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

时间:2021-04-07 16:15:48 课件 我要投稿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欢迎查看。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一

  教学目的: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同学们知道杜牧的多作品呢?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拔(选其中的几首):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三、背景介绍与解题: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趋向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四、讲解第一段。

  (一)补充解释

  1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 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

  3 各抱地势 抱:适合,随着。

  4 盘盘焉 焉:……的样子。

  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量词,座,所。

  6 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

  7 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8 歌台暖响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9 而气候不齐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

  (二)分析内容。

  1 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

  2 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3 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

  4 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

  5 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三)板书总结:

  五、作业:

  课后自译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段:

  检查翻译、背诵及活用词掌握理解情况。

  二、分析第二段。

  (一)补充解释:

  1 辞楼下殿 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

  2 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3 朝歌夜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

  4 为秦宫人 为:成为。

  5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黑发。

  6 雷霆乍惊 乍:突然。

  7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往,到。

  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9 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10 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二)分析内容:

  1 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

  2 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

  3 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4 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

  5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

  三、分析第三段。

  (一)补充注释:

  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2 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

  3 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4 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5 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6 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7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二)分析课文:

  1 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

  2 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

  四、分析第四段。

  (一)补充注释: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

  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

  4 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

  5 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二)分析内容:

  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五、总结全文

  1 . 揭示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

  2 .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各篇的独创性是:

  (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

  (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赋”的特点,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一文体来表现主旨的。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3、学习积累有关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具有文言文与诗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资治通鉴》)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实行仁政。同样地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23岁的杜牧作《阿房宫赋》来讽谏唐朝统治者。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二、解题

  1、文体:(课本114)“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2、背景:(见注释)补充:杜牧写这篇文章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来总结秦王朝骄奢淫逸终致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3作者简介(见课本)

  补充:(可引导学生背诵《过华清宫》、《泊秦淮》等诗歌)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清丽,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三、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段,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层:“六王毕……阿房出。”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

  毕:完了。

  一:数——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流入宫墙。”写阿房宫的面积和规模气势。

  重点词;北构而西折:北、西 名——状

  直走咸阳:走,趋向。

  学生背诵。

  3.第三层:“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写阿房宫的楼阁廊檐。

  重点词:

  钩心斗角:古今异义(古:形容宫室建筑精巧;今:比喻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焉:结合练习二总结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 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学生背诵。

  4.第四层:“长桥卧波……不知西东。” 写长桥复道。

  重点词:

  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云出现龙。

  不霁何虹:虹 名——动,出现彩虹。

  学生背诵。

  5.第五层:“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 写歌台和舞殿。

  重点词:

  气候:古今异义(古:天气,环境气氛;今:一个地区的气象情况)

  学生背诵。

  总结:本段从阿房宫的兴建背景、面积、规模、楼阁廊檐、宫内的长桥复道、歌台舞殿等方面描写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三

  教学目的:

  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

  讨论法,研习法。

  教学步骤:

  1. 赋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问:

  明确: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2. 本文所体何物?

  问:

  明确:阿房宫

  3. 本文如何体物?即从哪几个方面写“阿房宫”,找出相关句段。

  自由讨论

  问:

  明确:

  建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宫室建筑(覆压三百余里……而气候不齐。)

  宫廷生活(妃嫔媵嫱……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财宝收藏(燕赵之收藏……亦不甚惜。)

  被焚毁的原因(嗟乎!一人之心……日益骄固。)

  焚毁(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 从作者用墨(或曰详略安排)来看,写建造只用了两句12个字,写焚毁只用了一句14个字,写被焚毁的原因也只数句而已,大量笔墨花在写宫室建筑,宫廷生活和财宝收藏上,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

  问:

  明确:极写纷奢。铺陈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有深度。

  5. 语言与手法上有何特点?

  问:

  明确:比喻、夸张、排比、对偶、押韵(铺采摛文的体现)

  6. 总结前三段。

  前三段体物。阿房宫是一种象征。作者从阿房宫的建造直至毁灭,看出的是天下治乱、家国兴衰的道理。

  7. 写何志?

  问:

  明确:不爱人者必爱国。(正反两反面)

  毋使后人复哀后人(借古讽今,写作目的)

  8. 总结

  9. 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相关文章:

《阿房宫赋》教学反思05-31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12-17

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11-24

杜牧阿房宫赋古诗鉴赏11-09

杜牧《阿房宫赋》字词注释03-31

《荷花》优质课件05-02

杜牧《阿房宫赋》原文及译文12-25

杜牧《阿房宫赋》全文及译文03-09

精选杜牧的古诗:阿房宫赋12-13

社戏语文优质课件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