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优秀教案

时间:2022-07-15 09:26:48 教案 我要投稿

《月光曲》优秀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光曲》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月光曲》优秀教案(通用11篇)

  《月光曲》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券”,理解部分词语及课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课后第1题D小题。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回答课后1题的第1小题。

  2、感受《朋光曲》美的意境,感受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关于描写月光的词语你知道几个?

  生1:月光融融

  生2:月光皎洁

  生3:月光如水

  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请同学们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妺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着重思考什么问题?

  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整体感知,畅谈所得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生1: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姑娘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生5:我有个问题:“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再为她弹一曲呀?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

  生6:我也有个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连招呼也不打,就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这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主体的发挥以及得到他人的赏识。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感受与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个性化的,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鼓舞]

  生7:老师,我知道为什么?

  师:请讲。

  生7:这首曲子是他现想出来的,

  师:这叫即兴创作。

  生7:对,他即兴创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生8:他为什么能够即兴创作?

  师:也就是说是什么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呢?问得太好了,抓住了最关键的问题。现在咱们就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这种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知识与知识的互补,凸现了现代课程的新理念--在互动合作中学习。问题是教学的生命,只有学生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才构成了有生命的教学。]

  三、分节细读,探究贝多芬创作灵感的产生

  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文章的第二小节,仔细体会一下贝多芬的心情。

  生读。

  师:从“幽静”一词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线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围很安静。

  师: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吗?

  生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2: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他肯定很惊讶,很好奇,这么一个小镇上有人在弹我的曲子,他是谁呀?

  生3:弹得断断续续的,肯定不熟悉,有没有人教他?

  师:体会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师:接下去读第三小节,继续体会他的感情。

  生读。

  师:从兄妺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亲耳听一听贝多芬是怎么弹的。

  生2:兄妺俩相互体贴。从哥哥的话中我体会到他很伤心,因为他不能满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觉到了,就连忙安慰他,说自己不过是随便说说罢罢了,实际上她非常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是教师如何把问题呈现出来,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时机的把握,顺其学生的心理需求,画龙点睛式的一问,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

  师: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生:很激动,我会进去为他们弹奏一曲。

  [换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怀--生命的弘扬]

  师: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质和她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激动,正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小节。

  生读。

  师:“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盲姑娘觉得只有贝多芬才能弹得这么好。

  生2:从两个叹号可以看出盲姑娘听到贝多芬演奏的音乐太激动了。

  师:理解得好!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他的演奏不只是凭技巧,而是凭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赋予乐曲的感情。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他此时的心情一定——

  生:很激动师:此时对贝多芬来说,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为姑娘再弹奏一曲。

  师:是的,他想为姑娘再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请读课文第八小节。

  生读。

  四、体会月光曲的内容

  师:借着这清幽地月光,心情激动地贝多芬开始即兴弹奏了,他地琴声带给这对穷兄妹什么感受呢?练习读课文地第九小节。

  生读。

  师:请同学们再重点练习读一读皮鞋匠所联想到地,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景物地变化。

  生练读,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

  师:同学们读这几句话,语气由轻而重,由缓而急,你能想像到乐曲地旋律吗?

  生:乐曲地旋律也应当由轻而重,由缓而急。

  [以读为主,是阅读教学遵循地规律。要体会出情感,带着情感读。读要有指导,要读出问题,读出语感。]

  师:能由乐曲地旋律想像到贝多芬弹奏时地表情和动作地变化吗?谁来表演表演。

  生表演,开始动作优雅舒展,面带微笑,后来动作迅速而有力,整个身体都晃动起来。(众笑)

  师:演得好。能由此领会到贝多芬赋予乐曲地情感吗?

