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2)

时间:2020-10-13 11:47:10 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要投稿

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给水

  象山县县城主要由象山县自来水公司供水,现有城北、靖南、爵溪水厂,总供水能力为8.5万m3/d。项目所在地由靖南水厂供水。

  2、排水

  象山现状排水体制主体为雨、污分流制,部分老城区采取截流式合流制。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后排至污水处理厂,雨水经排水沟、渠等排入河道。2006年象山县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2.5万吨。项目所在地排水主要通过排水管渠排水。

  3、供电

  象山县域内有220kV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4座,35kV变电所12座,10kV及以上线路总长度达1800公里,基本形成了以220kV电网为骨干、110kV电网为支撑、各级电压等级匹配的现代化电网体系。

  4、通讯

  2006年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17.61万,小灵通用户达7.96万,互联网用户4.39万户;目前,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0线,象山电信的网络规模、技术层次、综合服务能力和各项电信经营指标有了质的飞跃。

  .1建筑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采用先进技术,本着以人为本原则,根据地理条件和甲方的需求,依据各种现行设计法规、标准和政策,合理布局,设计好每一平方米的建筑,创造出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成果,求得最好的工程、社会、环境效益。

  4.2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4.2.1总平面布置方案

  象山县林海学校位于象山县丹东街道大碶头村。场地总用地面积36502m2,净用地面积34366m2,其中新征地面积23733m2,新征地净用地面积22666m2,分东西两块,西面为现有校区,东面为扩建校区。整个校区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个区域。教学区集中在地块西面现有校区,生活区布置在教学区以北与扩建校区交界处,运动区集中在扩建校区。各区相对对立。

  本工程在现有校区未利用地和扩建校区地块新建教学楼二期(一期已通过审批在建)、食堂、风雨操场、运动场及其它配套设施,现状校区布置不变。

  4.2.2教学楼布置

  本工程所建教学楼布置在现状校区地块的南面,规划占地面积998.75㎡,共4层,为行政办公用房、公共教学用房和各专业教室用房。主要分布有行政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活动室、实验室及美术、音乐、地理、计算机等专业教室,另有其他配套教学后勤用房。该教学楼与一期教学楼通过连廊相连。

  4.2.3食堂布置

  食堂布置在教学区以北与扩建校区交界处,占地面积1024.67㎡,共3层。一层、二层为厨房和餐厅,三层为报告厅。

  4.2.4风雨操场布置

  风雨操场布置在该地块的东北角地块,占地面积1068㎡,层数为1层。风雨操场内设2个篮球场及看台和管理用房。

  4.2.5运动场布置

  运动场布置位于地块的东面,规划建设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及其它健身器材。

  田径场布置在地块最东面,设有250米塑胶环形跑道,东侧为设置100m直道。跑道内场为足球场和田径训练场。

  篮球场、排球场位于跑道以西。规划设置篮球场4个,规格为35m×20m;排球场1个,规格为22m×15m。

  运动场北侧规划健身区,设置健身器材。

  运动场总占地面积10906㎡。

  4.2.6道路交通设计

  本工程校园的主入口设置在地块南侧,在主入口大门前设置临时汽车停车位;次要入口安排在地块北侧,作为后勤及生活出入口。

  校园主干道为主入口右侧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将运动区与生活区、教学区隔开。建筑物间合理设置次干道。

  教学区与运动区间空地规划设置自行车停车棚。

  新建道路工程面积5000㎡。

  4.2.7绿化设计

  本工程作为学校建筑群,故绿化景观环境设计非常重要。现状校区绿化较少,规划在主干道的两侧种植高大、茂密乔木,形成绿色通道;入口处设计花坛,突出校区景观氛围。教学区各教学楼之间建设绿地,该绿地以草坪为主,形成开阔视野。运动区布置种植具有一定防护作用的低矮灌木,穿插布置高大挺拔、树型秀美的乔木,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形成相对独立的区间。

