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0-11-01 12:18:30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数学教学计划汇编7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如何把教学计划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数学教学计划汇编7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其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其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主要内容有: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七单元“倍数与因数”,其主要内容有: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其主要内容有: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其主要内容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其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运用。主要内容为:“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抽奖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2、3、5的倍数特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判断一个较大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地求出两个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乘除法中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

  5、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6、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以2步为主,不超过3步),并能在计算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知道什么是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8、知道什么是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9、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0、认识平方千米、公顷,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12、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14、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16、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会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判断。

  17、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8、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来和孩子们的共同学习,本班的53名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作为小学高段起始年级,学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更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能力上,学生能够综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空间感知能力也扩大了。计算上,学习了整数的乘、除法,计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统计方面,有了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方法;在几何方面也奠定了基本的知识。但学生个性的突出和身体迅速的成长容易形成浮躁、不踏实的个体特征,在教学中一定要加以重视。从学生期末考试来看,多数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一)计算技巧性不强,准确性有待提高。(二)学习方法科学化、高效化;解题方法多样化方面要在平时加强。

  三、教学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学习中,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性和数学意义的教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随着年级的增高,教材中安排数学知识的难度加深。所以,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每个在校的儿童,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与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以广泛的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数据、可能性、关系等丰富的数学世界。因此一方面注重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即学生已有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等。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三)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我在教学中也力求保持和发扬这一传统,并做好以下两点:(1)加强对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2)努力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并非是机械地去重复历史上的“原始创造”,而应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数学活动中,安排一些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奴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在直观感知和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量单位、计算法则和基本数量关系。对计算的要求适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计算速度存在的差异,不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同样的计算速度;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算法,不用单一的思维理解算理。如本册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常见数量关系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训练,教学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六)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在评估结果的处理上,注意多种方式的结合,是评估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估,尽量做到试题类型多样化,难度适当,不出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着重观察计算的正确性,计算中的思考活动,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评价体现激励的作用,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教材分析

  《位似图形》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沪科版)九年级上册。本章节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以及掌握的有关几何内容,从相似多边形入手,通过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引出位似图形及其简单特性,将图形的相似、位似与已经学习的图形变换和坐标、简单作图等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相似、位似的应用价值和丰富的内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位似图形的画法。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因而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实际,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设计理念

  建立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师生交流的互动、互学的学习氛围。利用“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进程,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挥。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动脑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进而达到“我要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并且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以积极进取的思想探究数学学科知识,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教学准备:

  前一天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完成课前自学,按学生的学习和性格等特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为课堂合作学习做准备。

  信息技术课件等课程资源,直尺圆规等教学工具。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活动目的: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提高幼儿的心算能力和归类能力,发展幼儿的灵敏性。

  活动准备:

  小猫家、小溪、超市等环境布置;加减算式题若干,音乐磁带。

  重点: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

  难点:根据数字或分合式四人合作列出四道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活动过程:

  一、以去小猫家做客的形式导入:今天天气真好,小猫们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它们家做客。

  1、游戏:碰球,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加减。

  2、提出做客要求:每人到河里捉一条鱼送给小猫,小猫家的门牌号是小鱼身上算式的答案。

  二、捉鱼游戏:

  1、捉鱼:要求幼儿捉到一条鱼后迅速找到一块得数是 10的鹅卵石站好休息。

  2、鳄鱼来了游戏:教师以鳄鱼的身份在鹅卵石中间来回穿梭,检查幼儿否站对。

  3、幼儿根据算式上的得数找到相应的小猫家后四人一组围坐在一起,互相检查是否算对答案了。

  三、列算式比赛:

  1、幼儿认真观察纸张上提供的数字或分合式,互相商量怎样利用这几个数字列出四道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2、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将自己组上的小朋友列的四道题念一下。

  3、评出前3名的组别。

  四、游戏:超市购物

  1、超市服务员的推选,要求为顾客算好帐,找好零钱。

  2、幼儿每人从小篮子里取一袋“人民币”。

  3、幼儿自由购物,师巡视指导。

  活动反思:

  整节课我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由于场地的原因,河里的鹅卵石和小鱼摆放得太挤了,孩子过河排队走花了较多的时间,如果将小河的场景布置在室外,效果会更好。最后的游戏超市购物环节,孩子们特别感兴趣,都能根据各种物品的价格算好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

  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

  (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

  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

  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

  (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

  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

  对称轴在哪里?

  (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

  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会确定函数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函数y=a(x—h)2+k性质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函数y=a(x—h)2+k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测、归纳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确定函数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理解函数y=a(x—h)2+k的性质。

  【难点】

  正确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函数y=a(x—h)2+k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函数y=x2+1的图象与函数y=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函数y=x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x2的图象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

  2。函数y=—(x+1)2的图象与函数y=—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函数y=—(x+1)2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x2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

  3。函数y=—(x+1)2—1的图象与函数y=—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函数y=—(x+1)2—1有哪些性质?

