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文明出行倡议书

时间:2020-10-13 19:30:11 倡议书 我要投稿

清明节文明出行倡议书

  清明节文明出行倡议书的格式是怎样的呢?清明节文明出行倡议书要怎么写?下面请欣赏小编带来的关于清明节文明出行倡议书,希望你们喜欢!

清明节文明出行倡议书

  清明节文明出行倡议书1

亲爱的同学们:

  清明节即将来临,清明节是缅怀先烈和亲人、寄托哀思、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传统节日。为深入落实党的精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新时期“四有”新人主题活动。倡导同学们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成长成才。过一个文明、健康、环保、安全、节俭的清明节假期,学校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过一个文明的清明节。积极弘扬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倡导“鲜花祭祀”、“种植纪念树”、“鞠躬”“敬酒”“作文章”等健康时尚的祭扫形式。

  二、过一个健康的清明节。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在缅怀与追思中,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倡导郊游、踏青和放风筝等民俗活动,走进自然,关爱自然,陶冶情操,培育科学健康的节日生活方式。

  三、过一个绿色的清明节。积极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倡导通过献花、吟咏诗赋、祭文、植树、种草等文明环保的祭扫形式来寄托哀思,共同保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还清洁明净于清明节。

  四、过一个平安的清明节。积极树立安全和谐的意识,倡导平安出行、不乘坐“三无”车辆,不在水塘、湖泊边游玩,不单独出行,走访亲友时必须告知家长,文明祭扫,遵守有关管理规定,不违规用火,做到人走火灭,在大人的监视下燃放爆竹,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节日环境,平安度过清明假期。

  五、过一个节俭的清明节。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弘扬节约粮食、尊重劳动、珍惜幸福的传统美德,倡导在清明节期间从餐桌文明开始,做到文明消费,节约惜福的良好风气。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以文明缅怀、倡树新风的实际行动,携手共建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

  20XX年3月31日

  清明节文明扫墓倡议书 2

  清明既是节日也是节气之一,这是唯一一个与二十四节气重合的节日。每年4月5日前后,我国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以上。这时我们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是祭奠逝者、悼念先人、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重要日子。每到清明等祭祀时节,人们就会上坟烧纸、烧冥物、燃放鞭炮,祭奠逝去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这种祭扫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险,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深化文明创建内涵,推进“六城联创”,建设美好**,打造美好安徽第一印象,为此,我们向社区居民发出以下倡议:

  一、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祭奠陋习。树立文明祭祀观念,倡导绿色祭祀新风,做到理性祭奠、节俭祭奠,破除焚烧纸钱等陈规陋习,以献花寄哀思,鞠躬敬故人,营造文明祭祀社会氛围

  二、倡导环保,选择文明祭奠方式。树立环保意识,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大力维护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大力提倡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会、社会集体公祭等文明祭奠方式,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以及清扫墓碑、颂读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提升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三、提倡节俭,崇尚尊老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老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四、率先垂范,做文明祭祀先行者。广大党员、干部、国家公务员、共青团员要以身作则,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带头践行荣辱观,崇尚科学,倡导文明祭奠,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用文明缅怀、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用文明行为扮靓文明城市,为推进我市“六城联创”、建设美好**、打造美好安徽第一印象作出积极贡献。

【清明节文明出行倡议书】相关文章:

机关文明出行倡议书-倡议书01-05

文明出行倡议书(集锦15篇)01-15

文明出行倡议书合集15篇01-10

文明出行倡议书集锦15篇01-10

2022春节文明出行倡议书500字01-12

通用版文明出行倡议书三篇01-15

2022春节文明出行倡议书(精选7篇)01-12

2022春节文明出行倡议书(精选8篇)01-11

精选三篇文明出行倡议书最新范文01-10

热门版文明出行最新倡议书三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