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评课稿

时间:2020-11-11 13:19:41 稿件 我要投稿

《月光启蒙》评课稿范文

  母亲节前,青年教师杨树丰在区学科带头人王忠华老师的指导下于我校开了一节教学研讨课,课题是苏教版五年级的《月光启蒙》,虽然杨老师的课堂教学还略显稚嫩,对于课堂中一些生成的问题处理的经验还嫌不足,课堂节奏的把握尚需锻炼,课堂上也还有一些需要商榷的细节,但教者对整个文本独到的理解,对于教学流程精巧的设计却带给了学生们独特的体验,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让学生们沐浴了一次母爱的洗礼。两课时的教学,精彩叠出,一次次将师生的心紧紧地揪住,放开,放开,再揪住,以至于课结束了,人却不愿离开,余韵袅袅,久久绕梁。

  心醉了,醉在婉转悠扬的歌声里。

  语文,是要在具体的语言文字里咀嚼的,咀嚼出的味儿格外香甜,但有时借助外力,将文字与音乐结合起来,却更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刺激,对字词句的理解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作者在描写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和“月儿弯弯像小船”时,用了“动听”一词来形容歌曲的优美,用“甜甜”、“深情”来描绘母亲的演绎,用“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来描绘这芳香的音韵,可是,倘若没有亲耳听到这歌声,我们的学生也还是只能凭着感觉去揣测这些优美的词句。可出人意料的,杨老师神奇地播放了这两首歌谣,霎时,教室里流淌的音律将所有人的神经紧紧地扣住了,那婉转的曲调,那动听的旋律,那甜甜的嗓音,醉了当年的小作者,醉了教室里的孩子,也醉了后面听课的老师,以至于教者请学生谈感受时,身旁的一位听课老师竟然脱口而出:如痴如醉!是啊,此情此景,醉的又何止月光下的小孙友田呢?瞧,身旁的那条狗不也竖起了耳朵吗?

  心融了,融化在优美的月色里,溶解在母亲斑驳的皱纹里。

  “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这一长句子与另外两个句段是杨老师手中的线,贯穿了两节课的始终,将文章进行了新颖的整合,检查预习效果时指导读,精读课文时重点读,指导看图时揣摩着读,如水的月色里,母亲恍如一尊玉石雕像立在作者的眼中,也树在了学生们的心里,那尊雕像是那么的柔和、美丽,于是孩子们将它读得轻声,再轻声,嘘————再柔和一些,声音高了,会惊破这美好的画面的。

  母亲用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小孙友田飞向了诗歌的王国,而母亲却老了,教者别出心裁,对课文进行了拓展,出示了母亲晚年的照片以及作者后来补充的一段文字。音乐渐起,在教者那深沉地宛如叹息一般的朗读声里,孩子们的心酸了、痛了、溶解了,此时的母亲已失去了记忆,斑驳的皱纹纪录了岁月的沧桑,教室里寂然无声。

  当教者的声音再度响起:“可是,我却从没有片刻忘记过你,妈妈,您可曾记得——孩子们,请你们接下去”

  此时,万般感触涌上学生的心头,童年夏夜的美好,那些动听的歌谣、童谣,如水月色里母亲如玉石般的雕像一一从学生口中飞花溅玉般冲出。这一情感的激发,等于是引领着学生再次投入了文本里,沐浴在月光下。

  心动了,触摸到心灵深处的是诗。

  如果课到此戛然而止,应该说学生也已得课文精髓。

  可教者却未罢休,而是“残忍”地乘胜追击,再次将冰心的《纸船》送给了学生们,孩子们再也抵挡不住这最后的“攻击”,眼中闪烁着泪花。这一设计继刚才的课之后,击碎了他们原本就很薄的保护膜,触摸到了稚嫩的心房。送孩子们下楼时,看着他们红红的眼圈,心中不由感慨于语言文字的魅力,想备课时,这篇课文,这首诗,这段配着母亲照片的文字,该是曾怎样地感动着杨树丰及王忠华老师啊。转送给所有的人——《纸船》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户,

  有的被海浪打湿,

  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

  不要惊讶它的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

  求你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

【《月光启蒙》评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排球课评课稿01-02

散步评课稿01-18

白鹅评课稿01-16

统计评课稿01-15

蒲公英评课稿01-15

赶海评课稿01-14

脚印评课稿01-12

回声评课稿01-10

新疆评课稿01-09

色彩评课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