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时间:2022-12-07 14:32:48 教案 我要投稿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通用5篇)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课前调查: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的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4.准备几种叶肉分化程度不同植物的叶片。

  教师:

  1.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

  2.准备课本Pll7进一步探究的第二个实验。

  3.5%的甘油溶液、新鲜幼嫩的蚕豆叶片。

  4.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5.用flash制作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

  1.练习徒手切片

  2.叶片的基本结构。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

  方案一: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方案二: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

  方案三:四人小组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讨论:“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巡回指导、提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

  二、组织讨论,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同学共同合作。

  引导学生讨论,学会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

  组织实验,参与学生讨论,对于发表独持见解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二、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方案一: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方案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组织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指导学生实验,点拨、引导学生。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

  方案一:

  1.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2.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首先,自己猜想“气孔开闭的机制”。然后在问题“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的引导下,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方案二:观看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讨论“当保卫细胞吸水(失水)时,气孔怎样变化?保卫细胞壁有什么特点?”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方案三: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幼嫩的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滴加5%的甘油溶液(质壁分离),气孔关闭。再滴加清水(质壁分离复原),气孔张开。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推理气孔开闭的机制。阅读课文,P114最后一段,进一步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按课本要求画图。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鼓励大胆猜想,及时地点拨、充分地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

  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

  教师解释甘油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的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

  3.练习绘图

  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按课本要求画图。

  方案一:四人小组根据问题“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讨论、交流、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方案二: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甲、乙两根枝条染色情况不同,为什么?”思考讨论“蒸腾作用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想一想,对植物体来说,蒸腾作用还有没有其他意义?”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方案一:观察图3-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的图表。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扮演““小老师”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方案二:观察图“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提示绘图的要求。

  组织讨论,鼓励交流,引导学生作出解释。

  演示实验(附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讨论归纳。

  引导观察、构建水循环图表。鼓励各组同学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讨论: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方案一:观看录像、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感受。进一步认识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校园风气。

  方案二:阅读课文(Pll6最后两段);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播放录像、展示资料,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引导讨论,鼓励发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附:(演示实验)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阳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条叶脉微红时,取出甲、乙两枝枝条,用清水洗净纵切两枝条,进行观察比较。(可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尝试画水循环图。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多个小组合作活动确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的思想。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去解释现象形成概念。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明显提高,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不高。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根、茎的结构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及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不了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实验

  课前准备实验:试管内放几株带叶绿萝,在试管内倒入少量水用油封住液面,标签纸表示初始水位。塑料袋套住植物后光照4-5小时,观察现象。

  展示学习目标

  小组代表课前准备实验。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桌面装置,写下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测来解释现象。

  活动2【活动】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

  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芹菜中的运输路径。

  引导学生通过横切和纵切等多种方式来观察红墨水走向。

  学生展示过后出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路径图。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水分的运输路径。

  小组讨论解释课前实验出现的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腾作用。

  活动3【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

  1.视频资料:为什么树荫底下温度更低而湿度更高呢?

  2.介绍杏仁桉树;100多米高的树,水是如何运送到叶片上的呢?

  参照课本113页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拉力学生较难得出的点,适当点拨。

  活动4【讲授】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玉米用水量表格”。

  问题1:其余的水占总体用水的百分之多少?

  问题2:一颗植物尚且如此大的蒸腾量,如果是一座森林,这些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出来的水对自然界又有什么意义?

  画图“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视频:保护森林

  活动5【测试】检测

  通过几个试题进行自我检测。

  活动6【作业】评价小结

  回顾本节课3个学习目标。

  试着说说这堂课你是收获是什么。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3)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

  教学难点:

  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

  序言:多媒体展示“山水风景如画”和“水分缺乏的非洲大陆”的比较,显示出水对生命非常重要,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水的良性循环。

  在水的循环中,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引入第 1 节)

  (一).情景导入:

  请大家看一组漫画(多媒体展示),学生就此图开展短暂讨论: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讨论后请学生尝试回答此问题。

  (二).实验探究及分析:

  1.请部分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有学生准备实验过程的录象)

  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总结分析:

