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时间:2022-07-18 14:39:14 教案 我要投稿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精选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教学方法

  学生展示法、分析讨论法、图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古楼兰消失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激情导入(约1分钟)

  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提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从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2.揭示目标(约1分钟)

  我们刚才领略到的是今天的丝路风光,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其豪迈动听的主题歌曲,能够迅速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在欣赏今天的丝路风光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联想,古代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入主题。)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

  1、自学教材、探究新知:(约3分钟)

  让学生阅读P97的内容与图,活动:

  1) 绸之路是谁开辟的?什么叫丝绸之路?

  2) 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同时,还经过哪些地形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3) 作丝绸之路的路线简图。

  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约4分钟)

  反馈学生探索收获,让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老师和同学们给出评价与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并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有代有性的问题集中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感受到新课程中历史与地理知识的渗透。)

  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约10分钟)

  1)提问: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

  2)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

  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3)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熟悉路线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表演感受丝绸之路当时的盛况,再步步突出重点:当时交流的物品及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4.深入学习,突破难点:(约10分钟)

  1)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并且曾经很辉煌,为何后来消失了呢?请根据查找的资料解释这一现象。

  2)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

  3)曾经繁荣的“丝绸之路”为何会衰落下去呢?

  学生演示所查资料并讨论,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展示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组内的互助、协调能力以及小组间的竞争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通过拓展,可以锻炼学生查询资料和探究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查询资料来解释历史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因历史的、地理的因素,使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古今对比,感悟新知(约6分钟)

  1.过渡: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

  2.展示:亚欧大陆桥资料片。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3.提问: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4).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锻练了分析对比能力。)

  (四)课后延伸,拓展思维(约3分钟)

  讨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

  学生从发展旅游业角度讨论──丝路旅游方兴未艾。

  (设计意图:将知识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回顾总结,概括要点(约2分钟)

  (六)课后作业,挑战自我(约5分钟)

  上海某中学要组织高二学生去西部领略丝路风光,请替他们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和沿途景点介绍,看谁的方案最佳。

  (七)板书设计,知识结构。

  (八)课后反思,精益求精

  成功之处:知识的学习融入有竞争性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之中,是本课最大的成功点。由于学生对事物好奇心强,又喜欢挑战自我,参与活动热情很高。

  “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教学形式也是本课的一大成功之处。在挑战时,学生们先在小组内模拟演练,让每一个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加强,然后推选出最有实力的人参加全班竞选,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使他们群策群力,互相协作,使课堂真正成为一种合作、和谐、团结的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

  不足之处:学生查询的资料如果再精练一点,课堂效果会更好些。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试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4、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灿烂历史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合理想象中的场景。

  教学难点

  用段意串联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素材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

  3、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小故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我们祖国的西部不仅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板书课题。

  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丝绸之路有哪些了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读懂句子,理解新词。

  (1)大家课前预习得不错,老师再考考你们,谁能把这句话填写完整?栩栩如生是什么意思?谁能给这个词找个近义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课件出示)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矗立:高高地直立。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2)谁能填写这个句子,并准确地读一读??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什么?

  (课件出示)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戎装:军装。戎,古代兵器的总称。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3)读句。提醒多音字读法:薄礼讲述古代丝绸的价值。想一想,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如此贵重,为什么中国使者却说这只是一点薄礼?

  (课件出示)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绫罗绸缎:泛指丝织品。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古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一位古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4)文中有一段话很难读,谁来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什么?(这段话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文化繁荣的促进作用,体现了汉朝繁荣的过去和西部鼎盛的历史。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当时中国输出的是先进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中国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课件出示)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sāo丝、冶yě铁、造纸、凿záo井、灌溉gài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xī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二、品读语段,感悟表达。

  1、师: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艺人)给汉武帝。(课件出示)

  2、课文第2—12段再现了这一情景。文中描写的是作者亲眼见到过吗?(预设:是作者的合理想象的场景)

  3、同桌分角色互读,想想作者为什么会把从没见过的情景写得如此栩栩如生?

