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美好州温实小副校长述职报告

时间:2020-08-07 16:17:36 述职报告 我要投稿

成为美好州温实小副校长述职报告

写在前面:

成为美好州温实小副校长述职报告

  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这个两个短语自从蹦进视野后就刻进了脑海,甚是喜爱: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向上生长,各种绽放----这不就是理想的教育,甚至是理想的生活与工作的状态吗?

  我想,我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至此吧。

  一、出发:朝向美好

  2013年9月,任行政工作的第三年半,分管德育工作的第二年,从校长助理转为副校长,心仍惶惶:一则因为依然还是新手上路,实小曾承载的荣誉与辉煌,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在提醒我责任之重,成长之刻不容缓;二则在任校助分管德育工作的一年中,虽有一些工作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多少工作是真正对准育人目标的,是真正遵循教育规律的,而其中所谓的误差,耗去的会是教师的精力与激情,学生的成长之关键期,失误不起-----我工作方式的正确于否,将关乎很多人。

  这些惶惶之感,并未因为一年的校助经历而削减,反因职位而增长。

  这些惶惶之感,倒也并非坏事:其中所包含的对教育的敬畏之情,使自己能在工作的表面热火与平稳的情况下保持很大程度的警醒;对自己的不自信,倒也成了能开放自己,从不端架子摆姿态,真诚交流学习,收纳各种意见建议的心理基础;而与卓越之间差距的觉察,在造成“眼高手低”的痛苦的同时,倒也是进步的强大动机。

  但惶惶同时也带来了比较多的犹豫迟疑。我需要勇气,支持,和方向!

  我一直很庆幸身处好的团队:经验丰富的政教祝主任,资深大队辅导员小谢同志,和一大帮有激情有责任感也有梦想的老师们,能一起群策群力,并能对我这个“新手副校”耐心等待,这些,都给了我莫大的勇气与支持;而职位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角,也让我能更宏观更本质地去思想教育,由此而生发了一系列求索行为:参加各种学习,阅读各类文史书籍,与更多的教师、专家交流……试图找到通向卓越之路。

  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一书中提到这么一句话:“卓越性”并不是指谁比谁优越,而是指无论何等困难条件下都能各尽所能追求最高境界。

  不纠结于结果,对卓越本身的不懈追求就已是卓越;

  不看绽放得如何,朝向美好的生长姿态就已成为美好;

  因此,行动吧!

  二、行动: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曾说:“要让学校成为一个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将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带到学校当中,让孩子们在这些事物中得到最丰富的滋养”。

  (一)德育课程:让德育成为美好

  德育,虽然朝向很美好,但是是最容易被做成不美好的事情了:严苛之下易出成效,但过多的斥责与惩罚非但不可爱,还有可能是对人性的背道;柔软的碎碎念,虽也许会有“唐僧效应”,但其中的烦躁与心不在焉是会取代温暖感的;而无处不在的加扣分,虽使学生惴惴,但回忆起来我想也是没有美好之感的。如何让老师们摆脱或“暴君”或“唐僧”或“城管”的角色,让德育抵达学生心灵,是我分管德育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我给出的答案依然是-----唯有让德育进课程,让德育工作者成为课程实施者!

  课程,我的理解就是有目标,有过程。不是一次次一哄而上,曲终人散的活动叠加,而互有关联,彼此衔接,共同指向育人目标的教育行为。本学年中为此而做的努力如下:

  1.年段德育课程

  工作及成效:

  继2012年度开展特色班级建设工作后,各班级有了班名班标等标识系统,也制定了班规等班级制度,但是如何使这些标识与制度“落地”,从教室墙上走进学生心里,2013学年中开展的年段德育课程,就是以年段学生身心特点,将德育落地所进行的尝试。

  在2013学年中,开展的特色课程如下:一年级“日诵”课程,结合一年级学生行规习惯养成的每日诵读;二年级“环保”课程,从设计调查问卷到社会实践的能力养成;三年级“旅游”“电影”课程,让学生学会分享见闻及通过电影赏析来进行品德塑造;四年级“十周岁”成长课程,以“十周岁”为契机,通过宣言,成长礼等仪式和“小鬼当家”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承担责任;五年级“名着”课程,让学生在读名着、品名着、演名着的过程中渗透作品所含的价值导向;六年级“毕业”课程,让学生在校最后一年中展示风采,体味成长。

