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05 09:44: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置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板书课题)

  问:看了课题,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怎么样?)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小组读,互相纠正读音。

  3、出示字词,小组学习。从以下几方面学习:1、有没有多音字;2、有没有需要辨音的字;3、哪个字你能扩词;4、完成填空

  4、交流学习生字。

  三、品读课文,自己感知

  1、指名读文,思考学生课伊始提出的问题。

  2、回答问题:这本大书是什么?(大自然)内容是什么?(自然万物)

  这本书怎么样?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

  3、自由读文,说说课文哪一句话或哪一段话你最喜欢,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学生广泛读文,并指导朗读。(采用多种方式读出兴趣,在读中积累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分组读全文。

  2、齐读最后一段,你能将结尾再补充一句话吗?(点出仔细观察)

  五、板书设计

  读不完的大书

  大自然

  自然万物 细心观察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

  1.小朋友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3.有位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

  (2)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学习体会。

  (1)自由组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收获。

  (2)出示生字新词卡,联系上下文朗读品味。重点指导:营、诚的韵母是后鼻音;腻的声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好了,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

  三、探究课文,细读领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指名说,随机板书)

  3.分组朗读,小组轮读。

  四、精读赏析,突破重点

  1.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有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2.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虾蟹游鱼、展翅滑翔、不可思议、两军对垒、令人敬佩、暑寒荣枯、千姿百态、温柔细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你觉得哪段最有趣?自由读。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三、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认识6个生字。

  教学过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2、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3、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体现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善于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拓展延伸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5、检查识字。

  6、推荐作业。

  (1)、选择大自然中花草树木、充裕鸟兽其中一种进行观察,把收获和同学交流。

  (2)、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口语交际:编一出小剧演一演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有顺序的观察图意,并能完整清楚地叙述出来。

  2、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相似事情,以小组为单位编个小剧本,合理分配角色表演出来。

  3、培养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运用适当的语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

  教学重难点:

  根据具体情景合理想象图上人物的对话内容。

  能把身边相似的事件编成小剧本,并表演出来。重点是采取适当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来化解矛盾。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出示插图和说话要求的前两句,使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同桌讨论,自由练说。

  同桌之间相互补充,把图上内容说清楚,说完整。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物心理,选择适当对话并表达出来。

  3、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4、出示说话要求的后两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5、小组交流,充分练说。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把事情演得生动。

  6、全班表演,师生评议。

  引导学生有依据的评价优胜小组。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野外与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然环境,并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画面。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重点是借助第二题的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并积累摘抄,结合课后第三题写一写从这篇课文中读到了什么。

  本文以“读不完的大书”为题,既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期待来,又提示读者只要用心“读”就能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课文描写的事物较多,但层次清晰。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我”在大自然中寻找的“好玩的东西”,引出来全文。第2—5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各种好玩的东西,如小麻雀、老鹰、蚂蚁及各种花草树木,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乐趣。结尾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呼应课题,赞美了大自然中的无尽乐趣。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值得体会和积累。一是表达方式变化多样,突出了大自然带给人的乐趣。如第2自然段写小麻雀、老鹰和蚂蚁的语句,先写动物的样子,再写给人留下的印象;第5自然段写竹子、棕榈的句子,运用了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二是使用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四字词语,如“浮云飞鸟”“展翅滑翔”“雄健勇猛”“井然有序”,既突出事物的特点,又让语言具有节奏感。三是“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另一种境界”等语句蕴含着无限张力,带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策略

  识字板块可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教学。写字板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字形结构入手,学生自己观察和教师重点指导相结合。阅读理解板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找出相关语句、不同形式的朗读、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语言的生动,感受课文表达的效果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麻、旋”等9个生字,会写“读、麻”等10个字,会写“高远、沉思”等17个词语。

  2、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麻、旋”等9个生字,会写“读、麻”等10个字,会写“高远、沉思”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导入课文题目:我们今天学习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看老师写课文题目。

  2、指导写字:“读”左窄右宽,左边言字旁,右边“卖”字的下半部分“头”字的横画要穿插到言字旁空白处,撇、点要写得舒展。

  3、读题质疑:请同学们齐读课文题目。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书是读不完的呢?这本大书是什么样的,里面写了些什么?