  (函数y=—(x+1)2—1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x2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坐标是(—1,—1)。)

  二、新课教授

  问题1:你能画出函数y=—x2,y=—(x+1)2,y=—(x+1)2—1的图象吗?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巡视,指导。

  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图形。

  教师对学生的作图情况作出评价,指正其错误,出示正确图形。

  解:(1)列表:

  xy=—x2y=—(x+1)2y=—(x+1)2—1

  …………

  —3——2—3

  —2—2——

  —1—0—1

  00——

  1——2—3

  2—2——

  3——8—9

  …………

  (2)描点:用表格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3)连线:用光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得到函数y=—x2,y=—(x+1)2,y=—(x+1)2—1的图象。

  问题2: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函数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y=—x2向下x=0(0,0)

  y=—(x+1)2向下x=—1(—1,0)

  y=—(x+1)2—1向下x=—1(—1,—1)

  问题3:从上表中,你能分别找到函数y=—(x+1)2—1,y=—(x+1)2与函数y=—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上述图象。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让各组代表发言,达成共识。教师对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补充。

  函数y=—(x+1)2—1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x+1)2的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函数y=—(x+1)2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x2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故抛物线y=—(x+1)2—1是由抛物线y=—x2沿x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y=—(x+1)2,再将抛物线y=—(x+1)2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除了上述平移方法外,你还有其他的平移方法吗?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适当提示。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让各组代表发言,达成共识。

  教师对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补充。

  抛物线y=—(x+1)2—1是由抛物线y=—x2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y=—x2—1,再将抛物线y=—x2—1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

  问题4:你能发现函数y=—(x+1)2—1有哪些性质吗?

  师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让各组代表发言,达成共识。

  教师对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补充。

  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1。

  三、典型例题

  【例】 要修建一个圆形喷水池,在水池中心竖直安装一根水管,在水管的顶端安装一个喷水头,使喷出的抛物线形水柱在与池中心的水平距离为1 m处达到最高,高度为3 m,水柱落地处离池中心3 m,水管应多长?

  师生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学生积极思考、解答。

  指名板演,教师讲评。

  解:如图(2)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点(1,3)是图中这段抛物线的顶点,因此可设这段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是y=a(x—1)2+3(0≤x≤3)。

  由这段抛物线经过点(3,0)可得0=a(3—1)2+3,

  解得a=—,

  因此y=—(x—1)2+3(0≤x≤3),

  当x=0时,y=2。25,也就是说,水管的长应为2。25 m。

  四、巩固练习

  1。画出函数y=2(x—1)2—2的图象,并将它与函数y=2(x—1)2的图象作比较。

  【答案】函数y=2(x—1)2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再将y=2(x—1)2的图象向下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即得函数y=2(x—1)2—2的图象。

  2。说出函数y=—(x—1)2+2的图象与函数y=—x2的图象的`关系,由此进一步说出这个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答案】函数y=—(x—1)2+2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x2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的,其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坐标是(1,2)。

  五、课堂小结

  本节知识点如下:

  一般地,抛物线y=a(x—h)2+k与y=ax2的形状相同,位置不同,把抛物线y=ax2向上(或下)向左(或右)平移,可以得到抛物线y=a(x—h)2+k。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要根据h、k的值来确定。

  抛物线y=a(x—h)2+k有如下特点:

  (1)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2)对称轴是x=h;

  (3)顶点坐标是(h,k)。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及其性质。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我们清楚地认识到y=a(x—h)2+k与y=ax2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只需对y=ax2的图象做适当的平移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图象。由y=ax2得到y=a(x—h)2+k有两种平移方法:

  方法一:

  y=ax2

  y=a(x—h)2

  y=a(x—h)2+k

  方法二:

  y=ax2

  y=ax2+k

  y=a(x—h)2+k

  在课堂上演示平移的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两种平移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这里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效果会更好。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学生态度端正,能认真听讲,按时、高效地完成作业,但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不强。从上学期的期末检测情况看,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这个学期更应关注学困生。针对这些情况,本组教师在各个班要因材施教,根据具体的特点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年级数学学习成绩。

  本学期还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需师生长期努力的。要从细微入手,持之以恒。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不但要求学生听老师讲,还要用心听同学的发言。应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同学发言,并请其他学生作出评价,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可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还要培养学生课后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有: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会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生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利用数队表示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的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试验稿四下教材中已安排。)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1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的近似数。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理解等式的性质,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4、能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感受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可能性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措施:

  1、通过数学课内外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目的。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好地消化,课后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4、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量使学生思想开阔活跃,不受压抑,不因循守旧,不沿袭传统。

  5、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多创设学习情景,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和理解数学。

  7、控制好课后的作业量。

  8、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六、教学进度表: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9月1日——9月13日)

  第二单元位置(9月14日——10月19日)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10月20日——11月9日)

  第四单元可能性(11月10日——11月20日)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11月20日——12月15日)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2月16日——1月4日)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1月5日——1月10日)

  第八单元总复习(1月11日——1月15日)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三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方针,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得,落实本册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开放的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四、教材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七、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八、教学进度

  (略)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自主探索、互助学习的精神,在评价中获取更多情感,同时学会欣赏他人;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 , 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 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

  三、教学用具:

  长方体纸盒、长方体展开图等。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

  ( 一 ) 、实物引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结识的朋友——长方体,它要去做客,请大家帮它设计一件漂亮的外衣,你们能帮助长方体实现它的愿望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彩笔,想怎么给长方体穿才能显得它更加的漂亮?想好了吗?看谁在最短的时间设计的最合理。

  生:动手操作。

  师:停。说一说你是怎么涂的?

  生:有的穿的是条形的有的穿的是格格的还有的涂成一个色。

  生:我是相对的两个面涂成了一种颜色。

  师生:共同评价

  师:谁能说说你涂了几个面他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生:我涂了一个上面。它是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12平方厘米。

  生:的是前后两个面。它们分别是长方形,。面积是……

  二、自主探索、形成表象、建立概念(提出数学问题)

  (1)感受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刚才我们想对长方体的那些部分进行包装?

  生:长方体的6个面。

  师:那么,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展开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说得对!请你把你刚才涂色的长方体,展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然后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标明6个面。

  (2)、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师:从学生手中选一个长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问: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面积总和。

  生3:简单地说就是把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3)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各小组先把手中长方体包装好。独立思考如何求它的表面积?

  然后小组交流。一人执笔三人汇报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 :

  生(1):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S=S上+S下+S左+S右+S前+S后

  生(2) :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S=2S上+2S左+2S前

  生(3):求出上面,求出前面,求出左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S=2(S上+S左+S前)

  生(4):侧面积加2个底面积.

  S=C底h+2S上

  生(5):把展开图从中间剪开,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看成两个长方形,再扣去缺少的部分,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S =[(长+高) ×(宽+高)-(高×高)] ×2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长方体学具是一个长、宽、高不等的长方体,你们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 :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迁移类推、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师:关于长方体表面积怎样计算大家还有问题吗?请仔细阅读教材,有问题提出来。

  师:出示长方体牙膏盒,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齐声回答“能!”过了一会说: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师:对!要想求出牙膏盒的表面积需要量出几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什么?

  生:需要量出3个数据,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长方体与刚才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你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求出它的表面积吗?

  生:我发现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是相等的,所以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生:列式(略)。

  师:同学们不仅能仔细观察而且能根据实际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真不错.现在老师还想请你帮个忙.我想给(出示正方形盒子或积木)涂上油漆,你能帮我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能.但它的棱长为多少?

  师:棱长为0.8米.

  生:列式.评价.总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四、应用与反思

  1.知识运用。

  (1)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长21厘米、宽和高都是13厘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说明 “ 至少 ”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一个无盖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为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玻璃?

  2、选择题。 1. 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① (6 × 3+3 × 15) × 2

  ② (6 × 15+3 × 15) × 2

  ③ (6 × 15+3 × 15+6 × 3) × 2

  单位 : 厘米

  2. 一种长方体硬纸盒 , 底面是边长 2分米的正方形 , 高 4 分米 , 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 , 油漆面积有多大 ?

  ① (2 × 4+2 × 4+2 × 2) × 2

  ② 2 × 2 × 4+2 × 4 × 2

  ③ 2 × 2 × 2+2 × 4 × 4

  3.根据要求,说解答方法。

  (1)制作一个长方体的鱼缸所需的用料。

  (2)求粉刷教室的面积。

  (3)火柴盒的用料。(提供实物,火柴盒壁厚不计)这道题有点难,同学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解决的办法。

  (4)游泳池贴瓷砖要贴哪些部分。

  (5)铁皮通风管、烟囱的用料。

  五、归纳知识、总结学法、促进提高

  小组说说: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知识?谁的方法最好?你喜欢哪种方法?你会解决哪些生活中实际问题?

【【精华】数学教学计划汇编7篇】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5篇)04-15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04-11

数学教学计划最新5篇04-11

职高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精选】03-25

小学的数学教学计划范文03-21

学校数学老师教学计划03-21

最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03-21

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04-14

数学的教学计划15篇03-29

【精华】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四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