  与之前的学校“包办”相比,年段课程的开展给了教师们更多的自主权,更适合本年段学生的特点,学生参与兴趣盎然;与之前的年段活动日相比,活动的开展不再是一天的热闹,而是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做出过程。

  反思与改进:

  但是仔细思考上学年中的年段德育课程,结合学期末各段长及班主任的工作汇报,还是发现如下问题:a.年段活动的育人目标体现得不明确,因此开展的过程中还会偏离德育宗旨,为了活动而活动,有些活动会成为学科类的活动;b.各年段之间的课程互不关联,没有指向共同目标,形成序列;

  于是思考: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即我们希望实小出来的孩子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再将这些素养分解成各段的德育目标,使之成为年段德育课程的中心。

  基于这样的想法,在经过多次与段长、思品组长、心理老师等德育工作团队的探讨后,提炼了如下核心品质关键词:一年级“自理”;二年级“沟通”;三年级“坚持”;四年级“关爱”;五年级“勇气”;六年级“责任”;年级段以核心品质为目标,以一本书、一首歌、一首诗、一堂班会课/思品课、一部电影、一次活动、一个仪式、一篇宣言等为载体,并列出德育工作的年段行事历,将品质培养落到实处。

  2.Summer老师讲故事

  工作及成效:

  每周给全校学生讲一个故事,一年以来除出差外没有间断过----这是我很引以为豪的坚持下来做的一件事儿。做此事之原因一是身为分管之人士,跟全体学生讲话之场合不少,而以自己的性格和讲话方式,都较难与严肃的“训话”与谆谆的“教诲”联系起来,倒是较适合故事;二是因为细思之,于小学生来说,训词与教诲也许会飘过,但故事却容易被理解与记住,一个故事所蕴含的`德育之理,可能胜于说教;

  因此,每周抽一个课间操后的五分钟时间,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坚持下来,倒也成就了“Summer老师讲故事”这一“专栏”;除此,在新生的入队仪式,期初的开学典礼、期末的结业典礼、志愿者动员大会等看似“正式”的场合,也有不那么一本正经的“Summer教师讲故事”。

  虽只有一周五分钟,但正因为其短,更需精,每周五分钟的故事之后,其实也是有很多翻书上网及半夜瞪着眼想的工夫,平均一个故事背后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是不夸张的。但是,看到“发光体”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学生们认同,成为他们的品德追求,“发光体”与“小冰块”之比喻能被班主任老师们运用到班级德育之中,听到学生问“Summer老师你怎么还没讲故事啊我们可喜欢听你讲故事了”等“恭维”之语,还是觉得-----值了!有一天,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看着我说“Summer老师,我觉得你就是一个发光体。”

  那一刻,我觉得我整个人都飞起来了!

  反思与改进:

  我始终有的“惶惶之感”在此时发挥了作用:反思!还是有很多问题待解决的:a.每周一个故事的活儿其实是比较累人的,且我一个人在做,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有越界包办?并且某些学生看我的眼神里我怎么觉得有那么点点“值得警惕”的“个人崇拜”倾向?怎样将更多的德育工作者“卷”进来?b.每周的故事,都需应景,并结合当时学校活动等等,但这个故事和那个故事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于是,本学期做出如下改进:一为设置“发光体”征集信箱,让更多的同学和教师参与到发现周围的带“正能量”的人和事,并“默默”地“挖”出更适合讲述故事的人物,扩大“Summer老师讲故事”的“讲师团”;二为故事内容结合年段核心品质与月行规重点,使故事能形成序列,更明确地指向育人目标;

  3.各种活动做出过程

  工作及成效:

  我有时觉得,没有过程的活动就像是调料-----有味道,但却不能滋养人。而德育部门,则是活动开展最多的部门。自2013学年以来,我们就试图将活动做出过程,有明确的目标和进程,如消防演习、地震演习等,从以前的一堂课的事情,到现在的为期一周的课程:周一晨会,周三Summer老师讲故事,周四校园电视台,演习前一节课统一上关于火场/地震逃生的课;再如春游、军营体验、运动会等,都尽量使活动能有将进一周的足够的前期“预热”明确目标的过程,上学期,针对接二连三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也以此方式进行了估计是州温市小学的首例“防暴演习”,收效也甚佳。

  经过这样的调整,对于学生与教师不仅有了“缓冲期”,不会感觉被学校活动牵着跑;更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更真切的收获;

  反思与改进:

  由于是全校性的活动,活动过程常常是政教部门全全策划,其中和各年段的关联性是做得不够的;本学期尝试各年段结合年段核心品质关键词,以此切入,做出过程,以“运动会”为例,全校性的过程引领只能是从“合作、竞争”等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切入,而年段操作下,如一年级,可以结合关键词“自理”,引导学生赛前怎样处理道具,怎样找到自己的场地,看台上怎样管理好自己的东西等;更适合本年段学生身心特点;

  (二)志愿者工作:让学生成为美好

  “小脚丫”学生志愿者工作,可以被称作我们学校的“德育特色”之一,关于“德育特色”我曾经想过,学校德育,是否一定要有特色?为何要搞特色?我的理解是:如果特色,只是为了打响品牌,为了更有区分度和知名度,那是完全可以不要这个“特色”的;而如果特色,是建立在学生群体特点和因此而生的学校育人目标上的,那这种“特色”是有意义的。实小的学生,的确是群体的某些共性,而这个共性又的确是和其他学校的孩子有别的:我们的学生群体一则多数为独生子女,二则孩子基本都是城市孩子,且父母家人对孩子相当重视;孩子们得到爱的渠道很多,将之视为理所当然,却缺失感恩之心,关怀之情与负责之念;怎样让学生有付出爱的行动?怎样让学生在习惯于被服务时也能有给他人提供服务的机会?“小脚丫”学生志愿者工作正是因此而生。

  工作及成效:

  2013学年以来,在学生志愿者工作的开展上做了如下尝试:a.成立了如护绿志愿者、安保志愿者等数十支志愿者队伍,每个队伍配备指导师,定期开展志愿者活动;b.以志愿者代替班干部称谓,大队部同时为“志愿者服务中心”,大队委同时担任志愿者队队长,弱化学生的“干部”思想,强化“志愿者”服务理念;c.志愿者服务进作业,在寒暑假作业中体现志愿服务项目,并整合少年宫,图书馆等资源,和一些社会公益场所输出志愿服务;

  反思与改进:

  经一学年的实践,出现问题:a.志愿者队伍的指导相当耗费时间精力,而指导师均承担学校的很多工作,难给予具体及时的指导跟进,导致一些志愿者队伍“有名无实”,处于“瘫痪”状态;b.志愿者工作难评价,而没有及时足够的评价,学生易半途而废;c.一些志愿者服务是即时性的,难持续;

  本学期中尝试如下改进:a.将志愿者服务计入学生的学业评价栏,以质性评价为主;b.将志愿者队分为即时性志愿者与持续性志愿者两类,其中即时性志愿者包括部分校志愿者队伍,各种大型活动临时招募队伍等,由学校政教部门主管,而持续性的校志愿者队则将管理下发,二年级以上每位学生向班主任申报志愿服务,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范围为二年级学生以班级服务为主;三四年级学生为班级、家庭服务;五六年级学生为班级、家庭、社会服务;逐步拓展服务范围。学生在申报阶段需拟定评价人,由评价人签名,知晓,在评定阶段根据学期表现,结合评价标准,在评价表上计分签名。期待评价的跟进能促进学生志愿者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三)家校互动:让家长成为美好

  佐藤学对“学习共同体”的构想中提到:学校是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是教师作为专家相互学习的场所,也是家长和市民参与教育实践进行连带性学习的场所。家长,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一方面,不是旁观者,抱怨者,而是“美好事物”的一部分,可将其“汇聚”到学校中,成为教育的资源,“大拇指”家长讲坛及“大拇指家长义工团”正是因此而生;另一方面,也是待成长的个体,需要向更美好生长,“大拇指”家长学堂则是因此而生;

