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会计查证中哪些属于认识检查对象的方法

时间:2021-06-14 13:37:09 论文 我要投稿

论文会计查证中哪些属于有关认识检查对象的方法

  一、分析法

论文会计查证中哪些属于有关认识检查对象的方法

  分析法是指对于与被查事项相关的各个因素进行分解与综合,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从而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分析法所取得的证据也是一种间接证据,所以分析法也不能替代其他一些取得直接证据的方法。采用分析法的目的在于帮助查证人员找到查证的线索,以确定进一步检查的内容和步骤。通过分析也能够提高会计报表的可信度,以减少取得直接证据的数量。分析法在使用过程中和比较法有较密切的联系,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法又包括因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在查证过程中经常进行的报表分析、账户分析和账龄分析等,是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

  (一)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对某一事项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予以分离,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因素对该事项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例如,将影响利润的因素可以分解为销售价格、销售数量、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等,并且可进一步进行品种和结构的分析。

  采用因素分析法还可进行连锁替代,以某一个相关的因素来替代某一个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该因素的影响,例如可将销售价格用计划售价替代实际售价,以分析由于售价变动对利润产生的影响。这种连锁替代方法在财务审计中并不常用,而在经济效益审计中使用较多。

  在因素分析法中。另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对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将分解的各个因素同选择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这些因素正常与否。比较 分析时既可采用绝对数比较,也可采用相对数比较。这是财务审计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二)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是将与被查事项有关的各个因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因此,综合分析是因素分析的逆向过程。

  综合分析通过各个因素的性质分析被查项目的性质,通过各个局部的性质分析出总体的性质。综合分析也包括了将个别的、分散的证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使各种证据形成充分的证明力。综合分析在查证人员形成检查结论时特别重要,对于查证人员来说,综合分析是对被查单位作出正确评价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防止发生重大失误的必要手段。

  (三)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是指对与被查事项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的事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它们对被查事项的影响,帮助查证人员确定检查的重点和方法,并帮助查证人员判断对被查事项的可靠性程度。

  在查证过程中,有许多事项并不直接是需要确认的对象,但它们同需要确认的事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查证员可以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来分析这些事项与被查事项的内在逻辑关系,以确定它们对被查对象可能产生的影响,使得所采用的查证程序更具有针对性。在查证过程中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例如,企业的经营背景并不是查证的对象,但查证人员可以对经营背景进行分析,以判断它们对被查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又例如,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劣并不是验证对象,但审计人员应当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劣与财务报表之间存在一种逻辑关系,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下所产生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较高。因此,这也是一种逻辑分析方法。

  (四)分析法的运用——制度基础查证

  分析法是现代查证中广泛使用的方法。在对被查项目进行初步计划时,可以帮助查证人员确定查证的基本程序、方法、时间和范围;在查证过程中,分析法可用于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在形成检查结论时,也可以帮助查证人员进一步判断结论的正确性。

  制度基础查证,是从检查被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入手,根据对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中应该检查经济业务的数量、重点、范围,根据检查结果,形成检查结论。制度基础查证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查证假设基础之上:被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并有效发挥作用,可以减少各种差错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被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可以帮助查证人员合理地确定需要直接检查经济事项的重点及其数量。

  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现机制组成的。制度基础查证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①了解和描述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②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初步评价;③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④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最后,写出查证报告。

  1.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制度

  查证人员通过大量的调查,对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的了解,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将内部控制制度的状况描述出来,并能够对其进行评价。查证人员可以调阅企业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文件,了解被查单位组织机构系统和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范围及其素质状况;了解凭证的填制和传递程序;可以向被查单位领导人和有关工作人员进行询

  问;可以对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实地观察;也可以参考以前的查证报告和查证档案等。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查证人员就可对被查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由于内部控制制度总是同具体的业务结合在一起的,在了解内部控制系统时,要对被查单位各个业务处理系统进行深入了解,如财产物资采购系统、产品销售系统、财产物资管理系统、货币资金管理系统和生产系统等。

  在深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查证人员便可对其进行描述。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内部控制的现状以书面的形式加以反映。查证人员对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描述,其目的在于通过描述全面反映被查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符合性测试奠定基础。

  通过对被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查证人员可以确定被查单位财务报表是否具备可查性,如果可查的话,确定计划的内部控制风险(即对内部控制的信赖程度);同时,还有利于查证人员发现可能存在差错的领域,有利于合理设计查证进度计划。

  2.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初步评价

  (1)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目的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①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善组。织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组织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或者没有被很好地遵循,这将对组织造成极大的危害。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其健全性及其遵循程度,是改善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②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检查的数量。在查证实务中,查证人员一般已不采用详查法,而普遍采用抽查法。这种方法可以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检查效率,降低查证成本。由于抽查法的广泛运用,查证人员在查证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不论是采用何种抽样方法,检查结论的正确性与抽查重点和数量有密切关系。正因为如此,查证人员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来确定抽查的重点和数量。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差错和舞弊的发生,如果评价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制度情况良好,那么抽查的数量规模可以小些。反之,评价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制度情况较差,说明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也较大,那么为了保证检查结论的正确性,就要求扩大抽查的数量规模,甚至扩大到详细检查。

  (2)对内部控制制度作初步评价的目标主要体现在:①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表现在对所有的`业务都建立了必要的控制。评价时,既要分析内部控制的强点(即内部控制的关键部位上都建立了有力的控制),又要分析内部控制的弱点(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的重点应是分析内部控制的弱点:一要分析这些控制弱点是否已经采取了补救措施来消除控制弱点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二要分析控制弱点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②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即要考虑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过多的控制和不必要的控制。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作出初步评价后,如果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而又无其他补救措施,则应确定较高的内部控制风险(即查证时较少依赖内部控制);如果对内部控制初步评价未发现严重的薄弱环节,通常可以确定较低的计划内部控制风险,但其正确性必须经过进一步的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予以证实。

  3.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查证人员对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初步评价以后,如果认为所评价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或者尽管存在一些弱点但总体上尚可予以依赖时,查证人员应该进一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在各项业务处理过程中得到了遵循,通过评价,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个组织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意味着它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受到控制环境的影响,诸如人员素质和领导素质等。另外,查证人员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子解和初步评价时,有许多情况和资料都是被查单位提供的,它们是否在贯彻执行也难以确认。因此,即使查证人员初步评价的结论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十分完善,仍然必须对其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测试,作出评价,这项工作被称为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的手段主要包括:①观察。即查证人员到工作现场观察工作人员执行业务的情况,了解被查单位业务处理过程是否遵照了内、部控制度的要求。例如,查证人员可以观察仓库实际的发料过程,确定是否同规定的发料程序相一致。②实验。即查证人员选择有关业务进行模拟,重新实施,以判断有关工作人员是否遵循了内部控制制度。

【论文会计查证中哪些属于认识检查对象的方法】相关文章:

烟草专卖检查证管理自我检查报告11-18

化学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有哪些02-27

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中的错弊查证的论文04-14

司法会计鉴定对象及其与会计对象的辨析论文06-27

分析破产清算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论文06-08

浅谈认识汉字的方法的论文03-20

对图书馆学对象的认识论文03-31

风险管理中管理会计方法应用论文06-22

有哪些常用的论文撰写方法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