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未来简史有感

时间:2021-11-04 16:33:2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未来简史有感(精选8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未来简史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未来简史有感 篇1

  虽然很难以启齿,但我也要诚实的说,断断续续,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草草读了一遍《未来简史》,而且是跳跃的读,应该说并没有以一而贯之的通读,更不用说读懂、读通了。在培训期间所有推荐书目中,我最先看的是这本书,是"史"字吸引了我,应该说我是一个表象主义者、形象思维者,喜欢历史性的传记、历史性题材的故事,不太喜欢学术性太强的书籍、大部头,那些精深的理论、想破头也难以知其所以然的模型、公式和辗转腾挪的论证令我头疼不已,只能止步不前、望洋兴叹。

  从中学开始,我就喜欢读译著,是因为喜欢翻译过来文章的这种文风,语句常有倒桩、排比长句常见,比喻、拟人等幽默的气息都吸引我,有一种杂文的感觉。但《未来简史》读下来,我错了。因为《未来简史》不仅是"史"更是"推演未来"的"史"; 它是史学,还是哲学和科学、未来学。这部译著我读起来感觉有点难,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国外的史书,引证的事例大部分是世界的,并不是我熟知的;二是未来的技术、信息和概念,由于孤陋寡闻,也难以共鸣,往往还要查一些资料来学习,比如说信息和生物技术、人文主义特征、宗教和历史事件等等,有些梗过不去,就要反复几遍的读;三是不同于我们熟悉的纪传体、编年体和断代史等体例,这个"史"以人为核心,包括科学、技术、意识,又有预测,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分类、分块阐述和记叙,是基于过去300年的思想和希望指向未来。四是近几年抱着手机看短评、聊八卦,没有静心读大部头、学术性著作的心境、毅力和习惯了。

  但不得不说《未来简史》既震撼人心,又趣味盎然,既告知了我们熟知不熟知、经历未经历的过去,也以各种残酷无情或者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或修正、或颠覆我们对现在的思考、思索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在将历史呈现给我们的同时,让我们试图感觉、看到、认识未来,以及人类终将走向何方。所以说,博大精深的《未来简史》,截止写这个体会,我还未窥其一斑,未能登堂入室。

  基本判断是:人类基本解决了几千年来长期困扰并为之不断改革、创新和斗争的"饥荒、瘟疫和战争"等三大问题。为什么说是基本解决,是因为这三个问题局部小范围内还依然存在,并有时时发生的概率。但是我们有能力控制其蔓延,也就是风险可控的意思。不久的将来,甚至是今天,永不满足的人类面临三大命题:长生不老、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这篇体会只能就"长生不老"来提出几个疑惑和思考,看看小伙伴们有没有同感,也算是从数据主义的角度收集点信息吧…

  我们渴望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是想延伸我们生存价值的广度和深度,是想要不断的追求和更加完美。物质不灭,那作为同为物质体的人类本身也是有多个部件、零件(专业叫法是器官、组织和神经)组成的,往微观了说也是由原子、分子等组成,也将永生、永存。关键是寻找到一种技术,避免这个物质被腐蚀,避免一切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近年来生物基因技术的重大发展使我们掌握了对抗死亡有力武器,解读生命密码、掌握长生不死之术,我们将不再慨叹去日苦多,也无需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将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我们的兴趣与爱好、专研于我们的工作及事业,将一切做到极致,那是怎样的惬意和快乐。

  但"长生不老"给了我们希望,也让我们恐惧;给了我们笃定,也让我们失落。生命的乐趣和意义在于成就感和有事可为,如果生命长到无所事事、生无可恋死亦无所惧的地步,是不是人类下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寻找怎样幸福、快速又不违反道德的终结生命的方法了。

  《未来简史》说: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我们也许会实现超长的生命力。这是幸事,但也很残酷无情,以前我们60岁退休,我们要过20年才能安息;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发现自己60岁退休之后,自己还有60年要生存。那我们要怎么办?我们要怎么去面对呢?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去面对呢?我们未来的竞争力在哪里?

