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0-10-03 11:49:40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的客观增多,一方面为小学生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如果利用不当,反而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的支配情况及小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给予足够的关注。但因目前的种种因素,我国小学生在放学后课余时间利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一是剥夺的课余时间;二是消极的课余活动;三是成人化的课余时间。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广州市小学的193名有效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对象,并访谈了愿意接受并配合访谈的家长,其目的主要是从侧面研究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的配情况及某些原因,并分析课余时间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小学生 放学后课余时间 支配方式

  1995年5月1日实行每周两天休息日制度,加上节假日的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相对减轻、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等,中小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大量的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本来为小学生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国内关于小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研究中基本上都是从素质教育方面讨论的,强调学生的课余时间完全被家长安排,孩子没有自由安排时间的权力;而国外课余时间虽然没有被家长安排,课余时间孩子是自由的,但是出现无所事事,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受到不良的影响,沾染一些不良习惯。本研究通过拟定调查问卷,从微观层面上的社会化机制和途径的角度比较分析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的现状,在第一手材料的获得中了解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的现状与学生学习的相关性,切实纠正对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的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和主观臆定;同时结合当代的社会背景,充分了解小学生的放学后的课余需要,对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做一些理论探讨,力图提出有实质性意义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对早日构建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有所帮助。

  通过调查与研究把握了被调查学校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是如何支配的,分析小学生课余时间支配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最终对被调查学校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的支配是否与学生学习有影响做出判断,借鉴国外的经验与理论,对小学生课余时间的支配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总结出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领域内,随着教育改革过程的深入以及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减负”的呼声,我国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逐渐缩短,课余时间大幅度增加。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减轻,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放学后课余时间的增多,一方面为个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得时间。”“自由时间是丰富治理生活的首要条件,”“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小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也可能成为虚掷光阴,消唐意志,放浪形骸的生命泥沼。马克思说过:“搬运工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因此如何安排利用好小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就成了摆在学校、家庭、社会面前的共同问题,而从我们的身边可以看到,小学生课余时间大多是由父母长辈安排的,如写作业、做父母留的作业、去辅导班;父母没有时间的则是自己去找伙伴玩、看电视等等。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根本不让自己的孩子有自由的时间,变本加厉地给孩子们在学习上加码。有的家长不仅在孩子学科的范围内给他们加码,范围以外的诸如舞蹈、武术、绘画、音乐等,不管自己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有无兴趣,也要送孩子去学习、培训。从个体方面来看,小学生课余时间的合理安排,既有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也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育中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从社会层面来看,对小学生课余时间合理安排会使小学生得到全面、充分、健康的发展,对其社会化过程有推动作用。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时间,同样条件的业余时间里,两个文化程度相同的人,经过若干年之后,一个人合理安排业余时间通过业余时间学习,可能成为具有某方面专长的学者,另外一个不愿安排业余时间,不愿学习就可能成为庸才。业余时间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那么,放学后这些课余时间该拿来干什么呢?怎样安排更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

  2.1对象

  由于一年级学生太小,笔者从二年级到六年级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问卷19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3份,有效回收率为96.5%。问卷调查的对象分布如表1所示。

  表1问卷调查的对象统计(N=193)

  分类 男 女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人数(人) 102 91 38 30 30 28 67

  百分比(%) 52.8 47.2 19.7 15.5 15.5 14.5 34.7

  2.2方法

  2.2.1问卷调查

  本文的调查研究对象是广州市普通学校的小学生。之所以选择广州市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有几方面的考虑:第一,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强,且易受各种社会文化的影响,了解他们放学后的课余生活,对合理提出利于他们成长的策略建议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调查很难涵盖绥中县所有类别学校的小学生,所以将调查的'学校类别限定为普通小学。

  2.2.2访谈调查

  笔者在问卷收回以后,访谈了来自这所学校的3名任课老师,分别是英语老师,数学老师,语文老师。此外还联系了4名愿意接受访谈的家长进行了访谈调查,主要是了解他们对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的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课余时间

  在回答“你觉得你放学后的课余时间?”时,其中女生认为放学后拥有的课余时间“比较多”,而男生认为放学后拥有的课余时间“刚刚好”。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到在此次调查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认识上都倾向于课余时间“比较多”和“刚刚好”的选择。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小学生放学后所拥有的课余时间是足够的。

  表2小学生放学后所拥有的课余时间

  放学后的课余时间 男 女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太多 11 10.8 11 12.1

  比较多 26 25.5 26 28.6

  刚刚好 48 47.1 41 45.1

  不够多 17 16.7 13 14.3

  在调查中,问及“你每天放学后有多少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时,学生们的回答集中在1小时以下和1-3小时之间,如表3所示,女生可自由支配时间在1-3小时占38.5%,3-5小时占35.2%,男生小于1小时的占38.2%,1-3小时占28.4%,女生在放学后可自由支配时间要略多于男生,说明女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当天的作业及额外作业(父母安排要做的事)。

