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春》评课稿

时间:2022-08-22 12:48:45 稿件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春》评课稿(通用6篇)

  《春》这篇课文想必很多人都学过,那么有关七年级语文《春》评课稿哪里有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春》评课稿,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七年级语文《春》评课稿(通用6篇)

  七年级语文《春》评课稿 篇1

  1.胡老师作为新老师,刚上讲台,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完整地完成了此次公开课。整体上课的脉络清楚,以朗读为主,把握了《春》作为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的特点,以读为抓手,引导学生体味春天之美,把握作者描写的方法。胡老师可能是有点紧张,但神态自若,语言清晰,举止大方。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第一次上公开课,什么情况的都有,能这样,已经不错了!

  2.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以读的主要方法是科学的。但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即“如何读?”我个人认为,读的方法如果运用的不好,就会使整堂显得呆板平叙,很难有亮点或高潮。如果运用得当,也是也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首先要注意的形式性。可以单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整体读、老师读,听配乐读,也可局部读、整体读。尽量形式多一些。

  其次要注意每一次读的目的性,即每一次叫学生来读,老师一定要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是让学生解决生字词,可以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也可以是让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总之,不可盲目叫学生,甚至是用读要打发时间。

  再次要注意读的反馈与点评。学生读的好,老师要讲出好在哪里,甚至可以让这个学生把读得特别好的地方再读一遍,让其它同学感觉一下。学生读的不好,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点评,可以老师自己点评,甚至老师范读一下。

  如果我来设计,可能会这样:

  1.让一个学生(成绩差一点的)读全文,解决字词、课文主要内容问题。

  2.让一个学生来读重点要讲的一段,读完后提问:写了什么对象?所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修辞)去写的?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老师可以多讲一些。再让学生用相关的修辞造句。讲完这一段后,再让一部分学生来读,回味一下。3.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春风图、春雨图之类的来讲读,读出感情,让学生自己来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当然文章千般教,每人方法异。但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要抓住一个基本线:“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表达什么情感”。老师都要思考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明白。

  七年级语文《春》评课稿 篇2

  授课人:蒋xx评课人:韩xx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此文结构清晰,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受到美的熏陶。蒋海峡老师这节课上的很成功。突出特点如下:

  一 整体入手,统揽全篇。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整体。从整体把握课文是语文新课标的明确要求。蒋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她不是逐词、逐句、逐段的讲授,而是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用适当的问题导语,把课文整体贯穿起来。课文主要写《春》的哪些季节的景色?都是怎样描写的?每个季节都抓住哪些景物?

  二 环节清晰,过渡自然。

  每一步蒋老师都用语言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上,先整体感知,让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描写哪些季节的景物?整体把握了课文的方向。

  三 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她运用多种方式去读:朗读、默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重点的句子反复读······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春的可爱,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 发展语言,培养能力。

  她的教学语言十分规范,而且能够随时纠正学生语言的错误,训练学生说通顺句子的能力,用许多词语说句子,强调用概括的语言说句子。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提高。

  五 注重启发,体现主导。

  老师指导学生课文每段都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许多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感悟而获得的',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蒋老师的这节课优点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也有美中不足之处。1、课文中出现的诗句,没有解释。2、文章中的修辞方法指导较少,应该对这一知识点多训练,为以后作文打基础。

  七年级语文《春》评课稿 篇3

  何为一堂好的语文课,我认为好的语文课就是能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点,就是一堂好课。 今天,聆听了两位老师讲授朱自清的《春》后,我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说说我听完这节课后的感受。

  1、教师教态自然,基本功扎实。

  整个课的过程流畅自然,这所有的一切体现了执教者对课堂的把握能力。

  2、师生沟通自然、亲切。

  我们说“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李老师不论是提问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很自然地和学生沟通、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其实关注就是欣赏)。比如学生在顷情诵读时,老师总是很亲切的给与引导:“……你觉得这句该怎么读呢?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达到很好的教学助长的效果。这就是有效的沟通,自然的沟通。

  3、课堂气氛活跃,寓教于乐

  在整节课中,李老师的表情没有任何做作与装饰,为教学活动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除此之外本堂课上李老师还做到了让,使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了这堂课,并有所收获和感悟。整堂课下来,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可以说,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是愉快的。愉快的学习心境在45分钟内持久保持着。学生那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整堂课上,能够持续地保持着,并和教师不断激起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和老师都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对《春》一文的感悟更是有了新的认识。

  4、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步步设疑是学生思考的台阶,学生通过自身的朗读和自我的思考,渐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品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感悟。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注重朗读,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或是为了朗读而朗读,或是朗读走过场,或是只注重朗读的技巧的指导等,这样的朗读教学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的。而真正的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而在李老师的这堂课中,她做到了,她首先以多媒体范读的方式将引领同学们走进了一个生机勃勃、春回大地的“春”的世界,接下来又以自读的方式让同学对课文进一步的进行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品读、赏析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在此环节中加入了对比朗读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此外也使学生们在同学与同学上朗读的差异上碰撞出了知识的火花,使学生进而领悟作品的情感,使某种体验和感知更加的深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6、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在这篇课文中可感可学实在是很多,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只能择其精要感悟。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学会感动,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情感。本文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上所指出的六点使我个人对本堂课的亮点的看法,如果说本堂课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就是课堂中问题的设置不是太明了,学生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些迷茫,如“大家看了这三个字,能感受到什么?”当老师问道这个题目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因为学生当时对这个题目不是很明白,所以才导致这样情景的出现。所以建议在备课过程中关于问题设计方面要多花些时间,让题目更明确、更完整、更系统。

