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5 13:24:17 晓怡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学习虚词的用法,识别偏正短语

  4、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应放在叙事的详略上,至于人物性格特点只要稍作了解。

  2、本文开头和结尾是学习的难点,二者对表达中心又很有作用,可引导学生分析

  3、教法:用讲读、研讨法突出重点。

  4、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

  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文章《社戏》。(解题)

  社戏:“社”原指土地庙。从前,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村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社戏》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因此,文中的“我”(迅哥儿)以及其他一些人物都是作者塑造出来的。

  二.预习课文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见预习提示)

  2.根据课后练习一所提示的内容,快读课文。再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重新编排顺序。

  3.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1)课题为《社戏》,由此可见小说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提问: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

  (2)除了看社戏以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开头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

  小结: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间、地点的转移,因此小说可以分成三部分。

  三.布置作业 :

  编写阅读提纲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八组第二篇课文。

  学习目标:

  1、 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学情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组课文,学生通过近两学年的学习与积累,在字词学习与课文阅读理解等方面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圣诞节就快要到了,你们是不是也准备了很多小礼物准备送给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呢?这是一个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3、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划出来与同桌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2)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准备交流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边读边写批注。准备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予、裕、买等,教师做书写指导。

  2、学生写字写词。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水》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教学积极倡导自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把读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思考、发现、评判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体验、感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受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熏陶感染,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学本课“窖”、“储”、“勺”、“漆”等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大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预习导航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和缺水情况的资料、完成《预习导航》。

  【教学过程】

  一、读关于“水”词语,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

  我朗读,我发现:、滴水穿石、水到渠成、水火无情、水涨船高、水天一色、山清水秀、饮水思源、细水长流、跋山涉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指名学生朗读,说说这些词语跟什么有关。

  【生:水】

  揭示课题,27、水、请一名男和女生上台板书课题,其他学生打开课本,读一读课后的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二、我的朗读很精彩

  【课件出示】

  储备、膝盖、地窖、吸吮、钥匙

  光溜溜、狗尾草、一勺水、麦草秆

  尽情享受、无遮无挡、缕缕轻风

  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xuè)管里血(xiě)的流动在加快。

  1、指名4位学生分组朗读三组词语和一个句子。

  2、学生齐读词语。

  三、默读课文:快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

  2、教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要从宏观上思考,不要拘泥于细节。

  四、小组合作,理清课文脉络。

  【课件出示】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2、小组内讨论每个小标题的意思,要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3、每组推选1人把小标题写在磁性软黑板上;

  4、每组推选1人向大家介绍小标题的创意。5、1号同学担任组长。

  1、学生小组合作5分钟。

  2、每组派人把合作成果贴在大黑板上。

  3、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小标题的创意。

  五、班级好声音

  【课件出示】

  1、各小组选择最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并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这样朗读的理由。

  2、设计朗读形式,提高表达效果。

  3、组内练习,推选代表,参加班级比赛。

  4、认真倾听,准确评判,推选班级好声音。5、2号同学担任组长。小组交流;

  学生上台朗读并说出理由(3组上台交流);、学生尝试评价(点名2位学生发言)

  教师结合学生评价,相机小结: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者的人生经历、价值取向不同,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不尽相同。

  六、精读第一节

  【课件出示】

  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记得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水,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指名读第一节

  自由品读: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景象?哪些词句写出了村里缺水(学生描述)

  【课件出示】:

  1、缺水的图片

  2、民谣:半夜起来去爬山,爬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

  学生齐读。

  这首民谣写出了找水的艰辛,读到这里,我们深深地感到节约水资源是多么的重要。现在你有什么关于节约水资源的成语和话语跟大家交流的吗?(交流节水的成语和广告语)

  七、完成填空,总结课文。

  《水》是一篇、文,作者是。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困难,洗澡、;下雨天用、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当时水的。

  教师小结:课文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水的珍贵,以及缺水的苦涩,我们在第二节课共同探讨。