  4、引导读题: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请再读课文题目,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些疑问。

  【设计意图】“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生疑、质疑,体现了以疑促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引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

  2、检查生字词语。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麻雀、盘旋、 敬佩、千姿百态、春笋、几寸、一副、秋高气爽

  (1)指名认读加点的生字。提示:“姿、笋、寸”都是平舌音,“爽”是翘舌音。

  (2)读词卡“麻雀”。

  ①引导识记:你是怎么记住“麻”字的?

  预设:

  加一加:广+林

  猜谜语:广州城内林子多。

  ②用“麻”字组词:肉麻、亚麻、芝麻、麻绳、麻布、麻袋、麻醉、麻药、麻烦。

  ③指导写“麻”: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右下,“广”要写大些,第三笔撇要舒展,包住“林”。

  (3)读词卡“春笋”。

  ①课件出示“笋”的字源演变图。解说:“笋”的古文字上面的形状像竹叶,表示笋是竹子的嫩芽;“旬”的意思是十天,表示笋生长迅速。

  ②指名读句子。出示: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4)读词卡“几寸”。

  ①引导:你们知道一寸大约有多长吗?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比一比。

  ②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课件出示“寸”的古文字。

  点拨:上面是手的形状,在手的下面加一横,表示由手掌后退一寸。这个位置叫作“寸口”。我们摸一摸,有脉搏跳动的感觉。

  ③指导写“寸”:“寸”的字形偏长,第一笔横稍长,竖钩写在横画上偏右的位置,点靠里、靠上。

  (5)读词卡“一副”。

  ①引导:你是怎样记住“副”字的?(幅、富、福——副)

  ②指名填空:一副()(课件出示短语,学生齐读)

  一副样子、一副面孔、一副笑脸、一副对联、一副手套、一副眼镜

  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思考:“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1)指名交流。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2)全班齐读。教师板书:看不完、读不完

  【设计意图】依据生字的构字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并在识字的过程中,扩展学生的词汇,渗透汉字文化,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教师配乐朗读全文,给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感基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句,初步理解“大书”的意思。

  板块三朗读课文,感知“好玩”

  1、引导:这本看不完的大画册、这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呢?请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

  3、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1自然段中的句子。

  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

  (1)提问:作者列举了哪些好玩的事物?这些事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2)指名交流,齐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浮云飞鸟、虾蟹游鱼、 走兽昆虫、花草树木

  (3)理解省略号。引导:读不完的大书里只有这些好玩的东西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用了省略号)课文哪个词概括了所有好玩的东西?(板书:世界万物)

  4、引读第1自然段: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5、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教师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大自然真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呀!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总起段落,引导学生提炼和概括文本信息,紧扣关键词语及标点符号,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题目中“读不完”的意思,在回环呼应的朗读中,初步感悟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特点。

  板块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齐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词语中的会写字标颜色)

  读书、麻雀、 蚂蚁、 长短、栽种、梨树、几寸、温柔、画册

  2、指导书写。

  (1)自主观察字形。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①出示“梨、柔”,引导: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点拨:下面的木字底要写得稍宽,撇和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部分,让字站稳。

  ②指导写“册”:最后一笔是横,靠近横中线,写得稍长,像一根线,把左右两个部件串起来。

  3、学生练习写字,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在随文识字写字的基础上,本教学板块安排了集中写字。从字形结构入手,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教师再有的放矢地重点指导,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

  2、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体会语言的生动。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浮云飞鸟、虾蟹游鱼、走兽昆虫、花草树木、高空盘旋

  千姿百态、雨后春笋、超凡脱俗、秋高气爽

  2、引读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2)齐读第6自然段。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去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既能复习巩固生字,又能积累本课独特的语言;引读课文,既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又为后面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做了铺垫。

  板块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读课文。

  (1)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课文哪些段落对此进行了具体描写?

  预设:第2~5自然段。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请联系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子或第1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板书:飞鸟昆虫花草树木)

  2、学习写飞鸟的语段。

  (1)引导:第2自然段写了哪些好玩的飞鸟?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

  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

  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3)麻雀和老鹰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预设: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活泼快乐)

  老鹰——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雄健勇猛)

  (4)引导:飞鸟如此有趣、好玩,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动作)谁来演一演老鹰的这三个动作?

  (5)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麻雀的活泼,老鹰的勇猛。(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习写昆虫的语段。

  (1)引导:作者写了什么昆虫?是怎么写的?(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

  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2)提问:文中写到了哪两种情形?(蚂蚁搬家、两军对垒)

  (3)引导:蚂蚁搬家时是怎样的?

