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端午儿歌教案

时间:2024-06-08 08:22:58 维泽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端午儿歌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范文(通用10篇)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 1

  活动名称:

  粽情端午

  活动地点:

  小二班教室

  活动目标: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

  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

  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4、学念儿歌《五月五》。

  活动延伸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 2

  活动目标:

  1、感知titi和ta的节奏,区别拍子和节奏。

  2、感受民族艺术美感,了解民族节日。

  3、在情境律动中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CD、录音机、打棒人手一份、图谱一张、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小老鼠在河边遇见了龙舟爷爷,就问龙舟爷爷:“什么是端午节?”

  2、了解和感受民族节日的气氛

  教师根据图片中的.粽子、香包、龙舟以及初夏的植物,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二、通过学习儿歌感知节拍和节奏

  1、语词律动

  师:说着说着小老鼠就唱起了好听的儿谣,你听……

  (配合音乐做律动,初次感知儿谣,教师做,幼儿模仿)!

  2、感知拍子

  师:老师每到一句都会点一个地方哦,你们跟着我做哦!

  幼儿随教师肢体拍拍子,感知拍子的重拍点。

  3、感知节奏,××

  (1)师:我们一起来帮小老鼠拍手加油吧!

  (根据节奏拍手,及肢体各部位的创编)

  (2)感知节奏,感知titi和ta的节奏教师画十六宫格,并画上节奏,认识titi和ta

  (师幼共点十六宫格,感知节奏×和××)

  三、乐器感知

  1、介绍乐器——打棒

  师:这个乐器叫什么名字?能发出什么声音?

  (介绍打棒的正确用法及音色特点)

  2、利用乐器干支节奏及拍子

  (1)教师带领幼儿利用打棒打拍子

  (2)教师带领幼儿利用打棒打节奏

  四、律动,导出活动

  师: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去过端午节吧!

  (教师念儿歌,做语词律动走出教室)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 3

  设计意图:

  积极回应孩子们的兴趣——设计活动满足孩子体验、表现“划龙舟”的愿望。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儿歌《过端午》改编成了旋律欢快的歌曲,并自己录制了改编版《过端午》;活动中,用图卡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用沙锤来表现“划龙舟”的热闹氛围。希望通过和孩子一起学习歌曲、表现歌曲充分体验划龙舟的习俗和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过端午》,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2、感知××和×O的节奏,并能初步表现。

  重点难点

  表现××和×O的节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划龙舟视频、音乐《过端午》、图谱、沙锤;

  2、经验准备:幼儿对划龙舟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已学习儿歌《过端午》。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播放划龙舟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儿歌《过端午》。我们一起去看看视频里的人在干什么?

  2、和幼儿聊聊划龙舟场景,引导幼儿了解划龙舟的角色分工。他们是怎样划龙舟的?

  幼:有人划龙舟,有人敲锣鼓什么时候要划龙舟呢?

  幼:端午节

  我们之前学过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设计意图:从观看划龙舟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划龙舟经验,引出儿歌《过端午》。】

  二、学习歌曲

  1、初步欣赏、感知歌曲。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与教师一同欣赏歌曲《过端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不一样的《过端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学唱歌曲

  (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小声跟唱歌曲。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小声地唱一唱这首歌吧!

  (2)重复练习,熟悉歌词内容。

  刚才我听到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好听,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试试吧,老师来找找谁的声音最好听呢!

  (3)学习歌曲节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图谱,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和×O的节奏。

  ①教师用引导幼儿用拍手表示×、用握拳表示0,带领幼儿用“拍手”

  “握拳”方式练习两遍节奏难点部分。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当我们看到“粽子”就拍手,看到“0”就握拳,我们来试一试,看看谁做得最棒,张老师要找找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哦!

  ②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边完整进行一遍节奏练习。

  ③跟随音乐完整进行一遍节奏练习。

  3、再次演唱歌曲

  (1)将歌词加入节奏图谱中,师幼共同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注意关注幼儿是否表现出休止部分,并适度进行针对性指导。

  (2)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边演唱一遍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练习、跟唱环节,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和节奏,感受歌唱活动带来的乐趣;借助节奏图谱,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难点——休止符】

  三、用乐器——沙锤表现歌曲

  1、教师出示沙锤,并示范一边用沙锤打拍子一边唱歌,间奏做划船的动作。

  这是谁呀?沙锤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我们来听听它们是怎么唱的呢?

  2、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根据节拍摇沙锤,间奏时做划船的动作。沙锤宝宝唱歌真好听,我们班还有很多沙锤宝宝来到了我们班,想和我们一起唱歌,我们请它们出来吧!

