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翻译赏析

时间:2022-04-05 11:39:19 古籍 我要投稿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翻译赏析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其主题是要求平定边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前言】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注释】

  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翻译】

  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介子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鉴赏】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拓展内容:李白的诗赏析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赏析:李白一生广泛游历,大部分时间都是客居他乡。李白好饮酒,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一碗酒就让他忘记了他乡与故乡分别,果然是大才子不同凡响。可见李白之爱酒,以及对兰陵美酒的赞美。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赏析:谢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谢眺是李白最喜欢的诗人之一,在诗中不仅一次提到过谢眺、小谢。

  中间四句写景如画,广为流传。“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唐诗近体》中说:“寒”字、“老”宇,实字活用,是炼宇法。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这首诗很安静、很有境界,还很有禅意。前两句,一个“尽”,一个“闲”,虽是写鸟、写云,也是在写诗人的心境。“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不厌这句很妙,山怎么能看人,又怎能做到不厌。恐怕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吧。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这也是千古名诗。第一句写一断一开,奠定了整首诗大气磅礴的风格,是大手笔;而且这两个字赋予风景一种动态感,非常妙。

  船本是动的,而山本是不懂的,第三句一个“出”字,写活了两岸青山,似有无限情义。整首诗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又妙用几个动词,真不愧诗仙之称谓。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代言体的诗,是李白借一闺中女子口吻写的。这首诗写的就是很平常的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但李白抓住关键细节,化腐朽为神奇。

  语言非常干净,但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最后两句,随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泄露整个主题,引人无限遐想。可见诗人的.洞察力。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赏析:李白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剑客。此诗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全诗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赏析:这首诗也能看出李白的天才。大家可以同《琵琶行》中描写琵琶的诗句比较一下,李白这里描写琴声和《琵琶行》中的琵琶声,不是一个风格。李白这里用四句诗二十个字,写出了琴声之妙。读完这四句,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被琴声“吸引”,想象着到底是怎样美妙的声音。

  万壑松、洗流水,这六个字最妙。

  清平调词(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赏析:这是李白受李隆基之命,写的赞美杨玉环的诗,共有三首,这是其三。重要的是李白写这三首诗完全是临场发挥,可见其才高。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自然流畅,感人肺腑。

  长相思·其三

  美人在时花满堂,

  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

  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

  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

  白露点青苔。

  赏析:李白写的《长相思》也有三首,此为其三。“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一般人作诗都会回避这种“重复”的状况,两个美人在相连的两句里,不好处理。李白偏偏能妙笔生花,“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也是如此。这在英国诗歌里“头韵”的方法类似。

  最后两句很美,“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情与景妙合无垠,水乳交融。一片相思之情全都融合在了这“黄叶落,白露点青苔”的景致里。白露点青苔,有的版本作白露湿青苔,点比湿更能引起想象,更活泼,一个点,将露珠写活了,露珠有了人的情志,在那里孤独地滴滴答答点着青苔,妙绝!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王昌龄《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12-28

王昌龄 《塞下曲》全诗翻译及赏析12-29

李白塞下曲·白马黄金塞翻译及赏析09-08

塞下曲_王昌龄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赏析02-16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03-09

塞下曲六首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塞下曲四首_王昌龄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3

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赏析11-01

《沁园春·雪》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