  除此之外就是在让学生朗读课文中,李老师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有感情的去朗读,一个学生朗读好,另外的学生来读……这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自己的理解有所尊重,达到了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但是在此环节上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所以导致在最后并没有完成计划中的内容,这里建议李老师在几个学生朗读好的基础上,找出他们的不足并加以指导或范读,这样就会让学生很快的对文章的情感把握住。

  总之,本堂课无论在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还是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说,这节课都不失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但是也许是因为学生在整堂课上表现的太活跃了,所以在时间把握上不是太好,但这并不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谢谢!

  七年级语文《春》评课稿 篇4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我自中学时期开始学习这篇文章直到今日仍然记忆犹新。朱自清先生用充满“诗意”性的感知语言,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阐述,抓住了春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口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时,学习和借鉴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授课之前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共同朗读课文,在熟读基础上进行课文的学习,进而要求学生对全文进行背诵。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如下:

  1.引导学生欣赏“春草图”。

  2.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3.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4.联系实际,谈春。

  课文学过之后,通过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感到孩子比较喜欢这篇散文。

  七年级语文《春》评课稿 篇5

  《春舞》是我宫省级课题《整合艺术教育资源、开发少年宫校本教材的研究》电子琴教材(高级)中十级的曲目。

  这个级别的学生年龄大约在四年级以上,能够自行识谱并学习有一点难度的乐曲,音乐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在电子琴的演奏上,双手配合弹奏的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起到一个引领和提示的作用,学习即可完成对乐曲的学习。

  十级是电子琴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中,教师将带领学员总结整个电子琴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并完善手指的各种灵活性练习,加强对各种指法的熟练掌握,促进学员在学习能力与弹奏能力上的进一步提高。

  《春舞》是一首优美的带有新疆音乐风格的电子琴音乐,由钢琴曲改编而来,它娓娓动听的旋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而经过改编之后的电子琴谱,强化了学员在电子琴弹奏技能技巧上的掌握。

  在这堂课的开设上,徐老师在自己繁忙的工作之外,花费了一番心思的。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课件的制作等,都仔细反复的推敲,几易其稿,牺牲了课余和休息时间进行教学准备和教案修改,最终定下了活动方案。

  从活动方案来看。活动方案条理清楚、步骤明确,整个过程清晰明了,让拿到活动方案的人立即能对整节课有了大概的了解。遗憾的是欠缺对教材的分析,在重点难点的设置上也有些模糊不清。

  从活动过程来看。一开始的视频展示很有效的将学生带入了带有异域风情的新疆,铺垫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的过程中,徐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带领学生分析乐段、感受旋律线、模唱旋律,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弹奏,而且不仅学习了弹奏,同时也潜移默化的灌输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的基础很扎实,对学习的兴趣也很浓厚,徐老师在教学中对作品的分析讲解、示范弹奏,已经对学生的辅导相当到位,学生的学习反应很好,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大部分学生达成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基本掌握了《春舞》第一部分的双手弹奏。

  最后的拓展部分,将音乐的学习延伸到更深的层次,让学生的知识面能更加拓展,是非常好的想法,但是稍有些敷衍的成分,讲解比较匆忙,使得拓展部分的作用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总体而言,这一节课还是很成功的。徐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己作为一名音乐骨干教师的扎实基本功,讲解清晰、明了,授课层次分明,虽然授课时间没有达到事先安排的五十分钟,而且活动方案安排的新授过程最后一点:左手和弦学习也没有讲到,但是从整体而言,她掌控课堂节奏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各个学习段落的时间分配非常紧凑而且合理。这些都很值得年轻的教师学习。同时作为一名兼职聘任教师,她为了完成这次活动课,对教学工作的热忱、对教学研究的深入探究,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通过研究活动,也证明了在这个级别,选择这首乐曲,还是很适合的。

  七年级语文《春》评课稿 篇6

  《春的消息》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儿童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本堂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教学中,老师充分“读通课文,读出感受,记诵诗句”三个层次, 教学中,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高。让学生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最后读出感情。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充分的感悟文本,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读文,让学生充分感受春的美丽!不仅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朗读、说话训练上去体会美丽的春天;再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从视觉上也能走进春天,从而试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春天。

  让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朗读,通过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敢读、乐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老师的范读在本节课也起到了点睛之笔,将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诗歌的课堂在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中,想象春天更加绚丽多彩。陈老师的这节诵读课选材好,文本美,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诵读。

  陈老师导入自然、新颖。幻灯片白底红字,整体效果极佳。

  陈老师感情充沛,在难点突破上做得很到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进而理解意思,加上重读、停顿上的指导,所以学生朗读得很到位。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指导朗读时,应把停顿线、重音这种朗读技巧告诉学生,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来,培养学生这种意识。其次,老师应多范读,用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得更快。

【七年级语文《春》评课稿】相关文章:

《春》评课稿范文10-29

语文评课稿11-24

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10-27

语文微课评课稿09-30

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03-16

语文画风评课稿12-29

雷雨的语文评课稿11-15

掌声的语文评课稿11-16

语文《爱莲说》评课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