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成绩评价体系初探论文

时间:2021-06-14 08:45:21 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成绩评价体系初探论文

  摘 要:大学的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组成部分,也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众多大学在体育教育这方面尤为重视,应让大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意识。但是近年来,大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活动,即使参加了也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成绩评价体系初探论文

  关键词:大学体育论文

  大学的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组成部分,也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众多大学在体育教育这方面尤为重视,应让大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意识。但是近年来,大学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活动,即使参加了也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身体素质令人担忧。建立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这在体育教学方面是一项新的尝试,旨在达到强化大学生健康第一、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俱乐部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我国,体育俱乐部作为新兴的体育组织形式日益受到学术界的认可,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均处于初始阶段,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处于迟缓状态,这是因为现阶段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1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简介及现状分析

  大学体育俱乐部制作为各高校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是以大学生自愿参加运动为出发点,依附于高校现有的各种运动器械、运动场馆,以一种俱乐部的形式展开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它将群体竞赛、课外运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等联系在一起。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们的体育文化素养以及增强学生们的体质,进而养成一种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一种影响其终身的、健康的、文明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这种体育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是符合我们大时代的需求的,大学体育俱乐部制可以划分为三种形式,分别为课内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以及两者相结合的体育俱乐部。俱乐部制具有很大的可行性。首先,它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从而选择相应专长的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和训练。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我们实现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的最终目标。其次,能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选择相应的体育教师,不仅能够使自己收益,还能够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大学体育俱乐部制可以延续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兴趣是大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的主要原因。志同道合的学生聚在一起,更能达到提高技能水平、锻炼身体的目的。

  2大学体育俱乐部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2.1指导思想

  开进行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当围绕着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它能够决定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的体育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几经变化,可以将其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那时的指导思想是体质教育、技术教育以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教育思想。第二阶段则是在80~90年代。那时的教育思想是进行素质教育思想、发展终身体育思想、开展整体效益体育思想、成功体育思想以及快乐体育思想这五部分。第三阶段则是90年代至今,指导思想则变成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从指导思想的这三阶段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指导思想的变革都源于时代的变化。但是,就目前来看,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及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最适合如今的时代主流的思想。同时,这并不意味着该指导思想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在进行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时刻谨记这一指导思想,还要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完善这一指导思想,从而更好地构建评价体系。

  2.2具体内容

  新世纪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是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方式,它是我国众多高校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方向,也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方向。在这样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下,我们也应当相应地完善教学成绩评价体系。在大学生的整个体育教育阶段,对体育成绩的评价应大致区分为4部分来进行,分别为专项技能、早锻炼俱乐部活动、平时表现以及一般身体素质,并且应随时间段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协调这4部分构成评价成绩的比重来达到构建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成绩评价体系的目的。2.2.1大一时期在大一上学期,学生们刚刚进入到一个自由的大学环境,此时是养成大学生们勤于锻炼和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关键时刻。因此,在大一的上学期,对这四部分的分配结果应当起到拉动大学生积极性的作用。这4部分的占比如下:专业技能40%、早锻炼俱乐部活动30%、一般身体素质15%以及平时成绩15%。专业技能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们的运动积极性,并且在调动学生们的同时还能够让同学们获得很好的成绩。其次早锻炼俱乐部活动能够遏制学生们懒散地度过大学生活,以占学习成绩的大比例来约束大学生,最重要的是,长期的约束能够有利于学生们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更能够按照指导思想达到体育教育模式变革的目的。在大一下学期,4部分的占比与大一上学期一致。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改变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因此与上学期一致的体育教学模式更能够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2.2.2大二时期在学生从大一升入大二后,应该适当地改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随着大学生思想等各方面的变化,应当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因此,大二1年,应当增设关于专项身体素质的评价内容,完善专项考核。在大二上学期,早锻炼俱乐部活动占比30%、一般身体素质占比20%、专项身体素质占比20%、专业技能占比20%、平时成绩占比10%。相较于大一时期四部分的占比,大二时期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则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在大二下学期,4项指标的'比例与上学期无异。2.2.3大三时期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大学生只在大一、大二时期有体育课,在大三时期学校不会安排体育课。因此,为了防止学生从大二进入大三后减少体育锻炼,降低体育参与度,不能延续终身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应再次改变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侧重点。在大三时期,虽然没有了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程,但应着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在大三上学期,俱乐部活动(包括早锻炼和课外)占比60%,而剩余的40%则是体质健康测试。这样的比例变化则是在给予学生一定的约束的基础上,又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俱乐部活动,延续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在大三下学期,应与上学期一样。

  2.3实施过程中的思考

  (1)各高校在构建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成绩评价体系时要重点关注它的适应性。通过对本校的调查研究,并结合本校的自身特点和体育教学的现状,才能呈现出改革体育教育模式的优势所在。(2)在实施过程中,相关的教学人员也应当根据该体系各方面的考核经验,改正与完善教学成绩的评价体系,使各项数据指标愈加合理化和科学化,从而达到发挥该体系的强大优势。

  3结论与建议

  在构建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成绩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的形式、方法和内容等应当对学校的教学过程起积极的指导作用。建设合理的课程是依赖于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基于此做出的决定才能更适合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在终身锻炼以及健康第一等思想的指导下,俱乐部制教学成绩的评价过程还应该从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准确和多元化。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该评价体系的激励和促进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校的体育教育事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振忠,张绰庵,赵智岗.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2]岳锋利.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构建模式及实现途径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7).

  [3]刘志敏,凌青东.我国普通高校以体育俱乐部形式进行教学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6).

  [4]李天白.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结构模式初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