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

时间:2021-01-28 17:59:37 教案 我要投稿

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范文

  随着高考对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强,在传授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历史基础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中学历史界的共识,为达到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完善结合,许多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作了大胆的改革,为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我在99届高三历史教学中首次采用“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将这一教学方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作一简单介绍,以求教于同仁。

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范文

  所谓“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学案,通过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统一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完成设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教学的教学活动程序,一份完整的教案学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教学目标;2知识网络结构;3引导学生思维,深化知识网络结构的问题或资料等;4小结;5测评试题;6课后的巩固练习,其运用程序如下表:(图略)

  一、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三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能精心设计好课时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但问题在于学生对教学目标却一无所知 ,只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会到部分目标,而不能明确全部的教学目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为弥补这一缺陷,我将设计好的教学目标都明确地写在学案中,使学生能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并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学习活动。教学目标要体现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关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原则要求,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其形式要明确、简练,让学生一看便知,在预习时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底,在听课时能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在复习巩固时有一定的依据,不至于漫无目的,乱了章法。

  二、构建知识网络,指导自学

  知识网络的构建要有启发性、指导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学习目标,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中学历史课本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材料和基本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历史高考“无论在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上,都不会超出教学大纲,现在的教科书也能够适应考试的要求”。(1)我将学案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实知识网络,完成知识网络的基本构建,这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基本史实的重视,感知到历史基本知识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大力推行能力型考试的今天,如果一味强调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历史基础知识,那将是历史教学的悲哀,历史高考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并非意味着削弱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作,离开知识载体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学生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史实的考查,永远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对学生,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主要的内容之一。”(2)利用学案,让学生充实知识网络的过程,就是自学、探究、识记、理解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疑点将充分展示出来。这无疑为下一环节的教与学作了充分的准备。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深化知识网络结构

  知识网络结构的基本构建,为学生在上课时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完成和理解基础知识之上的认识目标,不断深化知识网络结构。其侧重点一方面是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结构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教师要善于将这些疑点和难点设计成教学问题,启发学生正确地观察、思维,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质疑、释疑、讨论等多种途径,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是教材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理解。隐性知识是指在课文中没有直接表达而又隐含其中的那部分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隐性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必须全面启动思维才能正确理解和作答,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成为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它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史实,驾驭教材,拓展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史实和资料,精心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将对历史的`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揭示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从而达到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如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节中,我将九七年高考有关西进运动的材料放入学案中,并引导学生详尽分析这道题目,加深了学生对西进运动的理解;又如本节中,针对课文P87的三段材料,我在教案学案中设计了四个问题:1、根据材料指出林肯对奴隶制度的态度如何?2、材料中的“房子”含义是什么?“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又分别是什么?3、根据材料指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限定的范围是什么?为何如此?4、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推测上述宣言的内容会得到哪些人的拥护?会产生什么直接的反应?通过这些隐性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适时小结,理清线索,升华目标

  对课时内容的小结,可长可短,形式也可多种多样,在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中,我将课时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基本的历史线索和一些历史结论,以简约的文字和简表的表达形式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十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升华,从而准确、完整、系统地洞穿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历史线索,把握知识的阶段特征或历史定位。如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战争》一节学案中,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我写下如下的小结:“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即使在资本主义力量最为强劲的欧洲,也还是封建势力更强大些,从资本主义本身的情况来看,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还无力将封建制度彻底消除,资本主义要成为主宰世界的力量,只有到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才能实现”,99年高考第28题恰恰与这一结论不谋而合,这虽是一个巧合,但也足以说明一个准确、科学、完整的小结将会十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把握。

  五、组织测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实施好与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掌握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程度,为检测课时目标实施情况,最科学的手段是教师有目的组织测评。在每份学案中,我都精心设计了一些测试题,这些测试题目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适中。题量适度(主要是单选题),以确保测试的效度和信度,让学生每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动力所在。

  六、精选巩固练习,精批精评,加深理解和巩固

  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课时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内涵,适度进行巩固练习是完全必要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在每份学案的最后,围绕教学目标,精选了一些练习思考题,将教学目标分解,分布到具体的练习思考题中,让学生去做,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评讲,这不仅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能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也会给学生提供复习巩固的依据,将教案简约为学案,特别是在学案中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大大增加老师的工作强度和难度,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但只要有利于推动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我想是值得的。

  注:参考文献

  (1)刘芃《历史事实与历史思维》 《历史教学》1997年第11期

  (2)《1998年高考历史试题研究》 《历史教学》1999年第2期

【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相关文章:

《劝学》一体化教学案范文12-27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案一体化 教案教学设计12-06

《陋室铭》复习教学案一体化.doc 教案教学设计12-06

《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一体化教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一体化教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琵琶行》一体化教学案12-20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12-16

《水浒》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过秦论》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