  八、布置作业。

  1、把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子摘抄在《朝花夕拾》上。

  2、你能设计一条关于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水资源吗?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让学生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你认识它吗?对它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预习所得谈对鲸的了解,可带上图片资料展示。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鲸的了解真不少,想了解更多的关于鲸的知识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1.自读课文,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

  2.注意读准“捕”“哺”的声母“b”,读准“腭”的`发音;注意“肺”字右部不要写成“市”。

  3.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师生评议。

  4.课文对鲸做了深入细致的介绍,每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一个特点,语言简练、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可以勾画出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可用短语或简洁的句子列出提纲。

  (1)学生自读思考,并批注。

  (2)同桌交流,相互启发。

  (3)集体交流。归纳: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三、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练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鲸的资料。

  9.鲸

  形体特点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3分钟)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启示)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10分钟)

  1、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反馈并补充板书:放鱼

  3、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研读“钓鱼”部分:(10分钟)

  (1)过渡语:很明显,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板书:我父亲)

  (3)反馈,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板书:得意)

  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出示课件)

  相机提问:“我”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我得意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板书:得意)

  指导朗读:你想重点突出哪些词?

  (4)“钓鱼”这部分有关于月夜的描写,写得很美,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吗?你想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什么?(美、静)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2、研读“放鱼”部分:(15分钟)

  (1)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如果是你,你舍得放走这条鱼吗?

  (2)你的这种心情,文章中的“我”也有,而且心情很复杂!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板书:依依不舍)

  (3)这一部分对话较多,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学?(分角色读或表演等)

  (4)引导提问: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此时……你想到什么问题没有?

  (板书:不容争辩)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请在书上做笔记。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2分钟)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6

  【教材内容】

  《颐和园》 人教版新教材 四年级 语文 第七册第五单元 第18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

  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

  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 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 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

  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六、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组词:

  堤( ) 阁( ) 漆( ) 昆( ) 殿( ) 爽( )

  提( ) 各( ) 膝( ) 混( ) 臀( ) 大( )

  栽( ) 堂( ) 廊( )

  裁( ) 党( ) 郎( )

  载( ) 赏( ) 朗( )

  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7

  设计理念:

  主体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为前提,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由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主体意识,增强参与学习的效果;注重精心设计问题,启示参与学习的方法;注重面向全体,激发主体人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预设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情感目标:喜欢读对子,有积累对子的愿望。

  预设教学重点:

  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预设教学难点:

  理解第三句对子的意思。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卡通图片、自制游戏卡片等

  预设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马丁是个七岁的男孩,他的每一个早晨都充满着奇妙的色彩,每天醒来都是一个新的角色,一会儿是功夫大师,一会儿是机器人……(课件出示马丁的动画图片)

  2、今天早上醒来小马丁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小作家,他准备了一首对子歌送给小朋友们。这首对子歌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7》。(出示课题)

  (通过颇受孩子们欢迎的卡通人物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⑴、想不想不用老师教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如果在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⑵、请小朋友们快快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遇到困难可以请小伙件帮忙,也可以请教老师。

  ⑶、生自由拼读课文。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指名读课文。

  ⑴、指名读课文。

  ⑵、小老师带读课文。

  3、打节拍读课文。

  ⑴、师拍手示范读。

  ⑵、生自由练习,后一起拍手读。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形式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

  三、学习新词,识记生字

  1、生边读课文边圈出不明白的词语。

  2、交流:哪些词语是你不明白的?

  3、出示词语,读一读。

  4、创设故事情境,感悟“虚心、骄傲”等词语。

  “今天小马丁还带了两个小男孩要介绍给小朋友们认识。”

  “小刚和小峰是我们学校三(1)班的学生,小刚学习非常优秀,有了一点也不骄傲,老师们说他是个虚心学习的孩子;小峰学习不认真,取得一点成绩就翘尾巴,是个骄傲的孩子。”

  “小刚待人热情,有客人来马上会拿出好东西招待;小峰呢,有客人来连招呼都不打,亲戚朋友都说他是个待人冷淡的孩子。”

  “小刚还是个十分诚实的孩子,从不撒谎;小峰就不同了,有时家作没做就骗老师说忘带了,不伙伴都说他是个虚伪的孩子。”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8

