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入学需要考试吗

时间:2022-07-26 13:21:16 大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入学需要考试吗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传媒大学入学需要考试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媒大学入学需要考试吗

  一、中国传媒大学入学需要考试吗

  唯一的入学考试是考英语,决定你要学多久大学英语这门课和什么时候考四级。

  最终成绩似乎是入学考试成绩和高考英语成绩结合,分成B-F五个等级,B、C等级大一下考四级,是最早的一批。

  二、学校简介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9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8个专业硕士类别,84个本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6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10000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至9月,共有教职工2008人,其中专任教师1123人,教授344人,副教授566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1名双聘院士,4人入选“长江学者”,5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增强。

  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艺术研究院、传播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和文化发展研究院,建有国家广播电视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文化部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基地、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数字动画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演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输部级重点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部级重点实验室,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全国高等教育质量检测评估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介绍

  1. 设计艺术史论方向

  该研究方向旨在培养从事艺术设计史论专业研究、艺术设计史论教学以及有关新闻出版、艺术设计评论、艺术市场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专门人材。

  该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为中外艺术设计史和中外艺术史及理论知识,研究重点是中外艺术设计史理论与当代艺术设计创作的结合。

  该研究方向的学生不仅要具有系统的中外艺术设计史和中外艺术史及理论知识,有广泛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并且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创作、生产现状、市场管理有切实的了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考察调研及文献研究能力,重视创作与设计实践的体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风、文风和专业道德。

  该研究方向的主要开设中外设计史、中外美术史、现代艺术史、设计美学、艺术哲学、设计批评、社会学、民俗文化学、文献史料学、艺术市场学、设计管理、专业写作等课程。

  2.广告设计方向

  该研究方向领域所涵盖的范围,既可以是广播电视艺术专业的基础,又有自身的创作及理论研究的空间。

  广告设计立足于造型艺术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所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研究对象可以是媒介艺术的视觉表现样式,包括电视媒介的视觉样式,广告媒介的视觉样式等,进而研究所有这些视觉样式与外来艺术的关系,与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关系等,从理论上探讨艺术表现样式的合理性及其创造的可能性。本专业方向旨在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本专业方向提倡创作实践,而且是高水准,高层次的创作实践。这不仅需要较好的造型艺术基础,而且需要较熟练地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创作手段,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创作经验。

  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将适合在广告主、媒体、广告公司、设计公司这四方担任艺术指导、艺术执行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亦可在相关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进行设计方面的研究或教学工作。

  本方向的导师有吴学夫副教授、肖虎副教授两人,各自具备充分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有现代艺术与设计思维、广告设计与视觉营销、CI设计研究、平面设计研究、造型设计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研究、会展设计、艺术摄影、计算机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等课程。

  3.美术传播方向

  主要研究美术相关信息的传播实践与理论,立足研究分析美术传播的实践行为,总结归纳美术传播方式方法的理论。

  美术传播研究内容包括美术作品传播,美术作品信息传播,美术家信息传播。是以美术作品鉴赏、美术作品受众审美观分析、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社会性分析、美术创作流派分析、美术创作观念分析及传播、美术家信息传播等专业知识为基础。研究美术传播策略;以平面设计(纸媒美术传播)、空间造型艺术设计(展览展示美术传播)、流媒体艺术设计(网络媒体美术传播)、中国书画(书画创作及传播)、美术市场(美术作品管理策划及传播)等专业知识为内容,研究美术传播专业化的设计理论。本学科在目前的重点是研究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美术传播理论。美术传播这一领域目前是国内外的学术空白。

  学生通过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具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具备对美术家发展潜力的判断力,将在美术作品创作者和美术作品爱好者之间建立起很强的纽带关系,对美术创作这一文化创意产业有着极其深刻的发酵能力,使美术创作成为极为有力的文化传播方式。

  目前该方向的导师有叶建新教授、陈宏年副教授、舒怡副教授三人,设置课程有美术作品赏析、美术创作观念分析及传播、美术作品传播、美术作品赏析、美术家信息传播、美术传播策略研究、中国书画创作研究、平面设计、空间造型设计、流媒体艺术设计、视听艺术设计、社会实践等。

