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4-03-21 08:09:55 博耿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练习题,学习需要做题,是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掌握知识点!同时做题还可以巩固你对知识点的运用!什么样的习题才是科学规范的习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席书,字文同,遂宁人。弘治三年进士。入为工部主事,移户部,进员外郎。

  十六年,云南昼晦地震,命侍郎樊莹巡视,奏黜监司以下三百余人。书上疏言:“灾异系朝廷,不系云南。如人元气内损,然后疮疡发四肢。朝廷,元气也;云南,四 肢也,岂可舍致毒之源,专治四肢之末?今内府供应数倍于往年,冗食官数千,织造频烦,赏赉逾度;皇亲夺民田,宦官增遣不已;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今樊莹职巡察,不能劾戚畹、大臣,独考黜云南官吏,舍本而治末。乞陛下以臣所言弊政,一切厘革。他大害当祛,大政当举者,悉令所司条奏而兴革之。”时不能用。

  武宗时,历河南佥事、贵州提学副使。时王守仁谪龙场驿丞,书择州县子弟,延守仁教之,士始知学。屡迁福建左布政使。宁王宸濠反,急募兵二万讨之。至则贼已 平,乃返。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中官李镇、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书疏发之。嘉靖元年改南京兵部右侍郎。江南北大饥,奉命振江北。令州县十里 一厂,煮糜哺之,全活无算。

  大同军变,杀巡抚张文锦,毁总兵官江桓印,而出故帅硃振于狱,令代桓。帝因而命之,谕礼部铸新印。书持不可,请讨之,□政府忤。时执政者费宏、石珤、贾咏,书心弗善也,乃力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且曰:“今诸大臣皆中材,无足与计天下事。定乱济时,非守仁不可。”帝曰:“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守仁迄不获柄用。

  书以议礼受帝知,倚为亲臣,虽诸辅臣莫敢望。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屡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其后疾笃,请益力,诏加武英殿大学士,赐第京师,支俸如故。甫闻命□卒。赠太傅,谥文襄。

  书 遇事敢为,性颇偏愎。初,长沙人李鉴为盗,知府宋卿论之死。书方巡抚湖广,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帝遣大臣按,不如书言。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 再讯。书遂言:“臣以议礼犯众怒,故刑官率右卿而重鉴罪,请敕法司辨雪。”及法司谳上无异词,帝重违书意,特减鉴死遣戍。其他庇陈洸,排费宏,率恣行私 意,为时论所斥。

  (选自《明史》,有删改)

  【译文】

  席书,字文同,四川遂宁人。弘治三年(1490)考取进士。进入朝中担任工部主事,后来调到户部,晋升为员外郎。

  十六年,云南发生日食、地震,朝廷命令侍郎樊莹前往视察,经奏准罢免了三百多名监司以下的官吏。席书上书说:“灾异的来由和朝廷有关联,和云南自己没有关系,就如同人的元气在体内受到损害,然后四肢才长出疮疤一样。朝廷就是元气,云南就是四肢。怎么能撇开生成毒气的根源不管而专门去医治四肢上的小毛病呢?现在内府所要求的供应量比往年大了几倍,吃闲饭的冗官有几千人,织造的事情频繁地烦扰百姓,各种赏赐超越了应有的限量;皇亲吞并百姓的田地,宦官又不停地派出为官;贤能的大臣闲住在家不加委任,因谏诤被贬的下级官员也未予复职。灾异给我们的警告偶然在云南出现,想拿远方的地方官吏来抵罪,这是什么道理呢?现在樊莹担任巡察,没能力弹劾外戚和大臣,却去考核、罢免云南的地方官吏,真是舍本治末。我请求陛下把我所说的这些弊端全部予以革除!其他有什么大的弊端应当革除的,或是有什么大事应该举办的,命令各有关部门列举上奏,该举办的举办,该革除的革除。”当时孝宗没有采用他的主张。

