教的信仰大多停留在宗教的层次,不太注重义理的研究,形成了与南朝佛教重义理而不重宗教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模式。高欢父子崇佛、信佛。末法时代,高欢也许是为了满足自己时刻能得到佛祖庇佑的愿望,开凿了天龙山最精美的第二、三窟。受到了南朝文化的影响,造像清秀飘逸,服装着饰效法了南朝士大夫的行径。这两窟雕凿精刻,手法洗练,文化特色、艺术特色极其丰富。高欢之子文宣帝高洋继承父志,重修避暑宫,创建仙岩寺,继续开凿石窟,现在天龙山石窟第一、十、十六窟即为北齐时期所雕凿。这三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洞窟主室前雕凿有仿木建筑的前廊。前廊雕有两根八角柱,柱下有覆莲柱础,柱头上有一道大额枋,枋上雕一斗三升斗拱和人字形叉手。这种前廊后窟的洞窟形制是模仿寺院大殿建筑而来的,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木构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孝昭帝高演也于公元560年在天龙山创建了天龙寺,天龙山之名由此开始(也有人说,天龙山之命名源于易经乾卦,此事仍有待于考证)。高氏父子也因此成为了天龙山历史文化的功臣而被载入史册。实际上蒙山大佛、龙山童子寺大佛均为北齐时雕凿,这也充分验证了高齐王朝崇佛、信佛的程度。东魏、北齐以降,后世子孙纷纷效仿。隋、唐等朝代继续在天龙山开凿石窟,延续了这一优良传统将近数百年时间。如今天龙山石窟共二十五座,分别坐落在东西两峰的崖壁之上,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龙山位于天龙山之右,在龙山上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全国惟一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据研究其雕凿最早应在唐代,元朝初期,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弟子宋德芳(号披云子)主持雕凿修建了其余道教石窟。因为是全国惟一,所以就显得异常重要,况且,雕凿技艺和水平也是很高(此处暂不详述,容后详细介绍),自然更容易引起世人注意了。

  寺庙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寺庙建筑及其形式演变是一个地区宗教思想发展、宗教文化传承、社会文明积累的直接见证。寺庙的历史延续与传统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历史烟云跌宕起伏,千回百转,无论是其建造者还是修缮者他们当年所付出的艰辛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仅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个难以猝然解开的谜。据此我们可以相应做出如下判断:寺庙建筑及其遗址的存在为我们留下了最真实且能深刻反映当时历史的重要信息,是除了历史典籍记载之外作为实物证据能帮我们还原关于那段历史、提供给有心人解谜破雾的“金钥匙”。因此对于想要了解与研究历史文化的人来讲,就单凭寺庙这种宗教信仰能密切联系社会各种层次之人(尤其是达官贵人,这些人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这点,对寺庙等这些古建筑群体似乎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残破不堪的寺庙建筑形式,历经数年风雨,最终将会把人们带入它的生活的辉煌年代。寺庙原本仅是指佛家寺院和建筑,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释道儒共处一室成为现实并长期存在人们的生活范围,严格意义上的寺庙已经不复存在。建筑形式引领思想潮流,建筑风格代表了历史与文化。中国传统道教的逐步演变与成熟,东汉明帝年间随着佛教的传入,逐渐在中国大地的落地生根,再加上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正统思想的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儒释道三教经过多年较量与对立之后合而为一,成为了指导传统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因此,对于晋源区寺庙的研究与考证不应该只停留在佛教这一块,也应该把道家宫观和儒家的孔庙与家祠甚至影响社会进程的特殊古建筑作为考察研究对象(甚至是后来影响中国发展的外国宗教,比如基督教、天主教等),把影响传统社会的这些主流思想相关的古建筑及其文化内涵阐述清楚,就尽可能还给了历史一个清白身,也可以给后人一个较为清晰而准确的答案。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寺庙的价值似乎比我们所要估计的还要重要得多。这才是我们要进行寺庙等相关重要古建筑调查、保护、研究、考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xx年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这是一次文化的盛会,会议吹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给了我们从事文化行业之人极大的欢欣与鼓舞。在国家提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机缘到来之时,为了弘扬晋源区优秀的历史文化,进行文化传承,在晋源区政协领导以及文史委的提议与倡导下,作为对晋源区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几年的工作经历,几年的深入思考,曾亲眼目睹晋源不少现存寺庙,许多破败不堪,深感痛惜。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现今很有必要进行晋源区寺庙建筑与历史文化的整理与研究。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就得大量搜集资料,进行实地调查,拜访专家名流,找出寺庙文化发展之脉,进而追本溯源,列出提纲,把每个寺庙都尽可能放到它所生存的历史环境中来写,以历史沿革的形式来描写每个寺庙,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关于寺庙文化这个课题,其实早在公元2001年,晋源人张德一、姚富生历时八月进行有关走访与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当时合著出了一本书《太原市晋源区旅游漫谈》。这是一本具有现代意义的对晋源区旅游文化做了系统全面工作的好书,重点突出,优势明显。此书中共从晋阳古城、旧太原县、晋祠、天龙山、王郭村景区、西山景区、晋阳湖景区等七个方面(63处旅游景点)详细地对晋源区当地的旅游现状与文化资源进行了一次很有效的梳理。书中历史、古建、宗教、民间传说、地方风俗、轶闻趣事各个方面协调一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书末的《晋源区古迹、古建存毁一览表》为我们下一步进行有关走访考察做了很有意义的参照。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晋源区寺庙文化特色愈发彰显并会异彩纷呈展现在世人面前。散落在乡村中、深山里的寺庙等古建筑同处在闹市中的寺庙古建筑群体共同见证着晋源区曾经的辉煌,演绎着一幕幕感人的传说故事和信仰。重新打捞这些历史记忆,有助于我们发现古人的智慧,感知寺庙等古建筑不可替代的文化传递功能和心灵慰藉。

【寺庙文化研究的意义论文】相关文章:

1.校园文化研究的论文

2.海洋体育文化研究论文

3.工业设计视觉文化研究论文

4.水书的视觉文化研究分析论文

5.寺庙对联汇总

6.论文春节的意义

7.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论文

8.王立著作《文学母题的比较文化研究》解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