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时间:2023-10-24 10:41:37 偲颖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通用11篇)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1

  课时:

  l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同时测量一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具:

  课本图8-1的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在前面几章中我们分别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电流?在什么条件下才会有电流产生?(电荷的定向移动;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我们知道,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才会有电流。可以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就会越大。U↑→I↑(板书,下同)

  另一方面,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以推断:导体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R↑→I↓

  即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

  我们对于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应满足于“变大”、“变小”这种初步认识,还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说要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研究课题。第八章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通过什么途径来研究?做实验!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物理实验可以使我们找到规律。

  电流受到两个因素电压、电阻的影响,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如何设计实验?其实,一个量受几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回忆一下,比如电阻。问:“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是怎样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的呢?(出示小黑板)填空:“同材料、同长度的两条导线,电阻与粗细有关”;“同材料、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长度有关”;“同长度、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材料有关”。这“同材料”、“同长度”、“同粗细”的实质就是有意将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启发学生:“与这种作法类似,我们如何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两个量的关系呢?”应该“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或“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告诉学生:这种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为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物理中极为有用的方法。

  板书:第八章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U↑→IR↑→I↓

  研究途径:实验

  实验方法: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一个量与电流的关系

  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按课本图8-1(把图板书在黑板上)连接实验电路。先不连电压表,引导学生看清回路:电流表与R串联。读数表示通过R的电流。然后再将电压表接入,让学生看清:电压表与R并联,读数表示R两端的电压。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使R两端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同时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填入表格。

  3.学生讨论:“实验数据说明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学生上黑板填写结论。

  教师评议学生书写的结论,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学生口述实验结论“电阻R一定时,流过R的电流跟R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板书:

  1.实验一研究I与U的关系

  2.实验条件:R一定

  实验电路:

  记录

  R=5Ω

  三、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电路图同课本图8-1,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保持不变,将定值电阻值和对应的电流表读数填入表格。

  学生讨论:“实验数据说明电流跟电阻有什么关系?”学生上黑板写出结论。

  教师评议学生书写的结论,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两端电压一定。

  学生口述实验结论:“电阻R一定时,流过R的电流跟电阻R的阻值成反比。”

  板书:

  2.实验二研究I与R的关系

  实验条件:U一定

  记录

  U=3V

  四、小结、巩固

  将实验结论填入课本空白处,并用符号将实验条件标示出来。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了解如何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定量关系。

  (二)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各一只,5Ω、10Ω和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演示用器材:干电池两节,演示用电流表一只,2.5V和6.3V小灯泡各一只,灯座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1)问:什么是电流?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答:略)

  (2)演示:把2.5V小灯泡和演示用电流表串联分别跟一节干电池和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亮度的不同。

  小结: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较亮,电流较大。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系。

  (3)问:什么叫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答:略)

  演示:分别把2.5V和6.3V小灯泡跟两节串联的干电池和演示用电流表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的不同。

  小结:6.3V小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灯泡电阻一般不同。实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的电阻有关。

  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系。本节将学习有关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知识。

  板书:<第八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2.进行新课

  (l)设计实验电路

  要求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电路,能用电流表测某个电阻的电流和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能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控制该电阻两端的电压。

  由一名学生板演,画出电路图(课本中的图8—1)。

  讲评:作图要认真规范,明确元件作用。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本节的第一个实验。

  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

  答: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用实验探索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关系时,要先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有用方法。

  问: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1所示,连接电路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调到最大,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按使用规则进行连接使用。

  问:实验的步骤有哪些?

  答;按课本图8—1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R(教师要强调使用10Ω的定值电阻,并让学生认清这个元件)两端的电压成整倍数变化(教师告诉学生,我们实验中R两端的电压分别取1伏,2伏和3伏)。将每次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要求在表格左侧明显标出R=10欧的字样。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指导。实验完毕,断开开关。暂不拆解电路。

  汇报实验结论,进行讲评。

  板书: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此结论中,电阻一定是条件(不可缺少),导体中的电流及导体两端的电压均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纠正由实验数据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加大而加大;或说在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的不正确说法。

  (3)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中本节的第二个实验。

  问:这个实验的目的,电路及步骤是什么?