  武宗时,席书先后担任过河南佥事、贵州提学副使。当时王守仁被贬任龙场驿丞,席书选取州县子弟,请守仁教育他们,由此这个地方的年青人才懂得学习学问。经几次升迁,他又做了福建左布政使。宁王宸濠造反时,他紧急召募了二万士兵前往讨伐。到江西时反贼已被平定,他于是返回去了。不久,凭右副都御史的名义前往巡察安抚湖广。宦官李镇、张旸假借进贡和御用食盐的名义搜括了十余万钱财,席书上书揭发了他们。嘉靖元年(1522),他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那年长江南北大闹饥荒,他奉命到江北赈济灾民,命令各州县每十里设一个难民篷,煮稀粥供应难民,使无数人得以生存。

  大同发生兵变,杀死了巡抚张文锦,毁坏了总兵官江桓的大印,从监狱中放出原先的将领硃振,让他代替江桓。世宗(迁就叛乱士兵)就此任命硃振做总兵官,指示礼部铸造新印。席书坚持反对意见,请求讨伐他,与内阁(大臣)发生冲突。当时掌管朝政的阁员是费宏、石王缶、贾泳,席书心里不喜欢他们,于是极力推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并且说:“现在朝中的大臣都才能平平,不能和陛下共商国家大事。平定天下祸乱,挽救时局,非用王守仁不可。”世宗说:“席书作为大臣,应当提出远大的谋略和我一起渡过现在的难关,怎么能以才能一般来推托自己的责任呢?”王守仁始终没能得到重用。

  席书因为讨论“大礼”一事受到世宗信任,成为依赖的亲近的大臣,即使几个内阁大臣也没法和他攀比,后来席书得病后不能处理公事,举荐罗钦顺接替自己。多次上书请求退休,世宗总是安慰、挽留他,不准他退休。后来病重,更加坚决要求退休,世宗传令给他加官武英殿大学士,在京城赏他一处住宅,并且和(生病前)在任时一样支取官俸。席书刚刚接到这个命令就死掉了。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号文襄。

  席书遇事敢作敢为,但性情很偏激执拗。早先,长沙人李鉴做了偷盗之事,知府宋卿判他死刑。席书当时正巡察安抚湖广,揭发了宋卿贪赃收贿的事,于是上书弹劾宋卿有意把李鉴定为死罪。世宗派大臣下去考查,并不像席书所说的那样。当时席书已经进京并受到世宗宠信,于是就命令把李鉴逮来京城再次审讯。席书这时上书说:“我因为讨论‘大礼’一事触犯了大家的怒火,所以刑官们都偏向宋卿,把李鉴的罪加重惩办,请陛下传令要法司审问后给他昭雪。”等法司审讯后报上情况,和当初并无不同,世宗很不同意席书的意见,但还是把李鉴特别减免死刑,发配充军了事。其他如包庇陈洸,排挤费宏等,席书都无所顾忌地按自己的意志做事,受到当时舆论的指责。

  【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6-9小题。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书持不可,请讨之,□政府忤

  ②甫闻命□卒

  ③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

  ④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

  A.①则 ②以 ③因 ④乃 B.①与 ②而 ③因 ④乃

  C.①则 ②而 ③为 ④以 D.①与 ②且 ③为 ④因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B.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C.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D.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南发生日食、地震后,侍郎樊莹前往视察,经奏准罢免了朝廷内外三百多名监司以下的官吏。

  B.嘉靖时期闹饥荒,席书奉命到长江以北赈济灾民,命令各州县每十里设一个难民篷煮稀粥来供应难民,能够保全自己活下来的人不计算在内。

  C.席书生病后多次上书请求退休,世宗没有准许。后来世宗还给他加官武英殿大学士,在京城赏赐他一处住宅,并且让他和从前一样支取官俸。

  D.知府宋卿判李鉴死刑属于量刑过重,所以世宗免除了李鉴的死刑,改判为发配充军。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4分)

  ②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席书“遇事敢为”的两个事例。(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案:

  6.B(①与:介词,同、和;②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就;③因:连词,于是、就 ;④乃:连词,于是,就)

  7.B(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8.C(A.罢免的是云南地方官吏;B.“全活无算”意思是保全活下来的人无法计算;D.不是因为量刑过重,而是席书从中作梗起了作用。)