  多叶: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少叶:试管中水位下降稍明显,袋内壁水珠较少。

  无叶: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2.提出问题: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实验(请学生上来):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

  现象:从上下表皮上冒出了气泡,且下表皮冒出的气泡多

  结论:水以气体形式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这就是蒸腾作用。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3.提出问题: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

  (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低倍镜观察叶表皮

  (3)画图

  总结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评价,对一些学生的实验失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叶表皮、气孔的结构。

  4.气孔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叶表皮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气孔的结构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较薄的外侧细胞壁容易伸长,引起整个保卫细胞向外侧弯曲,于是气孔就开放了;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整个细胞的体积缩小了。

  气孔的张开或闭合可以调节蒸腾量的大小使植物体内经常持着适量的水分。

  5.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并用一个FLASH动画演示

  讲述:科学家们测定,植物体因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量是惊人的。

  例如: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的水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则被蒸腾掉了。

  问题引入:“根吸收进来的水,绝大部分都散失掉了。这不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吗?”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让学生现场体会一:给每位学生分发酒精棉球,在手上涂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涂抹酒精的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酒精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

  意义1、蒸腾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受高温的伤害。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一部分热量的缘故。

  让学生现场体会二:(分发给每位学生半杯橙汁和吸管)我们用塑料管喝饮料时,如果嘴不用力吸,饮料能进入到口中吗?为什么?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不能。因为缺少使饮料沿着吸管上升的动力。

  意义2、蒸腾作用同样可以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里,这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了水分。

  感受:我们喝饮料时,吸入的不仅是水,还有溶入其中的无机盐、糖分等

  意义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这是因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收。导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种无机盐,所以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无机盐也随着上升,并且最终进入到叶片。

  (四).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FLASH动画)

  总结: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蒸汽的形式送入大气,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流如海洋湖泊,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作用再返回大气。

  (五).爱护植被,绿化家园

  1.请同学上台扮演主持人,播报昨日“新闻”:

  xxxx年,长江两岸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侵袭。调查表明,由于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5%下降为10%,长期的滥砍乱伐,毁坏了大片的生态保护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水变浑、河床升高是造成洪水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水循环有重要作用。

  2.算算账:一棵树的价值

  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教授德斯先生对一棵树算了两笔账:“一颗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那么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价值来计算,其价值却多得多。据粗略估算,一颗生长了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 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 500美元的蛋白质,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 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 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 250美元。将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是165 000美元了。

  3.保护自然遗产

  人类从森林古猿发展而来,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但到20世纪中叶,全球森林减至40亿公顷,至1980年仅有20亿公顷,人均森林面积为工业革命开始时的1/80。生态学家认为,森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遗产,20世纪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使这一宝贵资源受到“伤筋动骨”的损害。森林破坏带来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其他生态灾难。绿色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通过以上的活动,来增强同学们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反思

  课后学生反应,整个上课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而是同学们在“做”,不会开小差,思想很集中,上课的积极性很高,一改以往的“被动听课”为“积极主动的过程参与”,亲身经历的事情很难忘,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也就掌握得很牢。

  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思维。记得让学生喝饮料感受吸力时,有个学生说:“吹,也能把饮料吹到嘴巴里”。我当时感觉该生瞎扯,然后对他说:“那请你吹给我们看看”。学生说杯子里的不行,要密封的剩下半盒的。课后我按照他的说法做了一下,果然如此。吸,是减少口腔里的空气压力;吹,是增加饮料盒里的压力,都是造成压力差。所以,老师虽然年龄大,知道的、经历的不一定就多,师生间的学习是相互的。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

  2).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作用。

  2、能力目标:练习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装片,认识叶片的结构。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难点: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认识叶片的结构。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这里生有大量的。

  2、导管能自而运输,而筛管能自而运输。

  二、导入新课

  想象“假设没有水,一棵树会怎样?”一分钟后回答,那么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是什么呢?

  三、合作探究: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取一段带叶的茎,插进滴有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取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讨论完成: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是怎样的?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阅读p110-113,做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参照教材第112页图3-29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认识气孔并叶片的结构。

  2、阅读课本112页,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保卫细胞与它周围的细胞在结构上有何不同?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2)植物体散失水分的门户是 ,它的开闭由 控制。在白天和黑夜,它是怎样工作的呢?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观察课本113页图,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对照图讲一下生物圈的水循环吗?