  生:老师,我明白了,贝多芬表达地正是自己见到盲姑娘前后地感情。

  师:真聪明!结合贝多芬见到盲姑娘前后的情感变化再来读一读皮鞋匠所联想到的。

  生再读。

  五、巧设情境,说写训练

  师:月光曲多美啊!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小节。(生读)

  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从“苏醒”一词我觉得“陶醉”是说兄妹俩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贝多芬走都没有发觉。

  师:真会动脑筋。等他们醒来之后,兄妹俩会交谈些什么?前后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一会儿给大家表演表演。

  (生讨论)表演过程略

  表演也是体验的一种形式。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过情态、动作把内心的感受流淌出来,达到了心智的升华。如果这种体验是学生自发的行为就更好了。

  六:作业:

  1、搜集《月光曲》,认真地欣赏欣赏。

  2、练习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贝多芬传》

  联系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注重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我们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还要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课外的拓展要注意与课文建立密切的联系,不要任意增加阅读内容。

  《月光曲》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波光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这一点课文没有具体的答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才能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1、搜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你们知道贝多芬吗?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陈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归纳: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2、关于《月光曲》的谱写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课本上的第28课《月光曲》。

  3、板书课题。学习课文就可以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阅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是哪几首?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教师重点提醒:

  (1)字音方面:茵读“yīn”,没有后鼻音。霎读“shà”不念“chà”。

  (2)字形方面:“粼”的左半部分要范写清楚。“盲”的上面是“亡”,是无、没有的意思,下面是目。没有目就是盲人,这正是“盲”的意思。

  4、学生朗读课文后,交流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

  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什么地方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到哪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

  2-7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8-10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学习弹第一首曲子的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2-7自然段,教师及时正音。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到各处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为不能直接听贝多芬本人的演奏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

  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盲人。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体贴,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弹琴的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6、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新字词掌握情况。

  2、学生快速朗读课文1-7自然段。提问: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二、学习贝多芬弹奏《月光曲》部分

  1、指名读课文8-10自然段,师生评议。

  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么关系?皮鞋匠听到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交接处,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当中。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感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三、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1、引言: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2、阅读课文,划出文中运用了联想的地方?

  如: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文章会变得怎么样?

  不那么深刻感人。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月光曲》优秀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8个生字,能掌握“谱写、蜡烛、清幽”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背诵第九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作者在写实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关键的字、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传达出的贝多芬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进而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难点】

  体会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感受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

  任务导向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音乐名曲《月光曲》、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让学生沉浸在钢琴曲美好的氛围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为同学正音)

  2.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

  明确: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两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况下,即兴创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谈感受。

  (三)以句带篇,深入研读

  1.赏析重点句子

  (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段文字是语言描写,用兄妹之间的对话,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兄妹俩相依为命的真情,同时,也表现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对音乐的热爱,为后文写贝多芬两次为她弹奏奠定了基础。)

  (2)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谈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谈一首吧。”

  (体现了盲姑娘不光爱音乐,更能够懂音乐,并且懂得贝多芬的音乐,使得贝多芬引之为知音,因此而创作了《月光曲》。)

  2.学生分组讨论:贝多芬为什么会谱成《月光曲》,他是以何种心情创作的这首曲子?

  (曲为心声,贝多芬在弹奏月光曲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也是不平静的。面对着眼前穷苦的兄妹俩,面对着自己真正的知音,贝多芬同情之中又有感动,更有得见知音的感慨与激动。)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各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内心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兄妹两个说些什么?

  (五)小结作业

  1.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我们要向贝多芬学习,关爱别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查找并欣赏贝多芬其他作品,向同学们介绍。

  《月光曲》优秀教案 篇4

  一、概述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八组第二课,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秋天的月夜,走进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弹琴,他触景生情,谱写了著名的《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把句子在头脑中转换成画面,在用语言描述出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关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三、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北师大版教材、字典、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

  同学们,你们这支曲子好听吗,你们知道它是谁创作的吗?(贝多芬)

  对,它的作者就是号称平民音乐家的——贝多芬。他还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贝多芬是多么得热爱人民,因此,他也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伟大的音乐家。

  你们想知道这支美妙的曲子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与平民之间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并用心灵感受他为故事中的穷兄妹俩即兴创作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整体感知。

  学生小声快速读课文,回答老师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合作探究

  学习第一自然段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件,老师描述情境。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解释:断断续续

  (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正是他的曲子)

  (3)提问:当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从这僻静的小镇上传出,且在弹他的曲子时,他会怎么想?

