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时间:2022-11-01 15:44:50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精选7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精选7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篇1

  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中的一个内容,它编排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中5、2、3、4的乘法口诀之后,让学生通过乘加乘减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学会口诀记忆的方法。

  5、2、3、4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都相对比较简单,后面6、7、8、9的乘法口诀理解、记忆的难度则大大增加,所以教材在此安排了乘加乘减的教学,目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总结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决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成败会影响到学生表内乘法的学习及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活。

  教材通过小熊掰玉米这一主题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解决问题和口诀记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从中理解并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记忆方法。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深挖教材,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思路。运用数形思想、假设思想和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寻找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6、7、8、9的乘法口诀和理解记忆口诀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初步归纳总结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的意义,探究出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质疑,直观理解。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形到数的抽象过程,体现算法多样化。 分两个环节进行。

  1、情境质疑,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1,质疑: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再次质疑,理解方法。

  出示情境2,再次质质疑。质疑::你能结合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说说为什么?

  二、动手操作,理解算式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摆图形。经历从情境图到直观图的抽象过程。 指导学生以四人小组按老师给出的算式摆出图形,进一步理解算式的意义,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具体分两个层摆图形。

  第一层次: 3+3+3+2= 33+2= 42+3=

  第二层次: 3+3+3+3-1= 43-1=

  三、抽象算式,勾通算式之间的联系。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3+3+3+2= 33+2= 3+3+3+3-1= 43-1=

  2、小结揭示课题:我们以前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 假设这里放一个,算完后减去。

  四、运用转化,引导讨论,找到记忆两句相邻口诀的方法。

  1、计算:52 + 5= 53 5=

  2、观察思考:52 + 5=35= 15 53 - 5 = 25= 10 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并汇报,找到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

  3、质疑:如果我知道54=20,但记不清55=?怎么办?

  4、练习42 + 4 = 4 ( )= 12 33 + 3 = 3 ( )=( ) 43 - 4 = 4 ( )= 8 34 3 = 3 ( )=( )

  5、小结:这里运用转化思想,找到了记忆相邻两句口诀的方法,就为理解和教学6、7、8、9的乘法口诀和学生口诀记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是降低了学生记忆口诀的难度。

  五、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巩固练习部分我设计有层次和陡度的练习,以达到内化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1、看图填等式(模仿练习。

  引导质疑,完成练习:你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2、算算写写(巩固练习。

  3、P58 、5(独立练习[备用题] 让学生先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独立解决?

  六、总结升华

  总结是本节课的点睛这笔,为此我安排了两个环节总结本课,再次强化知识,突出重点。

  1、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以上就是我对这乘加乘减的认识,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他把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全记了,也许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在生活中根本用不了,但是,数学的灵魂(思想和方法)一定会永远扎根于他的脑海深入,影响他的一生,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篇2

  课题: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2)通过乘加、乘减算式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讨论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学校组织秋游,游乐场里热火朝天。(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个旋转木马,每个木马上可坐3人……)

  二、探究新知

  (1)根据这个画图,你想提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2)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4)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3×3+2=11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5)板书课题:“乘加乘减”

  三、积累应用,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教材5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动手操作。

  展开自己的想象,并用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3)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篇4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式题。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应用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课堂作业

  教材78页第2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篇5

  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 ; 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 再减去 多 看的` 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演示法、课堂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

  2、 探究解题方法 。

  (1) 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 3+3+3+2

  ② 3×3+2

  ③ 3×4-1

  (2)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 : 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3 是哪里的人数,2 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 (利用课件再将这种方法展示一次)

  师: 像 3×3+2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3)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 你 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要用 3×4 ,为什 么要减 1 呢?

  (利用课件再将这种方法展示一次)

  师:像 4×3-1 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减算式。

  教学总结:

  在整个 教学过程 中,老师充分让 学生 进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我通过 放手 让学生独立思考, 探究 不同的解 题 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成功的乐趣 。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 多种算法 后,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 并利用生动 形象 的课件再一次展示解题思路 。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 和 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 乐趣 和喜悦。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1,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2的乘法算式。

  2、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

  教师:小兔家来客人了,看,小兔正在干什么?学生:正在摆筷子。

  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1:小兔正在数有几根筷子——1双2根、2双4根……9双18根。

  学生2:桌子上摆了8双筷子,小兔的手里还有1双筷子,一共有9双筷子。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在家里也摆过筷子吗?今天我们也来摆一摆,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填一填

  教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

  学生操作小棒后,教师出示例1下面的表格。

  教师:小兔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你能帮它填完整吗?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后,抽学生说一说7双筷子有多少根,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双、3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

  (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2=4

  2+2+2=6

  ……

  2+2+2+2+2+2+2+2+2=18

  2、列乘法算式,编口诀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你们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写,写后展示:2×2=42×3=6……2×9=18

  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你想知道吗?那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算。

  (板书:2的乘法口诀)

  教师:2×2=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和2相乘的结果是4。

  (板书:二二得四)

  教师:请同学们按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2×3=6,2×4=8,2×5=10可以用怎样的口诀去算。学生试说,并交流。

  (板书:二四得八,二五得一十)

  教师:请同学们听一听:“二五得一十”与“二五一十”哪句顺口易记?