  9.(1)【文言翻译】

  ①席书担任大臣,应当提出远大的谋略,一起渡过现在的难关,怎么能拿中等才能来推托呢?(抒:表达、提出、献出;济:渡过、挽救;诿:推托、推诿;各1分。大意1分。“为”可译为是、作为、担任;“济时艰”也可译为挽救艰难的时局。)

  ②后来席书生病不能处理事务,举荐罗钦顺接替自己。(视事:到职办公、处理事务、履行职责等;自代:接替或代替自己,宾语前置;各1分。大意1分。)

  (2)【信息筛选】

  ①反对在云南发生日食、地震之后只处理地方官员,主张在朝廷内部兴利除弊。

  ②宁王宸濠造反时,他紧急召募了二万士兵前往讨伐。

  ③上书揭发李镇、张旸假借进贡和御用食盐的名义搜括钱财。

  ④反对世宗迁就叛乱士兵任命硃振做总兵官,并与内阁大臣发生冲突。

  ⑤不喜欢当时的阁员,极力推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

  【习题及答案】

  李材,字孟诚,丰城人。举进士,授刑部主事。自以学未成,乞假归。访唐枢等,与问难。隆庆中还朝。由兵部郎中稍迁广东佥事。会奸人引倭自黄山间道溃而东。材声言大军数道至以疑贼,而返故道迎击,尽杀之。录功,进副使。

  万历初,张居正柄国,不悦材,遂引疾去。居正卒,起官山东。寻迁云南洱海参政,备兵金腾。金腾地接缅甸,而孟养、蛮莫两土司介其间, 叛服不常。缅部目曰大曩长、曰散夺者,率数千人据其地。材谓不收两土司无以制缅, 遣人招两土司来归,而间讨抗命夷阿坡。居顷之,缅遣兵争蛮莫,材合两土司兵败缅众, 杀大曩长,逐散夺去。缅帅莽应里益兵至孟养,复击沈其舟,斩其将一人,乃退。亡何,缅人驱象阵大举复仇。材与孟养兵会遮浪,迎击之。贼大败。巡抚刘世曾以大捷闻,诏令覆勘。

  材好讲学,遣部卒供生徒役,卒多怨。又徇诸生请,改参将公署为学宫。参将米万春讽门卒梅林等大噪,驰入城,纵囚毁诸生庐。居二日,万春胁材更军中不便十二事,令上疏归罪副使丁惟宁,材隐忍从之。 惟宁责数万春,万春欲杀惟宁,跳而免,材遂复劾惟宁激变。诏材还籍候勘。时十五年十一月也。而材又以云南事被讦,遂获重谴。初,有诏勘征缅功,御史苏酂言斩馘不及千,破城拓地皆无验,材等虚张功伐。帝怒,逮下诏狱。大学士申时行等数为解,给事中唐尧钦等亦 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奏报偶虚,坐以死,假令尽虚无实,掩罪为功,何以罪之?设不幸失城池,全军不返,又何以罪之?帝皆不听。

  亡何,孟养使入贡,具言缅人侵轶,天朝救援,破敌有状,闻典兵者在狱,众皆流涕。而楚雄士民阎世祥等亦相率诣阙讼冤。帝意乃稍解,命再勘。勘至,材罪不掩功。 大学士王锡爵等再疏为言,帝故迟之,至二十一年四月,始命戍镇海卫。材所至,辄聚徒讲学,学者称见罗先生。 (节选《明史》)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兵部侍郎中稍迁广东佥事 稍:逐渐

  B.缅帅莽应里益兵至孟养 益:增加

  C.又徇诸生请 徇:顺从

  D.闻典兵者在狱 典:关押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李材文才武略的一组是(3分)

  ① 材谓不收两土司无以制缅 ② 材与孟养兵会遮浪 ③ 改参将公署为学宫

  ④ 令上疏归罪副使丁惟宁,材隐忍从之 ⑤ 天朝救援,破敌有状

  ⑥ 材所至,辄聚徒讲学,学者称见罗先生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材一心向学,尽管考取了进士,当上了官,但他仍然十分虚心,不满足于现有的学问,于是请假回乡,拜师求学,质疑问难。