  学生甲:他会想,在小镇上有人弹我的曲子,真荣幸。

  学生乙:他会想,弹琴的人一定热爱音乐。

  2、学生听着描述进入情境,畅谈感受。

  (课堂是学生的,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创设情境可使学生自然地抒发。给学生一定的句式是引导学生说话要完整,学会表达。让学生圈点,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学习第3至第6自然段

  1、提问: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兄妹的对话)

  学习第3自然段。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重点理解句子: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是啊,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多么奢侈而又无望的事啊!学习本句,要侧重语意的领会。可通过联系上文中兄妹俩的对话,反复朗读,让学生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弹琴)

  (1)他为什么弹琴?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激起同情心)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2)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3)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4、品读盲姑娘的语言。

  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的表现,重点研读她的语言“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①这里又用二个感叹号表现盲姑娘听了贝多芬演奏后的激动之情。

  ②纯熟:很熟练。近义词:娴熟。深:感情表达得特别深厚,感染人。这是盲姑娘对贝多芬演奏发自内心的评价。

  ③您,您也说明聪明的盲姑娘由刚才高超的演奏和贝多芬正在此地演出推断出了事实,她的激动更无法表达。

  (四)学习第7至第10自然段,理解弹奏月光曲的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

  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海面上怎么样?

  (3)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睁着不大的眼睛”。恬静是什么意思)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分组合作,带着问题自学。

  2、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3、老师点评,描述性小结。

  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

  4、老师朗读,播放《月光曲》,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切身体会音乐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五)学习第11自然段

  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1、指名读。想一想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学生甲:心情激动。

  学生乙:从“飞奔”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2、记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

  3、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

  4、贝多芬回到旅馆记录《月光曲》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鼓励学生描述)

  (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运用实实在在的景物和联想。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个美妙的传说,我们知道了贝多芬是对劳苦大众的感情是很深的。课文本身写的是关于《月光曲》创作的传说,其实这个传说本身也是一首动人的“月光曲”

  《月光曲》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 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预习】(课前)

  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

  1.学生听写词语:蜡烛、茅屋等。

  2.学生自由说话:选用刚才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教师随机点评。

  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进入问题,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

  随便说说罢了。

  1.贝多芬听到哪一句话起就心动了?(感情朗读)

  2.贝多芬从这一句话中听出了什么?

  (1) 盲姑娘家境贫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贫穷?)

  (2)盲姑娘热爱音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热爱音乐?)

  (3)师: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她依然热爱着生活,姑娘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她并不放弃

  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贝多芬的心被触动了。

  3.贝多芬从兄妹俩的整段对话中还听出了什么?

  (1)妹妹的懂事、兄妹俩之间的相互关怀与体谅等。(感情朗读)

  (2)师:盲姑娘这么贫穷,但是这么热爱音乐,又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动了,所以走进茅屋。

  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1.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知道她是贝多芬?

  预设问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

  预设问题三:贝多芬弹一首曲子已经满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为什么还要再弹一首曲子?

  预设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称盲姑娘为您?

  2.梳理问题。

  3.解决问题。(感情朗读)

  三、入情入景,想象写话,欣赏音乐。

  1.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语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

  2.重新回到问题:贝多芬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3.进一步了解贝多芬,联系上文,想像写话,体会贝多芬内心情感。

  课外资源: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贝多芬

  4.欣赏《月光曲》片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决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美读训练。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听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妙的乐曲中吧!(播放《月光曲》片段)

  2、能说说你的感受呢?(交流,对学生不同的感受都给予肯定。)

  二、直奔中心段,感受月光曲美好的意境。(8-9自然段)

  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再为他们弹奏的一支乐曲时,课文是怎样描述的?(打开课文,自读有关段落。)

  2、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现在就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一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教师适时点拨观察图画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图画内容。(即课文第8自然段)

  4、刚才我们图文结合,知道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

  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有关段落,并在读课文有关段落时,要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边读边思考:在这些段落里哪些句子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联想句?请用~~画出实实在在事物的语句,用画出联想的语句。

  5.再读,感受音乐之美,语言之美,以及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之美。

  6.请交流一下,你们刚才所画出的语句。

  7、师生交流总结。(请几位学生说一说交流的结果)

  8、再听录音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

  9、兄妹俩听了贝多芬先生的乐曲后怎么样?(陶醉了。)

  三、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情感。

  1.学到这儿,我不禁产生了疑问: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是什么情感促使他弹出这么美妙的乐曲呢?请大家再次把课文读读,从文中的重点词语中找寻原因。

  2.创造性地阅读。(先自读感悟,再讨论合作。)

  3.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随机点拨。)

  A出于对兄妹俩的同情。

  语段:兄妹俩的对话。(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①重点研读:随便说说。

  ②引导体味: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对话,会怎样想?