  答:实验目的是研究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电路如课本图8—1所示。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地变化(教师强调本次实验使用5欧、10欧和20欧的三个电阻,要求学生认清),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本实验要求2伏),把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课本的表格里。注意在表格旁明显标出U=2伏的字样。

  学生实验,教师巡■指导,实验完毕,收拾好实验器材。

  汇报实验结论,进行讲评。

  板书: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纠正:由实验数据得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及电阻跟电流成反比的不正确说法。

  3.小结

  出示小黑板(或放映投影幻灯片),要求学生根据以下两组实验数据写出结论,并用其中数值说明正反比关系。

  表格1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2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强调每个结论的条件(电阻R一定或电压U一定)。

  4.布置作业

  课本本章第二节后的练习2、3。

  (四)说明

  1.本节实验是总结欧姆定律的基础。应尽量安排学生分组实验,为下一节学习欧姆定律作好准备。

  2.在本节的实验中,同时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这对同学来说是第一次,要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这些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连接电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中还要加强指导,以保证顺利完成。

  3.讨论实验结论要注意强调实验条件(电阻一定或电压一定)及正比、反比的物理意义。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好这个实验、由于实验所需器材较简单,取材也容易,建议尽可能多分一些组,让学生人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电铃,也可不用、连接电路时强调要注意两点,一是开关先要切断,二是经验不足时不要先用两根导线连接电源后再接电路,而是要按教材所讲的,先从电源的正极连起,连好各个元件后最终连上电源的负极,或者按相反的次序。

  教法建议

  1、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连接课本图4-24和图4-25电路需那些器材(包括名称、数量)?

  (2)为防止接错或漏接,自己先拟定一个接线顺序、再连接过程中为什么开关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3)如下图所示电路中的开关的连接是否正确?如果是错误的,把它改正过来。

  2、实验课上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3)想一想,灯座、开关应如何连接?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绕,旋紧螺帽时导线才不致被挤出来?

  3、接好电路后,再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断开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

  4、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写好简单的实验报告、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一定要组织好,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第七节之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想想议议"、这个问题对刚刚接触电学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要求较高,不必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做出。

  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叫短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断开还是闭合的?

  (3)怎样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试判断下面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投影片)

  (4)可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也可用实物电路,教师一步步操作、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归纳小结:

  ①首先将电池连接成串联电池组;

  ②按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开始,依电流的路径,把元件一个个连接起来(连接开关前,开关是断开的),最后连到电源的负极(也可反过来顺次连接);

  ③连线时要注意导线两端必须接在接线柱上,导线不要交叉,不要重叠。

  ④连接并联电路时,可按串联的方法先连接一个支路,找到电流的分、合点再将其他支路并列接在分、合点上。

  2.进行新课------学生实验

  (1)组成串联电路

  ①首先让同学将实验桌上的器材与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画出串联电路图。

  ②弄清使用的电源的正、负极、

  ③按课本中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④若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时注意检查发生故障的原因:检查电池之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每个接线柱是否拧紧,导线是否连接好;检查小灯泡与灯座是否接触好(可用手向下轻轻按按)、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请老师协助检查。

  ⑤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回答课本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2)组成并联电路

  ①认真画好并联电路图、弄清电路的分、合点,用字母A、B标出、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干路,哪部分是支路。

  ②弄清电路中有几个开关;哪个开关是控制整个干路的;哪个开关是控制支路的。

  ③按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并进行观察,回答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探究活动

  自制电路板

  材料:25厘米×40厘米×0.3厘米的纤维板一块、接线柱28个、导线若干。

  制作方法:

  1、在纤维板的正面,绘出电路如图1所示,然后按图中圆圈位置先为接线柱打孔,再行安装。

  2、在板的背后,按板面电路用双股软导线连接在线柱上。

  使用方法:实验中需要使用的电路元器件,事前连接好两端引线,然后按照电路设计连入电路板中,如果被利用的电路接线柱间不需连接元器件但必须连通,可用导线短接。

  图1

  说明:

  1、本电路板可供学生做电学各种实验线路之用。

  2、接线柱如选用空心接线柱,元器件引线一端连接与空心接柱匹配的香蕉插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

  3.使学生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2、使学生领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体会使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在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

  2.难点:科学实验探究的进行,对实验数据、信息的处理和综合

  【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实验:干电池组、2.5V和6.5V小灯泡各一只,导线若干、开关一只,实物投影仪。

