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称象》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6-14 16:55: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下册《称象》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二年级语文下册《称象》的教学设计

  就教学价值而言,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从“看象—议象—称象”展开叙述,很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孩子在故事中把握事件发展的顺序,并初步养成把握文章脉络的习惯。教学时,我抓住“曹冲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这个思维生发点,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倾听,如何动脑思考。

  【教学要点】

  一、导入——连词成句,构成故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称象》。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2.复习词语:

  又高又大 四根柱子

  议论 反驳 摇头

  画线 装石头 称重量

  果然 微笑

  设计意图:虽然已是第二课时,但仍然要注重低段的识字教学。此处把词语分成几类进行复习,当学生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后,会发现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这不仅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文本的中心,也为后文的复述和概括主要内容作了铺垫。

  二、观象——以读代讲,读出象“大”

  1.默读第1、2自然段,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壮),腿像四根柱子(粗)。

  同学们都见过大象,你能用朗读表现大象的高、大、壮、粗吗?

  3.这可是曹操收到的礼物啊,他心情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议象——表演体会,理解“议论”

  1.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呢?读第3自然段,画出官员们“议论“的话语,然后读一读。

  (1)课件出示:“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2)官员的反驳。

  2.表演读:教师扮曹操,学生扮大臣再现议论的场面。

  3.想想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设计意图:新课标第一学段目标指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此环节结合上下文,通过表演读、再现、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到“议论”的意思。

  四、称象——理解过程,“解说”过程

  1.默读第4、5自然段,想想曹冲想了个什么办法。

  2.请学生上台扮演曹冲,运用道具进行解说。其他学生可以发表意见,教师相机点拨。

  3.试着用“先……再……然后……最后……”复述称象过程。

  设计意图:事先的建议得到验证,就是果然。此处让学生复述一遍,说明曹冲的建议是正确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不是放弃引导者的责任,而是指导学生有条理地陈述过程。

  五、评议——引发赞叹,激发思考

  1.观察插图:曹操是什么表现?官员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2.读第3自然段,想想在别人议论怎么称象的时候,曹冲在想什么。

  3.小结:曹冲多么善于倾听和思考。

  4.曹冲的办法真好。那么,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好办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同时他们对课文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下册《称象》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称象》教学设计06-03

小学语文《称象》教学设计06-12

语文教学设计称象06-03

《称象》语文教学设计07-13

称象教学设计08-01

《称象》教学设计06-20

称象的教学设计02-16

《称象》教学设计04-27

称象教学设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