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时间:2022-10-27 13:34:43 稿件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精选12篇)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1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我校的一个薄弱点,于是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语文教研组准备迎难而上,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争取在作文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本周,有我校在作文教学上有一些突出成绩的都娟英老师首先为其他语文老师上了一节研究课,以供老师们一起来学习,一起来讨论。就这节课,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都老师执教的作文课是习作1——设立新节日

  1、 在整堂课上,老师利用谈话、想象、交流等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启发,发言很有新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心愿想到了悦读节、亲子节、宁静节、小鬼当家节、爱心节等。学生这些火花的闪现,老师在期间的启发、调动、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2、 学生交流具有层次性。学生要想写好,必须要先说好。教师对于学生的交流要求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由简到繁,层层深入。一开始,都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心里有什么愿望,想设立什么新的节日。在第一次交流的基础上,都老师又再次让学生结合一件具体的事例说说自己为什么想设立这个节日。此时,学生交流的要求就更高。

  不过,在这节课上,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 老师对于书上的习作要求,没能指导学生好好读一读,明确写作要求。审题能力的高低,有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作文的的发挥。

  2、 由于中年级孩子对于谋篇布局,作文的结构等作文技巧还是比较欠缺的,建议老师可以找一些反问,或写一写下水文,让孩子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边学边写边创新。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2

  王老师这堂课习作指导课的设计有两大优点:一是例文的解读分析,二是开放式的修改。这两点给我的触动最大。

  上课一开始,王老师就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自我介绍,大胆打破形象,从自己的名字、长相导入。既营造了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让学生明白抓住特点来介绍自己的方法。接下来,王老师进一步揭短——一篇范文《贪吃险些送了命》,引导学生明白详略得当、刻画细节的习作方法。紧接着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过一件事来写自己的特点。接着的习作讲评就更具特色。第一环节,《猜猜他是谁》老师读学生习作,学生猜作者。这样对广大的学生来说,是激趣;对作者本人是激励。同时在听读当中强化了“要抓住特点”来介绍的意识。第二个环节叫《精彩题目集锦》。屏幕出现一系列题目,比如《女飞毛腿》、《胆小如鼠》……一看题目就知,有侧重写长相的、有侧重写性格的、有侧重写兴趣爱好的,也有些人把两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写的。这样就让学生明白,可写的太多了。有些呢,学生自己还是没有想到的,如果再写自己的作文,还有更多可写的,这既是展示,又拓宽了写作的思路。第三个环节,指导学生怎样修改。王老师选择了一个并不优秀的习作进行修改。先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读习作,师生一起来修改,共同评议,省时高效的交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个独有的我,真实的我。这是最具体、最生动的怎样写的指导。在真切感受之后同学之间互相改,自己改。

  作文修改是学生作文的重要一关。学生的创造激情来自于教师的鼓励。如果一个学生用心写出来的作文,教师简单得给予否定,学生会十分失望。王老师在这堂作文教学课中十分重视这个环节,并采取开放式地修改,师生共同修改,学生互相修改。师生共同修改作文是学习成果的分享,也是学生在听老师和同学对作文提出评价时学习到写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好方法。学生互相修改的方式更好,给学生创造了学习实践的机会,大家在互相评价、互相帮助下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王老师这堂作文课可以说是一举数得,学生的写作水平、修改水平、鉴赏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王老师的整节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怀。他那精巧的教学流程,充满活力的课堂,富有人情味的评价……让我深深地震撼。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3

  林春妙老师执教的《未来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习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于授课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三年级的习作指导,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和兴趣爱好,激发习作兴趣,培养习作的自信心。其次是在怎样写方面,做必要的铺垫和有效的指导,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体现以扶为主。下面本人将结合课标第二学段习作要求,对本节课进行简要的点评。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打开思路。

  新课标提出“中年级习作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兴趣是关键。教学一开始,林老师从《果园机器人》这篇课文引入,果农们丰收后还发愁,科学家发明了能够自己充电的机器人。让学生谈谈在学习生活有过的烦恼,然后再观看未来的图片,未来是多么美好神奇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要有那么一个按钮,立刻什么烦恼也没有了。引发学生从自己的烦恼想到要发明设计什么,引导学生可以从样式、材料、功能的角度进行想象,一边想,一边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词,或者是简单画一画它的样子。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兴趣,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打开了思路。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起了引导的作用。