  学生分组实验:电流表、电压表、干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若干。以上器材为一组,每四人准备一组器材。(若学校条件允许,可将干电池组换成学生电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欧姆定律的实验是探索性实验,其设计是本节的难点。因为初中物理不从理论上解释欧姆定律,所以对学生而言欧姆定律的建立完全领依赖实验探究的结果。同时,欧姆定律的实验研究在本章中是作为物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典型范例出现的。它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也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因此是初中电学的重点知识。通过本节教学,可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欧姆定律更好的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是分析和研究各种电路的关键。着重介绍了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变化关系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再通过实验来研究。

  本节从开头引入课题后,就提出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教学时应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欧姆定律的研究是在如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物理量中,先要确定研究对象的物理量(如I),然后逐一研究这个物理量和另一物理量的关系。研究时,要假定除这两个物理量外的其他物理量不变,然后将这些单一的关系综合起来。应该在常用方法的传授过程中,先将研究的思路和方案确定,然后再进行电路图的设计、电学器材的选择等内容的教学。

  研究方法和步骤确定以后,实验电路不宜直接给出,而应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自己设计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表格,并指导学生进行实物接线。接线时,要强调电路图和实物图一一对应。进行具体操作时,最好选用0—50Ω的滑动变阻器。开始时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然后减小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加,电压值最好取整数,并成整数倍增加。在保持电压不变时,电阻值变化应成倍数地增加,但由于存在变阻器自身电阻和电源内电阻,需将阻值调大一些。进行定量实验前,也可先作些定性研究。取得数据后,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数据。分析时,也可由学生自行研究。

  对于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探究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通过多媒体及时展示学生讨论、设计的方案,使学生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扩大每个学生的知识面。设计实验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设计和讨论,以便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本实验要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至少有两种,一是改变电池的个数,二是利用滑动变阻器,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进行实验时,可让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非一定要统一要求。在分析表格数据得结论时,应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完整,不规范没关系,可在充分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时继续找学生补充,最后总结出规范的结论,得出欧姆定律的具体内容。

  本节教材的探究过程,是从两个量相乘或相除是否等于第三个量出发设计的,从所测数据间的关系能够比较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总结出:电阻一定,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两端电压成正比的结论。

  第二次实验时,换的'电阻让其成倍数增加,电阻两端的电压调至与第一次相同,然后分析表一、二就可得出:电压一定,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结论,为欧姆定律的得出做好铺垫。

  同时今年教材增加了U-I关系图象,让学生学会运用图象进行分析,但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应从坐标轴的建立与划分入手,使学生理解U-I关系图象。

  【教学过程】

  师:在前面两章中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的知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下面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得出实验结论)

  演示①加在同一个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即:加在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

  演示②在相同电压下,不同的灯泡,其亮度不同。(即:在相同电压下,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这些例子同时还揭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

  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你能不能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值呢?(或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5

  教学目的

  1、知道导体中的电流决定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初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为学习欧姆定律打下基础。

  2、注意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电学仪器的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实验规律的能力。

  3、在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以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学仪器的综合使用。

  教具

  教师使用:投影仪,自制投影片,2.5V、6.3V小灯泡各一个,演示电流表,干电池两节,电键,导线。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学生用电源,电键,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简式电阻箱,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前面几章中分别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你认为电流跟电压、电阻有没有关系呢?(学生发表意见)

  利用演示实验(电路图见图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1、分别用一节干电池、两节串联的干电池组给2.5V小灯泡供电,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问:第二次实验中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什么较大?

  步骤2:仍用两节串联的电池组供电,更换6.3V小灯泡,观察灯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问:通过2.5V、6.3V小灯泡的电流为什么不同?

  在实验基础上,使学生对电流的大小跟电压、电阻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定性的认识。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章知识教学的.线索,点明本节研究的课题及研究方法。

  (二)讲述新课

  (板书)第五章欧姆定律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问: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扩大两倍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将如何变化?怎样才能确切的知道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板书)1、在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出示实验电路图(图2)讲解各元件的作用,讲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码放的位置(如是否便于操作等)。

  (2)为便于读电表示数,电路连接完毕并检查无误后,应将两电表靠在一起。

  (3)定值电阻R用简式电阻箱提供,取R=5欧。

  (4)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分别选用0.6安和3伏。

  (5)其他注意事项同过去要求一样。

  学生动手连接电路。

  教师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查,如:电键是否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放在了阻值最大处;简式电阻箱提供的阻值是否为5欧。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一)(自制投影片)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实验完毕,让同学汇报实验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问:电流随电压变化时,符合什么规律?

