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案及评析

时间:2021-06-16 16:51:18 教案 我要投稿

坐井观天教案及评析

  执教: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小张启惠

坐井观天教案及评析

  评析: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戴佩瑶

  一、教学设计说明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并且在教法上有大胆尝试呢这节课的总的教学设想是:自读、自悟。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1、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上课的前5分钟内,简洁地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时候,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流利、读得好。在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的会从课题中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会从课文中提出“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有的还会从课后思考题中提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谁说得对”。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

  2、以疑引读,思后释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3、读后悟理,角色体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坐在井底的电脑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是靠小朋友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教师很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生:(齐答)能!

  师: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开,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动笔勾画出有几个自然段,等会来比一比,男生和女生哪边读得最好。现在大家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吧。(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使学习明确学习的目标。]

  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师:(学生读完之后)哪位小朋友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大家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

  [教师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读书,在初读课文基础上动笔勾画出自然段。为激励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开展男女生朗读比赛。]

  (一个男生站起来朗读)

  师:读得真好,请坐。你们听出来了吗他的第四自然段中有读错了的字。(学生举手)请你说一说。

  生甲:我觉得他“说大话”的“大”字没读好。

  生乙:“那么远”的“远”字没读好。

  师:(请学生读“说大话”“那么远”以后)我另请一位女生与刚才那位男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师:读得太好了。谁读得最好呢

  [教师让学生自我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订正读中的错误和不足,这对学生不断提高朗读能力很有必要。教师不仅注意让学生齐读,还重视个别朗读。]

  师:认为男生代表读得好的拍掌(掌声);认为女生代表读得好的拍掌(掌声)(女生代表读完之后掌声特别响亮)

  师: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和“女生”下面各画上一面小红旗)老师再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结合课后思考题想一想,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解决。

  [教师很注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结合课文后的思考题读书,把不懂的地方用笔勾画下来。]

  (全班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有哪些不懂。

  [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质疑,这样教师就把学生摆到了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利于克服教师教学时牵着学生走的毛病,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生甲:我不懂“坐井观天”的意思是什么

  生乙:什么是“井沿”(板书:井沿)

  生丙:我不懂什么叫“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

  生丁:我不知道什么是“大话”(板书:大话)

  生戊:老师,我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

  (板书:争论)

  师:这位小朋友是不知道它们到底是在争论一件什么事呀!真能干!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板书:谁对)

  师:他是不知道谁说得对还有吗

  生:我不知道什么叫一百多里

  师:谁知道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生:一百里是……

  师:说明小鸟飞得怎么样

  生:飞得很远。

  师:你知道了吗

  生:什么叫“不信”

  师:谁知道“不信”是什么意思

  生:不信就是不相信。

  师:真能干!你知道了吗(询问提问的那位学生是否还有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善于梳理,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能者为师,讨论式地解答。]

  生:我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要争论这个问题

  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还是要靠小朋友们自己来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提出来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些不懂的问题读课文后能不能弄懂好,自己再读,找答案。

  [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自己能解答所提出的疑问,尤其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放手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层次地去读读,议议,练练。]

  (自由朗读,读完的学生举手)

  师:哪位小朋友当小老师帮我们解答这些问题呀我们先来看,什么是“井沿”(指板书)这个词在哪个自然段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生读)

  师:你找得真准。我们联系图,想一想什么是“井沿”。(教师出示挂图,边贴边讲)这是一口井,谁能说一说“井沿”在哪儿(指一男生)你来说。

  生甲:井活就是井的边沿。

  生乙:井沿是井口的边。

  师:哪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画上的井沿究竟在哪儿并且帮老师把小鸟和青蛙按各自所在的位置摆一摆(出示小鸟和青蛙图),老师请你来吧(指一名学生)。哪里是井沿用手画画。青蛙坐在哪里小鸟在哪里它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位置。]

  生:井沿在这儿。(先用手指出井沿)青蛙坐在井底。(贴图)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到井沿上。(边说边比画,再贴小鸟图)

  师:他说得好不好,贴得对不对(生齐声“对!”)表扬他。

  师:“无边无际”这个词在课文的哪句话中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特别大,看不到边。

  师:说得好。这个词是指非常宽广,看不到边。你们还可以从小鸟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是无边无际,大得很。(指一生)你说。

  生:从第三段中小鸟回答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这句话看出天大得很。

  师:对!从这儿是可以看出天非常大,无边无际。那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生自由朗读)

  师:我发觉这位小朋友读得最有感情,请你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很好。天真大啊!小朋友们,像他一样,把天很大很大的语气读出来。“小鸟说,你弄错了……”开始。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谁知道什么是大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教师的教学步骤环环相扣,转折过渡十分自然。从理解“无边无际”到理解什么是“大话”,教师循着学生质疑的顺序依次解疑。并对每个疑问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己见,尊重不同意见,直至理解到位。]

  生甲:大话就是吹牛。

  生乙:大话就是做不到的事,也要把它说出来。

  师:就是做不到,偏要这样说,是吧那就不符合实际了,对不对你来说。(指另一生)

  生:大话就是没有根据的话。

  师:没有根据的话,而且这个话怎么样

  生:假的。

  师:好的,请坐,你来说。(另指一生)

  生:大话就是太夸张了。

  师:大话的意思我们知道了,还有一位小朋友提出了“青蛙和小鸟到底在争论什么”,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读青蛙说的话,一个读小鸟说的话,你们也试着争论一下吧!

