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11 15:01:46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6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练习六》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形近字的词义和用法;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学会鼓励;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装”、“帮”。

  二、教学要求: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2、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 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 出示这段语。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 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齐读这段话。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 读读这两个词语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4) “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而“须要”则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5)你能用这两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 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作编顺口溜。

  (6)互相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4、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5、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其他同学猜。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诗《小池》

  1、借助工具书及诗集,自学这首诗。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这三个字。

  (3) 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垮、碎、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左半边都比较小,或半边较宽且高。

  (4) 教师范写“垮”。提醒学生注意:“提土旁”稍小,偏上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 指名读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在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4)分角色扮演。师生共同评议。

  3、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课前准备:

  PPT课件、蝙蝠和雷达图片各一张、三次试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出示蝙蝠、雷达图片引入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器,它们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二、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通过研究蝙蝠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么蝙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引起了科学家对它的关注呢?它夜间飞的本领有多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蝙蝠夜间飞行本领强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感受、体会。

  3、用关联词:即使……也……造句。

  师: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难道说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够看清楚夜间的所有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开始做什么?(试验)

  三、出示课文4到6自然段内容。(合作、交流)

  师:

  1、为了搞清楚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生汇报

  3、谈谈三次试验结果证明了什么?

  4、理解“配合起来”,对比读句子:

  (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师:科学家三次试验证明蝙蝠是靠耳朵和嘴配合起来探路的。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它的耳朵和嘴是怎样互相配合的呢?

  四、出示课文7自然段。(PPT)

  1、齐读第7自然段,画出蝙蝠飞行过程的句子,体会蝙蝠飞行中耳朵和嘴的互相配合。

  2、学生汇报找到句子及体会。

  3、借助PPT图片来理解一下超声波。

  4、让学生画蝙蝠飞行的示意图并说说蝙蝠的飞行过程。

  5、角色扮演(请三个同学出来演示蝙蝠飞行过程)。加深学生对蝙蝠飞行过程的理解。

  五、探究原理,解读雷达。

  1、师: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雷达又是怎样工作的呢?请默读第8自然段,读后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体会。

  2、学生汇报体会。

  3、学生写出雷达工作示意图,并讲解雷达工作的过程。

  4、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而使得飞机在夜里也能安全地飞行,假如有一天,蝙蝠和飞机相遇了,它们会说些什么话呢?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6、请学生汇报。

  六、交流仿生学资料。

  师:

  1、课前老师叫同学生收集了仿生学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你们找到的资料吧!

  2、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找到的资料。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学生汇报。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可见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善于观察,发现秘密,长大了发明出新的东西为人类服务。

  作业: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从大自然中得到什么启示,想要发明什么呢?以:我想发明……”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领会句子含义。

  2、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性格,从大海的变化中去体会金鱼的变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1、有一个老渔夫的妻子,在一条金鱼的帮助下,从一个老太太变成了贵妇人,变成了女皇,但她还不满足。她到底想当什么?最后得到了什么?这就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童话叙事诗给我们叙述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适时板书课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看渔夫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把课文浏览一遍,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

  2、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先让会理解的同学解释,不能解释的查字典词典解决。

  三、快速默读,把握内容

  1、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诗歌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除了写人之外还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人物是老渔夫——老头儿,老渔夫的妻子——老太太,除了这两个主要人物之外,还主要写了金鱼。)

  (2)诗歌叙述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诗歌叙述了一位老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对金鱼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后仍然一无所获的故事。)

  四、抓住句子,理清顺序

  1、让学生在诗歌中找出描写老太婆提要求的句子。

  2、学生讨论老太婆的具体要求,教师根据老太婆的要求依次板书。

  3、让学生找出老太婆是什么时候开始提第一个要求的?诗歌在写老太婆提第一个要求之前描写了什么内容?