  B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

  语段: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

  ①多纯熟感情多深

  ②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心理会怎样想呢!

  C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语段:第八自然段。(全班齐读第八自然段。)

  引导感悟:披上银纱格外清幽等

  4.情境朗读。

  5.引读最后一段。

  四、教师总结、提升。

  1、贝多芬先生的这支著名乐曲的创作,得益于他的这一次散步。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音乐的执着与痴迷。

  2、同学们,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向贝多芬先生有一种执着与热情,向着一定目标奋斗,勇攀高峰。

  五、布置作业。

  搜集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月光曲》优秀教案 篇6

  一、教学目得要求: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得,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 人民得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得事物,哪些是由实在得事物引起得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得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音乐曲时得情和景。

  三、教具准备:

  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

  (一)提出单元训练重点——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简介贝多芬,导入 新课。

  板书:9. 月光曲

  (三)讲授新课。

  1. 弄清弹奏第一音乐曲得经过。

  (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得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

  (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得特别注意?

  (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这一段话)

  弄清这段话中得重点词,体会这段话得含义。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

  (6)他为什么弹琴?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得?

  (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8)为什么盲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得问话?

  2、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得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得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得环境。

  (2)在这清幽得月光下,听着美妙得琴声,皮鞋匠好象看到什么?

  (3)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放录相,老师范读,学生体会。)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得神态怎样?

  (5)乐曲弹奏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没有?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词句。

  (6)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7)记得是什么曲子?

  (8)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要创作《月光曲》?

  (四)归纳小结:

  归纳本课三个要点,并强调单元训练重点。用以联系后面几课。

  1、掌握文章得主要内容(听——弹——记),是《月光曲》得谱写经过。

  2、按事情得发展,了解贝多芬感情得变化。(同情——激动——激情)

  3、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文章中运用事物和联想这种知识,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写文章时,我们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联想,从而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文章得思想感情。写文章时,在记事中,加上自己合理得联想,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分辨事物和联想,是这课得重点,也是这个单元得训练重点。今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种知识,在这个单元得几篇课文还要进一步学习。并把它运用到写作中去,使这种语文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五)练习

  1、学生朗读《月光曲》8、9自然段。

  2、布置片断练习:《贝多芬回到客店》

  《月光曲》优秀教案 篇7

  内容:

  教科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六课

  分析:

  课文记叙贝多芬被一对穷苦兄妹的境遇感动而有感触发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因为这个传说体现了贝多芬同情贫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传甚广,人们都愿意相信。

  重难点: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

  3、培养学生审美教育

  教具:

  《月光曲》磁带

  教法:

  阅读欣赏法

  学情:

  学生对钢琴曲了解不是很高,需老师点拨

  流程:

  一、出示课件,营造氛围

  1、 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字

  2、 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3、 听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 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

  2、 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

  三、体会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动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弹醉

  4、读写抒真情

  四、拓展训练

  想象背诵段落的景象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所见(谈话) 事物 联想

  月光曲

  所闻(时虚结合) 大海

  时间:

  第二节

  流程:

  一、回顾人物的情感的变化人主线

  二、指导朗读

  1、月亮升起一节读缓慢

  2、大海汹涌要读急

  3、陶醉时要读轻柔而慢

  三、迁移练习巩固

  1、知道“券”读quan而不能读 juan ,盲和琴字不要多写一点

  2、形近字组词

  茅——矛 恬——刮 缕——楼

  3、背诵课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赏贝多芬的曲子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月光曲》优秀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环境、内容,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趣

  二、检查预习:1、作者2、字词

  三、展示目标

  四、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看朗读视频)

  1、概括内容

  2、谈感触最深的地方。

  (二)默读思考

  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

  2、为什么谈完一曲又弹一曲?