  二、范文引路,指导写好想象中的东西。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从仿写到自由表达是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次习作指导,关键在老师怎样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的需要,展开奇特合理的想象,把这件未来东西的新特性,能给人们提供哪些便利讲清楚,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林老师先出示例文《未来的笔》,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后教师逐步分析指导文章框架,进行习作前构思。使学生明白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描述自己要发明设计的东西,然后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有序描述。林老师的指导习作是例文引路,以扶为主,化难为易,一步步既使学生明确写作的要求,又让学生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发明设计,有效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在学生写的过程中老师巡视,此后老师还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在班上进行交流,老师相机指导,学生回去还要继续修改。

  三、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整堂课教师都面带笑容,态度亲切,不吝啬使用激励性语言,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和评价激励,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对学生的肯定与激励,使学生更加激情地投入到学习实践之中并感受到习作的快乐。

  不可避免,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对于一节课的作文,林老师在各个环节上还是比较仓促,没有深入地指导学生具体从哪方面重点写,三年级重点指导段的写法,不要蜻蜓点水地说习作的篇章结构。在习作交流点评中,老师对于学生的习作,也没有具体指出习作的好在哪,不足在哪?需要从哪方面进行修改。(以上点评,仅是个人观点和认识,难免肤浅与偏颇,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4

  听了X老师两节《学写建议书》的习作指导课,我脑中出现了许多想法,下面我将就X老师的这两节课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一、选材有特色,重方法指导

  X老师执教高年级语文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本次习作指导课教学中选材较为有新意,并注重教学中的前置学习准备工作。X老师选择《学写建议书》这种比较实用的应用文作为教学内容,注意了当今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上功底薄弱问题,通过本次习作指导可以加深学生对应用文的了解,初步掌握学生阶段应用文写作方法。

  在教学时,提前教给学生进行实际调查的方法和提纲,再次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即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向学生渗透了一般应用文写作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二、紧抓课标要求

  在语文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习作要求的第一项即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对于本次习作课,学生的表达和书写能力一样重要,X老师在这部分处理较好,课堂上多次提问,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如谈现象、说原因以及口头习作等。再有,习作更是为了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X老师给学生留下的前置学习任务很好的体现了课标对高年级习作的要求。学生通过前置学习认真观察了身边的实际情况,逐渐养成留心周边环境的习惯。

  三、教材研究深入,重难点把握准确

  《学写建议书》的习作指导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仅仅只有一段话的内容,而X老师能够通过对本组课文学习以及教材分析准确把握本次习作的.重难点。X老师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建议书的格式与内容上,更是重点指导了建议书内容的书写。通过创设情境与实际调查让学生感受到周边有诸多不良现象,从而选择离学生生活实际最接近的食物浪费这一现象作为切入点,既准确把握了教材又符合学生学情。

  四、建议

  从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来看,整体来说比较成功,以个人角度来说仍有些不成熟的建议:

  1、习作基础在于口头表达,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表达内容较多,但部分学生不过扎实,在平时课堂上应多加训练。

  2、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细节问题:

  (1)教师板书时学生无任务,较容易分散注意力。

  (2)给出的建议书范文与教学过程中总结归纳的建议书书写内容不是十分贴合,教学中总结的建议出内容需要写以下内容:不良现象、存在原因、解决办法,而给出的建议书中列出了诸多的不良现象,不像课堂教学中指导的具有针对性,且并没有存在现象的原因部分。

  3、三学小组模式运用值得思考,主要在于小组合作学习时间有些短,学生在组内交流不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理解不到位,交流深度不够。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5

  今天有幸听了张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写颁奖词》,听完这节课真是让我感觉到语文课堂的博大精深呀,写颁奖词我们只是在电视中的《感动中国》栏目中领教过,在教室里面还是头一次听到,从中我以下一些感受:

  1、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的学生不会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命题作文离生活比较远,致使学生不知从何谈起,只要是学生熟悉的我想一定也会是滔滔不绝的。而在张老师这节课中,她选的人物大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从姚明—班主任—同学自己,可以说是循序渐进、越来越熟悉,让学生有内容可说,张老师的设计告诉我们只要想办法离生活在远的东西,也能成为我们身边的有利用价值的资源。

