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教学反思

时间:2020-12-22 12:21: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宿建德江》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宿建德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宿建德江》教学反思

  《宿建德江》教学反思1

  在教学《宿建德江》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组织学生探究朗读这首诗的语速、语调,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律美。

  1、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描写江景的诗词,做好预习工作。

  2、学生交流搜集的背诵孟浩然的诗词导入。

  3、学生质疑课文中的生字词

  4、教师配乐范读《宿建德江》后,请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有那些方面值得学习?还有那些不足之处?

  5、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这首诗应该用何种语速、语调进行朗读,为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有关诗句阐述理由)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进行点评。

  6、学生根据总结出的语速、语调,听音乐自由练习朗读后,请两位学生配乐朗读。

  7、请其他学生按要求进行评价,教师总结。

  二、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讨论:每一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边读边运用想象,再头脑中再现画面。结合想象的画面,给它起个标题: xxx的建德江

  2、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评价,教师总结。

  诗歌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感官,就应让学生用自己心中的美来印证诗歌的内在美,而不是教师的说教“美”,。形象化的手法,更适合初中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第一块环节“组织学生探究朗读这首诗的语速、语调,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律美”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可继续使用。进一步明确了主动发现的过程,其实是学生挑战权威的确立自我的一个过程,也是个性展示的一个过程。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不是指导者要求出来的,而是通过指导者精心设计的情景调动出来的,没有情景就难有学生学习自主的可能,难有个性发现的可能。教师的功能,我以为就是不断从教材中挖掘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情趣欲望的情景素材,不断让学生去发现感受作品里无限的风光。 “教育即是生活”(杜威),让教育生活化,课堂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营造情景,加以适当的指点,让学生自主走向成功,感悟美的存在。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比给他们这首诗的全部更关键。

  《宿建德江》教学反思2

  在这个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天,我带着一份执着、一份期待、一份激动的心情,走进了美丽的光谷一小,和这里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孟浩然写的古诗《宿建德江》。更让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领导和各兄弟学校的.教学主任、教学精英一起和孩子们走进了建德江。不管教的成功与否,我的心如那悠悠江水,漾漾不平。

  古诗《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是一首抒写旅途愁思的诗。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客乡,日暮之时,舟泊建德江上,触景生情留下这千古绝句。诗人由景及情,由情及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教学这首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考虑到全诗围绕一个“愁”字,把诗人的孤寂、愁闷、思念、困惑等复杂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反复推敲。我就想:何不在学生已能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先对古诗有一个整体的大胆猜想,说出欣赏后的初步感受,然后再细读推敲古诗中的每一个字词,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证据,小组交流后,再全班反馈,并在反馈的过程中,结合感情朗读,最后,我再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诗人的情感,并通过感情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为了升华情感,在拓展中,我利用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人羁旅中的惆怅,思念,体味人生坎坷的复杂情感。

  基于自己这样的理解和思考,我又结合多媒体来辅助自己的教学,不管是在画面的选择上,还是音乐上,都紧紧围绕诗的意境和情感,体现出一个“愁”字。

  但授完这课,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教学过程并不如我所愿。教学效果竟比校内的试讲差远了。说实话,我很失落,我自认为,我不比别人差,但我毕竟败了。静下心来,我也好好检查了自己。

  首先,在授课的前三天,不小心摔在楼梯上,把腰部软组织摔伤,在家躺了三天,寝食难安的我不想就这么放弃,执意授课,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声音偏小,这只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我为了营造诗中那“愁”的氛围,低沉了我的声音,影响了学生的情绪,压抑了学生,结果弄巧成拙。

  其次,我过高的`估计了学生,没有好好分析学生的学情。短短二十分钟的接触,只是感觉班级很吵,但我自信我能够驾驭课堂,因此,只是要求学生回去预习古诗而已。导致上课时,学生并不按自己的设计思路上走,影响了自己的教学效果,但也可说明我太感性了,这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其三,对时间的掌控不够。由于看错下课的时间,总感到时间过于充足,因此,在学生感悟诗情这一环节上,时间放得太多,以至于事先准备好的课文的小结和拓展没有落实,如能挤出两分钟,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为此颇为遗憾。

  授后虽很失落,但也感欣慰,看到孩子们能声情并茂的读出诗人的孤独,寂寞,思念,惆怅,我感受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就把这次的尝试当成一种成长经历吧,相信未来的我更自信,更成熟!

  《宿建德江》教学反思3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客乡,日暮之时,停船在建德江上,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惆怅,心中的孤寂以及思念家乡的情感。

  全诗围绕一个“愁”字,把诗人孤独、愁闷、思乡等心情渗透到诗中,若只是停留在解释上,学生难以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当我把问题“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时,学生很快都能找到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但都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的理解。我问:谁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天为什么比树还低,一个是月亮为什么离人很近。我没有解答这两个问题,而是把问题又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发言:作者觉得天比树高是因为原野空旷,日暮时分云层厚会感觉天很低,而且这是作者感觉心里非常愁苦,人在情绪压抑的时候会觉得天很低。第二个问题发言:感觉月亮离人很近一是水中有月亮的倒影,人和月影距离很近。二是作者孤独寂寞,觉得月亮是自己的一个老朋友才会觉得很近。三是古人总是以月亮来寄托思乡之情,作者看到月亮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是作者思念家乡了。

  多么精彩的发言,老师一定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宿建德江》教学反思4

  完成了古诗《宿建德江》的教学后,想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

  这是孟浩然的一首代表作品,缓缓流淌的江水,夜泊江边的清孤,月色亲近的无奈,水天一色的美好,天低树高的夜色,这是一幅多么清幽孤单的游子图,作者别样的情绪透过字字句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客愁新”中的“新”。作者以前有什么样的千头万绪,让孩子们联系孟浩然一身博学多才,想要入仕,可惜一直以来,苦于无路,只能隐居乡村。这应该是作者原有的“旧愁”。那么“新愁”源自哪里呢?让孩子们联系作者漂泊异乡,看着日落西山,众鸟归林,路人渐少,思乡之情,念家之意应该会喷薄而出,于是形成新愁,付诸笔尖。

  人世无情,月色有意。那一纸月色恍如轻柔的丝被,缓缓滑过诗人愁苦的心绪,在那一泓苦涩的清泉里荡起温柔的涟漪。一个“近”字,让月色更加温馨,让月光更加温柔,让月亮更近人情。在这孤清的深夜里,也只有天上的明月似乎明确作者那颗漂泊无依,出仕无门的心绪吧!所有她用柔柔的月色沾染着作者的愁苦,用水中的倩影拥抱作者的孤独。多么好的一个“近”字呀!

  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范读,引导孩子读好文本,孩子在此基础上,朗读能力明显提升。因为理解,所以能懂,因为明白,所以回读。

【《宿建德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孟浩然《宿建德江》的教学设计07-10

《宿建德江》诗词鉴赏12-05

《宿建德江》 孟浩然08-24

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11-22

《宿建德江》唐诗译文及赏析12-06

孟浩然《宿建德江》古诗赏析12-29

孟浩然《宿建德江》诗意赏析12-29

五言古诗绝句《宿建德江》赏析11-10

五言绝句《宿建德江》赏析11-09

孟浩然《宿建德江》鉴赏3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