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分配工作计划书

时间:2022-06-18 16:05:08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组关于分配工作计划书

  篇一:小组计划书 模板

  “痛风性关节炎日常防护”自我管理小组计划书

小组关于分配工作计划书

  一、活动名称:痛风性关节炎日常防护小组

  二、活动背景: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条件更优越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开始变得不健康,许多老年人因为遗传的因素和不均衡的饮食诱导了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从医学角度分析,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和血尿酸持续升高而引起的疾病,痛风性关节炎是其中的一种。较之于其他老年人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等),痛风的日常防护更简单一些,只要控制好饮食,让身体的嘌呤指数与血尿酸指数处在正常范围内,并加以适当的训练,痛风患者一般能和一般人一样正常生活。考虑到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对于痛风的认识、日常防护相关知识和痛风药物的正确使用没有系统的了解,为了使他们能了解更多有关痛风的知识,能通过自我管理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我们选择开展这次为期六次的痛风性关节炎日常防护自我管理小组。

  三、理念:

  四、架构:

  1、马斯洛需求: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它们构成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体系,一种需要满足之后,另一个更高的需要就立刻产生,成为引导人行为的动力。(社会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沙莲香)人类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开展小组的目的就是尽量满足组员的生理需要,让组员能够保持基本的健康状态,并且满足组员的心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力求组员在满足最基本的两个需要之后能够追求更高的`层次的需要,让他们仍然能发现和实现自我价值。五、活动目标:短期目标:

  1。 帮助组员系统地掌握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常识

  2。 掌握痛风性关节炎饮食注意事项,制定适合自身的饮食清单

  3。 改善整体健康状况,舒缓痛风性关节炎及其他并发症症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长期目标:

  1。 预防痛风反复发作

  2。 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与运动习惯

  3。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六、活动内容:

  1.小组性质:支持性封闭式小组 2.工作对象:患有痛风性关节炎的老年人群 3.预计参加人数:7~9人 4.小组周期: 2013年10月

  5。 聚会次数及主题:6次聚会围绕如何运用自我管理理念以及相应的方法有效控制痛风的恶化。

  7。人手编配:

  8。资源:(1)硬件资源:多媒体设备

  (2)经费资源: (3)督导资源:

  七、招募及宣传手法: 八、工作时间表

  九、草拟每次聚会计划

  十、预计困难及应变计划: 十一、评估方法

  十二、程序安排:(见附表) 十三、财政预算:

  篇二:小组工作计划书(改后)

  小组名称:婆媳一家亲

  指导老师:李同

  组长:陈号

  助手:孙斌

  小组成员:宋婧(宋阿姨)、张昱(张阿姨)、刘楚楚(刘阿姨)、仝

  雪莹(仝阿姨)

  赵晴(小晴)、王秋月(小月)、许翠(翠花)、王瀚婧(小

  婧)

  理念: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很复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女人的地位不断是升

  高。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在随之而升级。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在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明显和最 常见的,是出现在婆媳关系上。婆媳不合,是使不少人提起就摇头叹息的问题。

  怎样念好这本“难念的经”,使得婆媳和睦呢?这当然不会有什么“标

  准答案”。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这话有双重涵义。其一是说婆媳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祖孙关系。其二是指婆媳关系是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最微妙、最难处的一种关系。

  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传统难题。在漫长的

  封建社会中,婆媳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媳妇必须俯首听命于婆母,没有独立、平等的人格尊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旧社会做媳妇艰难的生动写照。同时,“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从而形成了一种妇女压迫妇女的恶性循环。今天, 这种妇女压迫妇女的不良传统已被广大的新一代女性所摈弃了。现代家庭中媳妇有独立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婆

  媳关系已基本成了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但是也应看到,即使在今天,相处融洽的婆媳关系也并不十分普遍。婆媳关系恶化也会催生以下问题:

  1、婆媳失和催生“婆媳暴力”。近几年婆婆与儿媳大打出手的情况频繁出

  现,显示出婆媳关系失和有升级为暴力的趋势。从法律上讲,家庭暴力可以分为夫妻暴力、父母与子女间的暴力、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等。所以,婆媳间的暴力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2、婆媳矛盾成婚姻第二大“杀手”。造成离婚率的`飙升,因为在家庭暴力