  “井然有序”是什么意思?

  (4)想象:蚂蚁搬家,井然有序是怎样的画面?(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序地搬运货物)

  (5)提问:“两军对垒”是什么意思?你们见过蚂蚁“两军对垒”的情形吗?(指名交流)作者用哪个词来描述蚂蚁这种精神?(勇敢忠贞)

  (6)指导朗读。引导:两军对垒,攻守有序,小小的蚂蚁竟然如此勇敢忠贞,真令人敬佩!请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4、学习写花草树木的语段。

  (1)引导:飞鸟、昆虫是如此好玩,那花草树木又是怎样有趣呢?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画出关键句子。花草树木是怎样有趣?用横线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

  (2)根据学生的交流,品读相关句子。

  预设一:品读中心句。

  植物的开花、结籽,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①提问:“暑寒荣枯”是什么意思?(季节不断变化,草木有荣有枯)

  ②点拨:植物的开花、结籽,有着——(不同的趣味);花草树木的一荣一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③齐读句子。

  预设二:品读写花草的句子。课件出示写花草的句子。

  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

  ①指名朗读。

  ②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花儿的有趣的?(颜色多、形状多)能用两个词语概括吗?(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③引导:作者又是怎样写草的有趣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形态各不相同)

  ④教师引读:花儿颜色有——(学生接读),形状有——(学生接读),草的叶子各不相同——(学生接读)。

  ⑤学生合作朗读:女生读写花的句子;男生读写草的句子。

  预设三:品读写树木的句子。

  过渡:作者写了哪些树木?你觉得哪些描写特别有趣?课件出示写竹子的句子。

  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①指名读。

  ②提问:哪些画面很有趣?作者是怎么写的?(先用作比较的方法写雨后春笋长得快,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竹叶的沙沙声)

  ③指导朗读:读前面一句要突出强调竹子长得快,读后面一句要读得轻而温柔。(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写棕榈树的句子。

  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①指名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棕榈树的有趣?(风吹树叶、鱼戏倒影)

  ②引导:“超凡脱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棕榈树的这副样子是超凡脱俗的?

  ③“倒映”和“倒影”各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画,让学生指出倒影)

  ④引导想象:棕榈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怎样的?鱼在倒影间游玩是怎样的情景呢?

  ⑤指名读写棕榈树的句子。

  ⑥男女生合作朗读。女生读写竹子的句子,男生读写棕榈树的句子。

  【设计意图】遵循作者的行文思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圈画文中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和体会语言、形象、情感之美。

  板块三

  整体回顾,感悟写法

  1、质疑引读。

  (1)引导:这部大书读到这儿读完了吗?这本读不完的大书里还会有些什么呢?(指名交流)

  (2)课件播放大自然中好玩的画面。

  (3)课件出示中心句,学生齐读。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2、梳理结构。

  (1)引导:你们发现这篇课文各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了吗?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预设:总(第1自然段)——分(第2~5自然段)——总(第6自然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么发现这部读不完的大书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预设:作者观察自然,留心生活。我是从第1自然段中的“寻找、沉思、遐想”等词中知道的。

  4、小练笔: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你读到了什么?

  请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本教学板块通过回读课文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方法和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引导学生迁移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体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品读语言,感受生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本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向着这个核心目标出发、着力、落脚。在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后,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生动的语言,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交流等方式,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获得对语言文字美的体验。

  感受生动的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读”。通过配乐朗读、合作读、接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朗读文中生动的语言,读出意思,读出画面,读出感受,体现读与想象、思维训练的紧密结合,有效地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课文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描写在多读、美读中根植于学生心田。

  2、建构方法,形成能力。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凭着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节课,教师将“教方法”作为暗线贯穿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

  (1)阅读方法。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强调借助关键语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在方法的实践运用中自己构建新的认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2)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文总—分—总的篇章结构以及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在大自然中读到的奥秘和感受到的乐趣,让学生经历阅读输入到表达输出的学习运用过程,从而获得自己的言语经验,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观察方法。在课文结尾部分,我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么发现这部读不完的大书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提取关键词“寻找、沉思、遐想”,旨在告诉学生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来读大自然这部“大书”。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细腻()

  A、lì

  B、nì

  2、遐想()