  表3小学生放学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时间 ≤1小时 1---3小时 3---5小时 ≥5小时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男 39 38.2 29 28.4 22 21.6 12 11.8

  女 14 15.4 35 38.5 32 35.2 10 11.015

  通过表2、表3,我们发现小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足够,但是他们能够自己支配的课余时间比较少,其中女生拥有的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两项略高于男生。

  3.2 课余活动

  小学生课余活动目的的问卷调查(见表4)。排在第一位的是“放松心情”,占45.1%;第二位的是“娱乐”,占30.1%“消磨时光”排第三,占8.3%;而“结交朋友”和“学习提高”只占6.7%和5.7%。此次调查中,男女同学在课余活动最主要目的没有显著差异。

  表4小学生课余活动目的

  选项 总计 男 女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放松心情 87 45.1 46 45.1 41 45.1

  娱乐 58 30.1 28 27.5 30 33.0

  消磨时光 16 8.3 9 8.8 7 7.7

  结交朋友 13 6.7 8 7.8 5 5.5

  学习提高 11 5.7 6 5.9 5 5.5

  其他 8 4.1 5 5.0 3 3.3

  3.2.1放学后课余活动的内容

  表5小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经常参与的活动(多选)

  内容人数 百分比(%)

  做作业、自修学习 138 71.5

  参加文化补习班及特长学习 134 69.4

  看电视127 65.8

  看课外书116 60.1

  上网95 49.2

  玩电脑游戏91 47.2

  外出闲逛娱乐72 37.3

  棋牌等娱乐活动66 34.2

  做家务59 30.6

  进行体育活动54 28.0

  其他29 15.0

  排前3名的课余活动是:做作业、自修学习;参加文化补习班及特长学习;看电视;排在后三名的是:棋牌等娱乐活动;做家务;进行体育活动(其他项不计)。做作业和参加文化补习及特长学习是小学生普遍进行的课余活动,而做家16务和进行体育活动却是小学生很少做的,也许是因为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也许是因为当前社会上的竞争更加激烈。总之,现在的学生的确不轻松,许多无形的压力被加在了小学生的身上。

  3.2.2 课余活动的载体

  (1)网络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知,在193个样本中,上网者有95人,占总人数的49.2%。其中,男同学有58人,占男生总人数的56.9%;女同学有37人,占女生总人数的40.7%,可见男生上网的比例大于女生。

  表6上网的主要目的(N=73)

  选项 总计 男 女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消磨时间 24.7 18 31.0 10 27.0

  娱乐 42.5 20 34.5 13 35.1

  获取信息 13.7 8 13.8 4 10.8

  学习提高 15.1 8 13.8 8 21.6

  其他 4.1 4 6.9 2 5.4

  通过对上网目的的调查,娱乐、消磨时间、习提高分别列居前三位(见表6),调查显示男女同学在上网目的认识上略有差异,其中在“消磨时间”男生占31.0%,女生占27.0%,男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消磨时间”的比例大于女生;“学习提高”选项男生占13.8%,女生占21.6%,女生上网为“学习提高”的比例大于男生。

  (2)电脑游戏

  在193个样本中,玩电脑游戏或其它游戏的有91人,占总人数的47.2%。其中,男同学有65人,占男生总人数的63.7%;女同学有26人,占女生总人数的28.6%,男生玩游戏的比例大大高于女生。在问及玩电脑游戏或其它游戏的目的主要有哪些时,选择“宣泄情绪”的最多,其次是“刺激、好玩”。[17]

  (3)电视

  表7小学生经常看的电视节目(N=127)

  内容 总计 男 女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卡通类 67 52.8 47 37.0 20 15.7

  影视类 72 56.7 30 23.6 42 33.1

  娱乐类 48 37.8 21 16.5 27 21.2

  新闻类 40 31.5 26 20.5 14 11.0

  体育类 37 29.1 25 19.7 12 9.4

  科技类 34 26.8 24 18.9 10 7.9

  广告 23 18.1 13 10.2 10 7.9

  其他 25 19.7 11 8.7 14 11.0

  学生中看电视的共有127人,占调查样本的65.8%,可见电视在小学生放学后的课余生活中占有绝对位置。学生看的最多的电视节目依次是:卡通类、影视类、娱乐类、新闻类、体育类。根据表7显示男女在“影视”、“新闻”、“卡通”、“体育”这四类节目的选择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新闻”、“卡通”、“体育”这三项中男生的比例明显大于女生,而相反女生看“影视”、“娱乐”类节目的比例大大多于男生。(见表7)在我对四名家长进行的访谈中,家长们表示孩子在家里一般都看电视,可以说电视成了学生们最亲密的伙伴。