  2、阶梯式教学

  张老师的步步点拨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没有束缚,张老师的点拨就像小孩学走路妈妈的搀扶一样,逐步脱离。张老师从介绍姚明的事迹和他的颁奖词对比来感悟颁奖词的特点和不同,又出示杨光的事迹,写颁奖词让学生填空,有给出了老师的事迹并给出提示她的年龄、身高、名字等方面,让学生自己写,最后写自己身边的班主任和同学。可见刘老师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这样阶梯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还有在课的开始时,张老师让学生在纸上写自己的名字,有画太阳、笑脸、星星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了学生和他们的作文水平,同时也是认识学生亲近学生的一个过程。

  从张老师这节课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快乐、轻松,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作文指导课也可以在快乐中教学,让我真是受益匪浅呀!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6

  丹凤老师的《无中生有——调动生活经验为习作提供素材》,乍一看,觉得这“无中生有”很特别,以为是写想象作文。听完课后,深深地感受到此“无中生有”设计真是巧妙,它是针对了三年级学生写作现状,引导学生善于调动生活经验,生成体验,成为有源之水。我们觉得这节课有这几个亮点:

  1.“趣”字当头

  首先老师用一块砖头来当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说看到砖头的感觉,使学生明白这些直接获得的感觉是直接经验,再请一名同学上台劈砖,让学生懂得虽然有些感觉不是直接获得的,但也能通过间接经验来体验。把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也为下面的写雪做了铺垫。

  2.“功”在作前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调动间接经验展开想象写出雪景、雪中活动,是本次习作的重点、难点。丹凤老师习作前的指导,跟学生谈话,引导学生从书本、图片、电视等间接经验来感知雪景,又启发学生堆雪人、扔雪球的快乐其实就像到海边时玩沙、堆沙堡一样,这样的类比方法一下子就使平时感受到的快乐迁移到了玩雪上面去了。当然,课前的看雪图,赏雪景,读雪的句段也为习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3.“巧”设评分

  在习作讲评环节中,丹凤老师请了三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三篇作文都给了他们100分。对于这一做法原来是存在疑虑的,因为这样好像没有体现出学生习作的优劣不足。后来讲座中听了秋永老师的介绍,才知道这100分作文大有来头。回来后细细琢摩了一下,才感受到了这一作法的深深用意:

  (1)激发习作热情。看过这样一句话:面对学生的习作,我们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排骨缝里找肉丝,一旦找到肉丝就要把它变成排骨。学生的习作信心就是建立在教师、同学们赏识的眼睛里。树立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感受成功!自己写出来的作品得到了展示,得了100分,自己的劳动得到了认可,会使学生的创作信心空前膨胀,同时激发了更大的写作热情,没有得到展示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

  (2)设置分层评分,其实是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写好本次习作的关键。要抓住重点(雪景60分),平时要善于积累语言材料,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好词好句20分),在这基础上再加以想象、写出情感(20分),这样就能把习作写得生动了。

  建议:

  (1)展示的习作写得比较好,所以都是用欣赏的角度来评讲。如果能优、中、差的作品进行讲评,有欣赏,有诊断,有纠错,有指导,这样是不是会对一些中、下习作水平的学生更有帮助。

  (2)在分层评分中能不能空出10分或20分,如果习作用词恰当、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就把这些分数加上,反之就稍扣点分数,让学生重视习作时要注意词句的运用、表达,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7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校于xxxx年11月24日在多媒体教室开展了“习作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校的五位教师同台献计,展示了他们习作教学的风采,所以,观摩了这次的习作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和倾听了胡茂鹏教研员的精彩点评后收获很大,得到了一些启发:

  教学流程紧扣教学目标。

  几位老师在习作教学课中都做到了紧扣习作题目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积极地畅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写作打下基础。

  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领学生有效习作。几位老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都能根据自己所执教的习作教材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特别是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黄英娇老师在看图写话《课间十分钟》的教学中就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如上课伊始,黄老师就以视频导入,利用视频和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地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在课间时间喜欢做的活动,这样的教学切入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启了学生说话的“金钥匙”,为下面的教学环节起到了奠基作用。