  换用其他导体做实验,都能得到上述正比关系。

  教师按下面格式板书,然后让学生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词语。

  实验结论:在________不变时,__________的电流跟______的电压成_______。

  利用实验数据记录表(一),应用比的关系,进行口算练习。

  问:若电压加大到5伏,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少安?

  简要小结,指明下面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板书)2、在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前的几点说明:

  (1)实验电路与前面实验相同。

  (2)实验中电阻的阻值依次为5欧、10欧和20欧。改变阻值前,一定要断开电键。

  (3)闭合电键后,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每次电压表的示数均为2伏,读出各次电流值,并填入下表。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二)(自制投影片)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实验完毕,让同学汇报实验数据。

  问:(1)电流与电阻这两个电学物理量,是谁随谁的变化而变化?

  (2)电流随电阻变化时,符合什么规律?

  (3)怎样完整地表述这一规律?

  (板书)实验结论: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应用比的关系,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上面实验中,若电阻为40欧,那么,通过电阻的电流该多少安?

  (三)课堂小结

  学生应明确,在本节课中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以及研究后得到了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对后面学习有何意义。

  (四)巩固知识

  1、指出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自制投影片)

  (1)导体中的电流在电阻不变时,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在电压不变时,一段导体的电阻跟电流成反比。

  (3)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不仅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还与导体的电阻有关。

  2、利用电路图二提问。

  (1)闭合电键后,发现两个电表的指针均不偏转,说明此电路处于什么状态?

  (2)闭合电键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而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转,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3)闭合电键后,发现两个电表的指针一会儿向右偏转到某一位置,一会儿又都摆回零刻度处,这是什么原因?

  (五)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曹广建)

  【评析】

  本节教案从总体上来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是一个好教案。教案很完整,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比较合理。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中,突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特别是通过实验如何分析、概括出这种规律显得不够,分析概括出这种关系应该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这种“分析概括”是物理学中经常用的,而初中学生对此又比较生疏,不太习惯。另一方面在实验结论中写有“在___________不变时,_________的电流跟__________的电压成__________。”这一段写的比较含糊,横线上要求填的内容不突出,也不重要。如第一横线上可填:电阻、导体、电路等;第二、三横线上也存在此问题。另外,在行文中两次用到“应用比的关系”,这句话里的“比”作者是指“比例”的意思,但这种简化的用法不合适,“比”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意思。一般在正式行文中一定在语言意思上不要给读者造成含义不清的句子。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6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2.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仪器

  演示器材干电池8节、演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只,2.5V、6.3V小灯泡各1只,灯座2个,开关2个,5欧、10欧、20欧电阻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导线若干,挂图,投影仪,投影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有关知识,那么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没有关系?请看下面的实验。

  1.演示

  小结用两节干电池、灯泡较亮,电流较大。说明通过一个灯泡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

  2.演示

  小结“6.3V”灯泡较暗,电流较小。灯泡不同,电阻一般不同。说明在电压一定时,小灯泡的电流跟电阻有关。

  3.引入实验告诉我们: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关,本节将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板书

  第八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行新课

  今天我们用实验来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

  用实验研究一个量随两个量变化时,要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1.设计实验电路

  2.让学生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

  (一)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目的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步骤1.按图连接电路(R=10欧)(R调到最大位置);

  2.调节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电压分别为U=2V、4V、6V时,分别读出A的数值,填入表中;

  3.实验完毕,断开开关,保留电路。

  操作老师请学生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学读数。

  记录条件:R=10欧(保持不变)

  ∴I与U成正比。

  板书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目的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步骤在电路中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数变化(5欧、10欧、20欧)。调节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U=4V),读出电流表对应的`数值填入表中。

  操作老师请学生协作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学读数。

  记录条件:U=4V(保持不变)

  ∴I与R成反比。

  板书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电流跟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为: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为:R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为:U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

  2.补充练习:

  1.下表是某次实验记录表,其中有些数据未填,请补充完整

  R=5Ω

  结论:

  U=3伏

  结论:

  2.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5伏时,导体中的电流为0.3安。如果电压增大到3伏,导体中的电流变为多大?