  造成的离婚中,有近三成是因婆媳不和引起的。

  3、婆媳关系不好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第三代的子女教育问题上,所以

  如果矛盾没有很好地解决将直接危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总之,如果处理不好婆媳关系,不但会危害家庭幸福,也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开展的这个小组要通过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让婆媳们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通过互动增进婆媳之间的感情。工作人员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引导婆媳们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改变过去一些非理性的情绪。使用小组方法介入可帮助面对相同问题的组员得以建立支持网络,并从组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中,得到更大的信心去改善,而且在组员的互动中,大家可以互相监督,更能利用其他组员的回馈做改善的参考。工作员可以通过小组中的互动,观察到婆媳之间实际的沟通情况,便于工作人员给予更适当和实质的意见和帮忙理论构架这个小组的对象,是希望改善或加强婆媳关系的妇女。

  首先,我们应看到婆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关系。它既不像夫妻那样有亲密的姻缘关系,又不像母子那样有稳定的血缘纽带。它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儿子、丈夫这个特定的双重角色,而发生的间接“血缘——亲缘”关系。婆媳关系同其它直接的家庭关系比较,天然的“内聚力”——“爱”明显地降低,在客观上导致了婆媳关系的特殊性。 婆媳在一起生活,需要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所以,在小组内,需要工作

  者多制造机会训练婆媳间的双向讨论式沟通。帮助婆媳进行理性沟通,增进认识,促进彼此关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由5个等级构成的,它们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

  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别人的尊重。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小组成员所需的。通过小组的形式把婆媳召集起来,调节她们内心,使她们感觉被尊重等。

  另外,婆媳来自不同的家庭,各自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而文化上、

  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处处成了婆媳之战的导火线。特别是在教育第三代的方法上,婆媳之间常存在很大的分歧。

  所以在小组的沟通训练中,应多采用行为治疗法。正因为小组希望改善婆媳

  间的沟通模式及认知差异,对婆媳间存在的问题行为,不同的认知差异,通过行为治疗法来进行学习和矫正,从而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及处理目前的行为。

  此外,工作者可使用心理剧,引导小组成员以戏剧化角色表演她们经历过的,当前的或预期的生活情形,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帮助她们以一种戏剧化的自发的方式表达感受,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深的自我理解和情绪宣泄,以引导成员进行积极的小组互动,探讨婆媳关系,尝试接近彼此,减少彼此的陌生感。就小组对象和目标而言,行为治疗不应是主要方法,理性情绪治疗法比较适合。角色扮演是可以的。 小组目标

  最终目标:

  改善婆媳间的沟通模式,提升婆媳关系,增进婆媳的感情,使其关系更加融洽。 目标还包括,增进家庭和睦,增强家庭功能。 阶段目标(成熟阶段):

  1、增加双方的沟通机会及了解

  2、增进婆媳感情,加强她们的心理了解

  服务对象:

  1、 资格:已婚妇女和婆婆(可并非一对)

  2、 特点:希望改善或加强婆媳关系的妇女

  小组特征:

  1、 性质:身心教育小组

  2、 节数:六节

  3、 日期:2011年11月21日至2011年12月26日

  4、 地点:社工活动实验室(地点可能因活动性质而改变)

  5、 人数:四队对婆媳(共八人)

  招募方法:

  1、于社区内张贴海报

  2、在各小区的公告栏里通知

  3、由社区委员推荐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家长里短、婆媳不和一般被认为是 “家丑”,所以采用的招募方式应注意保密。

  活动计划

  由于时间等原因,本次活动为第五次活动

  上期活动回顾:婆婆的一些问题已有较大的解决,但媳妇们还存在一些问题

  成小组活动时吵架等现象发生,本小组为非亲属关系的婆媳,但主要矛盾

  有些相似

  小组程序设计比较合理。工作者带领小组过

  程时的语言组织很重要。

  所需资源

  1、人手:工作员一名,助手一名,指导老师一名(这个,不必须)