  作品展示有效评析。

  观摩了这五节习作课的另一收获是“作品展示有效评析”的习作教学方法。五位老师在教学中都很注重作品展示,并相机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析,有效地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这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今天观摩了五位老师的习作课堂教学,学到了很多有效的习作教学方法。聆听了胡茂鹏教研员的精彩点评后,更加明确了小学习作训练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开启学生心扉的开端。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放飞心灵,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爱上习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徜徉其中,快乐其中,获益其中。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8

  今天,有幸听了张老师执教的一节习作课。课上,张老师循循善诱、尽然有序的教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上有许多精彩的地方。

  一、猜谜导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课可以为新课的学习作良好的铺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谜语是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张老师在课始让学生猜谜,学生个个兴致高昂。在猜到谜底的基础上,学生如数家珍地说了自己还知道的文具,那表情好自豪、好亲切。

  二、引导观察循循善诱、尽然有序。

  老师在引导学生观察铅笔刨刀时非常有序,从外形(从上到下)、颜色和用途等方面,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表达,降低了本次习作的难度,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分别表述,让学生认识了两种表达方法特点。

  第一人称表述生动活泼,亲切感人。教师耐心地听每位学生口述自己心爱的文具,及时点拨、辅导,师生融洽和谐。在第一人称表述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体会第一人称表述的妙处,教师又引导学生用第三人称表述。在对比的基础上,学生领悟了第一人称表述的精妙之处。

  教学是门缺憾的艺术。

  我略谈几点拙见:

  一、在学生口述自己喜欢的文具时,当每个学生都能说下来时,及时转入下一环节。

  二、给学生留点写的时间,哪怕让学生写一段话,或者精彩的几句。

  习作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只有不断探索,勤于反思,多多总结,必会“化难为易”。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9

  《我的苦与乐》是一个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开展的典型语文作文指导案例,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深层次整合中优秀实践成果的体现。在教学实施中,教师不仅发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优势,更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环境的技术功能,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通过学生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从网络环境下学生写作教学角度来看,本节课有以下值得借鉴之处:

  1、深层次研读教材,将口语交际内容与单元作文指导巧妙结合。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是“你快乐吗?你认为什么是快乐?”这个话题进行,本单元的习作时“我的苦与乐”,口语交际的内容与写作内容紧密联系,教师利用口语交际的内容打开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选材,为之后的习作做铺垫;教师利用写作的环节深化学生对“快乐”的理解。口语交际和作文写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深化本课时的目标。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活动相结合,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结构的先进教学理念。

  教师在拓展选材、探讨快乐、剖析例文、网上创作与批改等环节,都能够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活动,对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高都有较大促进作用。

  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发展有赖于思维的发展,不能把语言的培养和思维的培养分离开来。

  教师在作文引导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什么是快乐?”,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对快乐的思考更加深入。在写作中,需要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加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写下自己的感触,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体现。

  4、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优势,利用网络平台批划、注释工具进行例文的深度剖析和学生,促进学生的交流协作。

  学生在阅读范文材料时,利用平台中的surf工具(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支持学生共享阅读的surf工具)进行深度思考和积累。学生发现一些好词佳句时,直接选中将这些词句收藏起来,以备日后阅读和写作时查阅使用;对一些能够体现文章写法、意境优美、涵义深刻或颇有争议的句子和段落,学生及时进行注释评价,将注释的内容在页面共享;要求学生对全文进行评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理性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通过对文章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范文;教师利用SURF工具提供的“阅读伙伴圈”功能,学生进入与自己具有相同爱好的同学的SURF区查看对方阅读信息,共享阅读体验,既能够加深对文章更加全面的体会、促进讨论交流,又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教师写作指导细致到位。

  在写作方面,因为低年级的训练,学生在写作数量方面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标准,教师针对学生对网上写作有兴趣,能够写作成文,但是缺乏一定写作技巧和方法这一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写作结构和方法的指导。在审题环节明确提出写作要求:“我”和“苦与乐有联系”两点,学生的创作因此有了明确的目标;在学生交流体会范文的环节,教师又引导学生提炼“观点鲜明、事例具体、感受真切”等写作要求,同时,就“如何将事例写具体”与同学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提炼写作的具体方法:从语言、动作、心理、形态等方面将事例写具体;教师还精心选择不同结构的例文供同学分析、讨论,使学生对题目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是“先哭后乐”,也可以是“先乐后苦”,还可以是“通过苦,表达对乐的渴望”,教师的设计独具匠心,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范围思考文章的主题、结构,并通过具体写法的指导使学生可以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丰富起来。