  (4)书籍

  本次调查显示:小学生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看课外书共有116人,占调查样本的60.1%。小学生常看的课外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文学名著、悬疑小说、卡通,在“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悬疑小说”、“教材辅导”、“娱乐杂志”这几类书籍上,男女性别有显著性差异,阅读“悬疑”、“武侠小说”这三类书籍的男生人数大于女生,而女生阅读“言情小说”、“教材辅导”、“文学名著”类书籍的人数明显大于男生。(见表8)

  表8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内容

  内容 总计 男 女

  人数 人数 人数

  文学名著 72 28 44

  言情小说 56 21 35

  武侠小说 51 32 19

  悬疑小说 68 45 23

  教材辅导 47 21 26

  卡通、漫画 64 30 34

  娱乐杂志 45 18 27

  其他 32 14 18

  (5)课余活动场所

  从小学生在家以外的课余活动场所的选择情况可以看出,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同学朋友家(45.3%)、户外绿地(40.7%)、商场超市(39%)、书店图书馆(29.3%)、亲戚家(26.0%)、网吧(21.4%)。

  (6)课余活动形式

  调查中,在问及学生对其闲暇活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你经常和谁在一起?”时,家人占62.1%,同学朋友占15.8%,自己一个人占24%,可见家长对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很重要的影响

  4对调查结果的讨论

  4.1课余时间能够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指出了自由时间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认为,自由时间一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时间”[1];二是“用于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然的时间”[2],即自由时间的价值一方面在于休息娱乐,另一方面在于发展,他认为,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学生课余时间就是他们的自由时间,同样课余时间为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是小学生全面发展自我的重要时空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1有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并不像躯体健康那样已经具有比较客观的指标,人们的心理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因此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只能是一种保持动态平衡的心理状态。课余活动由于是在课余的时间里,可以自由参加,自主选择项目,所以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人的欲望。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也是某种性质的“工作”,它必须付出相应的体力和一定的智力才能完成,刚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任务相比以前比较重,再加上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使一些小学生感到疲惫、紧张和焦虑。而课余活动正是小学生进行身心调节的重要手段,在课余时间里,他们可以自由、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文娱、交往等各种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轻松和愉快,这不仅可以消除学习和压力带来的身体疲劳,恢复自己的体力、精力。更重要的是,小学生们通过自由而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放松心情,安抚疲惫的心灵,调节紧张情绪,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转移内心的伤感、悲哀、忧愁和不良冲动,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增进心理健康。此外,积极性的课余活动可以陶冶性情,使人保持较好的心态,避免身体疾病和心理异常。

  4.1.2有助于小学生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

  个性决不是塑造出来的,决不能按一个设定的理想模式去培养,关键是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其个性自由彰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与交往是个体个性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健康生动的活动和交往有助于小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在正规的课堂学习生活中,小学生的活动要服从于社会角色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绝大部分活动必须听凭犹如机械钟表式的课时计划和作息时间的指挥和摆布,这对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导向和约束作用。而在课余时间,小学生则应该更多地依随心理的时间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自由地选择符合当时内心感受和需要的有意义的活动方式,激发其自主选择和决断意识,促进其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4.1.3有助于小学生创新潜能的挖掘

  “自由是生命的灵魂,而自主是自由的第一要求。”[3]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自主的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活动,在自由活动中愉悦身心,展示才能,陶冶性情,丰富个性,自由自主的选择对自己成长有意义的活动。在课余时间里,在宽松的环境下,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彰显,可以从事各类自己感兴趣的创造性活动,自由展示自己的才华,体现“人格”的力量,同时,也只有在自由和安全的精神环境中才会有创新火花迸发。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离开这一点谈论全面发展,强调培养素质爱好、天赋才能,只是一句空话。”[4]

  4.1.4有助于小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增强

  在课余时间里,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是学生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提出的,为了满足自己提出的目标与任务,他们会主动要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自己的行动,关注自己行为的结果,并最大限度的调动自己内在的潜力和潜能,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并从中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在这种带有“解放”性质的自由活动中,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势必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出更高的自控需求。

  4.1.5有助于促进小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化的发展

  一个人生活是离不开社会活动的,一个人的经验总是在不同性质的各种社会群体中生活并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5]课余的基本内容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人们适应生活和发展的需要,缺少人际交往,就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人不可能在孤立的状态中生存和发展。参加课余活动,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可以通过课余活动的多种形式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通过课余活动的人际交往互相交流思想、兴趣、情感,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从而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扩大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不断认识别人,重新认识自己,使自己不断适应变化着的新环境。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懂得真善美,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理解与宽容,分享与合作,在成功中树立自信,在失败中磨练心理承受与调节能力,从而养成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特别是针对目前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现状,课余时间的合理利用对其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可以通过放学后的课余活动的多种形式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通过交流思想、兴趣、情感,扩大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不断认识别人,重新认识自己,使自己不断适应变化着的新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社会化。