  A、jiǎ

  B、xiá

  二、填空。

  一()棕榈

  一()咸菜

  一()画册

  三、文中详细写了()。

  A、蚂蚁

  B、桃树

  C、竹子

  D、橘子树

  四、“雨后竹笋”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的比喻义,意思是()。

  A、形容植物生长得很茂盛。

  B、比喻好的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C、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用“_________”画出描写竹子的句子,这里用的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3、文中括号()括起来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来说明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石头书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刨根问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工厂。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把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把句子改为肯定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____”画出“石头书上的字”。

  4、“石头书”会告诉我们什么学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拓展题

  仿照课文2—5自然段,说一说大自然还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2、B

  二、株、坛、本

  三、A、C

  四、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B

  五、1、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

  2、C

  3、比喻;棕榈树的叶子很大。

  六、1、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地看,借以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2、(1)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多。

  3、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4、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七、我家门前种了很多蔬菜,有辣椒、茄子、西红柿,在不同的时间里,它们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

  刚从地里采摘下的蔬菜,格外新鲜。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篇5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并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设计制作。

  能力目标:

  观察讨论使学生掌握自然的特征与组成,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发散思维,提高了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使学生走进自然,更加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和发现,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与同学友好合作。注重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教学活动

  导入阶段:

  1、出示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通过旋转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生观察人物的头像是由什么组成?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初步了解蔬菜的外形、色彩、外形等。)

  3、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材料,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出示课题。)评论(0)活动2【讲授】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老师展示收集的材料,抛砖引玉开阔思路。

  1、老师:你知道大自然中都有什么吗?

  学生:树、草、叶、花、沙土、石头、各种果实等。

  2、老师展示课件:欣赏大自然中材料的图片。

  3、老师讲解: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

  4、老师:你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有贝壳、树叶、水果、蔬菜等。

  老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5、老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再看看书中的作品是运用什么材料创作的?

  学生:我发现向日葵制作的小鱼,它是半圆形。我发现用土豆制作的小脚丫,是椭圆形......

  6、运用投影仪演示制作过程:

  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树叶、蔬菜、香蕉等。谁来帮我,看看能制作什么?学生:可以用树叶制作小鱼、小动物、小船等。

  老师:同学们的注意真不错,让我来试一试。(请同学帮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运用投影仪演示制作过程。

  发展阶段

  1、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已经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材料,现在,让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想装作什么,怎样制作?

  2、学生分小组汇报。

  (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积极表述并指导他们用课前收集的材料创作。)

  3、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再来看看老师收集的作品。展示并归纳制作的方法:拼摆、插接、切割等方法。

  发展第二阶段

  1、同学们看到这些美丽的作品,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整理阶段: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先收拾可回收材料再整理桌面。

  拓展阶段

  1、启发: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进行创作?

  2、老师举例:九月的田野是青草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那青青的草儿就像大地的头发,我想邀请几个同学与我一起把田埂两边的青草编成小辫子。扎上彩纸做的蝴蝶结,远远望去,那田埂定会像一个盛装的小姑娘。

  3、拓展思路选用多种材料,(塑料、泥、石、木等)。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走近大自然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走近大自然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走近大自然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走近大自然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走近大自然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

  教时数 :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

  二、讲授新课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 的视觉冲击力。

  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俄国人首创的。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奇葩。

  三、讨论

  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让你们挥洒的好地方——沙坑。

  (1)、请同学讨论你想让这些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冰天雪地的、异国风情的、神秘的、亮丽的……?)

  (2)、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造型。

  (3)、自由分组,回家准备,讨论设计方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四、小结

  教学随感:

  对大地艺术、沙雕、冰雕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其实我们小朋友就是一个天生的大地艺术家,因为我们小朋友没有一个不喜欢玩泥巴,没有一个不喜欢堆雪人。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已经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废旧物品和颜料。看来一场比武较量的争夺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二、讨论

  你准备怎么做?老师举例:九月的田野是青草长得最茂盛的时候,那青青的草儿就像大地的头发,我想邀请几个同学与我一起把田埂两边的青草编成小辫子。扎上彩纸做的蝴蝶结,远远望去,那田埂定会像一个盛装的小姑娘。

  1、学生交流创作思路,同学和老师可以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2、学生可以单独或小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

  3、也可以公开招组员,如:我想用沙(泥)做一个童话里的城堡,谁想与我合作?

