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时间:2023-12-14 15:36:39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怎样写评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精选12篇)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1

  《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什么难事。特别突出的是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特别是看到的事物而引发的联想是文章表达的一大特色。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区分见闻和联想。本次研究课的研究点是“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以上几点,我觉得张老师本课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师情感投入,比以往的课更充满了激情。

  2、教学目标制定恰当,符合六年级学生年龄、学识、认知规律,从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感悟课文1、2两段。内容安排合理,从游戏导入揭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再切入感悟榕树高大、枝叶繁茂的特点。

  3、让学生自己学,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让学生带着感受读文悟文

  比如体会“是一棵高大的榕树”、“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榕树”中抓住了是“一棵大树”、“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等词句入手,引导学生读悟体会是一株美丽的南国的树!

  4、紧扣单元目标教学

  比如教学“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时张老师去掉“似乎”一词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看到的事物进行了联想,又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

  5、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在教师无形引导下,学生观赏、读、悟、感知中落到了实处。

  个人的一点建议:

  1、如何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让孩子们眼前有物,把孩子带到现场都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这节课开始让学生欣赏鸟的天堂——大榕树,这一环节,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在研读文本时出示,这样可能更能直观感知树的大和繁茂,更能动情。

  2、榕树的特点是不是可以渗透作者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进行教学,使全文有一条教学的情感线索,让学生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最终结合下文体会真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2

  《鸟的天堂》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剖析江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我有如下感受:

  第一,教师的设计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让学生紧紧围绕“阅读提示”的“三步曲”展开自学、小组学、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出了重点段落7、8、12、13自然段,很容易就想象出榕树的枝叶茂盛景象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逐步将课文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二,教学特点与课型特点吻合。《鸟的天堂》是写景抒情的文章,行文优美。江老师执教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积淀语言、内化语言。

  第三,多媒体为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材料。课文在写榕树大、茂盛,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孤木成林的榕树的勃勃生机;写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主要写了数量多、种类多,而且鸟儿生活得自由、快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了课件,让学生直观感知“鸟的天堂”,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听了江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我也有一些想法:第一,学生的朗读没有“飞跃”。虽然学生读的形式很多,教师也在尽量体现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但是每次朗读时教师给学生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的朗读至始至终一个腔调。第二,教学深度不够。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读熟课文,理解词语,教师有必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方法,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写作技巧,为习作的谋篇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通过这次评课,也让我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着、跋涉着、成长着……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3

  上星期我就有幸听到王校长和孙主任两个人为我们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可谓是有兴致至,听王校长的课就像是完成一道数学计算题那样舒心顺畅。然而今天听完孙主任的课后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劳碌了一天之后听了一曲优美的钢琴曲。

  课前孙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激情互动,她富于激情的介绍,大胆的鼓励,孩子们热情的回应。“今天是孙主任给我们上课”“今天上课的地点不在教室”“我自信,我能行”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孙主任给点燃了。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记得去年马文杰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王校长做点评的时候就说过一定要让孩子们多读书,是的好的文章就要读,再读、再读。听语文老师也说他们参加了以读代讲的学习,足见读书对孩子们的重要性。今天孙主任的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跟着孙主任的课好像我就是一只快乐的鸟儿在榕树上自由的飞翔。巴金先生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美丽的大榕树,和树上栖息的鸟儿那是一种怎样的风景。同学们一遍一遍的读课文,大家跟着学习课文,感受来自文章和孙主任的魅力的时候。在课件上我们大家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有关树和鸟的照片,虽然不是在现场却给我们在现场的一种感受。

  听到最后,我又被孙主任的作业给吸引了,她布置的作业就像是玩游戏一样,有四项不同程度的作业,有背诵课文,或找有关鸟的天堂的更多资料与信息,还有可以利用假期去旅游亲自感受一下鸟的天堂。别出心裁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完全忘记了是在学习课文。王校长的常态课,孙主任的以读代讲,很好的为我们做了示范。不管是怎么样的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依托的。就像鸟儿不管再多都得有大榕树作为依靠。