  3.电压保持不变,当接电阻为10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如改接电阻为30欧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大?

  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7

  【设计理念

  以新课改理念为依据,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过程的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从中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与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具

  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实验,同学们已经隐约感觉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那么这三者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我这里有三个研究它们之间关系的课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哪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为什么?

  1、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2、电压跟电流、电阻的关系;

  3、电阻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说明:通过该情景的创设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科学选择研究课题的能力;三是回顾前面所学知识(①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②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中的电流无关)。

  二、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

  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采用谈话──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小。

  说明:通过此环节,一是让学生明确猜想是经常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之一;二是让学生知道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事实基础之上的,不是胡乱猜想,是有科学依据的。

  三、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那么如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①前面学过的哪些实验课题与该实验课题类似?举例说明

  ②你所列举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什么?

  说明: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分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二是由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实验,讨论得出研究该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在此让学生明确“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的思想,那么,设计实验电路的时候应考虑:①怎样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i呢?②怎样保持导体的电阻r不变呢?③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

  (1)学生分别独立设计电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拟定一个达成共识的设计方案。

  说明:这样做既充分发挥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共同克服困难,探索解决办法。

  (2)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设计方案。

  说明:通过小组的发言,交流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操作,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师生共同讨论,对各组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评估,教师点拨、整合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以确定出实验的最佳方案。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出课本上的电路图。

  利用串联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i。

  3、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此让学生明确“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压不变”的思想。那么实验探究时应考虑:①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②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

  让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当定值电阻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滑动变阻器来控制其两端的电压u保持不变。

  四、学生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

  (1)教师可演示电路的连接或板画电路的连接,补充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且明确观察目标,知道在哪一个研究对象上收集信息,明确收集信息的内容。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1、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所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一中:

  表一:

  r=10ω

  电压u(v)

  1

  1、5

  2

  电流i(a)

  2、更换定值电阻,利用滑动变阻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记录对应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

  表二:

  u=3v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不等于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是在数据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教师选择两组实验数据展示在黑板上,以供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进行因果推理,认识因果推理关系,在控制物理条件下,关注物理条件改变与物理现象变化之间的`联系,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简单的因果关系能力。

  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问题,逐层概括:

  (1)电流与电压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分析表一,可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的结论?

  (4)我们这个结论前提是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

  (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叙述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对吗?

  说明:设计这五个问题的目的一是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二是回扣课前提出的研究课题,前后对应。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在分析表一的基础上,学生可独立完成分析表二,归纳出此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问题,逐层概括:

  (1)电流与电阻两个物理量,是谁随谁变化?

  (2)分析表二,可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的结论?

  (4)我们这个结论前提是保持哪个物理量不变?

  (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叙述为“在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对吗?

  六、评估

  探究假设是探究结果的预期,探究结果是探究假设的验证。关注它们的差异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奏,是创造思维的表现。

  回顾在本节课中,学生小组反馈的实验数据,是否严格符合我们总结的规律?不符合的原因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处理此问题能使此影响降为最小?

  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点拨,使之明确:实验用学生电压表和学生电流表测量存在误差;而且导线的电阻不可忽视;另外在探究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否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保持不变呢?但是从实验数据整体上来说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评估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师必要的点拨下,形成对评估的正确认识,并使学生从这些具体的评估活动中获得体验,合作的精神得到加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七、交流与合作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从本节课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3、除本节的探究电路图以外,你能否再设计一个电路图来研究今天的问题。

  4、写出本节的实验报告。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电压和电阻。

  2.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能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4.能应用欧姆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5.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6.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等探究要素。

  2.通过在制定研究方案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这一重要的研究方法。

  3.通过分析与论证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解释隐藏的物理规律,感受探索的乐趣。

  3.在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得出真实、科学的结论。

  课前准备:干电池组、2.5V和6.3V小灯泡(带座)各一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投影仪,学生3人一组:电源(电池组或学生电源)5Ω,10Ω,15Ω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导线若干。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今天请同学们先看老师的这组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次演示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演示实验:小灯泡和电池、开关组成串联电路。

  演示1:一节干电池和2.5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2:两节干电池和2.5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3:两节干电池和6.3V的小灯泡串联发光。

  通过观察实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告诉大家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一个灯泡,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时亮,说明灯(电阻)不变,电压大时,电流也大。同样的两节电池,2.5V的灯比6.3V的灯亮。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的电流小,电阻小的电流大。能不能知道电流、电阻、电压之间数量上的关系呢?

