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审计发现问题的论文

时间:2018-03-02 11:33:53 论文 我要投稿

审计发现问题的论文

  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监督力度的日益加强,各部门、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逐年减少。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审计发现问题的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审计发现问题的论文

  篇一: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的思考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最终达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说审计查出问题、披露问题不是最终目的,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工作才是审计的终极目标。审计整改工作是保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内容。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的能否实现,关系到审计的社会形象和公众影响。

  一、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基本认识

  整改是就改进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和执行审计决定具体落实到位的最终形式,是对审计项目中查出的问题采取了必要的处理、纠正、规范等措施。完全、彻底的整改是既对查出问题进行整改,又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了内部管理,从根本上防止此类问题再发生。

  整改工作要起到有效作用,需要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既要有审计机关的加强督促,也要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更要有党委、政府、人大、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既要有对发现问题的有效纠正,对处理意见的积极执行,更要有长效机制加以规范。

  二、目前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现状

  目前,从各地情况来看,在各级人大、政府的支持和被审计单位的配合下,通过各级审计机关的努力,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加大了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的督促力度。2004年各地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正式列入了议事日程。在跟踪问效的同时,纷纷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整改。不少审计机关建立健全了审计结果执行回单制度、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

  另一方面,人大、党政等部门都对审计整改给予了大力支持。各级党政、人大领导在了解审计情况以后,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都非常重视,亲临审计部门调研,及时作出重要批示,召集有关部门领导人开会,批转至有关部门单位,并要求限期整改。不少地方的人大、政府采纳审计意见,出台了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

  尽管各级审计机关加大了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的督促力度,但由于审计执法的整体环境不理想,整改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总体来说,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我们认为,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一定要进行整改。而只有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深层分析,有的放矢,才能有效整改。在审计整改工作中,审计机关比较被动。受职责权限所限制,审计机关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督促。整改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认识和行动。实践证明,被审计单位才是整改工作的主体。我们发现,凡是涉及到整改工作效果不好量化,整改时间较长,牵涉面广、不属审计管辖范围的第三方,上级主管部门的问题时,难度很大。尤其是涉及到体制、机制的问题更是束手无策。

  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被审计单位认识不到位。不少单位对整改的认识还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表现在重处理处罚,轻审计建议。有的甚至认为只要缴了应上交财政资金,作了相应的账目调整和资金归还原渠道,就是作了整改。少数单位整改不及时,单位主要领导不够重视,要么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想法,要么片面认为整改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整改力度不强,建立长效机制规范管理较少。二是大环境受限制。由于地方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审计查出的问题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色彩,如财政收支的真实性、不慎重举债等关系到政绩,结转下年支出数目过大主要是上级指标下达太晚,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则源于财政资金周转困难。三是审计执法的刚性不足。审计处理和处罚均属于行政纠正和行政制裁措施的范畴。纠正实为改正,这需要被审计单位的主动配合和审计机关的督促;制裁具有一定管束或强力,而恰恰审计机关缺乏有关审计整改执行的法律法规。事实证明,被审计单位拒不整改也不会影响其资金流动,同时审计整改只对所查问题进行处理,而不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与问责,造成“审计年年审、问题年年有”的尴尬局面,严重削弱了审计执法的完整性、严肃性。四是审计执法力量有限。目前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存在审计任务重,业务人员少的现象,既无足够人员、足够精力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长期有效督促,再加上机构编制问题,也无专门的审计整改机构和配备专职审计整改督促人员,审计整改的跟踪问效薄弱。五是审计执法受多方面干扰。这恰恰是审计机关本身体制所决定的。干扰既有来自上级的,也有来自平级的。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地方利益、体现地方政府领导意图的问题,审计整改工作难度较大。

  三、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的探索

  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是一项复杂多绪的工作,既需要法律的保证,人大政府的支持,多方的协作,更需要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共同努力。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既要有加强财务管理的深刻认识,又要有处理问题的实际行动,更要有维护财经秩序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审计工作才是真正做到了“一审二帮三促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有利于建立健全我国经济监督机制,维护国家财经法纪,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

  一是应修订完善对审计整改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针对审计查出的不同问题,分清审计整改的责任主体,明确整改时限,加强整改的报告制度和反馈制度,落实整改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相关责任单位的配合协调机制,使审计整改工作有章可循,增强审计执法的手段,强化审计监督的威摄力。

  二是积极借助政府、人大及上级审计机关力量,在更高层次上通过建章立制予以纠正和规范,增强审计整改措施落实的效果和效率。特别是要借助人大的问责,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意见和决定的整改工作纳入政府督查范围,明确政府的责任,以强化推进整改工作。