  6、拓展材料支持写作,开阔学生思路。

  教师利用不同类别的范文使学生对“我的苦与乐”作文结构有了深入、宽泛的理解后,再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阅读,通过阅读不同类别的文章,使学生开阔思路,对材料中的“苦”与“乐”有所体会,进而发散思维,感悟自己的苦与乐,从而将感悟付诸笔下,形成一篇与众不同的自己的“苦与乐”。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10

  俞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习作《我的发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整堂课设计精巧,凸显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课的伊始,教师让孩子做了一个“找不同”的游戏,让学生意识到我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以此导入本次习作“我的发现”。课堂老师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拍了有关春天校园植物变化的视频,并让学生课前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交流,推选出最有趣、最与众不同的发现,全班交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贴在黑板上,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发现分分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同学们的发现分成了动物、植物、人、自然现象等。通过这个小小的步骤让学生意识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发现也可以多种多样,有很多东西可以写。

  接下来教师带领着学生认真学习例文,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环节让学生逐步习得将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思路清晰,设计环环相扣。首先,教师出示了这样一句话:“我发现地上有一群蚂蚁,离蚂蚁洞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只甲虫。”这句话出来后,我知道教师一定是想通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例文写的好处,进而学会如何将文章写具体。但是接下来教师的设计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教师在出示了这句话之后,并没有急着出示例文,让学生对比。而是问学生,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将学生的疑问板书在黑板上:在哪儿、什么样子、干什么…这时再出示例文,听朗读。听完例文朗读,再问学生之前的疑问有答案了吗?这一步步的学习之后,教师再请学生回顾并总结用什么方法就能将文章写具体了?教师再进一步进行总结:用向自己提问题的方法来将文章写具体,并将具体二字写在刚才学生的疑问旁。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经常是在面批作文时,针对学生的作文,由我向学生提问。却没有想到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作文提问题。有时转换一下思维会让习作教学更有效。

  在学习了方法之后,教师让学生就自己的发现提问题,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当堂就将刚学习的方法进行运用,反复巩固。

  解决了如何将文章写具体的问题后,教师接下来又指导学生如何将文章写生动。教师让学生再认真读一读例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呢?说说为什么?例文中将甲虫头上两根长长的须比作电视机上的天线。我在教学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个地方学生可能并不理解。因为自己见过这样的电视,在备课时还是没有做到从学生出发。平时在教学中,往往你认为没有什么难的地方,你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到学生那儿也不会成问题。这种思想一定要改。这节课上,教师就准确地把握住了学生理解的难点,找了这样的电视机图片让学生看,虽然只是一张简单的图片,但就是这样一张图片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例文中这个比喻句的贴切。学生一般抓的都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接下来教师便引导学生去关注例文中一些精彩的词语。教师圈出了“拨开、惊喜”两个词。先看“拨”这个字,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左边是个提手旁,右边是个发现的发,动动手就有惊喜的发现。看来发现不仅要靠眼睛,有时还要动动手。这个字的教学实在是太巧妙了。结合字形理解字义,表面上是在教汉字,却不动声色、异常巧妙地给学生渗透了一个有所发现的新思维。接着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没有过这样额经历,动动手就有了新发现的?学生的经历和思维被教师点燃,很多孩子激动、兴奋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最后教师总结写作方法,要想写生动,不仅要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还应写出自己发现时的那份惊喜和好奇。

  课的最后学生当堂作文,不用说,学生写得很棒,当让学生出色的写作水平不仅仅是这一节课的功劳,更是教师长期充满智慧教学的结果。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11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唐老师在导语中为同学们的写作铺垫了情感的基调,“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泰禹校园,六年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我们欢乐的身影,飘荡着我们银铃般的笑声。现在我们即将离开母校,为保存这段难忘又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把它写下来,为母校献礼吧!”我看到了学生眼中闪烁着的光。这样,拉近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一种亲近感,产生写作的激情。

