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教案

时间:2021-06-19 13:01:05 教案 我要投稿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教案

  教学目标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教案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第20讲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_政治试题。

  教学重点

  (l)联系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教学难点

  (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

  (2)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3)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教学方法:例举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1、联系的含义: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2、联系的性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多样性

  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四性”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一定存在着联系)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

  (1)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更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因此,我们要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3)

  (2) 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地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脱离具体条件孤立地考察事物,一切都无法理解。因此,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4)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对各种不同的联系要作具体的分析。

  3、

  3、联系的意义: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条件,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

  4、基本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

  (1)坚持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2)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既全面又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3)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做到既着眼于整体,又重视局部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1、事物的因果联系及其特点。

  (1)因果联系的含义: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2)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3)因果联系的特点: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4)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形成先行后续的顺序。三是地位作用不同。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是引起者,具有“动因”的作用;结果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是被引起者,具有“结果”的作用。

  正是因为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所以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联系:首先,二者互相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其次,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转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另一种情形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注意,并非任何一种因果关系都能成为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关系才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2、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三、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部分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是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二是地位和功能不同

  联系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二者互相依赖,各以对方存在为前提。整体由部分构成,它只在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变化也影响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3、方法论意义:(

  3、基本要求:

  (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由整体的地位、功能决定。

  (2)要搞好局部,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由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和作用引申的。

  四、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 含义:运动就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2、

  2、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3、 特殊形式:相对静止

  4、

  4、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

  课堂思考1: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因为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从运动和物质的其它属性的关系看,物质除了运看,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都不存在了,那还谈什么其它属性呢?所以,运动这个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课堂思考2: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根本属性”有何不同?

  物质“根本属性”或“唯一特性”的提法,是就世界上物质和意识这两大类现象的区别而言。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的唯一区别在于,物质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这里所说的“特性”是指独有的性质,即,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区别于意识而为物质所特有的属性;而“根本属性”是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角度,说明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是从事物多种运动形式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性质和规定。因为世界上的物质形态千差万别,物质的属性也多种多样。每一种物质形态都有许多属性,如质量、能量、导电性等。随着物质形态的变化,物质的具体属性也会发生变化。而物质的“运动”这种属性,同物质的其他具体属性相比,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它是世界上一切物质形态共同具有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属性。

  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6、正确理解“相对静止”

  (1)含义: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情形: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3)

  (3) 意义: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4)

  五、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基本观点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政治试题《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第20讲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_政治试题》。

  (2)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4)发展是有规律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新事物和旧事物

  (1)含义: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则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2)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

  正确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错误标准:①简单地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②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③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3)新旧事物的关系:

  ①区别:性质不同、前途不同、区分标准不同

  ②联系:旧事物是新事物的基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3、

  3、基本要求: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因为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在都是由过去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要看到一个事物发展的昨天和现在,预测他的明天。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由于事物在每个发展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状况不同,所以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就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事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要重新审视昨天所走过的道路,为明天的发展记取教训;其次还要看到,今天的发展一定要寻求一条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以不断地持续的发展的道路。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4)要尊重和按客观规律办事。

  课堂思考:运动、变化、发展三个哲学概念的关系如何?

  三个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是:它们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的和僵化的。它们的区别是:运动作为物质存在的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变化则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但是,运动和变化又都没有表达、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的趋势,也没有直接表达和规定事物的总体性质;而发展这种运动和变化,是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附

  针对训练

  1、

  针对练习:

  1、下列观点、作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 C )

  ①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②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

  ③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基因是指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因子。近年来,转基因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试验,以便为人类器官移植提供来源。这表明(C)

  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普遍的联系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段话说明(D)

  A.事物的发展是有前因后果的

  B.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

  C.处理问题,必须重视各个局部

  D.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4.当前有些领导干部受小团体利益的驱动,千方百计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从哲学上讲,这种倾向(C)

  A.夸大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违背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D.颠倒了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5、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D)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局部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D.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6.“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表明( C )

  A.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整体是由若干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要素构成的

  D.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实际

  7、十六大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体现了(B)

  ①事物是发展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②规律既是客观的,又是可以创造和利用的

  ③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④要打破陈规,勇于创新,不断开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目前,长三角地区在“人员流动、信息共享、物流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侯割据”的局面,导致重复建设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种“诸侯割据”(B)

  A、着眼于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B、违背了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的原则

  C、认识到了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积极性

  D、认识到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9、应西方七国邀请,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和中国人民银行周行长于10月1日在华盛顿与西方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举行了首次非正式对话。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亚洲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这主要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物质决定意识

  10、材料1、科学家在谈到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神奇力量时,用了这样的公式: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高科技.就是说,科技对生产力的作用是按几何级数增值,是指数增长.科学界人士认为:今天的科学技术决定着明天的生产力,而今天的教育决定着明天的科学技术和后天的生产力.

  材料2、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材料1和材料2共同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

  (2)请运用这一哲学观点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于周围其它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是根本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①国民经济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必须依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先导.经济建设必须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的发展要依靠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必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环境恶化.资源滥用必然要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1、材料:《决定》中提出建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五个统筹是指要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请分析五个统筹中蕴涵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答案要点:(1)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五个统筹不仅指出了事物内部的联系,同时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到五个统筹之间的联系。同时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联系,要立足于整体。(2)发展的观点: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和谐地解决发展中所带来的问题,促进事物的发展(3)矛盾的观点,要把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结合,要从全局出发同时也要有工作重点。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教案】相关文章: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教案06-05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12-20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案04-05

联系和变化作文12-25

事物发展的趋势教案04-11

联系和变化作文900字08-1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范文02-2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11-02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教案设计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