  学生:第二句。

  教师:从2×5=10开始,乘积是两位数,为了说得顺口,便于记忆,我们不再用“得”字,直接说成“二五一十”。试着说说2×6=12……2×9=18的口诀。

  学生试说并板书。

  教师: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讨论后汇报。

  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都是“二”。

  每一句口诀的第二个数是按照从2~9的顺序来写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

  得数一个比一个多2。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联系,以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口诀。

  3、教学例2

  教师出示滑冰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说出:2个小朋友一组,有4组小朋友,共有几人在滑冰?

  教师:你能用乘法来计算吗?

  学生:2×4=8。教师:用哪句乘法口诀算?学生:用“二四得八”。

  教师:还有别的乘法算式吗?学生:4×2=8。

  教师:这个式子用哪句口诀算?

  引导学生说出:还是用“二四得八”。

  4、深化理解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摆一摆(每次摆2根小棒),边摆边说乘法算式和口诀。

  (2)游戏:对口令。同桌两人合作,第一种玩法:一生说口诀的前两字,另一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第二种玩法:一生说乘法口诀,另一生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学生活动略。

  三、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用什么方法记忆1,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编1,2的乘法口诀,那么3的乘法口诀呢?课后想一想,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五、板书

  2的乘法口诀

  2+2=2×2=4 二二得四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篇7

  教学内容:

  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和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使学生经历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若干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小猴吃桃情境图。

  师:贪嘴的小猴子想要吃桃子,它该怎么办呀?(生:爬楼梯)

  师:瞧,楼梯多高呀,小猴子爬一会就累了要休息一会,(课件演示小猴子爬前3段楼梯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休息的楼梯上的数字分别是3,6,9

  生2:上面的数字是3个3个往上加的

  生3:楼梯上的数字依次增加了3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下一次小猴子会在那个数字休息呢?

  生1:12

  生2:9+3=12,所以应该在数字12休息

  师课件展示

  师:12里面有几个3呢?

  生:4个3

  谁愿意上台来数一数?(请1名同学上讲台指给大家看,同学们齐声读出:1个3,2个3.3个3,4个3。)

  师:接着会在数字几休息?它里面有几个3?

  生1:12+3=15,15里面有5个3

  师课件展示

  师:多完整,谁能像他一样清楚完整的表达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展示猴子上楼梯过程。

  生1:15+3=18,18里面有6个3。

  生2:18+3=21,21里面有7个3。

  生3:21+3=24,24里面有8个3。

  生4:24+3=27,27里面有9个3。

  师:小猴子终于吃上美味的桃子了。现在请仔细观察楼梯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1:依次增加了3。

  生2:后一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3。

  师:也就是说,这组数字都和数字几有关系?

  生:数字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3个乘法口诀。师板书课题:3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通过有趣的小猴吃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猴爬楼梯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猴休息的数字都是3个3个往上递增的,楼梯上的数字和3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为下一步编制3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小组活动摆一摆。小猴每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摆一个三角形,再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再摆一个三角形,然后根据你摆的三角形的个数和所用的小棒的根数,完成统计表。

  学生活动交流,根据课件摆小棒,并填写统计表。

  活动结束请几名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师引导学生总结出:1个3是3,2个3是6,3个3是9……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现在就请大家试着自己编出3的乘法口诀,编完后同桌之间交流,看看你们谁编的更合理一些。

  学生活动,编制3个乘法口诀,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学生编制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完善。

  请3名学生汇报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学生点评。

  师:3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生:9句

  看看你编制的口诀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师课件出示3的乘法口诀,学生齐读。

  师: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从第3句分开,前2句的“3”在后面,后面几句的“3”在前面。

  生2:结果满十的没有“得”字,没有满十的有“得”字

  生3:从上往下看,结果依次加3;从下往上看,结果依次减3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掌握了得数的变化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记忆口诀。比如老师忘了“三五”是多少,怎么办呢?

  生1:它的前面是三四十二,给十二加三是十五,所以三五十五

  生2:也可是想三六十八,十八减三是十五,这样也能得到三五十五

  师:你们的方法真不错,现在就用自己的方法快速记住3的乘法口诀吧!

  学生自行记忆后齐读口诀两遍。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的编制3的乘法口诀,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和创造,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想法,全班交流寻求最合理的口诀形式。在此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练习巩固

  1、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填空将口诀补充完整,使进一步熟悉有关3的乘法口诀。

  2、摸石头过河

  将乘法口诀和计算相融合,在计算表内乘法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用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3、列示计算,并说出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

  4、解决问题

  一条小船可以坐3人,25人要坐船,8条这样的小船够吗?

  先让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5、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和交流的过程中。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联系,不但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全课总结

  师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和反思,也是对知识的再次复习巩固,提高了学生的梳理知识脉络,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案《乘加乘减》】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乘加乘减08-25

乘加乘减教案08-29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0-26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03-14

乘加乘减教学课件03-29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1-11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1-13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07-07

连乘乘加乘减的教案01-26

《乘加乘减》的教学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