  三、分组进行制作

  制定比赛要求:(1)保持课堂纪律,注意安全。

  (2)立意新颖,构思巧妙。

  (3)能与同学团结合作。

  (4)制作完之后能及时清扫场地。

  四、进行评比

  评出最佳方案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

  五、讲评

  学生互相进行评论,老师点评

  六、小结

  七、课后拓展

  可以装饰其他墙面、树杆、山石等

  教后随感:

  由于是户外活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随意的排列组合成有趣的形状,作业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篇7

  一、 授课班级:

  初一级

  二、 课题:

  走进大自然

  三、 课时:

  第二课时

  四、 课型:

  综合课

  五、 教学目标:

  1、会唱《小鸟、小鸟》,能够运用正确,轻巧而活泼的声音表达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

  2、聆听两种不同乐器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能够听辩乐曲的主题,感受两种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作品的异同。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

  六、 教材分析:

  1、合唱曲《小鸟、小鸟》是作曲家刘庄为电影《苗苗》创作的歌曲,这首欢乐、活泼的儿童歌曲是以平行三度为特点的童声二声部合唱,具有鲜丽、明亮的色彩效果。

  2、《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描绘

  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

  生活的向往。

  七、 教学过程:

  1、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

  2、检查作业:分小组表演歌曲

  3、歌曲《小鸟、小鸟》

  A、 齐唱,评价:

  a段——使用后起拍,富有跳跃感,形象鲜明,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

  b段——第一乐句的六度大跳与a段对比,把歌曲推向了高潮。

  B、 学生指挥,集体齐唱(副歌部分用大三指挥,把歌曲的对比感觉表现出来)

  C、 指名学生领唱主歌,其他同学齐唱副歌。

  D、 各组设计动作表演歌曲

  E、 指名学生表演歌曲

  4、欣赏《苗岭的早晨》

  引入:《小鸟、小鸟》是歌唱大自然的歌曲,下面请同学们来判断感受下面的歌曲是否也是赞美大自然的。

  A、 聆听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

  初听:感受作品描绘了什么情景

  讲解:教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感受

  思考:乐曲的结构,及每段的情绪

  实践:用吹口哨参与鸟鸣;用分组拍手的方式参与歌曲的旋律

  B、聆听口笛曲演奏的《苗岭的早晨》

  思考:两种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作品的异同

  5、教学延伸:

  表演歌唱大自然的歌曲。

  八、 教学总结作业:

  收集有关苗族的知识,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各种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喜欢的大自然中的景物,使学生明白自然界所包括的内容, 延伸到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好大自然。

  教学重点:

  回顾运用各种绘画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绘画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复习、导入

  用猜谜游戏导入,观察植物。

  三、教学过程

  1、教师设问:你们知道植物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调动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看风景图片和污染后的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板书课题。

  3、 教师展示一张白纸,怎样去装扮它,并让学生说出心中哪些美丽的大自然的景物;

  4、欣赏作品,回顾旧知,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创作。

  5、 小组进行学习后的汇报。教师板书方法。

  6、小组合作,用画、剪、贴、手印等方法把你们心中的美丽的作品创作出来。

  四、展示作品

  1、 分小组上讲台介绍展示作品。

  2、欣赏吉安美丽风光。

  五、小结整堂课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篇9

  知识梳理

  1.大自然美在哪里?

  走进大自然,从天到地,美丽景色举不胜举。神秘的____________,魅力无穷;奇妙的____________,精彩纷呈;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大自然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美丽的大自然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____________,带给我们欢乐,激发我们思考,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答案:宇宙 生物世界 精神享受

  2.怎样鉴赏自然之美?

  (1)一般来说,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观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我们的____________,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以其九曲连环、波涛汹涌的____________形式成为美的对象,又作为我们民族的伟大斗争和创造的____________成为美的对象,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如果我们以自然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为基础领悟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就会对自然美的理解更加深刻。

  (2)自然美是____________的,它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自然不断被人们的劳动改造和利用,它的美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复杂起来了。当大自然成为人类____________的朋友时,山水树木不仅是劳动生产的对象,也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这时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____________才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成为美的自然。