  3、分成两组,以划龙舟的形式,一边摇沙锤一边唱歌并走出教室。我们一起来一场划龙舟比赛吧!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沙锤演奏歌曲,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使用乐器的过程中,幼儿能进一步掌握歌曲的节奏,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

  因为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契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我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从熟悉歌曲到解决难点问题,到大胆表现歌曲,过程体现出小步递进、层层深入,这是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的。所以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比较愉悦,参与积极性比较高,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一些反思:

  一、创编旋律,“悦享”音乐

  音乐能熏陶幼儿的情操。本次活动,我契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将儿歌《过端午》大胆创编旋律,改编成了歌曲。在歌曲学习过程中,幼儿充分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从而喜欢这首歌曲。从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喜欢《过端午》这个音乐活动,并且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

  二、图文并茂,“解读”音乐利用节奏图卡,分解难点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本次活动的难点是掌握休止符的表现。活动中,我利用节奏图卡帮助幼儿了解《过端午》这首歌的节奏,并通过看图、拍手等多种方式尝试理解和表现休止符,大部分幼儿通过这种方式基本能够掌握休止符表现。

  三、乐器演奏,“趣玩”音乐

  为了增强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给幼儿搭建大胆表现音乐的平台,我在活动后半部分投放了乐器,让幼儿尝试演奏,在感受演奏乐器的同时大胆表达表现乐曲,深化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孩子们很喜欢这个环节,积极专注参与其中,乐于用乐器进行演奏,从他们的演奏中可以观察到孩子基本掌握了歌曲节奏。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 4

  一、活动目标

  情感方面:

  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认知方面:

  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技能方面: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

  二、活动准备

  视频资料: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儿歌视频。

  图片资料:

  粽子、龙舟、香囊等相关图片。

  实物材料:

  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如粽叶、糯米、馅料、布料、香料等)。

  其他:

  邀请部分幼儿的爷爷奶奶参与活动,分享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故事。

  三、活动过程

  导入:

  播放端午节儿歌视频,提出问题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引导幼儿回答“端午节”。

  知识讲解:

  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特别是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展示粽子、龙舟、香囊等图片,介绍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囊等。

  活动体验:

  邀请爷爷奶奶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小朋友自由地和爷爷奶奶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时人们进行的一些活动。

  幼儿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进行过端午活动,包括包粽子、做香囊、划龙舟等。

  儿歌学习:

  播放《端午节儿歌》视频,教师教读儿歌,让幼儿跟着学习。

  通过游戏和互动,让幼儿记住儿歌内容,并能跟着音乐节奏表演。

  总结反馈:

  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四、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与爷爷奶奶的互动,拉近了幼儿与长辈的心理距离,同时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认知目标: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技能目标:通过儿歌学习,让幼儿能够初步掌握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并能够简单复述儿歌内容。

  二、活动准备

  视频资料:端午节儿歌相关视频。

  图片资料:粽子、龙舟、香囊等端午节相关物品的图片。

  实物展示:粽子、香囊等端午节相关实物。

  三、活动过程

  导入(5分钟)

  播放端午节儿歌视频,吸引幼儿注意力。

  提问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视频中唱的是哪个节日吗?”(引导幼儿回答“端午节”)

  知识讲解(10分钟)

  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屈原的故事,解释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的寓意。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物品。

  儿歌学习(15分钟)

  播放端午节儿歌,教师先示范朗读,然后逐句教幼儿跟读。

  多次重复儿歌内容,加深幼儿对儿歌的记忆。

  组织幼儿一起拍手唱歌,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互动环节(10分钟)

  通过问答、选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对端午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端午节习俗和故事,增加课堂活跃度。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强调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庆祝端午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反思

  本次端午儿歌教案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儿歌学习和互动环节,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传说及主要习俗。

  使学生掌握并学唱一首与端午节相关的儿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展示,结合故事讲述,加深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

  通过学唱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视频资料:端午节相关视频(如龙舟比赛、包粽子等)。

  图片资料:粽子、龙舟、香囊等端午节相关图片。

  实物展示:粽子、香囊等实物,用于学生观察和体验。

  儿歌资料:选择一首节奏明快、内容生动的端午节儿歌,并准备歌词和伴奏。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端午节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吗?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知识讲解:

  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如屈原的故事)。

  讲解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囊等)。

  展示端午节相关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和体验。

  学唱儿歌:

  播放儿歌音频,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展示歌词,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分句教唱,注意发音和节奏。

  全体合唱,巩固学习效果。

  活动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端午节主题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如画龙舟、做香囊等)。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和故事。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传承和弘扬端午节文化。

  四、教学反思

  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和兴趣程度如何?

  儿歌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的发音、节奏和表现力如何?

  活动拓展环节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 7

  一、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

  让幼儿感受端午节的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增进幼儿对家人的感情,体验端午节与家人团聚的欢乐。

  认知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枝、洒黄酒、挂香囊等。

  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如屈原的故事。

  技能目标:

  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能跟随儿歌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动作模仿。

  通过包粽子、做香囊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视频:端午节儿歌,端午节相关习俗的视频资料。

  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端午节相关物品的图片。

  实物:粽子、香囊等端午节相关物品,用于展示和让幼儿感受。

  材料: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如粽叶、糯米、红枣、彩线等。

  三、活动过程

  导入(5分钟)

  播放端午节儿歌视频,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氛围。

  通过问题导入,询问幼儿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要做哪些事情来庆祝。

  端午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重点介绍屈原的故事。

  展示端午节相关物品的图片和实物,介绍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儿歌学习(10分钟)

