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太阳系科学课件

时间:2021-06-11 09:16:22 课件 我要投稿

太阳和太阳系科学课件

  一、概念分析

太阳和太阳系科学课件

  《太阳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五课。教材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是: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从课标要求看,此概念结构如下

  地球与宇宙天空中的星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太阳系。

  从概念结构看,本课的科学概念为后面的教学内容作准备,为认识银河系、宇宙空间作准备。

  为了构建太阳系的科学概念,教材安排了两大活动:“认识太阳系”和“建一个太阳系模型”。从教材安排看出其意图在于借助建模活动构建概念。课标还提到一句话:“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点燃小学生的求知欲,这远比告诉他们太阳的直径、温度更重要。可见,两大活动相比之下后者更为重要,那就是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此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本课学习之前,教材已按排有建模的活动,如造环形山、日食和月食。虽然学生之前有了建模的体验活动,但造环形山主要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模仿的,日食和月食是根据事物的变化来模拟的。而本课却是根据数据来建模的,所以本课的建模活动有相当大的难度。

  二、学生分析

  对于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学习太阳系知识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会从各种渠道获得各种各样关于太阳系的信息。他们可能会说出太阳是恒星,能说出太阳系的几大行星,甚至个别学生还能说出更多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模糊的,浅意识的,缺少直观的经验,甚少观察。尤其对于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组成、行星的大小、位置排列等,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本课学习就要让学生建立对太阳系的完整认识,并在建模过程中,认识到太阳系的辽阔,宇宙的浩瀚。

  另外,虽说是六年级学生,但学生缺乏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教材中虽然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但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显然不够,不能从数据的背后去发现蕴含在数据中的有关太阳系的真实情况。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也是偏弱。学生往往专注于现实情境的观察,对宇宙空间及天体的运行缺乏在头脑中建立立体的形象,这也是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过程与方法:能对数据、信息按需求进行推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来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认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点】

  建构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教学难点】:

  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1、学生:8人一小组,大概5小组,每小组准备八大行星的卡纸、软皮尺

  2、教师:教学PPT、50米皮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太阳系在宇宙中的`图片。

  2、谈话: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系,它就是:太阳系。板书课题。

  二、画图活动,初步了解太阳系:

  1、 谈谈对太阳系的认识?

  2、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对太阳系的认识,那太阳系由哪些天体共同组成的?能否在任务单上画出自己所认识的太阳系。

  学习提示:可以先阅读材料一,思考:除了地球、月球外,还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再画图。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太阳系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关于太阳系,学生已经有一定认识,那就是学生的前概念。显然这些前概念是零散的、模糊的、甚至不科学的。以画图形成呈现学生的前概念,有利于形成认知冲突,为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奠定基础。)

  3、交流评价:根据阅读材料一评价哪个同学画得更科学。

  4、出示太阳系全家福。

  5、修改自己所画的太阳系。

  6、小结归纳: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卫星和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八大行星从近到远排列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设计意图:以阅读材料作参考,以小组评价作方式,重新修正太阳系的画法,这也是一个简单的建模过程,有效形成太阳系的概念形成。顺利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小组评议互相学习提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学习形式的好处。)

  三、推测游戏,了解太阳系行星大小关系:

  1、在太阳系当中,最让人们关注的当然是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起认识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关于这八大行星,有太多太多的知识了,这节课我们先认识它们的大小吧。

  3、小组合作讨论出结果,在任务单上写上排序号数。

  4、全班交流,重点说出推理过程及八大行星之间的关系,如最大最小等知识。

  5、展示结果(将八大行星平面模型图贴到黑板)

  四、计算实践,认识太阳系行星距离关系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游戏推测出行星的大小关系,但行星之间的距离就像黑板上的一样吗?那它们之间的距离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吧。

  2、列出计算方法,让学生计算出各行星间的距离。

  (1)出示最近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与金星的实际距离:5800万千米、11000万千米。

  (将计算公式列出黑板,让学生计算。)

  按黑板上的平面模型是缩小六亿四千倍的数据,那么按这样推算缩小后,

  水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应该是5800 0000 000/64000 0000=90.65米

  金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应该是11000 0000 000/64000 0000=169.23米

  按黑板上的比例,水星与金星的距离应该169.23-90.65=78.58米

  (2)用尺比划一下9米长的距离。(准备绳子),感受距离。

  (3)提示看看最远的距离。

  (设计意图:虽说是六年级学生,但学生缺乏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教材中虽然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但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显然不够,不能从数据的背后去发现蕴含在数据中的有关太阳系的真实情况。因此这环节不急于让学生“动手做”,而且让学生“动脑思”。老师要引导学生从数据中找到信息,有助于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建模活动的达成。)

  五、归纳总结

  1、同学们,不要忘记这些数据都是缩小了六亿四千倍的数,想象一下如果是真实的行星,真实的太阳系会是一个怎样的画面,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2、有同学说,这么远,太阳还能有这样的本事把它们固定在自己的区域内转动?

  3、大家不妨来看看,如果按这个比例太阳该多大。

  老师演示:太阳半径是地球的109倍,即按地球半径是一厘米的计算,太阳半径应该是1点零九米。在黑板上画一画。

  4、同学们,这就是太阳系!

  (设计意图:通过改变太阳系缩小比例,引发学生空间想象,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理解力。从而感受到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六、拓展活动:

  1、用橡皮泥或报纸做一个立体的太阳系模型。

  2、查阅太阳系的其他天体资料,进一步了解太阳系。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倡导开放性的课堂,课堂学习不仅限于课堂,更希望将孩子引导到课外继续探索。这样学生才可以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太阳系

  矮行星、卫星和小天体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太阳和太阳系科学课件】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太阳系课件06-12

太阳系的课件06-12

鄂教版科学太阳系课件06-12

小学科学课件太阳系04-02

认识太阳系课件03-30

关于太阳系课件04-09

太阳系的相关课件03-27

探索太阳系的奥秘课件06-12

科学-太阳和影子-教案课件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