  2、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3、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四、交流展示

  五、归航拾贝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由茎运输到叶,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保护绿色植物。

  六、达标测试

  1、P1141

  2、P1142

  3、P1143

  4、P1144

  5、我们给果树剪枝时,往往会发现从枝条的断面上渗出许多汁液,这主要是( )

  A、来自木质部导管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来自韧皮部筛管中的有机物

  C、来自韧皮部筛管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D、来自木质部导管中的有机物

  6、在茎的结构中,导管、筛管、形成层分别属于什么组织( )

  A、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输导组织 B、营养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输导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 D、分生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7、若将一段帯叶的鲜嫩幼茎浸入含有红墨水的水里,光照2—3小时后,取出幼茎横向切断并观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在上述操作中,采取光照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

  8、温带地区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的叶片会脱落。植物落叶的主要意义是( )

  A.减少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 B.减弱植物体自身的蒸腾作用

  C.使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能力加强 D.使植物体避免寒冷气流侵袭

  4、在移栽植物时,将无色塑料喷到植物的叶面上,结成一层二氧化碳、氧气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透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其原理是( )

  七、学习感悟: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篇5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位于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是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之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实验,介绍叶片的结构以及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蒸腾作用及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过程。最后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2、 教材地位:

  本章教材共分三节,三节课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首先从多个角度阐明水是绿色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接着介绍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本节内容则是对前两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为第六章《爱护植物 绿化祖国》埋下伏笔。

  3、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性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解释气孔的开闭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珍惜水源的意识。

  4、 教学重点及难点:

  解释气孔的开闭机制;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5、 课前准备:

  (1) 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 课前调查: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

  (3) 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二、说教法:

  根据教情和学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本节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蚕豆下表皮装片及CAI课件的使用,使得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2、 引导发现法: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课堂教学原则之一。引导发现法就是教师用已知的内容,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去发现未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课堂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营造平等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学法:

  人类已跨入现代文明的21世纪,新的世纪对人的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1、 实验探究法:

  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学习材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

  在学习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时,通过分组实验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

  3、 总结归纳法: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互动交流,归纳出蒸腾作用及水循环的过程。

  4、 发散思维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主渠道,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启发设疑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品质。

  此外,这节课还涉及到一些物理和化学知识,初一的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对抽象原理采用多媒体动画层层深入,练习设计突破了固有的模式,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问题意识,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挑战。下面具体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四、说程序

  1、 课前欣赏,激趣导入

  首先,我创设情景,通过一曲气势磅礴的《长江之歌》激发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求知。﹝示课件﹞

  正如歌中所唱,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长江用他母亲般的胸怀,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同时也滋润着祖国大地的绿色植被,那么同学们从这动人的旋律和美丽的图片中,能否悟出一个生物学道理呢?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诉说中,学生们感到一种震撼,一种共鸣,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唤起学生对绿色生命的热爱和探究之情,并且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自然界的水循环,真正达到情感教育和美育的双重目的。然后教师又提示学生:“长江流入东海之后,又到那里去了呢?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看下面一组数据﹝示课件)

  这是一株玉米一生中所需的水量,其中……在这里教师巧妙地设置问号,对学生质疑,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很容易答出这些水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了,那么要想知道植物怎样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还必须了解叶片的结构。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要点,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课堂活动。那就是——

  2、探究DIY, 互动你我他

  DIY是自己动手的英文缩写,这句话充分体现出新课标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由于课前同学们预习了实验操作的基本内容,因此我首先请同学们以二人小组为单位,练习徒手切片,﹙示课件﹚制做菠菜叶的横切面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在学生对叶片的基本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叶面的颜色总比叶背深?”学生带着疑问重新回到镜下世界去寻找答案,很快便发现靠近叶面的栅栏组织中叶绿体多而靠近叶背的海绵组织中叶绿体少,同时学生也会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许多问题,诸如“秋天的落叶为什么总是叶面向下而叶背朝上?清晨的露珠为什么能在叶面上滚来滚去?枫叶到了秋天为什么会变红?水分在叶中通过什么结构被输送?”等等。学生们兴趣大增,争先恐后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教师则给予准确提示,于是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过程达到了第一次高潮。(示课件)此时,教师又及时利用CAI课件出示叶片横切面的立体结构,并进行简单总结和反馈检测。