  B.李材功勋卓著,任广东佥事期间曾全歼倭寇,做洱海参政时又多次联合当地的土司,打败缅甸的军队,甚至击破缅军复仇的象阵。

  C.李材仕途坎坷:万历初,因得罪张居正而被罢官;十五年因弹劾丁维宁而被迫回乡候审;后又因云南之事而遭重贬直至下狱。

  D.李材的遭遇获得不少人的同情。大学时申时行多次为他说情,给事中唐尧钦等也仗义执言,而云南吏民更是为他流泪,替他喊冤。明史·卢象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孙承宗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王守仁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陶安,字主敬,当涂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杨维桢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赵豫,字定素,安肃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叶向高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宋晟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申时行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冯恩, 字子仁, 松江华亭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沈束,字宗安,会稽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郭应聘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费聚,字子英,五河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罗通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郭成,四川叙南卫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程信,字彦实(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况钟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时勉 名懋,以字行(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秦良玉传 阅读答案翻译明史 于谦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 马文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明史 金濂传 阅读答案明史 海瑞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材声言大军数道至以疑贼,而返故道迎击,尽杀之。

  (2)奏报偶虚,坐以死,假令尽虚无实,掩罪为功,何以罪之?

  参考答案

  1.D

  2.A

  3.C

  4.(1)李材扬言大军从几路到来从而使倭寇疑虑,却返回旧道迎击,消灭了全部倭寇。

  (2)奏章偶尔有些虚夸,就定为死罪,假使奏章全是假的没有真的,掩饰罪过夸为功绩,又拿什么给他定罪呢?

  【译文】

  李材,字孟诚,非城人,尚书李遂的儿子。嘉靖四十一年考中进士,被授刑部主事一职。一直随邹守益讲学。但自觉学识不足,请假归家。期间拜访了唐枢、王畿、钱德洪等人,向他们请教难题。隆庆年间还朝(述职),不久后由兵部郎中升迁为广东佥事。当时以罗旁为贼首的匪患猖獗,李材在周高山袭击并大败了他们,并设兵营防守。贼众在新会境内有三个据点,李材调副总兵梁守愚和游击(官职)王瑞分别从恩平和德庆进攻,自己则设兵于肇庆中路,半夜杀敌500余名,摧毁贼人房屋千余间,罄尽土地,招募人员耕作。不久,5000倭寇攻陷电白(地名),大肆掠夺后逃跑,李材追缴,在石城击败倭贼,又在海口设下埋伏,等倭寇逃遁时又大败他们,救回了被抢夺的妇女3000多人。赶上有奸人引着倭寇从黄山间道(地名)向东溃逃,李材故意散布有数路大军即将到达的言论来迷惑倭寇,而自己又返回旧路迎击倭贼,全歼了他们。又追缴雷州的倭寇直到英利这个地方,贼人尽数逃散,贼匪渠许恩在阳江投降。朝廷表功,升李材为副使。

  万历年初,张居正把持朝政,不喜李材。李材于是托病辞官。张居正死后,在山东从新做官,因才华出众被调至辽东开原。不久升为云南洱海参政,晋升为按察使,在金腾设兵驻扎。金腾靠近缅甸,两地之间有孟养、蛮莫两土司,时而服从李材,时而叛乱。缅甸一方首领名叫大曩长、散夺,率领几千人占据了土司的地盘。李材说,不收复两土司,就无法制止缅人。派人招降土司来投奔李材,期间讨伐抗命不降的夷人阿坡。过了一段时间,缅甸发兵与蛮莫相争,李材和两土司合力大败缅人,杀掉了大曩长,逐跑散夺。缅方主帅莽应里在孟养增兵,李材再次攻击缅军,击沉他们的船舶,斩杀缅方将领一名,缅甸于是退兵。有名为猛密的人,地宅均在缅甸境内(可理解为祖籍缅境),多次被缅侵略掠夺,于是全族都搬迁了过来。有司(官吏)将他们安置在户碗。此时缅甸敌人势力减弱,李材资助他们,让他们回到了故土。不久,缅人驱动大象结成阵势,大举复仇,两名土司报告事情紧急,请求援助。李材派遣游击刘天俸率领把总寇崇德等人出发,挟威直逼缅甸,渡金沙江与孟养士兵在遮浪回合,迎击缅方。大败缅甸,擒获绣衣将领三人。巡抚刘世曾,总兵沐昌祚听闻此大捷,诏令上表请功。不久(未上,上可译为远,久远),李材已被提拔为右右佥都御史,安抚治理郧阳(或译为郧阳抚治,抚治为官职)。