  对于我们航空港区中心学校的全体师生来说,这儿不就是我们的大榕树吗!孩子们就像小鸟一样环绕在这课树的周围。这里何尝不是他们的天堂啊!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4

  对于王老师的《鸟的天堂》这堂课,我的感受如下:

  1、利用多媒体再现促感悟。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王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让学生感悟文章的重点句,反复诵读。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此时再让学生写写你仿佛看到的情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词品句加强朗读。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王老师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学生体会到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通过反复地诵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3、注重个性的体验和感受。

  王老师设计这节课非常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品质,那么在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这种个性反映呢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呢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阅读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的创造发现。例如:让学生模仿文章写鸟多,美,后欣赏视频后,让学生模仿段落进行防写。在让学生模仿小画眉的感受注重学生自己个性的表达。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5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作者第一次描写“鸟的天堂”,运用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突出它的静态之美。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周老师执教《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便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了这一部分,给我们展示了一堂清新的语文常规课。

  虽然是一堂公开课,但老师没有走一般人想在一堂课上讲完整篇文章的套路。而是大致理解课题后,分析文章的前一部分写榕树的几个重点段。教师这样选材既符合教学课时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样能深入分析这几个段落,把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

  在教法运用方面,教师的教法是灵活多样的。如在导入时,老师用一个美丽的传说引出鸟的天堂的由来,语言优美,引人入胜,不仅调动了学生,更为课堂设置的良好的情境。

  教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目标下注重学生主体发展的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倾听到想像,从感受到理解的种种体验。例如,教师在教学写榕树这一段落之前,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文章。她不是让学生浏览课文或读一下课文,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饱含感情地朗诵课文。这一设计,教师强调了学生的听,突出了学生听觉,但同时,教师也训练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在闭起眼睛听的同时,必然随着教师的朗读脑中想像出一幅幅画面。

  多媒体为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材料。课文在写榕树大、茂盛,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孤木成林的'榕树的勃勃生机,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展示了课件,让学生直观感知“鸟的天堂”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作为一名新教师,周婵老师的课可圈可点。没有完美的课堂,每一次的不完美,正是为了下一次的完美蜕变。虽然,周老师的课在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上还有一些不足,但相信凭着周老师过硬的基本素质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这些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而迎刃而解。我们相信,周老师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6

  《鸟的天堂》是一篇经典老课文。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导语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课后有三道习题,分别是: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3.抄写课文第八自然段。

  要想落实单元目标,要想让学生上完课顺利地完成课后习题,就必须将两者转化成教学环节,设计出合适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习得语言形式,了解语言知识。从这个角度看丁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一课,可以说,很成功。

  让四年级的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主要方法是朗读指导。丁老师先用指名读的方式,组织学生读第5到第8自然段,让学生对榕树建立初步的整体印象。然后用自由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圈划关键信息。接着交流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梳理出作者是从树干、树枝、树叶等角度来写大榕树的`。这个教学过程将朗读与理解词句、提取信息、体会构段形式整合在一起。小学生读写景物的句段,通常能很快地获得整体感受,比如很美,很雄伟等等。但是高年级教学不能止步于此,必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说出美在哪里,哪些词句证明很美。美,是怎么写出来的。丁老师的教学引导学生达成了上述目标。

  再看动态美的教学,丁老师让学生以同桌互读的形式自学第10至13自然段,然后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把鸟的画面写活的,再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因为之前“静态美”的指导很到位,所以学生的分析体悟能力得到了迁移,老师的“放手”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平台。因此讲到此处,就能很自然地引出动态与静态描写的方法。但丁老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用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再一次对动静之美获得真切的体悟。深入的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楚的了解,对文章主题也能准确地把握。此时,让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就水到渠成了。

  纵观整堂课,丁老师没有机械地灌输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抽象概念,而是让学生在朗读、述说、分享等言语活动中,感受语言现象,了解描写方法的特点与好处,从而完成语言积累。当单元目标和课后习题成功转化成言语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彰显,细致的教学过程,扎实的学习经历,让课堂变成活泼泼的生态学习场。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7