  接着,教师结合刚才展示的玉米需水量图表继续质疑“植物体内近99%的水分究竟通过叶片的什么结构蒸发到空气中?”引导学生将目光定格于叶片的表皮,由于临时装片中观察表皮中的保卫细胞及气孔很困难,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蚕豆叶下表皮永久装片,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学生很容易观察到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不但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并出示气孔的电镜下照片。关于气孔的开闭机制是本节课又一难点,于是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提出问题,及时点拨。如保卫细胞的形状如何?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当保卫细胞失水(吸水)时气孔怎样变化?我还设计了气孔开闭的FLASH动画,真实再现了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变化与气孔开闭的关系。那么保卫细胞的这种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呢?植物体内99%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设计了第二个课堂活动,那就是——

  3、你说我说,讨论交流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为什么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却凉爽湿润?由于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一定的准备,所以教师有意安排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同学根据课前亲手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至此,学生们对蒸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大大增加,课堂教学达到第二次高潮。最后在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教师通过CAI课件展示蒸腾作用的过程,并请同学上台发言。CAI课件的使用,使这部分知识由抽象变直观,化静为动,打通了学生因抽象思维造成的障碍,降低了学习难度,顺利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4、创编故事,拓展视野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蒸腾作用及水循环的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怎样把这些知识串联在一起真正地切入主题——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呢?我要求同学们当堂创编一个小故事并选派代表上台发言。“假如,你是土壤里的一滴水,请说出你经过绿色植物又回到土壤的旅游路线”学生们经过短暂的思维加工,沉醉于角色之中,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对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也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播放录象﹚紧接着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并启发学生“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认为这首诗有缺憾吗?不但阐明了水循环的过程,而且帮助学生树立坚持真理,不畏权威的信念。

  在这幅图中,红箭头表示海洋湖泊之水的循环流动,蓝小球表示绿色植物蒸腾作用散失之水。显然,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虽照样进行,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据科学家测算,某热带雨林的年降雨量为1950毫米,其中蒸腾水量就占了80﹪,约1570毫米。由此可见,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大大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并在优美的音乐中展示一组漫画以示森林的重要作用——森林是多种动植物生存的家园,它不但是一座绿色的水库,而且是一座天然的氧吧,它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5、知识拓展,渗透环境教育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热点之一,它对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保护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常言道: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环保教育及人文精神。

  ① 结合具体事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爱护植被的情感。

  这是98年的长江特大洪灾,

  这是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十年前和十年后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是我国从1978年开始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修建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树立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也彰显得淋漓尽致。

  ② 播放精美的公益广告,唤醒学生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在这里教师有意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又能为节水做些什么呢?同学们踊跃发言,节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鼓励学生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学的确有所用。

  ③ 结合媒体新闻,从人和自然唇齿相依的角度帮助学生学会关心环境,关心人类,了解世界…… 同时,教师将与本节课有关的网页链接于此,使意犹未尽的学生能够在课外尽情浏览。

  6、 创新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请你填空,创编故事”等学生对课本知识已当堂掌握,因此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我以两道开放性习题为载体,突破了教材的文本限制,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等科学素质,使得“课已尽而意无穷”。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选用了一首环保歌曲的歌词作为结束语,意在激励每一位同学保护森林,珍惜水源,对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果不再拥有清甜的山泉;如果不再拥有绿色的波澜;

  如果不再拥有小鸟的歌声;人类在这世界上多么孤单。

  谁愿看到洪水淹没家园;谁愿看到沙漠一望无边;

  谁愿看到大海不再蔚蓝;谁愿这世界寒冷没有温暖。

  我们同住一个家,同在蓝天下,

  伸出你的手我的手,把所有美丽还给自然……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相关文章:

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11-02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教学反思12-05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04-08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检测试题06-11

初一生物教案: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04-07

初一生物教案: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08-24

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07-04

生物圈中绿色植物试题06-11

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