  不推陈哪能出新,没有前浪死在沙滩上,哪能后浪一浪又一浪。我们如何应对繁衍和传承?原来的认知是死亡是自然规律,没有死亡就没有新生。今天我们为避免人满为患、失业率50%甚至更高导致新一轮的"饥荒、瘟疫和战争",为了永生要掐断新生吗?这个问题我想不出来,作者好像也没有告诉我们确切的答案,欢迎小伙伴们告诉我。

  《未来简史》是作者的预言,乐观与悲观各参半。但整体目的是为了引发思考。对此,我等屌丝也不过是害怕不能适应未来,难于驾驭未来,被未来所抛弃而聊发一感,美其名曰读书体会,实为完成邹群主爱护、关心我们所下发的阅读任务…不怕不知道,就怕你不知道你不知道。无论乐观还是悲观,未来终将到来,趁还有时间和机会,多思考一下各种可能性、了解些未来的趋势、多学些新知识、让自己多掌握些技能,成为一个兼具各种能力的多面手,总没坏处。

  最后来一句警句名言煲个汤:活到老,学到老。

  读未来简史有感 篇2

  今天早上读了隆兴发群里的一篇情感文章,说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的情感,当时他们3个坐下来谈谁更爱林徽因,结果是梁思成,林与梁便选择结婚,可笑的后来林徽因死了,梁思成马上再娶,而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 谁更爱。看了我其实觉得有点可笑,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发表的文字也是毋庸置疑的态度,也许每个人都认为金岳霖是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子非鱼又焉知鱼。或许金岳霖就与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剩男剩女一样,当时错过了一份感情,后面左突右击,就再难得寻找到那个互相喜欢的人了呢?而并非不娶就是为了林徽因。

  这就印证了我们群里一起发起读书会要读的书里的话,这本书就是《未来简史》,它里面写到“意义的网”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人觉得现实只有两类:客观现实与主观现实。殊不知还有一种情况:互为主体。我们给很多东西赋予了一种意义,其实都是虚构的,人类会为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持续增强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确认,会让意义这张网收的越近。所以很多并非存在的东西,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那么它就是这样的。很多东西并不存在,但是我们都认为它是存在的,那就存在了,就如上面林梁金三者之间的关系,看所有的文章都认为金岳霖是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因此一般的人深信不疑,但是谁知道结果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这只是一个例子,或许你认为他们的感情与我无关,我只要过好我自己的生活就够了,但是那只是一个例子,放到很多事情中皆准。所以在评判想象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总认为自己有那么的正确,不要对自己一贯以来的思想那么深信不疑。

  读《未来简史》,读书会要分享,对于这种类型的看法我想我暂时表达还有点困难,我比较擅长把它写下来。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无宗教信仰之人。因为我确实不信教啊,我也认为没有上帝,也许大部分人都与我一样。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宗教主义信仰者。为什么呢?因为我总是相信destiny,在美剧大片中,总是在结尾的时候会让你相信这是destiny。平时我也相信冥冥之中,很多事情总觉得是冥冥之中发生的,相信很多事情是命运,就比如婚姻,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总是不能找到合适的人结婚,我就认为这是冥冥之中的事情,冥冥之中总会安排那么一个人在等待。但是看完《未来简史》之后,我不免有点绝望了,因为这本书里面根本没有destiny,一切都是算法,连意识感觉都是算法,可以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虚无的,哪里还会有destiny呢?

  又比如我喜欢说随缘,按《未来简史》说的意思,是没有缘这一字的,一切都是意识中的虚幻,哪有缘可以随,不过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刘滔,我们认识也好多年了,从高中开始的朋友,他之前没结婚的时候要我介绍女友,我与他说“这么急干什么,随缘吧”,他当时是这么回答我的:“如果听你的随缘,这辈子我估计就娶不到老婆”,现在他已经结婚很久了。有点搞笑,确实有时候真的不要太过于相信随缘,或许这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缘。

  其次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还是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好,因为未来的某一天,全世界都是数据化时代,什么都是算法,你的思维,你的感知都只是算法,我不免觉得那是一个冷冰冰的时代,因为连情感与体验都是可以花钱买到,就像买一支雪糕一样。每个人都不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买艺术家的才华,科学家的智慧,你能想象得到的,都可以买。都可以像芯片一样存储于你的身体,你可以变成万能,升级为神。那么我想我还是不愿当神,我还是愿意活在这个世界当一个普通的人,体验普普通通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

  以前我大部分就是读读红楼梦,张爱玲,世界名著,中国名著这类型的文学作品,托群里一大咖的福,让我接触到了很多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看了一些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看的书,比如《三体》《世界通史》《未来简史》《道德经》等等,这些书放以前或许从来不会进入我的世界,现在我却会为之入迷,读书对我的生活或许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它不能帮我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或者让我过上不一样的生活。但是它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的思想从只关注自身的一点小情小爱突然开阔起来。我会明白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站在宇宙的高度,我真的连一粒沙子都不是。所以很多时候不必那么纠结自己的一点郁郁寡欢。尽管最终我还是回到我的小小世界中来,写着一些我自己的小小情绪的文字。但是至少我明白了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站在人类的高度在奋斗的人。