  各功能区之间亦布置多处尺度不等的绿地,起到阻隔动静、人流集散的功能。另外要营造学校人文景观环境,在校园中适当点缀雕塑、小品、名人名言、休闲座椅等,营造文化氛围。新建绿化总面积12028㎡(包括现状校区和规划校区绿化面积)。

  4.2.8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36502m2

  净用地面积 34366m2

  新征地面积 23733m2

  新征地净用地面积 22666m2

  本工程建筑面积 8670m2

  其中:教学楼 3995m2

  食堂 3074m2

  风雨操场 1068m2

  门卫 80m2

  变配电房 150m2

  连廊 303m2

  运动场占地面积 10906m2

  绿化面积 12028m2

  本工程道路面积 5000m2

  4.3工程方案

  4.3.1工程方案选择的原则

  (1)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建、构筑物设计方案力求平面功能布置合理,立面简洁但不单调,朴素大方,具有良好的景观设计效果。

  (2)根据生产性质和使用功能,确定建筑物的防火、防爆、防腐蚀的一系列性质,并按照相应规范设计。

  (3)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力求发挥整体效益,节省投资。

  (4)建、构筑物结构布置,造型和构造处理应考虑工艺、安装、检修等一系列要求。

  (1)结构设计

  本工程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现浇楼盖。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2)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本工程基础类型考虑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墙下条型基础。项目场地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的土层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确定。框架结构柱基根据地基处理的要求进行打桩后,一般均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考虑,围护结构墙下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梁。砖混结构按地基处理后可采用混凝土条形砖基础,个别次要建筑尽量利用浅层地基强度。

  (3)围护结构和内外装修

  根据该建筑特性,外墙体一般采用多孔砖,内墙采用当地轻型砌体。外墙装饰为马赛客,内墙装修材料为瓷砖和涂料。

  屋面防水用目前建设部批准和颁布的新型技术成熟的防水卷材,隔热层为当地惯用材料。建筑门窗采用铝合金门窗或不锈钢门窗。

  4.3.3运动场所设计

  本工程运动场所主要分跑道、篮球场、排球场,各场地具体规格及特征详见表4-1。

  表4-1 各运动场地规格及特征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面层结构 数量(个) 备注

  1 跑道 250m环形跑道 塑胶 1 6分道

  2 篮球场 35m×20m 塑胶 4

  3 排球场 22m×15m 塑胶 1

  4.3.4主要建筑物

  本工程主要建筑物教学楼二期、食堂、风雨操场、门卫、配电房等,总建筑面积8670m2。

  表4-2 项目主要建筑物规模及特征

  序号 建筑名称 建筑面积(㎡) 层数 数量(幢) 结构特征 备注

  1 教学楼二期 3995 4 1 框架 新建

  2 食堂 3074 3 1 框架 新建

  3 风雨操场 1068 1 1 框架 新建

  4 连廊 303 1 1 框架 新建

  5 门卫 80 1 1 砖混 新建

  6 变配电房 150 1 1 砖混 新建

  4.4配套设施

  4.4.1供电工程

  (1)用电负荷和供电电源

  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本工程公共照明、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其它用电为三级负荷。负荷预测采用面积估算法,参照有关负荷指标,本工程新增计算负荷约为206KW。

  本工程拟采用二路10KV高压电源,电源引自附近开闭所,以电缆埋地方式接入。

  (2)供电方案

  在地上一层设置一座变电所,内设1台250kvA干式电力变压器,分别向二、三级负荷供电。

  (3)功率因素补偿

  功率因数补偿采用集中和分散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在变配电室低压侧设置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柜,使变电所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

  (4)场区供配电

  a.各装置配电将按照不同的环境特点及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其中包括防腐、防粉尘等特殊场所的供配电设计。

  b.线路敷设采用架空、桥架、沟道、直埋等方式。

  c.照明、避雷、接地按不同的环境特点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5)电气保护及防雷接地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本工程各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分别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进行保护。在建筑物的屋顶设避雷带作为接闪器。接地系统利用柱筋做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若实测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增设人工接地装置。

