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时间:2021-06-10 13:01:35 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参考篇一

  小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没有正确的认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模糊,缺乏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容易走心理“弯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小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儿童”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小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小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小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小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多层次、全方位追踪学生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家庭情况、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可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生自己也可通过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补短。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一切“从心”做起,我们就能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参考篇二

  我国心理卫生专家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个人心理状态自我感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发挥更大的心理能量;二是指个人没有心理疾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他们的家庭背景形形色色。在孩子的接触范围内,社会文化因素和家庭因素给了他们许多不良的诱导。在家庭因素上,不少孩子从小受到大人们的不当灌输,家长认为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让孩子吃好的,用好的,过分溺爱,致使孩子娇生惯养、任意挥霍,灌输的是“谁谁有钱、谁谁有权”,带孩子玩股票、抓彩票,用钱来奖罚孩子等。社会文化日益丰富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从网络上,青少年学到了暴力和征服,从电视上学到了高智商犯罪、怎样利用权力和财富来满足私欲。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里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结合中小学教育特点,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里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活拨好动,好奇心强的生理、心里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运用育教娱乐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生存环境相适应、相和谐时,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三、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

  由于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每个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我们不能象测量血压或体温那样划出一个心理健康与否的明确界限。因此,我们必须按照“要主动接触,不要坐等回避;要热心真诚,不要冷漠做作;要耐心倾听,不要肆意打断;要讨论启发,不要武断灌输;要实事求是,不要主观臆断;要积极疏导,不要压抑遏制;要协同配合,不要孤军奋战;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包揽;要自觉自愿,不要强迫要求;要平等相待,不要居高临下;要了解尊重,不要猎奇侦讯;要适度接纳,不要指责训诫;要自我领悟,不要包办代替;要科学引导,不要说教附合;要力求内化,不要强迫变化;要守信保密,不要随意张扬;要心悦诚服,不要令人屈从。”的原则,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拨、主动地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态度。

  四、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1-30

小学生教育心理健康论文06-22

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06-22

心理健康论文03-23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论文06-11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04-27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策略论文06-20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论文06-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