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28 10:25:50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调研报告

  2014年11月30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10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孙云晓代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报告》,以下是研究报告全文。

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而首先是今天,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而希望需要精心培育。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了解青少年的真实状况和切实需求,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新时期共青团与青少年工作的创新,竭诚服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及全国省级团委、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于2013-2014年,联合开展了“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

  六类青少年群体是当前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分别为:未就业大学生群体、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群体、民族地区民族青年群体、“留守儿童”群体、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群体、残疾青少年群体。

  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访谈、田野调查、案例研究等定性方法。问卷由课题组研究人员会同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制定,调查实施过程科学严谨,确保了调查结果真实可靠。通过分群体的分层多阶段抽样,共调查大学毕业生6829人,网络媒体从业青年3089人,民族地区民族青年3417人、汉族青年1930人,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非留守儿童2731人,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2834名、专门学校学生751名、普通中学学生2385名,残疾青少年4536人;总计调查青少年3万余人,涉及全国24个省。

  以下分群体报告主要研究成果:

  一、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和重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本次调查发现:

  1.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有着良好预期,七成多对“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拥有信心(72.9%)。

  2.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地来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社会资源不足,个人能力较弱,交往能力较差,就业弱势累积越多的人就业越困难。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居多,分别为27.1%、25.7%,来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市区的仅为13.2%;家庭经济条件越差、父母职业声望越低、祖辈或父辈等直系亲属中职务级别越低的越难就业。

  3.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实习经历比较缺乏,求职被拒绝的首要原因是缺乏工作经验。在没有实习经历的人中,未就业的比例为26.8%,比有过实习经历的高8.2个百分点。在求职被拒绝的原因中,缺乏工作经验是首要问题(54.6%),“专业不对口”排在其次(45.9%),“缺少面试经验”排在第三(31.0%)。

  4.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成本高,薪资期望较低,可接受的起薪点更低,失业容忍度较高。平均发出求职简历13.7份,发送10份及以上简历的占48.7%,求职成本在1000元以上的占56.2%;就业起薪期望平均为每月3700元,主要集中于2000-3500元(68.2%)和5000元以上(27.2%);可接受的起薪点更低,平均为每月2645元,其中有81.8%的人可接受的最低起薪介于1000-3500元。可接受的最长待业时间平均为58.5天,95.9%的人可接受的最长待业时间在4个月之内。

  5.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幸福感不强。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生活费的三大来源分别是:父母给钱(71.6%)、临时性工作收入(32.4%)和积蓄(28.1%)。对生活幸福程度评价的平均分为6.88分,仅48.2%的人认为自己未来“肯定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6.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面临三大主要矛盾。一是就业过程中的主观努力不够与认识误区并存,73.7%特别认同“大学生基层就业,有利于了解社会和增长本领”,但只有9.2%的人表示特别愿意去基层工作。二是求职途径的父母依赖与父母社会关系较差的矛盾,47.1%认为“现在找工作主要就是‘拼爹’”,但实际上他们社会资源相对较少,父母的职业声望较低,难以提供有效的就业支持。三是急需政策帮扶与对就业政策了解不够的矛盾,只有16.7%比较了解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有31.8%的人表示不了解。

  7.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最期盼增加就业岗位(55.2%)、建立全国大学生就业动态信息系统(44.7%)、提高素质能力(40.4%)、提供就业见习机会(39.3%)、转变就业观念(35.8%)以及政府提供就业专项扶助资金(34.5%)。

  针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建议在大学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前干预,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地域、社会资源、个人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处于弱势的大学生。二是建议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素质能力与就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度作出科学评估,匹配度越高则越容易获得就业岗位。三是建议为就业困难大学生提供定向的实习岗位和专项的就业培训,通过一对一的帮扶,促进就业困难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四是建议确保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平等享有其他失业者可以享有的失业扶助政策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群体制定特殊的扶助措施;并实施待业失业救助的附加条件,激活就业意愿。

  二、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群体

  课题组发现,网络媒体从业青年群体有以下6个特征:

  1.年轻化,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91.87%。

  2.女性占比超平均水平,女性占50.9%,高于男性。

  3.文化程度较高,具有本科学历的占54.4%。

  4.从业年限短,流动性较大。平均工作年限为2.43年,85.0%工作年限为5年或5年以内。

  5.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劳动强度较大。近四成(38.5%)每日工作超过8小时,其中8.5%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

  6.收入不高,月工资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平均月工资为4048.9元,且有44.3%的被调查者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而网络媒体中不同职位、不同职级的收入差距也较大。

  网络媒体从业青年观念行为的现状与问题有:

  首先,普遍对本单位组织文化的认同度较高,工作态度积极,对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较有信心,但认为生存压力过大,对生存现状不满意;超过五成(50.57%)对收入待遇不满意。其次,网络媒体从业青年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但普遍缺乏身份认同;相当一部分认为自己与传统媒体记者相比,地位上有很大差距。再次,被调查者普遍认同网络治理与监管,希望形成“依法治网”的格局。此外,大多数对网络问政与反腐态度理性,希望建立持续长效机制。最后,多数具有一定的“新闻职业素养”,但“政治意识”较为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