  最后再送大家一首诗:

  《 惑 》

  我难道是真的在爱着你吗

  难道 难道不是

  在爱着那不复返的青春

  那一朵

  还没开过就枯萎了的花

  和那样仓促的一个夏季

  那一张

  还没着色就废弃了的画

  和那样不经心的一次别离

  我难道是真的在爱着你吗

  不然 不然怎么会

  爱上

  那样不堪的青春

  读未来简史有感 篇3

  竟然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赫拉利《未来简史》读完。不是因为这本书晦涩难懂、部头巨大,而是因为自己内心浮躁、私欲膨胀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作为一个文科生,科学素养实在欠缺。然而,读这本书竟然深深被吸引,被作者犀利的思想、渊博的知识、海量的信息、辩证的思维所折服。

  顾名思义,《未来简史》是一本关于未来的书。依据近三百年来人类社会地覆天翻一日千里的变化,对未来的人类和人类社会做了诸多合理的令人信服的推测和想象,尽管这些推测和想象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但是,这本书并不是关于未来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或其他什么制度的安排,而是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由此推演出可能的未来社会。而且,赫拉利一再强调,这种结果只是一种可能性,进而启发我们思考怎样达到这种可能性或避免这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是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文版扉页上的亲笔书写:当我们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的终极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中国读者贡献智慧。

  活在当下,我们是幸福的。当大约6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迈向世界各地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多少磨难呀!6万年,对于地球42亿的年龄,实在算不上什么。然而,就是在这6万年里,人类征服了地球,成为地球的最高统治者,万物惟我独尊!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再到今天的万物互联,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财富,有物质,满足我们的物欲;有精神,满足我们的神性;有制度,无论是专制的还是民主的,都使得我们人类强大有力量。这一切都奠定了我们人类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命令它回头再看一眼,拍摄了60张照片,其中一张上,正好包括了地球——图中那个亮点。天体物理学家、著名科学作家卡尔·萨根就上面照片说了这段著名的话—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对父母、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应该说,今天的我们拥有了人类以来最舒适的生活了。大快朵颐的美食,安全便利快捷的交通,宽大漂亮的房子,舒适开心的工作,开放平安的社会,民主自由的政治,核威慑下的和平,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用了6万年的时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

  活在当下,我们是痛苦的。也许真的如赫拉利所说,人类一下子成为地球的主宰就如同暴发户没有心理、文化的准备一样,我们给这个地球带来的灾难也是前无历史的。物种的灭绝,气候的变暖,人口的爆炸,山洪、地震、瘟疫、战争等等,一直以来困扰着人类。人类在无穷尽的追求物质享受的进程中也把自身置于危险的境地。

  赫拉利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石器时代的体验:第一天,在原始深林徒步旅行10小时,在河边开阔的空地搭营过夜;第二天,独木舟顺流而下10小时,在小河旁露营;第三天,向当地人学习如何在湖里钓鱼、在附近的树林里采蘑菇。

  现代无产阶级体验:第一天,在受到污染的纺织厂工作10小时,在拥挤的公寓大楼过夜;第二天,在当地百货公司收银员10小时,回到同一栋公寓大楼睡觉;第三天,向当地人学习如何开立银行账户、填写贷款表格。

  你会选择哪一个?答案显而易见。

  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人类到底怎么了?人性,物性,亦或是神性?

  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这是我的断言,也是我的坚信。尽管赫拉利说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尽管他把未来的宗教归结为数据主义而不是人文主义。数据主义可能是未来的宗教,人们可以把一切都归于数据,但是,人,人类,一定会在这个新宗教里起到决定作用。离开了人的宗教,无论这个宗教信仰的是上帝,人自身,还是无处不在的数据,都将是毫无意义且没有价值。数据的力量再强大,如同无所不能的上帝,那都是人赋予他们的。人类追求的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把自己埋葬。人类因为是人类,所以不断在犯错。但是人类一直在修正错误,不断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编者后记:以色列的赫拉利简直是一位“奇人”,1976年出生的他,年纪轻轻就写下了让全球学术界瞩目的世界史书,这位“旷世罕见的天才历史学家”一下子结合那么多的“硬科学”,写出了一本完整的“人类未来史”,他的非同寻常的想象力有些匪夷所思。正如我们知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一样,不亲身体会,怎会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这篇读后感的作者是一位哲学系文科生,与工作百忙之中抽点滴碎片时间看完赫拉利的巨作,实属不易,也贵有持之以恒之心,在当今网络电子横行时代肯花时间看书的人太少太少了,所以也可称为“奇人”了,“奇人”看“奇人”,碰撞出几多共性火花,又产生出几多逆向思维,但共同点都是一样的:我们人类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虽然之前有众多的“世界末日论”,人类只有把握好拥有的科技,正确运用科技,遵循自然法则,让人成为或者接近更智慧的神,在“宇宙大爆炸”之前,让我们这个“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上的人类在谢幕之前,珍惜在一起的时间,过好共同存在的每一天。