  2、场地:社会工作实验室(设备较齐全)

  应变计划

  评估方法

  1、在小组前面面谈及小组最后一节时,组员将在小组最后一节邀请小组成员参

  加问卷调查,比较成员参加活动前后心态是否有改变。

  篇三:3月小组工作计划

  一、 销售任务

  1、 任务总数,小组现有成员有:王欢、王志强、张伟伟、尹莉莉、付燕熊。组长的任

  务是7台,组员的任务是15台,实习销售顾问7台,小组总任务共计59台。

  2、 任务达成预期,调取2014年同期销量做参考,2014年2月份销量40台,2014年3

  月销量84台,鉴于本店是2013年12月份正式开业,2014年春节在1月份,而2、3月份是刚开业不久,存在之前的订单2月没到车3月开始陆续到车的情况,所以2月销量低3月销量高,而2015年春节在2月份且3月份留存的订单非常少,并且2月份的进店量非常少,所以综合2014年同期销量做参考并结合2015年具体情况来看,预测2015年3月的销量不会很高,保守估计会在100台左右,在组内人员完成情况上看,王志强和张伟伟个人能力强在任务完成上不会有太大问题,但由于本月每人15台的任务有些重,预测以上二人可完成13台,组内其他人员预测王欢7台尹莉莉10台付燕熊5台,小组总计45台。

  3、 任务完成办法,督促组内成员认真接待每一个进店和来电客户,积极留取客户信息,

  增加接待数量和建卡数量,并且在现有基盘客户中做好客户跟进工作挖掘潜在客户,每天与组员沟通客户反馈信息和其他两家的价格情况,为领导制定销售政策提供依据,还可在客户进店量小时组织组员出去巡展搜集客户信息。

  二、 满意度检查

  1、 OQC检查,预计本月初OQC就会进店,综合前几次OQC检查分析其中销售顾问

  负责的.部分失分项主要集中在展车卫生,故督促组员每天早上认真擦拭负责的展车,尤其注意负责车辆内薄膜、车内CD及收音机频道和展架内宣传资料,每天不定时检查组内展车卫生,以确保展车卫生达标,耗电车辆做好充电准备。

  2、 MS暗访,由于2015年一季度的检查都集中在3月份,所以3月份的MS暗访将会

  非常频繁,且满意度是今年公司主抓的重点工作,故要向组员强调MS的重要性,要在接待过程中把每一个客户都当成神秘客户接待,认真按照流程来接待,综合之前的MS情况分析,失分项主要集中在电话接待、试乘试驾和发送短息环节,故要求组员在以上三项项环节中多加注意,且每天不定时在前台监督电话接待情况,每天签黄卡时抽查短信发送情况。

  3、成交客户回访,综合以前的CSS成绩来看,失分项主要集中在疑难客户的维护和关

  爱电话环节,督促并帮助组员对疑难客户做好重点维护并且利用好工时代金券等辅助工具,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及时上报反应情况,确保客户在打分环节给予满分,对于关爱电话环节则采取每周抽查通话记录的形式。

  三、 日常工作

  1、 销办卫生,每次轮换值班的前一天晚上做好分配工作,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负责工

  作,值班日的每天早上和组员一起做,有组员休息时提前做好协调工作。

  2、 黄卡,每天早会后了解组员的跟进黄卡数量,如上午值班则在下午三点前将跟进卡

  交给黄卡录入员,下午值班则中午十一点半前交付,督促组员及时填写每天的新建黄卡并且在签字时检查填写是否正确。

  3、 前台站岗,前一天晚上了解组员休息和交车情况,督促做好时间安排,如有特殊情

  况无法站岗,及时协调组员调换站岗时间或暂时替代站岗,确保负责时间不空岗,每天不定时到前台监督站岗情况。

  篇四: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发展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改目标

  县政府和县教育局提出的具体目标:“1236工程”。

  三、课改实验要点

  (一)认真培训,贯彻精神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列工程。师资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背景,学习新一轮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标等,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作到心中有数。

