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下的新农村建设论文

时间:2021-06-14 20:47:00 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文化市场下的新农村建设论文

  一、“后农业税”时代农村文化市场现状分析

关于文化市场下的新农村建设论文

  (一)农村文化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后,文化市场违法经营活动,特别是黑网吧、色情演出、赌博游戏机等已经向执法力量薄弱甚至是执法空白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转移。

  2、农村文化经营场所较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部分经营者法制意识淡薄,加之现有文化市场稽查力量基本无力顾及农村,因此,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文化市场正在成为伪劣文化产品的倾销地。

  3、封建迷信、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先进文化不去占领,不健康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赌博斗殴、求神拜佛、低俗文化活动等现象的出现,都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严重滞后有关。

  4、农村文化原有基础设备落后,一些乡镇的文化设施建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没有得到多大改善。现有的乡镇文化站,有的“名存实亡”甚至“名实俱亡”。其“自主造血”能力较弱,更多的是依靠政府部门开展“三下乡”等各种文化活动的支持。

  (二)原因剖析

  我国农村文化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以往那种相对不科学、不合理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没有引入必要的外在竞争机制,各地农村几乎普遍性地存在文化主体单一,文化活动与市场脱节、与农民需求脱节的情况。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受到财力的限制,作为大多数农村文化的主要甚至唯一载体———乡镇文化站,几乎是普遍性地没有专门的场地、人员和经费,无法承担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市场的任务。

  二、“后农业税”时代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和拓展途径

  (一)以新农村发展方向为要求,文化管理部门树立责任与服务意识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的发展方针,社会各界应树立文化建设服务“三农”的观念,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使单纯的“部门行为”成为广泛的“社会参与”。第二,健全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成立文化阵地建设领导小组,从市到乡镇街道、村都建立相应的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二)以法制教育和规范操作为途径,强化农村文化市场监管体系

  第一,规范管理,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制度建设。首先,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完善文化娱乐场所开业审批、安全审查、登记发证、定期检查、禁止承接等管理制度。与文化经营业户签订《守法经营责任书》,建立信用档案,实行分级分类的指导和管理。信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注明文化经营单位名称、地址、法人、经营项目、设施设备、奖励记录、违法记录等基本情况。可根据守法经营情况,将文化经营单位分为A、B、C、D四个信用等级:对依法经营、诚实经营、环境优良、服务优质的文化经营单位,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和奖励,发挥他们在行业中的示范作用,对信用等级低的,给以警告、停业整顿直至吊销文化经营资格的处罚。其次,应坚持重点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农村文化市场的特点,加大节日和集市时期的`文化工作管理,清理死角与空白,加强对重点问题、重点时间、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第二,措施落实,完善农村文化管理体系。措施之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城乡一体化管理网络。落实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及人员编制,在农村乡镇建立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派出机构,人员可以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录用。如,青岛市文化局就建立了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网络,185名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网络联络员组成的监管网络遍及全市每一乡镇,建立起市、区、乡镇三级“无缝式”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网络。措施之二是加强法制教育,把握文化管理源头。对农村文化经营者进行不定期的法律、法规培训,在文化经营场所摆放监督举报牌,聘请社会文化义务监督员,设立文化举报监督电话。

  (三)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平台,切入“文化生产力”理念,不断夯实农村文化基础

  第一,建立健全基层文化网络。以县、乡文化馆、站成为农村文化市场的“带头兵”,将文化网络阵地拓展到区、乡、村、户四级,确立建设农村“大文化”思路。结合乡镇村组实际,建立以书报阅览室、业余文艺团队、有线广播电视站、文化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农民文化活动基地。加大资金投入,将乡、村文化中心(站室)建设成为集宣传教育、科技培训、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宣传文化阵地。第二,不断完善文化建设的投入体系,采取“敞开大门办文化”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机制、创新思维”原则,将计划经济下的文化事业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文化产业模式,建立起政府办文化与社会投入办文化相结合的机制。

  (四)以扩展传统农村文化资源为基础,寻找农村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农村文化的多元效应

  第一,注重培育民间文化团体,发现和培养农村基层文艺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文化专业户成为农村文化市场的“主力军”,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要积极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传统的农村文化资源,寻找蕴藏在农村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认真培育、开发本土性的文化人才,积极开展各种内容健康、格调清新、深为农民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化活动,从而积极引导农民逐步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风尚。第二,启动“先进文化进祠堂(礼堂)”活动,积极探索农村先进文化传播途径,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浙江新昌以“阳光文化山里行”活动为载体,把120所祠堂庙宇改造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健康有益文化娱乐活动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积极引导一些对文化有较高追求又具有文化艺术特长的农民利用集体或个人拥有的空闲场所,在农闲时节、传统节日等时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拓展了农村文化阵地的服务体系。

  (五)以新农民生活需求为目的,不断创造条件,激活和满足农民文化生活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群众在“三农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推行农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三个”自主选择(即自主选择模式、自主选择喜好、自主选择时间)。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相结合,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群众素质相结合,按照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意愿,循序渐进,不断培养农民兴趣。第二,注重资源配置的整合与调节,实现资源共享互动。

  一是大力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三下乡活动。主动适应基层群众的需要,努力丰富“三下乡”活动内涵,变阶段性下乡为一年四季不间断下乡,开通文化科技“大篷车”,成为政府联系农民的“连心车”、巡回“服务站”。

  二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工作力度。因此,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培育和拓展新时期我国的农村文化市场,正视我国农民对文化的迫切需求与基层文化设施不完善的矛盾,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不断创造条件,拓展农村文化市场建设途径,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净化农村社会风气,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和谐社会”。

【文化市场下的新农村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休闲农业发展论文02-08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07-2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对策的论文02-17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论文02-05

文化建设下的新农村建设论文推荐06-06

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论文02-0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07-1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管理的研讨论文07-01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下新农村建设研究论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