  前不久,听了姚老师《鸟的天堂》觉得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在很多方面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具体表现如下: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 姚老师的课,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独特感受。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姚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显得那么生硬,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教学中,姚老师能照顾差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引领他们深刻体会课文的主题;对于胆小的学生能给予他们鼓励,对于答错问题的学生给予方法、尊严,对于积极发表见解的学生给予热情、成功,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三、突出了语言文字训练。

  姚老师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反复推敲、品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如对中心句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其含义后,最后还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重视“读”的训练,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不同要求的读书活动。

  四、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变序的结构。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姚老师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五、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在这堂课上可以窥见姚老师平时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多么执着与重视。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这一点我想听课的老师都会有此感受。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8

  今天听了实习生老师伍老师的汇报课《鸟的天堂》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堂上,小伍老师以她幽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充分展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鸟的天堂》是一篇讲读课文,记述了有名作家巴金先生跟他的友人两次经由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气象,,展示了大榕树的宏大,旺盛,以及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分析小伍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我有如下感触:作为一个刚走上讲台的'实习生,能把课文吃透,并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第一,小伍老师的设计理念合乎《新课程标》的要求,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把学习的时光,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牢牢缭绕"这是一株怎么的榕树"这一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来开展教学。在教师的领导下,学生找出了要害词句,重点段落,很轻易就设想出榕树的枝叶茂盛景象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逐渐将课文的重点凸起,难点冲破。

  第二,多媒体为教学起到了帮助作用,为学生供给了直观理性资料。课文在写榕树大,茂盛,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述,展示了孤木成林的榕树的勃勃活力;写众鸟运动的热烈局面,重要写了数目多,品种多,而且鸟儿生涯得自由,快乐。在学生朗诵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了课件,让学生直观感知"鸟的天堂",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小伍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特别好,衔接流畅,过度自然,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学习。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听了伍老师的《鸟的天堂》:

  1、感觉伍老师的教学深度不够,作为四级,不仅要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词句,教师有必要通过学生的读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方法,让学生从中悟一些作者的写作技巧,为今后的写作打基础。

  2、多媒体的应该不够好,从老师的配乐朗读,到课件的声音都特别大,特别刺耳,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值得注意。

  3、课堂上老师表情太严肃,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不是很好。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9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齡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设亩左右的河面,独树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由此而美名传扬。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学时,老师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穵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第一节课,老师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通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 ——读书的课堂。通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10

  优点:

  1.教师教态亲切,声音响亮有激情,课堂氛围较为轻松活跃。

  2.本课描写景物采用了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教师讲解详细到位。

  3.朗读指导贯穿始终,学生能够领会到榕树的特点和鸟在榕树上的`生活状态。

  建议:

  1.未突破重难点:“鸟的天堂”和鸟没有建立连接,两者关系没有讲透。应分析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从而过渡到鸟在榕树上的生活。

  2.问题设置比较多,有点细碎,应精简一些。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11

  于老师说过:“我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上公开课,读的遍数还要多。要求学生背的,我先背下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读谁像谁,不像不叫朗读艺术,太像也无必要。总之,要读出语感来。课文朗读得声情并茂了,我才敢走进课堂,因为我可以让学生从我的朗读里去感受、去理解,因为我取得了指导朗读的发言权。我始终认为,一切讲解在朗读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教语文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胡老师这节课上反复让学生读文、师生合作读,而且老师在进行范读时没有拿书,证明胡老师把这篇课文烂熟于心的。

  胡老师的板书很精美,字体也很清秀。现在的课上,很多老师都放弃了板书,选择用板贴的'形式。高年级的语文课上,很少教生字的。而胡老师没有忽视这一点。

  这节课的亮点就是让学生把大榕树在黑板上画下来。孩子们朗读文本后,在黑板画榕树;然后对照文本,反复比对、反复品读;又根据文本,改正自己的画法,从枝到根再到叶。这个任务勾连文本,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在绘画中想象,很有意思!