  (二)立足教学,抓好常规

  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特别是一年级新编教材,教师更要从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去了解其新特点。只有把握了新特点,才能更好地领悟课改精神。其次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再次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摈弃以往数学教学中的题海做法,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出发,设计开放的、灵活多样的练习。

  (三)改革评价,促进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总体上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实践、创新、成效综合起来,并重视教师个体差异、个性发展。

  (四)注重积累,加强研究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本身就是科研过程。全体数学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后反思,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积极组织开展以“新课程”为专题的研讨活动,如“学习新课程的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与反思”等,使课改逐渐深入。

  四、本实验小组主要工作计划:

  九月份:

  1。成立嘉善四中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小组;

  2。成立嘉善四中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备课小组,优选教材的'1/3的典型课例进行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3。全员初中数学教师参与新课程培训,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认真学习由县教育局组织的7月29日通识培训、8月12日片级教材研讨会及8月23日的新教材培训会;

  4。各自撰写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

  十月份:

  1。 开展七年级数学新教材研讨活动,以数学骨干教师为首,“上课——说课——评课”为流程,在实践、研讨中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领悟新课程理念;

  2。继续开展学习。

  十一月份: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与反思”征文活动;

  2。“嘉善四中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

  3。继续开展学习。

  十二月份:

  1。派实验教师外出借班上课,与兄弟学校进行课改研讨;

  2。继续开展学习。

  一月份:

  1。召开部分学生和家长会,听取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反映与意见。逐步获得社会对课程改革的支持;

  2。进行评价考核,分析研究下学期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思路及工作计划。

  篇五:小组计划书

  执行力提升 小组工作计划书

  策划者:骆号

  学号:222006304012041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且行且思小组——执行力提升

  理念:

  一、四要素及八要素论

  心理学家霍曼斯( G。C。Homans)在 50年代提出了群体组成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个群体都是由活动、相互作用 ——信息沟通和行为相应、思想情绪 ——群体成员的态度、感受、意见、信念、思维过程和群体规范四种要素组成的系统。

  在此基础上,有些行为科学家还提出八要素理论。认为有八种要素影响到群体,这八要素分别是:

  1、成员的共同性。共同性 ——特别是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越多,群体的凝聚力越大。 2、群体规模的大小。群体的大小与凝聚力成反比。

  3、群体与外部的关系。群体与外界越隔离、外部对群体的压力越大,则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大。 4、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群体越能满足个体需要,即个体处处得依赖群体,则群体凝聚力越大。

  5、群体的地位。有光荣称号,或有较高技术水平,或有富于挑战性工作,或有较多经济报酬, 或有较多晋升机会,或有较多自由而不受太严厉监督的群体,其凝聚力一般较大。 6、目标的达成。凡能达成目标的群体,其凝聚力较大。

  7、信息的沟通。信息越畅通的群体,凝聚力越大;而肃静沉闷的大办公室,分散在一条长装配线上工作的小组、噪音大的工厂,由于信息不易沟通会降低凝聚力。

  8、领导的要求与压力,领导越强调成员应遵守组织规定,群体的凝聚力也就越大。

  二、群体动力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 B),是个体内在需要( P)和环境外力( E)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函数式 B=f( P, E)来表示。

  三、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出了我们的自我。

  四、人际关系的理论

  人际关系的卷入程度分为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和深度卷入 。奥尔特曼和泰勒认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人际关系的改善的方法:沟通能力的提高;正确使用身体语言。

  五、群体的合作

  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协同合作,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

  当今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因此同学们的.“动手办事”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所以采用小组互动的模式,以达到小组成员挖掘自身潜能、树立自身信心,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目标及目的:

  目标:提升成员的执行力。 具体分为:

  1.执行心态训练:自信心、责任心 、决心信念

  2.增强成员的有效沟通、整合信息的能力

  3.增强成员的时间管理能力

  4.发掘成员的创造力

  5.增强成员利用资源、协作能力 服务对象: 在校大学生 小组特征:

  1。性质:发展小组 2。节数:四节

  3。日期:5月14日至6月8日 4。时间:上午八点到九点半

  5。地点:文化与发展学院社会工作实验室 6。人数:八人

  招募方法:

