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空气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04 19:05: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观察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观察空气教学设计

  在一年级上册《五官兄弟》单元的感官观察能力的训练和一年级下册《水和溶解》单元对水的观察活动的基础上,《观察空气》一课活动的难度就不大了。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们在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等)引领学生对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观察认识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有意识地给学生多留一些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尝试将此活动放手由学生自己去观察寻找证据,并描述取证过程,同时发展学生描述与交流的能力。

  此外,虽然一年级学生年龄还小,但是在空气单元引导学生对空气污染现象进行适当关注还是必须的,特别是雾霾现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他们对于雾霾现象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浅显认知的,因此对学生进行雾霾的自我保护的教学目标还是可以达成的。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物质。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思,提高学生搜集证据的探究能力。

  (3)关注生活中空气被污染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白纸(验证“空气是白色的吗”)。

  透明矿泉水瓶(保持干净)。

  其他材料(根据教师指定的观察空气的特征内容调整活动材料)。

  资料:关于空气污染,尤其是雾霾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

  (1)回忆旧知,聚焦话题,提出猜想

  师:不久前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观察了水,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码?

  生: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物质。

  生:水还是可以流动的。

  师:水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物质,空气也是一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空气又有哪些特征呢?哪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生:空气是白色的。

  生:不对,空气是无色的。

  生:空气和水一样,也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生:空气有时候有气味。有人放屁后,空气就会变成有臭味了。

  (全班哄堂大笑)

  (教师没有批评这个学生,等学生笑声止住后,对这名学生提了一个问题)

  师:在我们闻到臭的气味之前,你闻过空气本来的气味吗?

  生:空气本来是没有气味的。

  生:空气有时还有香味呢。

  (教师没有继续追问这名学生,及时转移了话题)

  师:还有哪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关于空气特征的见解?

  生:空气也会流动,会变成风。

  师:我们需要将我们的关于空气特征的猜想记录下来,请把你自己的猜想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18页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记。

  (2)搜集证据,证实猜想,得出结论

  师:我们已经把我们的猜想记了下来,这些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需要对空气进行仔细地观察,找一找证据。在上节课,我们已经找到了空气,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观察空气,我想你们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观察水的方法观察空气,如果需要材料,可以找老师协商。

  学生小组活动,观察空气并相互交流。

  师:老师注意到大家的观察活动都很认真,下面我们要开始展示我们的观察发现了。同学们介绍时可以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然后说说你的发现能证明空气的哪条特征。其他同学要注意听,等发言的同学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们观察的是矿泉水瓶里的空气,我们是用眼看的。

  师:能具体地给大家表演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吗?

  生:(边做边说)我们把书放在矿泉水瓶的后面,从前面看,能够看清书上的字。

  师:这说明什么呢?

  生:这说明空气是透明的。

  师:其他组同学对他们的观察有什么建议?

  生:还说明矿泉水瓶也是透明的,要不书上的字就看不到了。

  师:你们真棒!不仅观察得仔细,用的观察方法也很巧妙,想得还很全面。其他组呢?

  生:(边做边说)我们是用眼看的,我们隔着装有空气的透明玻璃瓶观看白纸,看到的颜色还是白色的。

  师:这又说明什么呢?

  生:这说明空气本身是没有颜色的。如果空气有颜色的话,我们看到的白纸的颜色就不会是白色的了。

  师:你们真像一名小侦探!

  生:我们是用鼻子闻的,用手把空气往鼻子下面扇。

  师:那鼻子闻到的空气的气味是怎样的?

  生:空气是没有气味的。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交流汇报越来越规范流畅,氛围也很宽松,教师开始将时间全部交给了学生。

  师:我们的汇报交流先到这里,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把我们观察到的'空气的特征说出来。

  生: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物质。

  教师指导学生将结论填在《学生活动手册》19页里。

  (3)认识被污染的空气,进行环保教育

  师: 大自然里的空气总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吗?请大家观看一组图片。

  教师出示几组雾霾前后的风景图片。组织学生谈一谈关于雾霾的已有认知与经验。

  师:雾霾天里,我们怎么保护自己?你能给你身边的人一些爱心提醒吗?

  生:雾霾天请戴上口罩。

  生:要戴那种雾霾天专用的口罩。

  师:那种口罩什么样?是这样的吗?

  教师出示图片,并做简单讲解。

  师:爸爸每天开车送我们上学,在雾霾天里我们给他什么爱心提醒呢?

  生:开车慢一点。

  生:关上车窗。

  生:打开雾灯。

  师:爷爷这两天咳嗽得很厉害,又赶上雾霾天,能给他一点爱心提醒吗?

  生:赶紧吃药呀!

  生:应该在家里休息,养好病再出去。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最主要的活动是观察空气,认识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课堂上,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特别是对于猜想与证据、证据与结论的关系会有更深的了解。对于空气的观察活动不是独立展开的,它是在本册第一单元《水的特征》和上册《“五官”兄弟》的学习基础之上的,这就加强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重视了能力训练的逐步强化,使得教材结构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得以有效体现,这也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总结点评】

  本教学案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其一、自由开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将一段较长的时间给学生,鼓励他们较完整地完成一段他们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时就会有一个问题摆在老师们的面前,学生的活动热火朝天,老师们做什么呢?听之任之?本案例中,教师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获得了一定的实效。

  活动前,教师帮助学生明确了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并使他们对自己活动的效果进行了预期的估计,这样学生的活动才会是有目标的、有明确方向的。

  活动中,对探究所需的实验材料教师不是一次性全部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活动需要主动找老师协商之后才能获得。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的思考受到材料的暗示与影响,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活动只停留在玩的层面。

  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往往在现实课堂上,这时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学生玩得很开心,但是一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发现就哑火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对学生进行怎样说的细致的训练。本课,教师一步步引领学生从汇报的内容、顺序,包括交流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榜样式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必将敢说、会说、能评、善表达。

  其二、科学教育中关注德育因素的教育理念

  本课教学过程中,有一次进行德育教育的契机,即以雾霾为例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育的意图越明显,就越容易引起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或对抗心理。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越是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采取隐蔽、间接的方式进行教育,就越容易奏效,对主体性和独立性较强的中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有时候,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的教师生怕学生体会不到自己教学中的教育因素,就过于露骨地进行道德训话,硬生生地把学科课堂变成了德育课,这反而强化了学生对教育的反感,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行为。因此,要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策略就是:隐蔽教育的“教育”意图,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感受。

【观察空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空气教学设计03-12

空气 教学设计09-04

《找空气》 教学设计12-04

《致空气》教学设计08-21

《找空气》教学设计11-05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03-31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11-10

找空气教学设计01-21

《找空气》 教学设计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