  其实,这节课中学生的回答真的很出彩。孩子们流利自信的表达让我很是佩服,他们日常语文课中的训练也一定是充分到位的。

  于永正老师说过“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真希望自己也能抓住教语文的规律,在以后能云淡风轻地说“教语文这件小事……”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 12

  这次参加工作室研修活动,天台始丰街道中心小学齐老师上的一堂《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发现整堂课,老师一直站在课堂的一隅,不急不躁,让学生思考、探究、表达,做课堂真正的主人。这令我不禁想到了蒋老师主张的教学设计方向:“让学生忙,让所有学生忙,让所有学生忙探究。”他提出的操作思路是:不提细碎问题,多让学生动笔。蒋老师的这两个主张都在齐老师的这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一、合作学习,学情出发

  教学生字词时,老师让学生重点关注“暇”讲到:“很多同学在导学单自学时都认为本课最难认的字是暇,你知道这个暇是什么意思吗?”生字词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了为学而教。在梳理文本脉络,让学生填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情景。老师又出示了导学单,进行比较:“看到的情景用课文中的句子直接出示好吗?”然后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第三大题的第一小题进行对子交流,并上台展示。这样的学习,既体现了先学后教,也通过师生的交流有效突破了重难点,可以说是非常扎实有效的。

  二、合作学习,学生为本

  在教学重点段时,老师提出了本堂课的一个主问题:“你仿佛看到了一株怎样的大榕树,再将你体会到的特点写再黑板上,说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说说理由。”围绕这个问题,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我们看到学生的合作学习是训练有素、分工有序的,他们在书上圈画批注,低声交流。接着,是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发言后,会提出:“谁对我有补充或质疑?”引导台下的同学再次进行探讨。而老师,退在讲台的一侧,时而会引导一句:“对这句话还有补充吗?”并适时出现资料链接和图片,丰富学生的感官。最后,为进一步感受大榕树的生机勃勃和巨大,引导学生进行齐读。我们可以看到,在整节课中,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引领的作用,真正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最中央。

  三、合作学习,评价促学

  细心的老师们会发现,在黑板的右下方,老师列出了一张表格,横排写着小组名:星河、星空、银河、星辰……竖排写着学习状态:独学、对群学、展学、补充、质疑……老师在小组交流的时候会进行点评,然后给小组进行评价打分。这样的多角度、多维度评价,对全班同学的学习状态既有一个宏观的评价,也有一个微观的考量,可以说对各小组起到了一个监督、评比的作用,推动了各小组的比赶超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小组合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合作的同时,每个人的集体荣誉感促使每个人为了小组荣誉积极表现。

  正如导师林老师所说,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第一要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第二要看得见学生的成长。在这堂课中,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和探究,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独角戏地位,学生翻身做了“主人”,参与程度高了,互动交流多了,思考的时间多了,空间更广泛了。

  听完这堂课,结合平时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对小组合作学习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我想,开展小组合作必须要满足三个必备条件。

  一、自主性要高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看似“无用”,其实“大用”,老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值得学生去探究,并且问题要有层次性,合作的前提时学生需展开充分的自主学习。没有充分自学的小组对话、互学,容易进入一个无需动脑的聊天会。

  二、实践性要强

  小组合作对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教师要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地。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学会接受批评、学会组织协调,这是一个长期实践并不断改进的过程。

  三、时机性要准

  小组合作并不是每节课都合适,它应该是“该出手时才出手”。语文课讲究语文味,我们如何在合作探究和书声朗朗、涵咏文字中做到“鱼和熊掌”皆得,而不是顾此失彼,这是我们应该不断探寻的话题。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的评课稿01-12

《鸟天堂》评课稿07-24

《鸟的天堂》评课稿02-18

鸟的天堂评课稿3篇01-21

《鸟天堂》评课稿(5篇)08-03

《鸟天堂》评课稿5篇08-03

《鸟天堂》评课稿(精选13篇)11-25

《鸟天堂》评课稿(精选5篇)08-25

鸟的天堂评课稿(通用9篇)12-09

《鸟天堂》评课稿(汇编5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