  (三)合作探究

  1、《月光曲》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一共几幅画面?(联想)

  2、体会朗读节奏,练习朗读。

  (四)欣赏名曲

  (五)评说人物

  五、作业:课外阅读《贝多芬传》

  《月光曲》优秀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并认识贝多芬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华和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钢琴奏鸣曲《月光曲》录音磁带,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听一段音乐(《月光曲奏鸣曲》第一乐章前四小节)说说听后感觉。

  2、学生介绍《月光奏鸣曲》。

  3、一起来了解《月光奏鸣曲》背后动人的故事。

  二、汇报预习

  1、生字:

  ⑴ 指名读字说部首,组词。

  ⑵ 正音:券、缕、陌。

  ⑶ 正形:

  券的形近字:卷、拳、眷、豢、誊。

  蜡的形近字:腊。

  幽的笔顺。

  粼、盲、瞎、茵的注意的部分。

  ⑷ 齐读生字。

  2、指名说主要内容。

  三、读中感悟,直奔重点

  1、自由读课文,哪几段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8、9、10 。)

  2、自主学习8、9、10三段,你读懂了什么?标记不明白的地方。

  3、四人小组讨论。

  4、汇报:

  ⑴ 为旋律是怎样的?应该怎样读?

  (弱──强。)

  指导读“忽然……”有气势,高昂。

  ⑵ 作者是怎样借助语言来表示音乐描述的意境的?

  (联想 。)

  画出联想的内容自由读。

  ⑶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实在的事物。)

  去掉联想的句子再读,这样好吗?

  ⑷ 练习对比读,体会联想内容的必要性。

  5、小结:

  作者正是通过对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的描写,通过对月光下大海的描写来表达音乐的内容、意境、感情,以具体的形象来展示音乐以景美写音乐美。我们再读,试背诵。

  《月光曲》优秀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环境、内容,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趣

  二、检查预习:1、作者2、字词

  三、展示目标

  四、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看朗读视频)

  1、概括内容

  2、谈感触最深的地方。

  (二)默读思考

  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

  2、为什么谈完一曲又弹一曲?

  (三)合作探究

  1、《月光曲》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一共几幅画面?(联想)

  2、体会朗读节奏,练习朗读。

  (四)欣赏名曲

  (五)评说人物

  五、作业:课外阅读《贝多芬传》

  《月光曲》优秀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气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配乐故事。

  (同学初步感知课文。)

  2、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月光曲

  同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引导同学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同学提出不同的问题。

  3、教师梳理问题,总结出问题。

  4、师让同学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提出读书要求:

  ⑴ 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考虑问题。

  ⑵ 课文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自身解决。

  ⑶ 在老师规定的时间把课文读能读熟。

  5、同学读课文并考虑问题

  6、同学课堂汇报交流,并自身解决问题。

  7、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并加入正确引导。

  三、重点段落分析

  1、教师置疑:

  贝多芬用音符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

  2、同学快速浏览全文,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并读一读。

  3、同学找出展现月光曲音乐内容的段落。

  4、同学小声读文,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和同桌先说说,哪些画面展现在你面前。

  6、同学点击网页,欣赏美景。

  7、用恰当的词语形容画面。

  8、同学配乐朗读,体会月光照下大海不同变化。

  (教师指导。)

  9、同学点击网页,欣赏月光曲。述说心情。

  10、教师总结,

  四、音乐欣赏

  1、同学点击网页,搜寻钢琴曲欣赏。

  2、生说感受,并把感受发布在网站的交流平台里。

  3、师小结。

【《月光曲》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月光曲优秀教案12-20

《月光曲》优秀教案08-14

《月光曲》优秀教案范文09-07

小学语文月光曲优秀教案04-12

《月光曲》的优秀教案设计11-30

月光曲优秀教案(精选26篇)05-13

《月光曲》优秀教案设计08-25

《月光曲》的教案10-31

《月光曲》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