  1。在校内发放宣传资料 2。 在互联网上发布招募信息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 活动内容

  时间及整节活动时间:5月14日15:00—16:30

  第二节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5月20日15:00—16:30

  篇六: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小组理念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在当代大学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通过观察和总结二,这部分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缺少知心朋友。他们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感觉缺少能互吐衷肠、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们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和特定个人交往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由于相处不好,常会影响其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同学交往面比较宽,但都是浅层次的交往,没有影响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并没有产生友谊,这种人际关系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他们多会感到空虚、孤独和落寞。

  (4)感到交往有困难。他们渴望交朋识友,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个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感到苦恼,希望改变。

  (5)社交恐惧症。这类同学对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交往中有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现象出现,常陷入焦虑、自卑的情绪,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

  (6)抵制交往。前几类都有交往的意愿,而这类同学却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动机,他们故意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

  大学生在具体交往中表现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他们留下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社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我们设计的这个小组,就是让组员在小组活动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与他人友好互动,从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二、理论基础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交往动机是个人交往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交往活动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同时,斯普兰格(E。Spranger,1924)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在这一时期,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际关系不断复杂起来,也开始学会深化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希望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舒茨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感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出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和言行。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通过感知、认知、理解才能建立一定得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言行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即通过言、情、姿、行等达到交往的目的。在小组活动中,组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注意理解和把握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改正自身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缺点,学习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以提升认识,学

  会与人沟通,改善人际关系,表达、完善、超越自我。

  三、小组设计

  小组目标:提高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改善其人际关系。

  小组目的:

  1、引导组员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而为寻求良好人际交往进行积极地自我探索和行为认知。

  2、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和改善组员间的沟通交流,积极运用各种交往技巧。

  3、鼓励组员积极地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在此过程中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服务对象: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同学 小组性质:学习、发展性小组

  活动次数:六次

  小组人数:6—8人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沧波园校区社会工作系实验室

  招募方法:

  1、与之前参加过我系其他同学开展的小组活动的同学联系,邀请其中有意继续参加小组活动的同学参加我们此次的小组活动

  2、在学校内张贴招募海报

  3、到学生班级和宿舍进行介绍并发放宣传单页

  若人数过多则先对报名者进行了解,然后筛选部分合适的报名者入组。

  工作员分工情况:共三名工作员,一名为主持人,两名为助理工作员,其中一名助理工作员负责对活动进行记录、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另外一名助理工作员负责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估、填写小组活动评估表。

  篇七: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发展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课改目标县政府和县教育局提出的具体目标:“1236工程”。三、课改实验要点

  (一)认真培训,贯彻精神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列工程。师资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背景,学习新一轮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标等,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作到心中有数。

  (二)立足教学,抓好常规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特别是一年级新编教材,教师更要从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往了解其新特点。只有把握了新特点,才能更好地领悟课改精神。其次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再次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摈弃以往数学教学中的题海做法,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出发,设计开放的、灵活多样的练习。

  (三)改革评价,促进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总体上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夸大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进步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实践、创新、成效综合起来,并重视教师个体差异、个性发展。

  (四)注重积累,加强研究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本身就是科研过程。全体数学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后反思,进步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积极组织开展以“新课程”为专题的研讨活动,如“学习新课程的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与反思”等,使课改逐渐深进。四、本实验小组主要工作计划:八—玄月份:1。成立嘉善四中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小组;2。成立嘉善四中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备课小组,优选教材的1/3的典型课例进行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3。全员初中数学教师参与新课程培训,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认真学习由县教育局组织的7月29日通识培训、8月12日片级教材研讨会及8月23日的新教材培训会重要思想;4。各自撰写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

【小组分配工作计划书】相关文章:

成长小组计划书03-10

小组活动计划书02-01

兴趣小组计划书03-18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08-05

兴趣小组工作计划书03-07

团队建设小组活动计划书10-31

2022老年小组工作计划书12-15

社工小组工作计划书范本12-10

小组活动计划书(精选13篇)05-07

兴趣小组计划书15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