  4.2课余生活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6]简单地说,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课余生活作为小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4.2.1从社会化的机制来看,社会化的主要机制是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学校属于正式组织外,其他机制对小学生的影响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这些机制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社会化都必须是在学生的闲暇时间中,即便是作为正式组织的学校,除了课内系统、全面的正规教学之外,对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班风、学风、教职员工的工作作风、学校的文化氛围等“潜隐因素”这些因素要起作用,也大多数在他们的课余生活中。因此可以说,放学后的课余生活是小学生社会化机制发生作用的重要时空。

  4.2.2从社会化的内容来看,小学生社会化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培养角色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课余生活能够为小学生完成和实现社会化内容提供条件,集中体现在:(1)课余生活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就为小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2)小学生具有很强的交往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希望更广阔地展现自己,发展自己。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里,“他们是处于自由、自主的生活状况可以自由而充分地开拓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培养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可以进行广泛地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多性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获得多方位的角色互动……”[7],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小学生逐步习得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内化社会规范,并确立一定的目标和价值体系,从而促进自身社会化的完成。

  4.2.3从社会化的特征来看,由于小学生的身心不断走向成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也已经发展到能够直接依靠自己对客观事物认识和判断的水平,在课余生活中,小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最大限度范围内进行选择,从而在各个层面上推动小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我对小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课余时间的支配方式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结果也让我深思:放学后课余时间的剥夺,或放学后课余时间和课余时间支配方式不能自己掌控,课余活动权被侵犯,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空间很有限,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发展、自我成长是否会有不良的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网络、电子游戏和动漫也并非洪水猛兽,他们并没有完全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所以如何引导他们去选择、去面对,显得更为重要。在我们今天的高竞争社会,除了给孩子们知识之外,人们更需要给他们健全的人格,才能让他们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王莉、王健敏,杭州市小学生课余生活现状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5

  [2]王小波,儿童休闲:被遗忘的角落—我国城市儿童休闲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4

  [3]孙云晓.十四个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系列,

  [EB/OL].www.sunyunxiao.youth.cn.

  [4]黄小葵、[日]高口明久,中日两国小学生课余生活状况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3 4卷2期

  [5]吴奇程、袁元,城市小学生课余生活现状调查报告[J],《现代教育论丛》,2002(6)

  [6]广州学生课余怎么玩打游戏看电视140分/天[N],《信息时报》2004-5-25

  [7]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抽样调查情况报告[N],《中国妇女报》2001-12-5

  [8]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组

  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EB/OL].www.sunyunxiao.youth.cn.

  [9]张炳富、钟华英,“游戏机室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J],《青年研究》,1998(8)

  [10]天津市教科院课题组,中小学生双休日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6)

  [11]楼玲玲,小学生双休日生活现状调查[J],《班主任之友》,2003(4)

  [12]周国萍,初中生闲暇生活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13]美法孩子的课余生活是这样过的,中国教育报,

  2007-10-09 http://edu.xhby.net/system/2007/10/09/010132930.shtml

  [14]Adler,P.A.,&Adler,P.(1994).Social reproduction and the corporate other:The institutionalizati afterschool activities.Sociological Quarterly,35(1),309-328

  [15]朱文学,日本小学生生活状况简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04)

  [16]Cutforth,N.J.(1997).What's worth doing:Reflections on an afterschool program in a D

  elementary school.Quest,49(1),130-139

  [17]关健,中学生闲暇生活与闲暇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18]Afterschool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educationally disadvantaged young children.Urban Re 24(3),203-217.

  [19]杨昌勇,大学生闲暇及闲暇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0]胡杰容,大众传媒与城市青年的闲暇文化生活一一对592名城市青年的问卷调查〔J〕,《青究》,2001(1)

  [21]柳平,美国关于附暇教育的研究〔J〕,《外国教育动态》,1986,(5):56一58,35

  [22]庞桂美,我国闲暇教育研究述评〔J〕,《中小学管理》,2000,(10):6一8

  [23][英]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4]杨友桐,关于闲暇教育的理性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3):11一13

  [2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中国小学生近视情况调查报告09-22

水质情况调查报告12-22

乡镇建设情况调查报告01-01

我市林业情况的调查报告01-20

春节旅游情况调查报告范文12-02

市农村电网改造情况调查报告01-20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12-09

汉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09-22

课堂教学对话情况调查报告12-19

关于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