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脱贫致富调查报告

时间:2020-09-22 09:18:19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村脱贫致富调查报告

  脱贫致富工作一直是党建设新农村的政策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以少数带多数人,以富带穷一起致富的理念来对农村进行改革,那么农村脱贫致富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村脱贫致富调查报告

  我县落实“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联系帮扶工作”已经进入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在前一阶段,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分赴各自联系点进村入户深入调研,掌握乡情村情民情。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对所联系的贫困村、户的基本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帮扶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还撰写了调研报告,对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基本情况做了全面总结,对致贫原因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帮扶措施。其中,县两山指挥部指挥白世明同志撰写的调研报告全面、翔实,致贫原因分析客观透彻,展望发展前景广阔,提出的发展思路清晰,帮扶对策明确具体。现将白世明同志撰写的《关于XX县和平镇范家营村脱贫致富的调查报告》予以刊发,供全县各领导在撰写联系村调研报告时借鉴学习。

  按照县委统一安排,在全县落实万名干部下基层联系帮扶工作中,县两山指挥部联系帮扶和平镇范家营村。工作中,经与村社干部的座谈交流和对困难家庭的入户走访,我深刻认识到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结合联系帮扶工作的开展,经认真思考,现就和平镇范家营村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提出一些认识、体会和思考:

  第一、基本情况

  范家营村原属兰山乡,于2015年并入和平镇,该村位于和平镇最西边缘,与XX区兰山乡接壤,属干旱山区,平均海拔2000—2120米,年降雨量360毫米、蒸发量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约140天。全村辖6个自然社, 396户1618人,耕地面积2699亩。

  范家营村属贫困村,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747元。贫困人口234户865人,占总户数、总人口的59%、53%。其中:纳入低保对象56户178人,占总户数、总人口的14%、11%;有贫困人口178户687人,占总户数、总人口的45%、42%。

  第二、贫困原因

  1.自然条件恶劣。该村耕地面积少,人均只有1.67亩,且全部属干旱山地,农作物种植品种主要有小麦、马铃薯、油菜籽等,近年来加大了对双垄沟玉米、马铃薯、百合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但多时受干旱少雨、低温等自然条件制约,土地产出、收入有限,80%以上家庭农作物产品仅以维持自我生活。

  2.发展意识滞后。大部分群众已习惯于“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传统小农意识观念尚存,在农业生产中缺乏自我创新能力,近几年除推广双垄沟玉米种植外,在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方面无明显变化。没有大型龙头带动企业,农业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步伐进程缓慢。

  关于村脱贫致富的调查报告关于村脱贫致富的调查报告3.集体经济薄弱。村上没有一家集体实业,原有百亩果园(盛果期年产量15万公斤)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品种老化、干旱缺水、市场疲软等因素自然消失,集体经济薄弱,公益性设施、活动完全依赖国家投资,通村道路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群众的出行、致富。

  4.文化氛围不浓。该村离兰州较近,外出务工相对便利,大部分群众“读书与不读书一个样”的思想还普遍存在,大人忙于生计,对子女读书重视关心不够,近90%子女勉强初中毕业即外出打工,甚至存在个别初中未毕业就步入社会。全村近三年考入大学人数寥寥无几,“两后生”不断增加。

  5.劳务报酬率低。因人均耕地少但离城市较近,村上外出务工人员多,目前稳定在600人左右,占总人口的37%,其中三分之二为长期固定打工。打工者除个别跑出租车外,普遍以建筑工地、车站装卸和餐饮业服务为主,缺乏专业型、技术型工种,主要靠重体力和延时服务获取报酬,劳务回报率低。

  6.老弱病残严重。该村群众土地收入有限,收入主要靠打工,家有老弱病人需专人长期照料,外出务工受限、医疗费用支出较大是导致该村贫困家庭比例大的一大因素。据统计:两山指挥部联系帮扶的20户家庭88人中,有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16户、老人22人,占80%、25%,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下但常年有病、因病费用无法报销、患残疾的有3户。

  第三、前景展望

  经调查分析认为,范家营村脱贫致富前景广阔,尤其在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帮助、感召下,该村实现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有良好优势,其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形势有:

  1、政策区位优势明显。范家营村原属XX县兰山乡,在撤乡并镇中纳入和平镇,现属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将享受到更多国家政策、资金的扶持。该村位于原兰山乡政府驻地周边,交通相对便利,因离兰州城区较近,虽为山区村,但信息来源渠道较为广泛。

  2、村两委会班子有力。村两委会班子团结有力,办事公道正派,对全村发展思路清晰,能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2015年争取项目资金150万元,硬化了卜家路口至马家山5公里道路。村班子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团结力、战斗力,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具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信心。

  3、群众致富愿望迫切。该村虽为贫困村,但群众勤劳朴实,村容村貌较为整洁,邻里之间团结互助友爱,这是实现共同致富的一个良好前提和基础。经长期低水平、困难生活的磨练,群众为改善和摆脱目前困难生产生活现状,与大自然作斗争、积极努力发家致富的愿望强烈。

  4、有专业合作的带动。村主任高继德于2015年筹资成立的“榆中茂源土豆产销专业合作社”被省农牧厅评为省级合作示范社。该同志属地方农业生产带头人,热心公益事业,2015年进村两委会班子,2015年合作社采取周边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形式入股种植“黑美人”洋芋200亩,销量达30万公斤、产值100万元。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将为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发挥积极带动作用。

  5、联村联户行动给力。此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将为该村群众脱贫致富起到明显助推作用,省出版局、县两山绿化指挥部、和平镇政府干部职工对50户困难群众家庭联系帮扶,通过对村级基础公益设施的扶持完善、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转型、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使用、惠农政策信息的宣传引导、具体困难家庭的对接帮扶等一系列措施的扶持、给力,脱贫致富步伐将步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