  二、进行新课

  根据同学们对电阻、电压、电流的学习,你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请你猜想一下,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也可能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也许其中的两个相除或相乘会等于第三个。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电流就小。电阻小,电流就大,可能电流乘以电阻能等于电压。同一个电灯泡,电压大时,电流就大,也可能电压除以电流等于电阻。

  同学们能有根据地推测、猜想非常好,你已经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面前的仪器设备,想办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1.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我们要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必须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首先要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一般的结论,最后进行评估和交流。

  大家还记得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吗?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会使用吗?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测谁的电压,就将电压表并联在谁的两端。

  要求探究过程中首先设计好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步骤;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写出完整的探究报告,并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探究报告,并逐一讲解自己的设计思想、实验步骤,分析论证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大家进行交流。

  探究报告

  题目:探究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

  猜想和假设:

  1.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2.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设计实验:

  一、设计思想

  根据我们的猜测,现在已知道定值电阻的阻值是已知的且不改变,干电池的电压值也是已知的,每节1.5V。把定值电阻连入电路,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值,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知道电阻、电压、电流的数量关系,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改变干电池组电池的节数进行多次测量,就能得出电阻、电压、电流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实验电路

  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

  三、实验数据表格

  四、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思想及所画电路图,选择器材: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步骤二:先保持电池组的电池节数不变,分别将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第一、二、三次数据表中;

  步骤三:保持定值电阻不变,改变电池组电池节数(分别为1节、2节、3节),合上开关,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四、五、六次测量数据表中。

  分析和论证

  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

  1.第一、二、三次测量中电压基本不变,电流随着接入电阻值的增大而减小,但每次电流值和电阻值的乘积都近似等于电压值,甚至有一次完全相同。

  2.第四、五、六次测量中,电阻的阻值不变,随着电池组节数的改变,电压表指示数值几乎成倍地增加,但每次都很接近电池组的电压。电流表的指示数也几乎成倍地增大,并且和电压增大的倍数相同。每次电压除以电流的值都近似等于电阻的值。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结论,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评估

  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尽管数据之间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规律,所以测得的数据和结论是可靠的。

  实验过程中不太完美的是:操作过程中,读完数做记录时没有及时打开开关,可能会浪费电;在更换变阻器和电池组电池时,也没有打开开关,这也是不允许的。

  疑问

  测量过程中,电压表每次测量的值和电池组电压值几乎相同,是否可以不用电压表测量,直接由电源电压读出来?

  对同学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引导同学们对探究过程及问题进行积极交流。在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我们先限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来讨论余下两个量的关系;然后再限制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这就叫“控制变量”法。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即使遇到更多的物理量,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样处理可以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一个单因素的问题来研究,可以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许多的方便。课后,同学们可以进行更充分的探讨、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探究报告。

  三、小结

  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通过实验探究了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第2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各组的探究结论,可以再说说吗?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等于电流。

  二、新课学习

  1.欧姆定律

  综合我们的探究实验,能得到了什么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I=

  式中: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请同学阅读教材,了解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有什么要求。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由公式得出的电流单位一定是“安培”。如果给出的单位不是欧姆、伏特和安培,一定要先换算成要求的单位才可以应用公式。有同学可能会想,原来欧姆定律这么简单啊,我一节课的实验,就发现了欧姆定律。真的像你想得那样简单吗?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资料片。

  介绍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让学生体会一个定律的发现,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包含着许多科学家的智慧。欧姆定律并不是一下就能得到的,而是经过了许多次的改进实验,克服了许多的缺点才得出的。号召大家应该像科学家那样,努力学习,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地探求科学真理是一切伟大科学家的共同追求,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都是与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分不开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用同学们的努力去推动人类的进步。

  2.欧姆定律的应用

  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例题1.以教材例题1作为简单电路的解题指导,根据题意,教师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①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②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出图,标出量、写出数,训练学生基本的技能。教师板演利用欧姆定律求解,讲明解题的规范性,然后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做此题。

  例1:

  解:I==0.25×10-3Achmetcnv>

  0.25×10-3A=0.25mAchmetcnv>

  例题2.以教材例题2作为公式变形应用的解题指导。

  让学生画出图、标出量、写出数,把公式变形,由I=得到R=,然后将电流的单位变成安培,进行计算,同时一名学生板演,师生讲评。

  例2:

  解:由I=得到

  R==15Ω

  这个未知电阻是15Ω.