  教师教读《端午节儿歌》,带领幼儿一起学习。

  播放儿歌视频,让幼儿跟随视频学习,并进行简单的动作模仿。

  实践活动(20分钟)

  分组进行包粽子活动,教师先示范,然后幼儿自己动手尝试。

  做香囊活动,请教师或家长示范香囊的做法,幼儿学做香囊。

  如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划龙舟比赛或模拟赛龙舟活动。

  总结分享(5分钟)

  请幼儿分享自己包粽子和做香囊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总结活动,强调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节日意义。

  四、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儿歌、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全面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实践活动环节,通过包粽子、做香囊等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体验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如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 8

  一、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

  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体验节日的欢乐气氛。

  认知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使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等。

  技能目标:

  学习与端午节相关的儿歌,并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等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视频资料:端午节儿歌视频。

  图片资料:粽子、龙舟、香囊等端午节相关图片。

  实物准备:粽子、香囊等端午节实物。

  活动材料: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三、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

  播放端午节儿歌视频,引导幼儿进入端午节主题。

  通过问题导入,如“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激发幼儿对端午节的兴趣。

  端午节知识讲解:

  利用图片和实物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

  讲述端午节的`故事,如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习俗体验:

  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教师小结。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通过玩赛龙舟游戏,让幼儿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儿歌学习:

  教师教读《端午节儿歌》,如“五月五,端午到;赛龙舟,真热闹;吃粽子,带香包;蚊虫不来身边闹。”

  引导幼儿跟读并理解儿歌内容,鼓励幼儿边拍手边朗诵。

  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进一步体验端午节的习俗。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包粽子、赛龙舟,增进亲子关系。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端午节儿歌教案的实施,幼儿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节日氛围。同时,通过儿歌学习和实践活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 9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及主要习俗。

  通过学习端午儿歌,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二、活动准备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如粽子、龙舟等。

  端午儿歌的音频和歌词。

  粽子或粽子模型,龙舟图片或模型。

  三、活动过程

  导入

  播放端午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知识讲解

  讲述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如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意义。

  介绍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等。

  儿歌学习

  播放端午儿歌的音频,让幼儿聆听并感受儿歌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逐句教唱端午儿歌,引导幼儿跟唱。

  多次重复练习,确保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儿歌的歌词和旋律。

  互动游戏

  “接龙游戏”:教师先唱一句儿歌,然后邀请幼儿接着唱下一句,看谁能最快地接上。

  “模仿表演”:邀请幼儿模仿吃粽子、赛龙舟等动作,同时唱出相应的儿歌歌词。

  手工制作

  提供粽子或粽子模型,让幼儿进行涂色或装饰,加深对端午节习俗的印象。

  提供龙舟图片或模型,让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如剪纸、粘贴等,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总结分享

  邀请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受,以及自己最喜欢的端午节习俗。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和亮点,强调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意义。

  四、活动延伸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制作粽子,让幼儿亲身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家长可以带领幼儿观看龙舟比赛的视频或现场观看龙舟比赛,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表现突出的幼儿?

  活动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通过本次《端午儿歌》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初步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及主要习俗,并通过学习儿歌和互动游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等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 10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

  通过儿歌的学习,激发幼儿对端午节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感受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或PPT,包括粽子、龙舟、艾草等。

  端午节儿歌音频或视频资料。

  粽子、艾草等端午节相关的`小道具(可选)。

  三、活动过程

  导入(5分钟)

  向幼儿展示端午节相关的图片或PPT,简单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吗?”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儿歌学习(10分钟)

  播放端午节儿歌音频或视频,让幼儿初步感受儿歌的旋律和内容。

  教师逐句教唱儿歌,让幼儿跟唱,注意发音和节奏。

  多次重复儿歌,让幼儿逐渐熟悉并掌握歌词。

  互动游戏(10分钟)

  端午知识问答:设计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问题,让幼儿抢答,巩固对端午节的认识。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包粽子的角色,模拟包粽子的过程,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龙舟接力: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手持“龙舟”(可用纸板等制作),进行接力比赛,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手工制作(10分钟)

  准备粽子形状的纸张和彩笔,让幼儿自己动手绘制粽子,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如果有条件,可以准备艾草等材料,让幼儿学习制作简单的艾草手环或香包。

  总结与分享(5分钟)

  让幼儿分享自己今天学到的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和感受。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强调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并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庆祝端午节。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包粽子、挂艾草等,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

  在班级中设立“端午节文化角”,展示幼儿绘制的粽子和制作的艾草手环等作品,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

  本次端午儿歌教案通过儿歌学习、互动游戏和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全面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同时,通过互动游戏和手工制作等环节,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小班端午儿歌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儿歌教案11-04

小班儿歌教案02-12

小班儿歌教案范文幼儿园小班《儿歌》教案10-25

小班幼儿儿歌教案11-05

小班动物儿歌教案12-31

小班儿歌活动教案03-02

小班精彩的儿歌教案08-26

小班儿歌活动教案03-02

小班语言儿歌教案03-23

小班儿歌教案15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