  读未来简史有感 篇4

  《未来简史》是由以色列社会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科技理论类著作,是作者大型社会学三部曲中的收官之作。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和饥荒、瘟疫和战争斗争了上千年。进入现在社会后,死于饥荒、瘟疫和战争的总人数在不断的降低。400年前,暂时的和平带来了西方文明中重要的文艺复兴时代,而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正朝着向二元世界大步前行。

  《未来简史》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哲学问题:作为智人的我们所拥有的的意识究竟是不是必要的呢?因为那些不必要的意识,让我们更容易犯错。未来,会不会进化出一个没有意识的人类,从此人类从智人进化为“神人”呢?这章内容让我感触颇深。记得很早的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个极度理智的蠢驴,在两堆完全相同的干草中思考应该先吃那一堆才是最佳的方案,最后因为极度理智而饿死。现在看来,这个蠢驴应该很快就要横空出世了,因为我们迎来了AI时代。那个极度理智的蠢驴应该最有可能就是赫拉利笔下没有意识的“神人”,不过它应该不至于饿死,最多只是没有电量等待救援吧。

  二元世界究竟能不能真实还原我们感官中世界呢?深度学习的基础理论其实模仿了人类的神经树突工作机制,通过增加上下层之间的权重与联系,深度学习后的模型能对事物作出预知判断,结果还极为准确。比如以下的图1,通过模型,机器能识别出不同位置的猫,甚至遮挡了大部分的猫,而且还能识别出图2中经过伪装的猫。但是现在的机器学习远远没有到科幻大片中的程度。比如,图2里吃着香蕉伪装成猴子的猫能被机器识别为猫,但是猴子的相似度丢失了,机器识别结果中找不到任何猴子的痕迹,但是任何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几张很简单的照片就能快速的分辨哪个是猫,哪个是伪装的猴子。

  二元世界的漫长道路仅仅是一个开端,谷歌Alpha-Zero的出现标志了未来可能研究在某一个技能上超越人类的机器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人类是一个平均体,从现阶段看,人类轻松就能实现的事情,比如迅速感知周围环境、和谐平衡的活动四肢。2017年MIT研究员Lex Fridman在《机器学习》课程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表述了人类能做的最简单的事情机器人是多么的困难和可笑(详见压缩文件中的视频文件)。他指出,人工智能现阶段无法替代人类进行工作,现阶段的智能应用更多是帮助人类做到“人机协作”,Lex Fridman在他和特斯拉合作的智能汽车系统中也体现出:人类可以随时接管汽车,汽车也能时刻协助人类规避风险的设计理念。

  赫拉利对未来人类的发展的假想可能比较遥远,但是他对人类“人文主义新宗教”的说法让我们认识到——未来,“人”的.意识和情感肯定超越一切,“上帝已死”,我们比任何时候活的都更像原来的我们。

  读未来简史有感 篇5

  未来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知道的事情,因为未来自然对现在,对过去,对自己的一生都有重大的价值,从此就有了许多预言者,去尽力地预言未来是怎么样的。最后,这些预言者到了现代就发展成一种史学流派,叫未来史学家。

  但是这种未来史学家的文章一般都没有人看,因为这些东西要在未来才能应验,无法考证,到了十年之后谁还记得你说的话呀,所以说,许多未来史学家即使作出的大多数预判都是错误的,但是他依然没有受到许多追究,但是偏偏就有那么一个作者,他写的文章就非常受大家欢迎,而且被主流认为是对未来的一种正确见解,那就很奇妙了。那么我们撇开《未来简史》的内容不谈,我今天想说说,为什么未来简史可以大获成功?