  三是建立审计结果督办检查制度、审计整改内部责任机制,完善审计整改跟踪制度,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列入年度审计业务考核内容,成立专门的审计整改机构和配备专职审计整改督促人员,跟踪落实,长效管理。

  四是加强与纪检、组织、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健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通过外部监督机制进行督促落实,拓宽审计结果的运用范围,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结果的作用。

  五是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宣传力度和公开制度,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篇二:浅析工程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对当前工程审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并依照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问题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工程造价;审计;问题;措施

  前言

  电力企业的工程建设一般具有投资金额多、流程环节多的特点。因此,在电力工程项目审计过程中,需要多方面、全过程的进行审查,从而能够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投资效益和资金使用效果。

  一、工程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设计深度不够。项目概算以初步设计图纸提供设备设施数量、建筑安装工程量为基础计算,再综合项目建设其他费用得出。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概算质量,设计深度直接影响到概算的正确性,如设计粗糙,就很可能造成概算漏项,设备材料型号、品牌难以确定,概算难以恰当计价。设计概算是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也是拨款的依据。可见概算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必要适当介入工程概算审查。而工程审计人员往往无法对工程方案的通过与否进行干预,也不能及早参与到项目方案的制定、审查过程中,因而会造成工程总成本的估计和计算不准确,也为日后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

  2.合同管理不规范。工程合同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合同对于工程计价方式不明确,约定条款不完善。如合同约定采用固定总价方式,但合同中对甲方确认的变更工程量执行哪类定额及取费、调差标准等内容却未明确,导致甲乙双方互相扯皮。二是合同文本缺乏统一管理,存在丢失现象,导致工程结算或解决争议时没有依据。三是招标预算编制不全面,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招标预算未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估算代预算等;这些都会给工程结算留下了许多漏洞、隐患,也是引起工程计价高估冒算的重要原因之一,增加了实际结算审核的难度。


  3.全过程管理尚不到位。工程实施中,建设单位与监理、设计、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工程监理单位也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和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造价分析。同时设计单位很少介入现场,导致设计深度不够,现场签证过多,从而使得最终工程造价和合同价相差较大。如果现场管理不到位,还会出现工程签证水分较大等情况,工程计价产生高估冒算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了,这些都会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4.审计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有些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技能、知识结构、知识范围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方法和手段还有待改进和创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造价审计质量。

  二、加强工程审计的对策

  1.提前介入工程项目。 要实现保障企业依法建设、提高工程投资效益目标,内审部门需从纵向延伸工程造价审计范围,了解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情况。审计人员要提前介入到设计概算审计,改变以往完工后仅仅进行竣工结算或决算审计的做法。审计人员根据工程建设规模、进度、存在问题,宜在工程招标之前就介入工程建设管理,审查项目投资立项、设计(勘察)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等情况,实现工程概算、招标、预算、合同、结算、决算等全过程重点审核。

  2.加强事中、事后审计力度。施工过程中,要求审计人员对工程的总体概况和进展程度有所了解,向其他职能部门调查了解,深入现场,熟悉工程量,确保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同时要仔细审查报审的结算资料,包括施工合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结合施工图纸等资料审查报审结算中是否存在高套定额或者多算工程量等问题。

  3.加强沟通、协调。审计人员要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得到单位职能部门的支持。同时,审计人员也要把审计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业务主管部门,以便及时修订工程建设的相关制度、完善流程中的不足,以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统筹安排审计资源。采取内部审计和外部(委托)审计相结合,以解决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采取委托审计,是解决当前项目审计任务重、工作量大、审计力量明显不足的快捷方法;可减轻审计人员工程审计的压力,让审计人员从繁重的审计任务中腾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从事机关日常管理工作、对下属单位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和办法,以便不断提高单位工程管理水平。

  5.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工程造价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较高的业务素质是审计人员必备的条件。首先,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必须熟悉工程造价审计相关的审计法规和公司系统内部各类流程制度,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其次,审计人员要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通过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做到换位思考,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服务作用。第三,审计人员要深化成果运用,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要第一时间通知施工单位关注该类问题,举一反三,做到“边审计,边预警,边整改”,同时给建设单位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督促其从制度、流程、管控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杜绝问题重复发生。

  结束语

  通过工程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施对项目管理的有效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工程审计工作追求的目标。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以提高自身的人员素质为前提,全方位、全过程地跟踪审计,从而有效促进工程的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霞.浅谈电力工程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1,(4).

  [2]  张岳峰.加强工程审计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经营管理者,2008,(15).

【审计发现问题的论文】相关文章:

1.发现问题说课稿

2.审计失败的论文

3.内部审计的论文

4.审计抽样的论文

5.审计质量的论文

6.审计的专业论文

7.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论文

8.联网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