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

时间:2021-04-03 09:12: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通用9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通用9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1

  最近,我看了一本让我受益无穷的书,书名叫《资治通鉴》。

  这本书一共有八十篇。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赤壁之战》。这个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士兵不习惯坐船,于是他们把战船首尾相连,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的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可以用火攻。”于是,便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枯柴,在里面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谎称打算投降。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黄盖便在十艘船上同时点上熊熊大火,当时东南风正急,刹那间,船像箭一样向前飞驰,把曹军的战船全部烧毁。烧死、淹死、呛死的曹军不可计数,曹军的实力大大下降。

  看完这本书,我发现古人非常了不起,他们有很多绝妙的计策。比如:以逸待劳,空城计等等。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黄盖就非常聪明,他看到曹军首尾相连的战船,就想到了火攻的办法。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道,但又想到他对关羽有恩,便放了他一马,否则曹操必定粉身碎骨。那样的话,就不会有后来发生的许多故事了。我们一定要像他们一样遇事保持冷静,善于认真思考,想出办法解决。还要学习将士们那视死如归、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

  《资治通鉴》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2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资治通鉴》的书。

  这本书是宋朝的司马光编写的。简单地说,《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书,它所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起,到公元959年止,时间跨大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还包括了战国时代、秦朝、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它是按时间先后记录历史,所以称为编年史。

  其中我感觉最有趣的是《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小时候住在墓地旁边,他天天学别人装神弄鬼。孟母觉得很不好。于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里。可是孟子又学小贩们吆喝叫卖。孟母就又把家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孟子也跟着学生们学习知识和礼节。孟母很高兴,便不再搬迁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得到启示,一个人想要成大器,和他的家庭环境以及理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像《三字经》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出生本性都差不多,但是生活环境的不同,人长大后性格就相差很大。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去对我们身心健康有帮助的地方,例如图书馆、科技馆、运动场等等。不要去网吧、游戏厅等不良场所。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资治通鉴》这本书里的故事很好看,并能让我们增长历史知识,建议大家去看这本书。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3

  我最喜欢《资治通鉴》这本书,里面内容丰富,记载了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事,赞扬了许多风流人物,读了这本事,让我受益非浅。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不少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历时19年。宋神宗认为这部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便命名为《资治通鉴》,这就是《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全文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

  生动记载了1360多年来中国的历史文化,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兼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文化知识。

  其中《将相和》令我深有感触,讲了蔺相如安全把玉壁送还给赵国,赵王很器重他,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要找机会给相如一点颜色看看,相如出门办事,总躲着廉颇,人们问蔺相如:“你为什么怕一个老头子?”相如说:“秦王比廉颇厉害,我还怕他,我是为了国家利益为重,秦王之所以不打赵国,是因为文将有我,武将有廉颇。”这句话传到廉颇那里,廉颇很感动,背着荆条到相如那里请罪。这则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要先为国家利益,后为私人用情。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4

  相信每个选《资治通鉴》这门课的初衷是对于历史有强烈的好奇心!历史的魅力不单单是因为它悠久,而主要在于它的智、理。《资治通鉴》,一本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书,司马光花了十年的时间编写成功。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我们并不能从区区的几堂课或是几段视频出看出它的真谛。我们从中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只能慢慢的.去“咀嚼”和“消化”。

  这其中的每个故事都让我深有感触,行为过激的伍子胥鞭尸泄愤,一夜愁白头,最佩服的人物之一韩信,非常有名的战术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胯下之辱”韩信一生英勇善战,善于带兵,雄才伟略,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以应巨鹿之战,可见其勇猛决心,终一战成名,这是何等的精神和气魄,这值得我们学习。但他太过自负,优柔寡断,鸿门宴没能击杀刘邦,铸成大败,他的乌江自刎,令我惋惜,暗叹连连。

  总之历史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深思,不单单只是看!应该学以致用,结合历史中的道理,深析兵家将者!用人之道,如何提升领导力,如何知人善任等等。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5

  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资治通鉴》,这是一本著名的历史书。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个故事——“商鞅变法”,“商鞅变法”里的的商鞅是一个著名的改革家。那个故事讲的是商鞅不是秦国人,也不姓商,原名公孙鞅。他从小聪明好学,喜欢研究刑名之学。他受不了魏国对他的冷落,投奔到了秦国,受到了秦王的重用,当上了左庶长,实施了著名的商鞅变法。为了让百姓相信他遵守诺言,他在京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承诺谁要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谁就能获得10两黄金。大家都不相信商鞅,商鞅就提高赏金到50两。于是,有一个壮汉真的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果然奖赏了50两黄金给他。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京城,大家对商鞅制定出的刑法不敢不信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要遵守诺言,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也让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6

  自从第一次读这本书,就好像让我着魔似的迫不及待往下看……

  这本书叫《资治通鉴》。是北宋的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著作的,是一个史学巨著。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资治通鉴”这个名字是宋神宗赐名的。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光是知道这本书的简介,就让我等不及了。