  例题3.以例题3作为另一种变形练习。

  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Ω,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正常发光。要使其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chmetcnv>

  要求学生按解简单电学题目的一般规则解题。解题过程中注意物理量的单位不能丢掉,且单位必须是要求的国际单位,注意将公式变形后再代入数值。

  解:由I=得到

  U=IR=0.45Achmetcnv>×6.3Ω=2.8V

  要使灯正常发光,应加2.8V电压

  同学们刚才的演算说明大家已能用欧姆定律解简单的电学应用题,通过解这些题你有什么收获吗?

  电流、电压、电阻的三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就可以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欧姆定律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指的是同一段电路。欧姆定律不仅适用同一个电器、同一个导体,也适用几个用电器组成的同一段电路。现在,大家总结一下三个题中分别是怎样应用欧姆定律的。

  第一题是直接利用欧姆定律I=的。第二题应用的是由欧姆定律I=得到的变形公式R=。第三题应用的是欧姆定律I=的另一个变形公式U=IR。

  对R=,能否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对U=IR,能否说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大家讨论。不能这样说。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电流、电压无关。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和电流、电压也没有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对物理公式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

  公式R=,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这里要注意的是,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跟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或电压的大小,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或电流的大小无关。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

  公式U=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该导体电阻的乘积。但要注意,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电流为零,但导体电阻依然存在。因此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也成正比。

  同学们再来分析例题2,如果想知道某段导体的电阻,可以怎么做?你能从这个例子中得到什么启示吗?可以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来求解。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多少呢?可以测出来,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了。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完成,课后经同学们充分讨论后,作为拓展的内容训练。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

  2.欧姆定律的应用。

  (1)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

  (2)利用欧姆定律推导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1.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R一定时,I跟U成正比;U不变时,I跟R成反比。

  变形公式:R=:R在数值上等于U和I的比值。

  U=IR:U在数值上等于I和R的乘积。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领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的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在前三章的学习中已经把电路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分别进行了学习,而本节是一节建立电流、电压、电阻三者关系的课.采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得出当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当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电流、电压、电阻的联系.

  教法建议

  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重点,而做好实验是难点也是关键,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认真完成实验,在分析数据时,如分析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时,应先算出、,再算出、;分析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时,应先算出,,再算出、,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只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不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同样地“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不能说成“电阻与电流成反比”.这是因为这样才能正确地反映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的概念,电流不但有方向,还有强弱,即大小.那么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大小与什么有关?由什么决定?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问题1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老师进一步引导,这就是说,只有导体两端存在电压,导体中才会产生电流.没有电压导体中不会产生电流.

  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

  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可能有关,电压大,电流可能大.

  问题2什么叫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

  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猜想,电阻大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电流就不容易流过,对电流会产生影响,同学们从这一点可以猜想,电流大小还可能跟什么有关?

  电流大小还可能跟电阻有关.

  以上我们的这些猜想对不对?只有靠实验来验证.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探索.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限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的定量关系;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关系.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3)使学生初步体会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电路连接和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的能力.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实验一

  (1)对照电路图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边示范连接电路边介绍器材及其作用,说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强调学生要观察的现象: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亮度的差别.(4)学生分组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小结.

  现象用两节干电池时灯泡亮,电流表示数较大,分析要点

  ①用两节干电池比一节干电池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大.

  ②两次所用灯泡不变,其实质是保持电阻不变.

  ③灯泡亮时,电流表示数大,即通过灯泡电流大.

  小结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大,通过其电流也大.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大,电流也大”是正确的

  实验二

  (1)观察实验电路,说明原理和实验目的

  (2)提示学生应注意观察.先后两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和小灯泡亮度的差别.

  (3)学生实验后表述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概括总结.

  现象6.3V灯泡较暗,电流表示数较小.

  分析要点:

  ①6.3V灯泡的电阻比3.8V灯泡的电阻大.

