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闭幕词

时间:2020-12-12 09:09:30 会议闭幕词 我要投稿

学术会议闭幕词范文

  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学术会议闭幕词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

  经过紧张有序的交流,xx师专、xx作协共同举办的“走近xx作家群”学术研讨会已进入尾声。此次研讨会在xx师专和市作协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在与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大会预期的议题,获得了圆满成功!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市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收到论文10余篇。这是我市首次举办高校学者和作家、诗人面对面的对话,大家就作家作品、作家思想、文学与跨学科研究等几个方面的主题展开了广泛的沟通、交流和研讨,着重讨论了xx部分作家、诗人的作品和创作特点,并就当前情势下的文学和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达到了相互学习与借鉴的目的。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改革开放30年来,xx地区的文学和文学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的作家、作品,创作和学术视野不断拓展,产生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和学术成果。不过,相比于我省其他一些市州,xx文学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在文学、文学评论和文艺理论等方面,还没有出现在全省、全国具有震撼性的作品。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改革开放把我们带进一个充满巨变的时代,各种利益与价值都在发生冲撞,各种思考与观念都在发生对抗。我们生活在一个众语喧哗又莫衷一是的语境之中,市场意识形态和滥觞的消费主义,武断地侵蚀着文学的领地,整个文学价值判断失衡。招摇于世的“伪作家们”颠覆了文学的庄严,消解了文学的神性。他们得意洋洋地一边填满欲望的口袋,一边鸣响文学的丧钟!

  我们该怎么办?在境况不利于文学的时候。一句话,真正的作家应该守望人类精神高地,与其在山谷哭泣,不如在山顶放歌。要做的应该是:屏弃时下那些生命价值沦丧、审美趣味低下的伪文学,创建一种关注时代困境,揭示人生问题,抒发生命体验,寻求精神解救的真文学,以期解蔽时代、反思文明、关怀人生、丰富心灵,为铸造民族新的良知、新的灵魂,去开拓更加广阔完善的社会文明、生命时空和精神境界!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诗经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今天的会议虽然短暂,但大家在交流过程中增进了友谊,影响将会是长远的。因为大学应该是、也永远是文学的基地。否认良好的、系统的高等教育与作家的养成的一些说法,应该是肤浅的和短视的。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与xx师专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的关怀与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作家协会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由于我们的经验不足,本次研讨会尚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时间过于紧促,我市还有一些有成就的作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到会,等等。不周之处,尚希大家海涵。最后,真诚地祝愿各位工作愉快、身体健康!

  现在我宣布xx师专、xx作协 “走近xx作家群”学术研讨会闭幕!

  谢谢大家!

  学术年会闭幕词

  各位社会学同仁、各位来宾:

  今年社会学学术年会的活动两天议程,即将结束。从大会发言到各个分论坛发言,与会代表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现在,我对本次年会进行总结。

  一、本次学术年会的特点与主要议题

  本次年会有五个特点:一是规模大、人数多,论文1200多篇,注册人数超过1000人。二是重视现实研究与实地调查,城镇化、城市病、网络社会、社会矛盾、犯罪等社会热点问题受到关注。三是对中国经济社会现象的理解进一步深化,解释力进一步增强。一些论坛探讨了经济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前沿理论议题。四是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增多。许多论文不仅重视描述与解释社会现象,同时也重视规范研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五是探讨了一些新的社会现象。有些论文以新的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如“离村上学儿童”、“微博打拐行动”、“中坚农民”等。

  本次年会的各个分论坛都有一些亮点,现将主要议题概括如下:

  1、关于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实现路径。

  有些学者对新兴城镇化道路进行了探索,提出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多元形态、公平共享、城乡协调等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有些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大城市主体带动战略,大城市率先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发展特色小城镇;拓宽城市反农村的渠道。有些学者探讨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公共服务不足、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建设用地浪费严重等“城市病”问题,分析了郊区化的无序蔓延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探讨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支撑,如户籍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城乡并轨的社会保障措施等。

  2、关于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建设。

  有论文指出,美丽城市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形态;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美丽城市”,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美丽城市,在生态文明视域下重新审视城市文化定位;主张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利共生;探讨了地方生态知识传承与创新,建议构建集中管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公共管理新框架,建立城郊一体化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同时,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有人认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女性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人考察了农村“空心化”问题,主张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让农村人口过上高品质的生活;考察了农村“要超生”行为与“不准生”制度间的矛盾困境,指出了“黑人口”现象至今仍然存在。有论文指出,农村大量空巢老人需要养老服务,应构建养农村老服务体系。

  3、关于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

  有论坛探讨了社会建设的地方经验,主张加快建立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紧密集合、良性互动、协调作用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社会关系的再塑和再建构;将社会工作方法引入矿区社会管理能够有效实现矿区的和谐发展,将社会管理从管制模式向协商模式的转换。有学者探讨了公共服务资源紧张、城市管理压力巨大、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以及群体性矛盾风险积聚等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一种通过开发邻里社会资本和睦邻文化资源建构社区生活共同体的主张;有些论文研究了人口迁移与流动、非自愿移民及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