  二、 范文引路得章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把一处景物写具体写生动,唐老师恰到好处地采用范文引路的方法,用我们学过的《索溪峪的“野”》、《彩色的非洲》等经典课文中经典描写,让学生谈读后的感受。学生自悟到要使语句生动,要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学生得法之后,唐老师鼓励学生在五分钟之类最少用一种修辞手法选校园的一处景物写具体。学生自告奋勇地上台读自己写的段落,老师相机指导。段落写好了,那如何布局谋篇呢?唐老师同样采用范文引路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段与段的过渡很重要,按参观的线路写要有过渡,这样写的作文思路会更清晰。段落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总分关系等,并现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演,效果很好。

  三、“下水”作文鼓励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唐老师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指导也另我们眼前一亮。“凤头猪肚豹尾”方能成为一篇优秀作文,老师就“凤头”和“豹尾”写了“下水”作文,作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她巧妙地让几个学生补充“猪肚”,师生合作完成一篇美文,学生倍受鼓舞,这真是一种非常智慧的教学新点子。

  四、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浓

  唐老师的习作教学课非常高效还得益于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交流习作、评改、展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学生变得积极活跃,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加,学生的自主发展也有了更大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非常感谢唐老师带给我们关于习作教学的思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我们以此为基点,加强研讨,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 篇12

  听了丹凤老师执教的《无中生有》这堂习作指导课让我收获很多。这堂课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是一节给人以启发的习作指导课。课上师生亲切对话,运用知识的“迁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教学效果非常好。下面,就这堂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先回顾一下本课。

  一、通过砖头,激情导入“间接经验”。

  二、交流分享雪的认识,学会迁移。

  三、佳作赏析,百分制鼓励。

  作课本身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才能真实的呈现师生的水平。因此,选准呈现的重点很关键。丹凤老师这堂课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习作和赏评,教学重点突出,非常可贵。

  一、和谐课堂,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

  丹凤老师的课堂轻松愉悦,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老师娓娓道来,看似在跟学生谈心交流,实则是在引导学生一步步打开写作的思路。一开始,通过请学生来劈砖头激趣导入,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习作中“间接经验”的引入,做好了铺垫。然后又从“雪”进行迁移,“你觉得雪像什么,你的这些经验从哪里来?”从一个侧面引发学生想象,为学生打开“话匣子”,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轻松解决了课堂难点,为学生的快乐习作铺平了道路。因而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交流互动,兴致盎然,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情感上也产生了共鸣。我们认为一节好的习作课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孩子对写作的兴趣和动力。三年级的孩子年龄还小,对他们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鲜明、深刻的学习体验。因此,调动学生习作的自觉主动性尤为重要。

  二、源于生活,运用类比,解决“无米之炊”的困境。

  习作教学的难点就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因为找不到可以写的素材,比如在我们刚考过7~8单元的考试中,一次“我与错误说再见”作文。全班至少要碎二三十花瓶,一次“感恩父母”的作文至少有三四十个爸爸妈妈要深夜里、下雨天抱着孩子上医院。丹凤老师紧紧抓住习作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行类比迁移,从细节中见真情。取“雪景”作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地使想像在习作过程中开拓思路,真正做到有话说,说实话,说真话。学生们踊跃发言,轻松从生活中寻源取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境。其次在评改过程当中才用了百分制的形式也提高孩子习作的自信。

  《新课标》对小学阶段习作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有针对性的指导习作教学呢?围绕着“迁移”规律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我们年段在交流过程当中有这么一些看法?这样过多的“迁移”会不会让学生养成瞎编乱造习惯,低中年段是否更该多让孩子学会观察,多发掘直接经验,说实事,写真话呢?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

  最后,我们再次感谢丹凤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出彩一节课。

【四年级上册习作评课稿】相关文章:

习作指导课评课稿03-04

习作课《钓鱼的启示》评课稿11-04

无中生有习作评课稿11-12

《苏教版十二册习作7》评课稿11-13

习作课《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心理》评课稿12-14

习作课《多角度描写人物心理》评课稿10-05

《饮酒评课稿》评课稿范文11-17

四年级上册英语评课稿09-05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