  中国传媒大学几类专业的介绍

  1.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方向

  国别文学与文学关系研究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包含了外国文学专业的基础研究和全球化趋势下跨文化之间文学关系的前沿研究等两个领域。是为了文化交流的发展和比较文学的发展而设立的专业研究方向。它以培养具有相当的外国文学专业基础,并具备全球化视野、现代知识结构,能够熟练使用双语从事文学研究与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本方向有两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研究领域——国别文学和文学关系。

  国别文学是外国文学专业的基础研究,重在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学现象、文学理论、文学思潮,跟踪当代世界文学的发展,对其成就、价值与意义,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本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日本文学等研究内容。

  文学关系是跨文化之间文学关系的研究,侧重对文学和文化现象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同一种文学现象、文学理念和思潮往往在不同文化体系,在知识层面、政治层面、观念层面、文化层面有着不同的评价、影响和变异,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关系就是本研究领域所要关注的重点。本领域包括中外文学关系、中日韩文学关系、国际汉学等研究内容。

  本方向的研究,要求学生系统地接受外国语言文学的专业训练,能够较好地使用两种以上语言,既有相关的理论研究能力,也有较强的外语阅读和表达能力。本方向将发扬中国传媒大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为我国的学术界、教育界、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政府及外事部门等各个行业提供熟悉中外文化,能够运用多种语言服务于中外文化交流和建设的高级人才。

  2.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方向

  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方向以跨学科的研究视野,考察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重点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现当代西方文学的生成与发展和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之间的关系,现当代西方文学的传播主要依托的媒介形式及其历史变迁;二是现当代西方大众传媒的发展变革对现当代西方文学的主题、内容与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三是现当代西方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的主要传播形态,以及这种传播形态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传媒文化等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方向需要考生熟悉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基本形态、思想主题与主要艺术特征,阅读过大量的现当代西方文学及艺术作品,对现当代西方社会历史、大众传媒文化、文化研究等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对研究西方现当代文学的传播形态及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影响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备多元文化意识,系统掌握文学及文化传播理论,拥有丰富文学艺术的思想资源,并有志于文学艺术的传播与跨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

  3.中西戏剧文化研究方向

  中西戏剧文化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西方戏剧源远流长,上下几千年,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资源,它包罗了戏剧艺术的各个方面,从剧本创作到舞台演出,从艺术实践到理论总结,早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剧的形成和发展虽晚于西方,但也经历了繁荣发展时期,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中西戏剧文化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了比较文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戏剧事业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本方向所涉及的中西方戏剧文化关系的研究,涉及的研究范围较为宽广,面对的研究对象较为具体,包含的内容较为重要。既有传统的中国戏剧、西方戏剧,还有现当代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甚至还有在戏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影视艺术,都是当代文坛上的重要研究领域,都是人们在探讨中西戏剧关系比较过程中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故而,进行中西戏剧文化关系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正是新时代条件下当今人们的一个心理期待,从而更具有创新性。而且,这一方向的研究应该能够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和人类文化的精神需求,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戏剧文化事业的建设。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开阔心态、创新精神、多元文化意识、较高理论水平和开拓性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培养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戏剧文化的有关知识和理论,认识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之间的关系,并在理论和知识的层面上具备本专业要求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的人才,尤其是能够胜任学术研究、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人才。

  本研究方向的突破在于将中国的戏剧引入与西方戏剧比较的研究领域,将戏剧与影视的关系引入学术研究领域,并且把戏剧作为一种出现较早的传播媒介与大众传媒的教育作用、娱乐作用和文化审美价值相联系进行研究,从而彰显了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学科领域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为中国的戏剧文化研究和大众传媒的发展需要服务。

【中国传媒大学入学需要考试吗】相关文章:

大学开学需要入学考试吗04-30

深圳初中需要积分入学吗08-08

大学开学需要考试吗?04-29

大学开学需要考试吗04-30

高中入学需要户口本吗04-27

幼儿园入学体检需要空腹吗04-24

学硕考博士需要考试吗03-24

高一开学需要考试吗04-29

初一开学需要考试吗?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