  (生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好了!刚才你们像小鸟和青蛙一样争论了一下。谁来说说争什么呀

  生: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的问题。

  师:天的什么问题能不能再说具体一点谁来帮帮他你来说。(指一生)

  生: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师:它俩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我们请两位小朋友读,一个当小鸟,一个当青蛙,大家听他俩的争论。

  (一男生读青蛙说的话,一女生读小鸟说的话,把争论天有多大的句子读出来。)

  师:读得真好,只有一处读错了。跟老师读“不信”。他俩在读的时候,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

  [分角色读安排了三次,第一次同桌分角色读,第二次指名读,第三次男生、女生分角色读。]

  (生争论起来,男女生各说自己读得好。)

  师:老师觉得是男生读得好。全班小朋友来学习小鸟和青蛙争论一下天有多大。注意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这次看哪边读得好。“青蛙”准备。青蛙看到一只小鸟落到了井沿上,于是它就问道……

  (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真不错。这一次两边小朋友都可以画红旗。(教师在黑板画红旗)现在我们知道了他俩在争论什么了,谁说说小鸟和青蛙哪个的看法对呢(全班举手)那么多小朋友都知道啊,全班同学告诉老师。

  生:(齐答)鸟说得对。

  师:小鸟说的是对的,那青蛙说的肯定就——

  生:(齐答)错了。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解决一下。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我们先来帮小鸟找找原因。请大家先读一读小鸟说的话,然后同桌讨论一下:小鸟为什么会说对啊

  [教师提出了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代替了本来想对学生进行讲解的内容。这种启发式教学代替了注入式的教学,既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又体现了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得。这个问题的讨论,为思考题“学了这篇课文,应该明白什么道理”奠定了基础。]

  (生读后同桌讨论,教师巡视)

  师:刚才帮小鸟找原因的时候,讲到了青蛙,现在只是帮小鸟找一找他为什么能说对的原因,再讨论。老师听哪个小朋友说得最好。

  (生继续讨论)

  师:好了,谁来帮小鸟找一找说对的原因

  生:因为小鸟根本就没有见过天的边。

  师:它为什么没有见过天的边呀

  生:因为它飞了很长的时间,都还没有见到天的边,所以它说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真会想,请坐。还有没有男生真会想,女生着急了,女生说一说。

  生:我觉得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在天上左飞右飞的,所以它懂的知识多,它就知道天很大。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小鸟飞的地方多了,见到的东西也多,知识就多,是吗谁还想说,你来说吧。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鸟说得对,因为小鸟每天都想看到天的边,他每天都不断地飞,还没看见边,他每天懂得的知识就更多了。

  师:根据刚才几个小朋友说的,老师帮他找找原因。因为小鸟飞的地方多,见识广。他都见过什么啊,请大家看录相。

  (放动画片)

  [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作适当小结,再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片,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师:小鸟都去过哪些地方啊请你说。

  生:飞过海洋。

  师:(许多学生举手要说)说过的就不说了。你来说。

  生:飞过雪山、草地、村庄、田野……

  师:小鸟飞了这么多的地方,还是没有见到天的边在哪儿。那青蛙为什么又会错了呢请大家先看动画片。(放多媒体软件)先读一读青蛙说的这段话。

  (生读)

  师:大家读了青蛙说的这段话,联系图想一想,他的话错在哪儿

  生:因为那个井壁把天的其他地方都挡住了,只剩了井口大的天,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在这里挡住了天,还挡住了青蛙的什么

  生:挡住了青蛙的视线。

  师:老师从你的话里知道了青蛙的视线范围很小,它只能看到那个井口。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因为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小朋友们,谁最聪明,能用青蛙的表情和根据它说的话,再帮青蛙找一找它还有什么错呀

  生:它笑着说:“我不会弄错的。”

  师:还有什么错

  生甲:自以为自己是对的。

  生乙:青蛙不相信别人说的。他每天关在井里,被井壁挡住了视线。(该生用左手指卷成圆筒状的洞,再用左眼从洞里看出去,表示被井壁挡住了周围的视线。)

  师:这位小朋友不仅会想,而且还用自己的小手做了小实验。(教师比划刚才那个同学做的动作,很多学生也跟着做)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他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学到这里,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经过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逐步认识了青蛙的错误,进而深究“坐井观天”的含义。]

  生甲:坐在井里观察天。

  生乙:坐在井里看天。

  师:“观”就是看的意思。上课前张老师说过了,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除了告诉我们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这个内容以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教师对应课题,又联系课前课后,启发学生体会课文的寓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生:批评自以为是的人。

  师:对的,谁能说得更完整些。

  生: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批评看得少,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师:说得好!表扬他。(齐鼓掌)哪个小朋友能把前两个同学说的话连起来说得更完整一点

  生甲:坐井观天的意思是……(发言的学生有些紧张,教师鼓励他:“别慌,你会说好的。”)

  生乙:坐井观天就是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批评了自以为是的人。

  生丙:批评见识少还自以为是的人。

  师:小朋友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读一读。就请你吧!(指一生)

  (生读课文)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请哪个小朋友说。(指一生)

  [让学生说说学了本课后有些什么想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初步做法,值得提倡。]

  生:读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不能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师:你学得真好,你来说。(指另一生)

  生: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要多学一点知识,见识要广一点。

  师: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总评:

  张老师这堂课,是一堂很成功的课。说成功,主要体现在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由于教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张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教师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张老师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2、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从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3、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张老师不仅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教师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老师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执教教师简介

  张启惠,女,生于1973年1月,1995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在云南师大附小工作已5年。小学高级教师。工作期间每年均获“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称号。在1999年云南省实验小学阅读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1999年10月,在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一等奖。

【坐井观天教案及评析】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坐井观天》说课稿设计与评析03-28

《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及评析06-29

坐井观天教案04-08

《坐井观天》的教案11-24

坐井观天教案11-27

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30

小学坐井观天教案09-05

坐井观天优秀教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