  4、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叙述顺序:课文开头简要介绍了人物及他们的身份,事情发生的地点,老渔夫打到一条金鱼的情况。然后按照老太婆对金鱼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顺序,记叙了事情的经过。

  五、体会感情,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讨论:

  (1)老太婆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贪得无厌、贪图享受)

  (2)老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软弱无能,对丑恶行为姑息、忍让)

  (3)大海的变化体现了谁的变化?(金鱼的变化,由开始时的报恩逐步到强烈不满,最后恢复了老太婆贫穷的原状。)

  (4)诗歌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谴责了老太婆,也批评了老渔夫,告诉人们,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木盆) (木房) (贵妇人) (女皇) (女霸王)

  贪得无厌 一无所获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激发学生对“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老太婆的厌恶之情。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懦弱。

  4、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探究,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

  教学重点:

  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教学准备:

  师生可共同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包括人物照片、主要作品、创作成就、诗人的生活经历等,以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听说过《神灯》吗?是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是这些故事给了我们无数的幻想,是这些故事教我们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同样的故事《渔夫和金鱼》。

  2、今天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

  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全诗线索。

  第1节:交代故事的起因。(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第2—9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金鱼一一答应。)

  第10、11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结果。(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2、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探究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课文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②用“—”标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诗句;用“﹏”标出老太婆态度变化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研读描写老太婆的诗句。

  ①老太婆向金鱼提出了几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四次。她向金鱼“要新木盆——要木房子——要做贵妇人——要做海上女霸王”。)

  ②她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指着老头儿就骂——骂得更厉害——指着丈夫破口痛骂——脾气发得更厉害。)

  ③老太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贪得无厌、凶狠残暴)

  (2)研读描写渔夫和金鱼的诗句。

  ①渔夫做了哪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帮助老太婆做了不安守本分的事。如:帮助老太婆向金鱼不断地索要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力、地位:要洗衣服用的木盆子;要住的木房子;要贵妇人的名分;要女霸王的权力,甚至要求金鱼供她使唤。说明他心地善良,但对老太婆一味迁就,显得过分软弱。)

  ②金鱼面对老太婆的要求是怎样做的?(老太婆提出的前三次要求金鱼都一一答应了。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

  3、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老太婆凶狠残暴、贪得无厌;渔夫心地善良,但过分软弱;金鱼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并信守诺言,言而有信。)

  4、引导学生了解“大海”在诗中的态度变化和它的象征意义。

  (1)用着重点标出描写大海风浪变化的语句。(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诗中“大海”没有说一句话,但在全诗中它是“正义”的化身。“蔚蓝的大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随着老太婆“蛮横无理、贪得无厌”一步步升级,大海随之变化: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它在诗中的态度变化既代表着金鱼姑娘,也代表着人世间一切正义人们的共同心声。)

  五、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画,看看谁能按照故事的剧情把它们按顺序排列出来?

  3、师:今天我们来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小音乐剧,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我们需要把它划分出几幕来演,你们觉得把它编成几幕比较合适?

  ①指导学生把握诗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

  ②在小组内表演。

  ③指名表演,评议。

  六、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读了普希金的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2、如果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准备和谁说些什么?

  课外实践

  1、朗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2、把课文改成课本剧演一演。

  3、课外阅读其他古典诗歌名著。

  板书设计:

  贪

  当女霸王

  贪

  当贵妇

  贪贪得无厌

  贪要木房一无所有

  要木盆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甘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第二则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布衣”的含义,结合人物的情绪变化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教学准备:

  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书课题)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这布衣元帅指的是谁?(出示课件)

  质疑:你觉得元帅平时的衣食住行会是什么样?布衣指的又是什么?

  引语:徐向前为什么会被称为“布衣元帅”,我们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下。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文情况:边听边思考:

  1、指出读错的字音。

  2、用心观察这篇课文与以往所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师:其实3个小故事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课件)这是全文的总起段。在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徐帅的精神品质。(板书:功高盖世、朴实无华)能用上这两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这三个故事中哪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徐帅比普通人还普通的布衣情怀”?我们就一起走进《看门老人》请大家看阅读提示。

  (一)默读“看门老人”这个故事。

  (二)画:新娘在去见徐帅时想到了什么?令她没想到的是什么?(做好标注)

  (三)想:从新娘的想法前后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

  (四)读: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新娘想法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汇报,老师指导。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媒体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有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二、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1、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一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3、学生提问让其他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逐渐学生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4、读一读: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1、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昏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的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2、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倦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四、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1、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2、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9-02

苏教版语文下册答案11-16

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01-13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的主人》教案11-10

2022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08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7篇)06-02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5篇09-02

苏教版初中语文下册那只松鼠教案01-25

苏教版语文下册生字课件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