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翻译赏析

时间:2022-09-08 14:26:42 古籍 我要投稿

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翻译赏析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是南宋初年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着力描绘岳阳楼周围景色;后四句承接前四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恨的感慨。纵观全诗,诗人俯仰今古,伤时感世,含蓄深远,气象浑厚,格调沉郁。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前言】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是宋陈与义的诗。本篇即为拗体律诗。如首联“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上句拗第六字为仄,下句第三、第四字亦拗作仄,故下句第五字用平声“堤”字救之。

  【注释】

  ①观:景象

  ②阴:水之南山之北,楼阴:楼的北边

  ③堤绵绵:形容堤坝很长

  ④乾坤万事:指天下事。暗指“靖康之变”

  ⑤集双鬓:苦恼而使双鬓变白。如犹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之意

  ⑥古昔:指古人

  ⑦风壮浪涌:形容长江之急,同时也指明自己已心潮起伏,有如波涛汹涌。茫然:懵然,不知所措

  【翻译】

  岳阳楼天下闻名,站在楼北向远处眺望,长江堤坝连绵不绝,壮丽景观尽收眼底。倚阑远眺,苍翠草木,连绵不绝伸展到偏远南方,可惜眼前的山河早已换了主人。我被贬官,在陈地呆了五年,亡国之痛,谪臣之恨,都表现在我早已变白的双鬓上了。

  【赏析】

  近体诗若用拗体,可增强气势。王嗣奭《杜臆》曾评杜甫拗体诗云:“愁起于心,真有一股郁戾不平之气,而因以拗语发之。公之拗体,大都如是。”一般,五言诗的第三字,七言诗第五字,属“诗眼”位置,若用平声字,音节乃响,足以增强气势。

  本篇即为拗体律诗。如首联“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上句拗第六字为仄,下句第三、第四字亦拗作仄,故下句第五字用平声“堤”字救之。

  本篇乃借写景寓情之作。“江湖异态阑干前”,暗寓“风景不殊,山河有异”之悲,“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是联既自伤身世,兼隐藏讽意。北宋末年,外患日亟,而朝廷内权争不息,遂令神州陆沉,实自取其咎。“臣子一谪今五年”,岂独“臣子”一人之恨哉。

  【创作背景】

  靖康元年(1126年)春,陈与义避乱邓州(今河南邓县),建炎二年(1128年)从邓州迁往岳州(今湖南岳阳),当时中原沦陷,宋室偏安于江南。诗人登岳阳楼,览物抒怀,感慨赋诗。之前作有《登岳阳楼》二首,故此诗题曰“再登”,此诗约作于是年十月。

  【诗人生平】

  祖籍京兆,因唐朝安史之乱,陈氏一族入蜀避难[2],定居眉州青神县(今四川眉山)。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曾祖陈希亮考中进士,走上仕途[3],迁居洛阳。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生于洛阳。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中上舍甲科进士。当上文林郎,授职开德府教授。3年后辞职回家。又两年,被重新任命为雍录。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陈与义母亲逝世,回汝州服丧。结识汝州知州葛胜仲。两年后,由葛胜仲举荐,任太学博士。后来又升任符宝郎,但不久被贬为陈留酒监。[4]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北宋灭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陈与义自陈留南迁避难,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夏,陈与义抵达南宋首都绍兴。改任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阁直学士身份知湖州,又召为给事中。后以显谟阁直学士身份任江州太平观提举。但是有的宰相不喜欢陈与义,就又把他召回,重新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5]

  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授参知政事。三月,和宋高宗一起到建康。后来因病,重新以资政殿学士身份知湖州。宋高宗十分关心他的身体,于是回临安改任洞霄宫提举。

  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1]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二翻译赏析04-19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03-27

陈与义的登岳阳楼11-28

陈与义古诗《登岳阳楼》09-03

陈与义登岳阳楼二首原文翻译注释赏析11-23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07-13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03-18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教案06-12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