  ②同一电池(电压不变)

  ③6.3V灯暗→电阻大→电流小.

  小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大,通过其电流小.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原来的猜想“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有关,电阻大,电流小”是正确的

  总结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有关.

  我们对于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不应满足于“变大、变小”这种初步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说要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从上面实验可知:电流受电压、电阻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如何设计实验呢?其实,一个量受几个因素影响的问题,前面的学习已经遇到过了,大家回忆一下研究电阻的方法,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是怎样研究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的呢?

  同种材料、同长度的两条导线电阻与粗细有关,同材料、同粗细的两条导线与长度有关,同长度、同粗细的两条导线电阻与材料有关.

  这种同材料、同长度、同粗细的实质就是有意将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与这种作业类似,我们如何来研究电流限电压、电阻的关系呢?

  应该“固定电阻”单独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或“固定电压”单独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明确告诉学生这种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的研究方法是物理研究中极为有用的方法,下面我们遵循这个思路进行实验探索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画出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单个电路图,然后合并,并根据实验需要连入滑动变阻器,完成完整的电路图(再说明每个元件的作用)

  (2)学生动手实验前由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先连接主干路,后连接支路.

  ②电路连接时,开关应断开.

  ③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调到最大位置.

  ④电路连接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

  (3)教师示范后,学生实验前,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①使用10的定值电阻,认清元件.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如1V、2V、3V).

  ③出示记录表格,明确实验后找学生填表.

  (4)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排除故障.

  (5)实验完毕后,找两组学生代表汇报实验数据填入表内.

  U(伏)

  1

  2

  3

  I(A)

  第1组

  第2组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找出数据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电流与电压关系及其成立条件,最后找学生口头表述.

  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最后教师强调

  (1)实验条件——电阻一定

  (2)要求学生记住并准确表述正确结论.

  (3)U和I的含义U是R两端电压,I是通过R的电流.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研究方法和电路图同上

  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组器,使电压表读数保持不变,将电阻值例应的电流值填入下表.

  (找两组学生代表上黑板填实验数据)

  VR()51015

  I(A)第一组

  第二组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找出数据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电流与电阻关系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教师强调

  (1)实验条件电压一定

  (2)要求学生记住结论.

  (3)I、R的含义:I是通过R的电流,R是导体本身的电阻.

  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总结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10

  (一)教学目的

  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学生回答略)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引出本节。板书:〈第三节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进行新课

  (1)问: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电路?

  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教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即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填写。

  板书: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

  4、实验器材:

  5、实验步骤:

  6、实验记录:

  7、测量结果:Rx=〉

  (6)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要求实验结果与待测电阻值相差较大的学生,下课后留下,教师帮助分析解决问题。

  (2)进行实验讲评,表扬实验认真的小组和个人,指出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以教育全体及当事人。(注意:应以表扬为主。)

  (3)检查仪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摆放。

  4、布置作业:完成本节实验报告。

  (四)说明:

  本节实验要引导学生按实验的目的,完成电路设计、器材选用、实验步骤、设计表格等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 11

  实验: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伏安法测电阻。

  教具

  学生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l)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

  (2)欧姆定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

  本节课将通过分组实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1.实验原理

  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实验电路。

  问:(1)采用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种器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方便地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怎样将它连入电路?(此问题机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完整的实验电路图(如右图)。

  讲解学生分组实验的注意事项:

  (1)为便于实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实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实验,调节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察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实验。

  (4)其它注意事项同往常一样。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检查。

  实验完毕,整理仪器。请几个实验组的同学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讨论:

  (1)观察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

  (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了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巩固知识

  1.有的同学根据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错在哪里?

  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若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此时导体电阻多大?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课本习题。

  3.预习:串联电路电流的关系和电压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评析:

  这个实验教案是完整的,可行的,行文和讲课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伏安法测电阻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以后的应用也比较多,因此要进一步强调这个实验的重要性和用这个方法测电阻的实用性。

  2.要通过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实验中要向学生说明自己联好电路后一定要经过教师检查方可按下电键实验。

  4.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电阻值不随U,I变的物理实质,让同学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公式和物理中的公式不能等同理解,要强调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不要犯电阻的大小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的错误。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03-25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03-31

初中物理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案12-28

物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05-20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案05-14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03-28

《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精选9篇)08-04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教案05-09

第一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案一12-10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