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1 15:47:3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通用8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通用8篇)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1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主要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在生活当中不常使用,所以学生比较生疏。但我还是打算试一试,本学期就开这节课,几周前我就开始琢磨这课该如何上,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表象,这是一个单元难点,该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还是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才能真正建立这一概念,才能准确地去应用。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复习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这几个单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表象)从这几个面积单位再导入到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纷纷设计出边长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进而认识到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这只是初步建立模糊的表象,算是取得小小的成功,以旧知引入新知再配上设计新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着实很吸引学生的注意迸发学生的思维。

  紧接着,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8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一举两得。“平方千米”实在是太大了,我就从网络上找到了接近1平方千米大的北京故宫,

  通过观看航拍故宫视频,视觉冲击进而建立了“平方千米”的表象。

  最后设计了“快乐的二选一”环节,让学生在从今天学习的两个面积单位中二选一来填,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放松心情,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总体来说,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设计和上课的效果,我是很满意的。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中间包含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入浅出的学习,厚积薄发的教学设计,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本应抽象乏味的概念课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探讨课,我觉得本课我上得很成功。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2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公顷与平方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而在教学平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了,再加上平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平方千米知识的了解。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学生的想像,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

  在使学生明确了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之后,可以在学生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平方千米大。还通过其他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和想象,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1平方千米。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既能体会到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又能具体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从而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最后通过让学生举例来说明什么时候用公顷、什么时候用平方千米来计量土地面积比较合适,掌握了这两个较大土地面积单位的实际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3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再到估计各省的面积,阅读“你知道吗”,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所以我很乐意为他们的数学学习作出这样的努力和搭建。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2,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学生的想像,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在使学生明确了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之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平方千米大。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和想象,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1平方千米。课上我并没有急于的去完成各种巩固练习。而是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再把他们的体验和想象转化成语言,描述出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当然暴露的问题也很多

  (1)当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测量操场面积时,站着观察的同学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纪律确实不太令人满意。事后我想这是因为老师在不知不觉之中又充当了主角,一个人不停的在说,绝大多数同学仍没有参与,他们探究的兴趣没能得到激发,好奇心没能得到满足,学习就成了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学生来说仍是枯燥乏味的。如果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行商量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汇报总结,那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前,如果能让学生们沿着操场围墙走一圈,在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4

  本单元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从生活实际中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各种素材和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要把认识概念和探索相关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起来,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多样的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感知1公顷和1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而在教学平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再加上平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平方千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样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积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教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他们慢慢体会。这些概念的认识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目的的进行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注意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相结合。

  本单元,在作业上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在单位换算时,因进率比较大,学生在具体换算时移动小数点容易出粗,或进率混淆。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5

  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重点突破了公顷与平方米间的关系。

  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练习有由浅入深,结合身边的事物,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还受课本资源的限制,不能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但是这节课公顷和平方千米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点远,学起来有点枯燥和乏味的,在这里的练习设计,我安排的有点少,只是采用书本上的直接单位换算,由学生填空,发现在教学后期,学生明显有兴趣不足,所以在练习形式上要多加改变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6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阅读“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平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要让孩子们区分好“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使用地方。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平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平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平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平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平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平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平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平方千米、公顷的时候,我们应该深知,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观察、操作、测量、推算、交流等多种方式,尽量把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整个“公顷”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如在概念教学初期,由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于边长分别为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引导学生猜测、推理,形成1公顷等于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的初步认识。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一间教室的面积是50平方米,4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可以站进16个同学,引导学生推算出200间教室的面积、80个我们学校升旗时站成的方阵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一面积单位的表象认识和感性经验。

  “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太大,学生不容易直接建立表象。教师通过创设中国陆地领土面积这样的情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平方千米是个很大的土地面积单位。接着,教师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进行精测想象、推理计算等,引导学生从数理层面理解1平方千米的大小以及它和平方米、公项之间的换算关系。最后,通过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乌巢”占地面积等实例与1平方千米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更好地建立1公项和1平方千米的表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8页《铺地面》的知识,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面积概念,认识和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以及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难点是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水平,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分别安排了不同的学习活动。从身边的数学导入,复习旧知:常用的面积单位。出示**小学占地面积( ),学生发现不能用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来表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认识公顷,带学生观察运动场(利用体育课休息时间),通过实地考察直观感知1公顷面积的大小,再通过自学课本,找出1公顷的大小: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找到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联系。以练习的方式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平方千米,让学生与平方米、平方厘米对比学习,得出平方千米的含义: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推算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找到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课堂总结时再次呈现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联系之前学习的面积单位总结出常用的五个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通过做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对比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明确什么情况下该填什么单位。

  课堂中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学习。忽略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与公顷、平方千米知识之间的联系,每个环节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匹配,层次不清晰,导致教学重难点没有突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成死记硬背。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发扬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优良出发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要更注重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关联,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公顷、平方千米》的教学反思02-12

《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7-11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11-01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09-02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反思(精选10篇)12-23

关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反思07-02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设计01-31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01-11

《公顷与平方千米》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