  工作及成效:

  2013学年以来,我们组建了家长义工团,有讲员类(进课堂教学,协助教师教授特长选修课,举办专题讲座等),参与管理类(参与管理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春秋游活动,运动会等学生活动),有提供专业服务类(摄影师、专业评委、顾问、培训厨师等)在课堂、活动中常常可以看见家长义工的影子;改革了家长会,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各年级段均召开家长“集中学习会”,形式以听专家讲座为主,而第二学期,各年级均召开“分班交流会”,让家长与老师们有更多的交流时间;建立了“大拇指”家长学堂,形式为向全校家长开放,提前一周海报公示内容,有兴趣的家长报名参加,上学年中,共开展了计六次的“大拇指”家长学堂;

  反思与改进

  a.家长参与活动后的反馈不够,如家长在参加完义工工作后对学校还有哪些建议,听完讲座后有何感想等,考虑设计家长反馈表,在每次活动后及时收集反馈,并根据反馈调整;b.“大拇指”家长学堂目前由家长向班主任报名,本学期设计家长抢票系统,电脑抢票;c.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专家之间的互动平台搭建不够,本学期计划由心理老师孙洲教师主要负责,策划“大拇指”家长工作坊,以话题为主,聚集有相同话题的家长三十人,以沙龙形式开展;d.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特点不清楚,在开展工作时会出现一些不规范行为,本学年计划规范校家委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校家委会会议,校方与家长有更多的交流;

  三、学习:使自己通向更好

  自从分管了德育之后,接触的人、事,思考问题的视角,都从原先的学科教师中跳出,因此,看到了更多,很深的一点体会就是:教育的本源,是关乎人的,因此,跟很多人文学科有强大的相通,正如《教学勇气》一书中提到的那个核心,那个“伟大事物”是一致的。因此,也更深地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有问题的:说好听的,需要更新,通俗点,需要恶补!

  2013年度,纵向比较,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历史类的,以中国近代史为主,阅读了《重寻近代中国》、《重说中国近代史》、《南渡北归》等,在一点点接近历史真相的过程中看人性在不同情境中的展现;社论类的,如《观念的水位》、,《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等,接触不同的观点,学习更理性成熟地看待事物;民主类的,如《民主的细节》、《坏民主》、《我反抗》、《近距离看美国》等,了解人性的不可靠,以及同时而生的权力的制衡,以及人的尊严,以及同时而生的对多样性的爱护……一年里,十几本大部头应该是有的。

  此处插播:这学年,很多人问我,又要上班又要带娃又要洗衣拖地,哪里来时间看书?时间,真的如……靠挤的。出差的车上,娃睡了我悄悄起来的夜里或凌晨……

  2013年度,我继续在很多社团里混迹:“新教室”联盟,仁莘公益学习会,电影沙龙,读书会,甚至还有桌游社团……

  2013年度,我听到了很多开拓视野的讲座:经济学家的建筑设计师的网络公司的自由撰稿人的……关于经济的建筑的管理的宗教的哲学的……当我打开了自己以后,发现:而这一切的东西,只要是指向人的,其规律和本质都是相通的,都能为我所用!

  思想,有时,是需要广度,才能达到深度的。规律的得出,很多时候,是需要更多的样本收集,才能更准确。不打开自己,不看到自己的匮乏,是永远不会丰盈的。

  一年的副校经历,我结实地看到了自己的匮乏。也因此,我求索与联结,我不再惧怕自己的匮乏和不完美。我可以接纳,等待,和生长。

  我想,这应该就是一种通达吧。

  各按其时,方可成为美好。

【成为美好州温实小副校长述职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管教学副校长述职报告01-29

副校长述职报告(通用6篇)01-24

副校长教学述职报告汇编九篇05-03

德育副校长述职报告(通用5篇)04-22

有关小学副校长述职报告3篇03-27

2021年小学安全副校长述职报告12-09

2021年学校教学副校长述职报告(精选9篇)12-09

小学副校长述职报告范文800字(通用5篇)01-29

小学副校长年度个人述职报告(通用5篇)01-29

2021年副校长年终述职报告(通用5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