  交流: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合理想象当时情景,描写细腻生动。

  三、体会“伟大”,拓展练笔

  1、过渡: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这一幕就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上。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课件出示)

  2、为什么说“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从哪里看出它是一条伟大的路?齐读第13自然段。

  师介绍:丝绸之路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到达现在的伊朗等地,全长7000多千米,成为连接中西文化的重要通道,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洲历史学家说:张骞通西域,“其在中国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美洲之发现在欧洲史上的重要。”——狄雅可夫《古代世界史》

  四、当堂作业,反馈检查。

  学生看图写话,想象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情景。课内交流点评。(课件出示)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开辟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丝绸之路》(板书)请看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

  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读流利)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1、生练读。

  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2、指名读。

  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

  (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

  4、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分段)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1、生自学,师巡视。

  2、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本文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1):写“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的样子。

  第二段(2——13):由雕像引出的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

  第三段(14):点明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价值。

  五、第四次“先学后教”(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旁边划一划、读一读,做出简单的批注。)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

  六、小练笔

  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生说,不足他人补充。

  2、师小结: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篇5

  预习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挂图、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1、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出示)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2、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3、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

  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来当一回小演员。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

  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得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事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现在保留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三)丝绸之路的交流作用

  1、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的使者们的间接创造。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句话呢?(可作适当补充)(幻灯)

  总结: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所以说,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商道,而是一条友谊之道。

  (四)丝绸之路的补充

  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学生回答)

  总结: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此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充满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风平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2、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大陆桥横穿大陆,比绕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传统的海运路线缩短一半左右。由于大陆桥运距较近,且能使用铁路集装箱专用直达到车,中间环节少,运行速度快,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途中运输时间。)

  3.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来说,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过沿桥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振兴。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所以,大陆桥运输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广泛重视。总结: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许多专家学者断言,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

  课后探究:谈谈你今天的最大收获?

  (五)总结:

  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丝绸之路可以讲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代名词,促进了东西方各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相信中国的未来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课后检测:

  1、从文中摘抄两句话介绍丝绸之路所经的地点。

  2、摘抄让你感动的句子。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16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并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一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要求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听后根据要求评议。)

  三、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4)齐读这两个自然段,再次体会我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二)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个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情感升华。

  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联络大月氏打击匈奴的使命,但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军事的情况,了解了匈奴的许多内情让汉武帝知道和中亚、西亚各国如何打交道。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战事中张骞才能以他对匈奴的广博知识节节获胜……)

  五、复述课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象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作为一名甘肃人,我们更应该感到自豪,因为甘肃的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现在就让我们来当一名小导游,给到甘肃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介绍这令我们骄傲的丝绸之路。

  1.小组内互相练习说。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丝绸之路人教版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考虑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一起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同学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1、同学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俺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

  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

  3、同学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点评:充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同学阅读兴趣,培养同学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4、这节课俺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

  丝绸之路

  二、质疑课题,自主阅读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同学可能会提出:

  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师依据同学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同学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

  (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同学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同学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身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考虑的开始,问题是发生学习的起点。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同学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同学自身去进行阅读实践,自身去感受、考虑,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局部?找出来,读一读。

  7、巧妙地把两局部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俺们叫它过渡段。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8、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独立阅读:

  理出文章层次,找出重点局部。默读3~12自然段,仔细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多读、多思、多悟,然后和同位交流。同学解决不了的,教师做指点和讲解。如:“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

  ⑴带着问题反复读有关段落。

  ⑵同位说一说丝绸之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开辟出来的?

  ⑶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张骞能开辟出丝绸之路?

  ⑷开辟丝绸之路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回答。

  3、交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

  (点评:珍视同学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了同学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小朋友展示自身的机会。)

  四、重点品读,体会作用

  1、默读第13自然段,考虑:

  丝绸之路发挥了怎样的巨大作用?

  2、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自主学习,书写生字

  1、自身学习生字,放手自主识字。

  2、同学独立书写,独立检查。

  3、同位互查生字书写。

  (点评: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要激发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同学发明主动参与和表示自身的机会。放手让同学独立识字,写字,调动同学主动、合作学习的热情。)

  六、作业

  把丝绸之路的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篇8

  1、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

  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寻读课文,共同找出之前大家所提出的提问。

  2、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提出疑问: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3、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为什么说他还是一条文化之路。

  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和大家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课文总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关于《丝绸之路》的教案设计11-23

《丝绸之路》课文教案设计11-10

小学语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01-14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05-02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11-30

丝绸之路的优秀教学设计01-28

丝绸之路优秀教学反思07-22

《丝绸之路》的语文课堂教案设计09-01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设计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