  建筑物内所有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体的顶端和底端均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4.4.2给水工程

  (1)用水量

  学校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日用水量为145m3/d。其中生活用水121m3/d,绿化用水量24m3/d。

  室外消防用水量按25L/s设计,室内消防用水量按15L/s设计。

  (1)水质、水压

  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生活用水水压不小于0.3Mpa,消防用水水压不小于0.8Mpa。

  (2)供水

  本项目给水系统采用生活、消防合用给水管道的供水方式。项目所在地的主要供水水源为市政管网,供水管经为DN250,在学校内采用DN200给水管构成环状管网,供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4.4.3排水工程

  (1)排水量

  本工程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水量按供水量的80%计,为128 m3/d。

  (2)排水方案

  根据项目地区的排水条件,场区排水按“雨污分流”的原则考虑,拟在场区内设置污水、雨水二个排水系统。建筑物内废污合流。

  污水:区内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经区内污水管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丹城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雨水:雨水设计流量套用宁波市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及雨水设计

  流量公式,按95L/s•ha考虑,径流系数为0.7,本项目雨水设计流量约为243L/s。经所内雨水管道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4.4.4消防设计

  室内消火栓布置保证同层任一着火点均有两股充实水柱同时到达,消火栓充实水柱10米,每层设单出口消火栓,间距不大于30米。

  室外消防给水与生活、教学给水共用一套管网,并形成环状,在各建筑物附近设置适当数量的室外消火栓。室外设消火栓,保护半径为100米,设置间距小于100米。

  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在总平面规划设计中,合理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建筑各层的防火分区、疏散宽度以及安全疏散距离均满足消防规范要求。

  4.4.5通讯网络工程

  根据需要,在综合楼、教学楼、校园等场所配置电话及配置公用电话。敷设电话线路和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线路,相关重要部分应按设计规范设置监控系统。

  5环境影响评估

  5.1项目地块环境现状

  5.1.1水环境现状

  象山县大、小水库水质基本保持良好,7个水源保护区基本保持在Ⅰ~Ⅱ类水质范围内,部分水区水源受到污染。大塘港为Ⅲ级标准,南大河水质为Ⅴ类;金石引河水质污染比较严重,主要超标因子为COD、总磷、总氧、非离子氨。

  5.1.2大气环境现状

  象山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其次是氮氧化物、降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河氮氧化物的年均值和日均值符合大气二级标准。

  5.1.3声环境现状

  目前象山声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和其他声源。中心城区的噪声功能达标区域是居民文教区、混合区、工业集中区,二超标较严重的是交通干线两侧。本项目位于城郊,声环境现状较好。

  5.2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5.2.1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Ⅱ类标准。

  5.2.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

  学校食堂油烟废气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的中型标准。

  (2)废水

  项目废水排放可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

  (3)噪声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5.3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5.3.1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污染工序来自各种机械的工作噪声,打桩和运输等作业噪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雨污水、打桩泥浆水与场地积水;施工车辆产生的废气,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造成地面扬尘等;开挖基坑、填平场地时产生弃土,在进行主体结构等施工时产生建筑垃圾。

  主要污染物及预计量详见表5-1。

  表5-1 施工期主要污染物及预计量表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产生量

  噪声 施工机械 施工噪声 70~100dB

  固体废弃物 装潢垃圾 建筑废材 2.5t/m3

  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1kg/人/d

  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扬尘 TSP 无组织排放

  水污染物 施工人员 生活污水 0.2m3/人/d

  5.3.2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间污染源主要来自配电房等各类设备产生的工作噪声;师生、后勤人员日常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厨房间产生含油烟气。

  主要污染物及预计量详见表5-2。

  表5-2 运营期主要污染物及预计量表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产生量

  噪声 配电房 设备噪声 60-75dB

  车辆 交通噪声 70-85dB

  固体废弃物 学生及教职工 生活垃圾 1820kg/d

  大气污染物 食堂 油烟废气 0.6t/a

  水污染物 学生及教职工 生活污水 96.8m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