  仔细看完这本书,里面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尤其是里面的商鞅。这个人呢可不简单,正因才华横溢,就被秦孝公看中,为国家献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使秦国富强,让百姓安康。里面的荆轲也是一模一样。为了阻止暴虐的秦始皇嬴政,不顾危险,为了兑现他对太子丹的承诺,十分有信用。但是最后却没有抓住机会,落到了秦王的手里。华佗也是同样,他医术高超,为百姓造福,深受爱戴。可被曹操安排在了身边,再也不能为百姓服务了,之后雪上加霜,又被关进了监狱,可依然没有忘记百姓,但被曹操残忍杀害…………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q名大全

  这些个性分明的人物,正是证明了华夏一步一步的足迹,公元前403年一向到公元前959年。多少感人,气愤的事迹在那里发生,正是这些人们,为华夏填上了一点光彩。

  慢慢合上书,书中的情节还在我脑中涌动……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7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史书——《治资通鉴》。之所以说它令我受益匪浅,是因为它给我补充了不少“营养”。本书的记载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直到唐朝的结束。这些知识,填补了不少我对历史知识的空缺,增长了不少课外知识。此外,这些历史知识也使我懂得了不少生活或学习的方法。

  每一次朝代的变迁,说明了前朝的腐败、无能。而新一代的皇帝,总是会总结前朝腐败的原因以及前朝的一些优点,从中吸取教训,加以改革,取长补短。其实,生活也一样,当看到别人的缺点时,想一下,自己是否也存在此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时,要及时吸取并加以运用,从而弥补自己的过失。皇帝的身边总有一些大臣和谋士,他们为皇帝出谋划策,明智的皇帝会听众谋士的建议,而自以为是的皇帝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结果往往会导致忘国。其实,忠言虽然逆耳,可它利于行,能够听从别人的劝告,改正自己身的不足,未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前朝已经用血淋淋的例子告诉我们,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

  《资治通鉴》不但给我补充了知识,还给我带来了生活经验,真可谓“一箭双雕”啊!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8

  最近闲来无事,打开书柜,找到一本老公以前读过的书—《资治通鉴》,慢慢读来,竟然读出了兴趣。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著作。此书给当时的人的影响力非常大,更给后人予警示。

  《资治通鉴》此书详解了九世纪在战国纪的沧桑风云中,我了解了六合一统,在汉纪的泱泱文风当中,我知道两汉(西汉和东汉)的兴衰,在三国纪当中,我清楚了乱世中的演进,在晋、宋、齐、梁与陈纪当中,我了解了当时浑乱的场面,在唐纪当中,我知道了封建社会的鼎盛,在五代纪中,我明白了五代十国的演进。此书里面也写了许多名人,如贤明帝王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开辟汉风的汉高祖刘邦、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国刘彻、渡江称制的司马睿;如贤明臣子有:变法的商鞅、纵横的苏秦、“仲父”吕不韦、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外交家班超;如贤明的武将:乐毅、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父、“飞将军”李广、秦叔宝。可见,《资治通鉴》的历史知识面十分广泛。

  司马光发愤写了《资治通鉴》完整记述了战国至五代时期的种种时间,并且英雄人物辈出。里面更加给后人给予经验。俗话说“读史明志”,所以,读历史可以让人志存高远。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9

  近周来,我阅读了一本名叫《资治通鉴》的书。

  我最喜欢文中的朱买臣。因为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时时不失读书之心。面对妻子的骂声,朱买臣不但没有放下书本,反而更坚定了读书的决心。果然,他的埋头苦读没被埋没,后来他成为了会稽的太守。

  我最爱其中《李鹰不惧权贵》的故事。因为李鹰明知杀死张朔,他的哥哥张让便会上奏皇上。但为了还百姓一个清白,张让待审后把张朔斩了头。这事很快被皇上知道了,在皇上面前李鹰丝毫不惧。本想皇上会辞了他的职,没想到却重赏了他。其实皇上早就清楚事件的真相了。

  这本书中,我最敬佩唐朝的裴度。他一生历任要职,三度为相,既能在朝廷辅佐君主,又能带兵出征,而且任劳任怨。虽然屡次受到妄臣排挤,让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与著名的诗人白居易、刘禹锡有深厚的友谊,和他们之间的诗酒风流也使这位“身貌不逾中人”的宰相更带了几分书卷气息。

  读了这本书史书,使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让我饱览了战国到五代十国的历史,还让我了解了古代政治政坛方面的一些真实的故事。它还记录着王朝是怎样从繁华到衰败的印痕。这个过程中有智慧,也有阴谋;有勇武,也有残忍;有人性的挣扎、固守,也有堕落。

【资治通鉴读后感450字(通用9篇)】相关文章:

资治通鉴读后感集锦8篇04-10

《资治通鉴·柳宗元传》原文阅读及翻译07-13

《资治通鉴二百一十四》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07-29

论语读后感(通用15篇)05-05

经典读后感(通用15篇)04-25

《目送》读后感(通用15篇)04-23

匆匆读后感通用15篇05-06

边城读后感(通用15篇)04-24

哈姆雷特读后感(通用15篇)04-20

《目送》读后感通用15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