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惜谷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3-10-17 11:21:23 博耿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陶侃惜谷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侃惜谷》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特点。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陶侃惜谷原文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

  ⑴尝:曾经。

  ⑵持:拿着。

  ⑶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指干什么。

  ⑷云:说。

  ⑸聊:姑且。

  ⑹耳:罢了。

  ⑺汝:你

  ⑻不田:不种田。田:名词作动词,种田。

  ⑼贼:毁害,毁坏,损害,伤害。

  ⑽执:抓住。

  ⑾鞭:名词作动词,抽打。

  ⑿是以:因此。

  ⒀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业肯下苦力。

  ⒁给:富裕,足,丰足。

  ⒂足:足够。

  ⒃聊取之耳:随便取来玩玩罢了。

  ⒄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种田。

  ⒅戏贼人稻:为了游戏破坏农民的庄稼。

  【翻译】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姑且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了,还随意戏弄别人的庄稼!”陶侃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赏析】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

  陶侃尝

  (1)出游,见人持

  (2)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3)?”人云:“行道所见,聊

  (4)取之耳

  (5)。”侃大怒诘曰:“汝

  (6)既不田

  (7),而戏贼

  (8)人稻!”执

  (9)而鞭

  (10)之。是以

  (11)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12)。(《晋书·陶侃传》)

  译文

  陶侃曾经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十分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拿鞭子抽他。(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对农副业肯下苦力,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释

  (1)尝:曾经。

  (2)持:拿着。

  (3)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指干什么。

  (4) 聊:姑且。

  (5) 耳:罢了。

  (6) 汝:你.

  (7)田:名词作动词,种田。

  (8) 贼:损害,伤害。

  (9) 执:捉拿。

  (10) 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11) 是以:因此。

  (12)足:丰衣足食。

  哲理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特点。

  陶侃家境贫寒仕途艰难

  陶侃(259—334.7.30),字士行,汉族,原籍东晋鄱阳郡(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人,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东晋著名的军事家。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其父陶丹,是吴国的边将,官至扬武将军。扬武,系杂号,地位不高。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xx之余”,江东士族在xx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像陶侃这样。陶侃曾被人骂为“溪狗”,史书上也说他“俗异诸华”。余嘉锡先生对此曾专门有过讨论,云:“南朝士夫呼江右人为傒狗,犹之呼北人为伧父,皆轻诋之辞”,又云:“永嘉丧乱,幽、冀、青、并、兖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淮,亦有过江者……吴人薄之,亦呼‘伧楚’。别目九江、豫章诸楚人谓‘傒’。”

  陶侃少年时因父早亡,家境竟至“酷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湛氏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湛氏截发换得酒肴,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终于备得一桌“精食”。次日,范逵上路,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陶侃也倾心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众僚属皆面有难色。陶侃独请行,“众咸服其义”。有了这样的关系,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份,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元康xx(291),惠帝后贾南风发动x,独掌大权。这是“八王之乱”的开始。由于xx的贾模、张华尽心尽力,此后的七、八年间朝野安静,没有什么大的xx。

  大约在296年,陶侃来到了洛阳。当时的洛阳,经过几十年的修复、重建,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但是,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xx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自惠帝即位后,更是“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凌物。忠贤绝路,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这种情况下,名流士族们谁还去理睬被中原人瞧不起的江南小人物陶侃呢?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份的人,没有权门当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因此,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但张华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几次求见,“每往,神无忤色”。终于在张华的推荐下当上郎中。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伏波将军孙秀以xx之庶,府望不显,xx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官,召为舍人。”陶侃虽然得到一介官职,他的出身,以及与x不同的相貌,依然为洛阳的达官贵人所轻视。有一次,他与同州里的豫章国郎中令杨晫同车去见中书郎南人顾荣。途中与吏部郎温雅相遇。温雅问杨晫:“奈何与小人同载?”名士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有人推荐陶侃,竟然也遭到非议。

  陶侃在洛阳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这期间,xx的内乱愈演愈烈。永康xx(300),赵王伦废贾后。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xx。xx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xx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xx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又因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适经朋友推荐,他得补任武冈县令。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陶侃打点行装,匆匆上路了。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他想起自己奋斗经营多年,竟然只落得到距xx中心远而又远的小县当县令的地步,其心情可想而知。

  陶侃到任后,与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他遂弃官回家。以后又当过郡小中正。如果不是晋末江南的xx给他以侪身戎旅的机会,恐怕他终生也只能当个县令之类的小官。

【陶侃惜谷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陶侃惜谷原文及翻译11-03

《陶侃惜谷》阅读答案及翻译06-15

陶侃惜谷文言文及译文10-05

《晋书·陶侃列传》原文阅读及翻译09-28

惜誓原文翻译及赏析11-04

世说新语《陶侃留客》原文及翻译08-28

《惜春词》原文、翻译及赏析02-04

惜春词原文翻译及赏析08-20

《陶者》原文翻译及赏析11-12

《陶者》原文、翻译及赏析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