  李材喜好讲学,派遣兵卒做学生的仆人,兵卒多有怨言。又答应学生们的请求,将参将公署改为学馆。参将米万春讥讽门卒梅林等人太吵,驱马入城,放任囚犯毁坏学生居所,直奔军营大门而去,挟赏银4000,气势汹汹不依不饶。(居可译休息)休息两天后,米万春罗织李材在军中所做的12条于他不利的事件(不便可译不利),要求李材向上级提交报告,将罪名归于副使丁惟宁、知府沈鈇等人。李材隐忍听从了他的命令。丁惟宁责备米万春,米万春欲杀惟宁,惟宁逃跑而免遭杀害。李材于是重新审查惟宁的突变。皇帝下诏给鈇(人名)等官,惟宁官降三级,李材发还籍贯所在地候审。明史·卢象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孙承宗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王守仁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陶安,字主敬,当涂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杨维桢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赵豫,字定素,安肃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叶向高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宋晟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申时行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冯恩, 字子仁, 松江华亭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沈束,字宗安,会稽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郭应聘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费聚,字子英,五河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罗通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郭成,四川叙南卫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程信,字彦实(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况钟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时勉 名懋,以字行(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秦良玉传 阅读答案翻译明史 于谦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 马文升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明史 金濂传 阅读答案明史 海瑞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当时是十五年十一月,御史杨绍程判断军营激变以米万春为首,应治罪。大学时申时行包庇米万春,置之不理,不久就将米万春调往天津好地方去了。李材又因云南的事被攻讦,被重责。最初,诏令审查李材征讨缅甸的功绩,巡按御史苏赞阝说李材杀敌不到千名,破城开拓也无效果,猛密之地还被缅甸占据,李材、刘天俸夸大功劳,副使陈严之与他们互相附和,应一并治罪。皇帝震怒,削除刘世曾的官籍,罚没沐昌祚一年俸禄。材、严之、天俸均被逮捕入狱。刑部尚书李世达、左都御史吴时来、大理少卿李栋等人,认为李材、天俸应当服劳役,严之应该降职。皇帝不高兴,剥夺郎中、御史、寺正等诸位大臣的俸禄,典诏狱李登云等人也被免职。皇帝拟定改判流放戍边,但特别下令定李材、刘天俸死罪,严之除去名籍。大学士时行等人多次为他们劝解,给事中唐尧钦等人也说:李材以蛮夷的力量攻打蛮夷,功劳不容泯灭。上奏请功时偶尔虚报,就定为死罪,那么假设每次都是虚报,没有一次是真实的,将罪责掩饰为功劳,那该如何定罪呢?又假设不幸丢失了城池,全军覆没,又该如何定罪呢?皇帝统统不听劝解。(李材等人)被囚禁5年,朝廷认为应该释放的人达到了50多人。后来(已译后来,过些时候),天俸因善于使用火器而被释放,要求戴罪立功。时行等人继续为李材申请,都未获准减刑。

  不久,孟养土司的使者上贡朝廷,都说到缅甸人侵略的事情,天朝救援,破敌之事有依有据,听闻不公正地将将士们关在监狱里,使者们都流泪不已。而且楚雄士民阎世祥等人也相约到皇宫为李材诸人鸣冤。皇帝冷酷的心意稍微融化,命令再次核查。核验中查到,李材的罪过掩盖不了他的功绩。大学士王锡爵等人再上疏为李材进言,皇帝故意拖延,到二十一年四月,材命令李材戍边镇海卫。

【明史原文译文与习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明史》原文及译文解析09-26

《明史》原文赏析及译文07-25

节选明史原文及译文解析09-27

《明史·叶盛传》原文及译文10-02

关于《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09-24

明史潘蕃传原文及译文10-02

明史·列传十二原文及译文解析09-27

《明史吴良传》原文答案及译文09-27

《明史·陈瑄传》原文及译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