  答案:距离 时间 角度 想象力 自然感性 历史见证 变化和发展 可亲可近 大自然

  知识导学

  第一,细读教材,吃透重难点。在掌握感受大自然,鉴别大自然之美的这个问题时,一方面让我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鉴赏大自然;另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大自然面临的威胁,增强我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应注重自身的生活体验,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探究,在对比中全面地感受大自然,培养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课时,应收集丰富的图片、案例资料,创设学习情境,在情境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从面对大自然面临的各种威胁中,明白保护大自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二,合作探究,共同提高。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以体验为主,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我们学习本课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学习本课时,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自身的生活背景,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引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背景资料以及反映生活的照片、漫画等多角度创设情景,进行多元、多层面的活动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交流、感悟、活动的机会和空间,引领学生经历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第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重要形式,让我们主动去获取知识,进行自己教育。同时还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环境现象,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感受,真实地看待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进而树立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做到理论和践行的统一。

  疑难突破

  1.为什么在鉴赏自然美时,不同的景物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剖析:(1)自然美的景物有很多,美的自然对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加工、利用的对象,如春天生机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黄的硕果、绿色的山林、雪白的羊群和巧夺天工的园林;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如寥廓的星空、广阔的大海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亲亲大自然”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科版第五单元“大自然真美丽”的第一个子课题,其主旨是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发现和探究大自然的美,懂得热爱大自然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处。其中又包含了“我们找到秋天了”和“大自然里的悄悄话”两个二级课题。第一课时将围绕“我们找到秋天了”这一课题开展。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探究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让儿童走进自然,发现自然不同季节里不同形式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

  学情分析:

  对于自然现象,儿童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了解大自然。但是对于刚跨进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我们生存的自然是永远不会变的,更不明白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一个地球成员的责任。因此,最直观的教学是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直观的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保护意识。然而由于是异地上课和比赛课的原因,这一设想在实施中显然不可取,所以只能在课前让学生

  感受大自然,然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来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走进校园里的“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2、了解自己喜欢的动植物的特征。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出示“美景图”,学生欣赏。提问:我们的大自然美吗?

  2、学生谈感受,相机板书:亲亲大自然。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片,看你能在大自然里发现什么? (观察大自然,如太阳、天空、云朵的颜色以及其变化。秋叶、小草、花朵的不同形状、颜色等。)

  2、学生自由活动,老师随机指导。

  3、学生随时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大自然是美丽的,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城南小学,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好吗?

  1、说一说:你看到了校园里的什么美景?

  2、小组活动:交流课前体验的感受。(课前感受:看一看:树叶的颜色有什么不同?有些什么形状?用你们的胳膊量一量,哪棵树最

  胖,哪棵树最细瘦?用你们的眼睛看一看,哪一棵树最高,哪一棵最矮?用手摸一摸,哪种树的树皮又硬又粗?哪种树的树皮又细又滑?用鼻子闻一闻,每种树叶的气味各有什么不同?什么花儿的味道最香)

  3、小组代表汇报。

  4、过渡:秋天的小树林与春天、夏天时的截然不同,你们还发现了秋天的什么秘密?

  3、小组交流:

  (1)秋天到了,周围有什么变化?

  表演:小树的成长

  (2)探究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小结:大自然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变化新奇的东西,只有我们用心亲近它,才能感受到它的美丽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三)深化感悟,激发情感。

  (一)角色体验、深化认知

  1、设计游戏:“猜猜我是谁”,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大自然中的一员,用所扮演物体的声音或动作让其他同学判断。

  (游戏中,设计所有的人都置身于大森林中的情景,在游戏中还穿插两种物体之间的表演,要求学生思考:“它”会说些什么呢?“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悄悄话呢?“它们”相对人类说些什么呢?作为人类,如果听懂了它们的语言,可能会告诉它们什么呢?)

  2、小组交流:介绍我的“好朋友”。

  (二)拓展思维、延伸课堂

  1、欣赏:利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美轮美奂的景色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彩画面。过渡:同学们都真诚地跟大自然交上了朋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又神奇的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轮美奂的景色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彩画面。师:听,大自然又在说悄悄话了。播放声音课件——只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3、导行:判断正误。

  2、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树立环保意识。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我们热爱它,更要保护它。孩子们,让我们都争做一名环保天使吧!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11-24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反思01-25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范文03-08

读不完的大书教科版教案01-05

《读不完的大书》评课稿(精选7篇)11-22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12-03

三年语文《读不完的大书》读后感06-12

《读不完的大书》评课稿范文(通用5篇)11-2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2 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