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时间:2021-07-03 14:18: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范文

  古诗词的教学一直用这样的模式:诵读诗歌——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布置学生预习了,孩子们的预习也准备得十分充分,课堂交流的时候,也很热烈,诗歌的节奏,诗歌中字词的意思,对诗句的理解,同学们都是通过自主学习或课堂讨论习得的,课堂上我只点拨了几处难以理解的地方,如《望洞庭》中的“镜未磨”、“白银盘”、“青螺”;《峨眉山月歌》中的“半轮秋”、“流”、“君”、“下”。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但疑惑的是做习题的时候孩子们有些一知半解,特别是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出现了两种情况:

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范文

  一是自己不能组织连贯通顺的语言说清诗句的.意思。

  二是题目的形式一变,就无从下笔。

  如《补充习题》上有一道题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后问:读着这个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就不懂得变通,很僵硬地把诗句的意思写了上去。现在细细想来,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得益于他们购买的参考书籍,而并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特别关注的一点。

【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12-07

古诗望洞庭的课后反思11-15

《望洞庭》教学反思07-22

望洞庭教学反思11-25

望洞庭教学反思08-17

《望洞庭》教学反思04-06

望洞庭的教学反思07-08

《望洞庭》教学反思05-12

望洞庭的教学反思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