  学习目标:

  1、愿意将秋天中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给大家听。

  2、乐意将自己所选图画的内容写下来,并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3、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4、进行词语积累。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让学业生在一周的时间中采用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秋天里同学们做过的有趣的事。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让我们走进秋天,去寻找秋天的快乐吧。

  二、交流秋天里的趣事。

  1、小朋友,通过我们一周的调查,访问等方式,我们收集了不少同学们在秋天里做过的有趣的一些事,www.jiaoanba.com让我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四人一小组交流一下,然后推选一人为代表进行汇报。

  要点:哪些趣事(说具体)有什么感受

  2、小组交流。3、大组交流。

  ⑴提出要求:认真倾听 适时补充 说出感受

  ⑵交流评议。

  三、综合性活动。

  1、秋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咱们有没有办法留住它呢?

  (画下来,拍下来,写下来……)

  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留住秋天。

  3、同桌交流、评议、修改。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生字词学习。

  1.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体会了爱因斯坦的伟大(科学事业上的贡献和人格的高尚)。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船长》(板书)。

  读题、简介作家雨果。

  重点在于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2.生字词的学习。

  (1)读准字音。

  号(呼号) 嘈(嘈杂) 怖(阴森可怖)

  读、组词、说说词语意思。

  (2)读准字音,记住字型。

  曼 勒 洛 械 祸 执 巍 梭

  读、师范写、学生跟写。

  (3)会读词语,明意思。

  震荡 争执 穿梭 井然有序

  威严 履行 灾难 忠于职守

  (会读,会写,明词语意思)

  哭泣:小声地哭。

  调遣:调派,差遣。

  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闯祸。

  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深渊:很深的水

  (4)易错、难写字的指导。

  梭 序 威 履 震

  穿梭 威严 震荡 履行 井然有序(默写)

  (5)钢笔描红,指导。

  注意写字姿势,注意字型结构,难写字师范写。

  二、初读课文。

  (1)初读明要求。

  A、课文读通顺,字读准确。

  B、思考:课文围绕船长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用一、两句话简要的'说一说?

  (2)交流、思考。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概括引导与。

  “遇险——自救——牺牲”

  “诺曼底”号与“玛丽”号相撞,即将沉没,船长将生死置之度外指挥乘客与船员井然有序的自救,最后自己却壮烈牺牲的事。

  (3)概括课文,练习说话。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学生在练习说话。

  “诺曼底”号与“玛丽”号相撞,即将沉没,船长将生死置之度外指挥乘客与船员井然有序的自救,最后自己却壮烈牺牲的事。

  三、作业。

  1.生字词默写。

  2.练习与测试。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 “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2、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路。《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

  2、新课教学

  (1) 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2)古文运动(多媒体课件展示)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3)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4)解题

  指出“师说”不是“说说老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余同学帮助正音。教师点拨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文本研读

  分析第一段:

  明确:本段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讲解。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质疑相结合。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学者所以解惑 从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庸 道之所存

  重点拓展:判断句、所以(所谓)、所、意动用法

  判断句:

  1、常见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也。 /……者,……。 /……者也。/……,……)

  2、用副词“乃” “即” “非”等帮助表示判断。

  梁父即项燕。/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文言中也有“是”“为”作判断动词的,但较为少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广陵》)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所以/所

  “所以”是常见的凝固结构,主要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手段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等。

  1、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荀子·议兵》)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三国志》)

  3、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所

  1、处所。

  2、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等)”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

  3、为……所……,表被动。

  术怒攻布,为布所破。(《三国志》)

  4、表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5、假若,如果。

  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

  意动用法:

  是指用做谓语的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里所谓的“用做谓语的动词”,专指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使动用法”即“使宾语干什么”)

  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使动,使……小。 客观)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意动,认为……小。主观)

  名词的意动用法:

  A、吾从而师之。(《师说》)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A、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清层次:提出中心论点——师的作用——从师的原因——从师的标准

  集体诵读第一段

  分析第二段:

  明确:本段教师按照层次分别请五位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再请这五位同学串起来翻译。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师道之不传 而耻学于师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其皆出于此乎 句读

  句读之不知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其可怪也欤

  重点拓展: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通常是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

  A、疑问句中(谁、何、胡、奚、曷、安、恶、孰)

  (1)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2)大王来何操?(司马迁 《史记·鸿门宴》)

  B、否定句中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C、用“之”“是”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1)句读之不知(韩愈 《师说》)

  (2)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

  理清层次:师道之不传(分论点)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于其子—于其身(对比论证)

  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结果)

  集体诵读第二段

  分析第三段:

  明确:本段由一个学生来翻译,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孔子师郯子 术业有专攻

  理清层次:圣人无常师(分论点)

  孔子从师—事例论证

  孔子曰—引用论证

  集体诵读第三段

  分析第四段:

  明确:本段由一个学生来翻译,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六艺经传余嘉其能行古道

  理清层次:赠李蟠(写作原因)

  集体诵读全文

  给学生5分钟提问。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疏通了文章的字词,需要大家课后去巩固。韩愈的《师说》是一篇兼具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议论代表作。无论在论说和语言上都具有其独特的方法,需要我们反复诵读,仔细品味。

  课后作业: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诵读全文。

  2、整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3、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心的。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供养不周、架子十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从“鹅”字入手,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出示丰子恺先生画的“白鹅”图。

  2、指导写“鹅”字。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自读生字、读准字音。读给同位听。

  2、检查难读的词语。如“净角”一词。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提醒“角”一字的不同读音。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师根据生的汇报相机小结)

  2、引导生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指导读句子,读出高傲的语气!)

  理解词语:高傲相机板书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一旁用简单的词语写写体会。

  指名汇报自己画的内容,谈谈体会。

  4、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品析词语,指导朗读:

  学习鹅的叫声

  相机出示相关句子,抓住“厉声叫嚣、厉声呵斥”等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只白鹅想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等)

  学习鹅的步态

  相机出示相关句子,抓住“净角、步调从容”等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鹅走路的“高傲”。

  问:看来同学们还没见过净角出场吧,相信看过之后一定会读得更好,想看吗?

  (课件演示净角出场)

  生看影片,谈感受,你觉得净角出场怎样?

  在有感受的基础上再指导读句子,读出鹅走路“大模大样、从容不迫”的特点。

  (个别读、评议、齐读等)

  师小结:这鹅就是这样走路的,跟鸭子走路一样吗?我把鸭子请出来,你能读出它的不同来吗,练习练习。

  (师出示鸭走路的句子。学生自由对比练读、个别分角色读、分组分角色读、配动作读等)

  学习鹅的吃相

  (1)生汇报找到的有关鹅吃饭的句子,说说鹅是怎样吃饭的?(可以读句子,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相机理解词语:三眼一板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读出鹅吃饭的有趣。

  (2)(进一步对比学习鹅的吃相)

  (把文中的“鹅老爷”的称呼改成“白鹅”)

  出示修改过课文:因为附近的'狗……空空如也

  生自读句子,汇报发现了什么?这样改行吗?为什么?

  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指导朗读。(自由练读,个别汇报读)

  小结:难怪作者愿意像堂官一样不胜其烦伺候这位鹅老爷,你觉得作者对它怎样?(生自由谈)

  回读句子:(读出喜爱之情)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变句式拓展(根据你的理解或用文中的词语来说):好一个________的动物!

  四、延伸课文

  1、师根据学生汇报做简单小结。

  2、出示已丰子恺先生《白鹅》原文中在选入课文时已被删掉的章节,再次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引发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思考和对下节课的期待。

  老师配乐感情朗读补充的文段内容,引发思考。

【《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风筝》第1课时教学设计07-04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07-27

《清澈的湖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07-04

笋芽儿第1课时教学设计07-04

《美丽的小路》第1课时教学设计07-02

《静夜思》第1课时教学设计06-12

《At-the-zoo》 第1课时教学设计06-12

《兰兰过桥》第1课时教学设计06-27

《蚕姑娘》第1课时教学设计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