  首先就是由于这个作者立意新颖,立意新颖这个词啊,是每一个写文章的人一开始都会遇到了一个词,但是一般人能做到了是切入角度独特,但是作者做到的事脑洞清奇,这就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了,一个脑洞打开的人才能应对脑令人脑洞大开的未来,因为未来发展速度肯定比现在要快,所以,那时的场景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正是有了这种凡是从别的角度去想,有这种精神,才能写出这类特别有先见性和新颖性的好文章,因为未来总体上是无法被预测的,而要从暗雾中找到一道光,这当然不是正面的发现就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从一些侧面的角度

  来综合性的分析,有了这种分析之后,才能透过迷雾看到未来的实质。

  第二,就是抓住了古今中外乃至宇宙变化不变的一些特点。我们现在说未来都是变化的。

  现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是实际上纵观整个宇宙,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是不会变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不变的关键点来写文章,而这些点相当于是看透未来的一只眼睛,因为这些东西可以预见的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的可能,这些原理就相当于一个公设一样支撑起了它结论,假如没有这类公设性的结论,那么这个文章就只能全是假想了,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根基,未来发生什么事就完全无法被预测,那么最后就相当于是一个人光靠想,想出一个未来图景其实没有一点用处。有了这些不变的东西之后,他才能写出来真正有根据科学性的文章,这就是为什么叫未来史学家不叫未来科幻作家的原因。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善于采用各种新颖的写作手法,新颖的写作手法在我们平常人看来,用在一篇平常文章里面可能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要面对未来这种难以琢磨的事情,多采用各种手法,才是让你领会未来是怎样一个图景的正道,就好像这本书里一个特别经典的比喻,或者说类比就是,到现在为止,因肥胖症而死的人已经比饿死的人还多,因恐怖组织而死的人已经比因战争而死的人多。这个类比一出,我们就更容易想象未来和现在会是一种怎样的图景,就更能看清未来世界是一种怎么样趋势。

  读未来简史有感 篇6

  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未来简史》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拜读之后,有一种悲观的感觉。其实,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换一个角度看,人类前途未必如此。

  首先,从人类发展史看,总体上是进步的。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危机四伏的生活,圈养牲畜种植庄稼,生活稳定;从农业社会到近现代工业社会,大多数农民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进厂打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从事机械劳动的产业工人走向灵活多样的服务业。

  其次,(按书中观点)从第三个千年来看,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从未来发展看,人类将面临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等新议题,越来越多的工作将由机器代替,解放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即便绝大多数人将沦为无用的阶级,也不愁吃穿,甚至可以成天沉湎于虚拟世界……这不是今天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最能说明社会进步的是人类数量的增加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人类在生物界的绝对控制权。

  综上所述,我们要乐观看待未来社会的发展。

  当然,在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人类还面临不同的困境。例如农业社会阶层分化的陷阱,工业社会资本对工人的剥削,未来世界发展中的各种风险等,但究其根源,并非是人类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在于人类贪得无厌的欲望和生存竞争的生物本能。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今世界,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让许多人目瞪口呆,让一部分人手足无措乃至抓狂。

  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作为弱小的个体,生存其中必须趋利避害。我是属于EDIRW群体,即来自东方、受过教育、工业化、退休、妇女的群体(相对于WEIRD即来自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民主的群体),也要用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要加强学习,吸收新事物;不随波逐流,量力而行,把有限的精力用到刀口上,充分享受现代科技给自己晚年生活带来的便利。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未来往何处去?不必深究。个人是渺小的,是由细胞演变发展的生命个体而已,快乐活在当下!

  读未来简史有感 篇7

  尤瓦尔。赫拉利的逻辑比较清晰。过往人类担忧的三个历史难题正在逐渐消退,饥饿、瘟疫、战争,已经不是威胁生存的重点,新的问题是健康长寿,快乐,神性,第一个是技术问题,后两者是感受问题。但后文的论述则将后两者也归结为技术问题,即人的灵魂、自我、内心这些说法并不成立,仅仅是虚构出来的故事。技术问题技术解决,现在如日中天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能源技术似乎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

  当然,作者也承认目前技术水平对意识,情感的研究还所知甚少,我们也可以从旁观者角度考虑,作者列举的前沿科技成果是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而相反或者无作用的结果没有在书中给出。所以,看完以后,除了知道作者说了什么,还要保留质疑的权利,毕竟古往今来能预测未来的人实在太少。倒是他们用的实实在在的证据更具有时代代表性,可以多多留意。

  对于未来的轨迹,数据主义,人工智能,终极算法似乎在逻辑上都行得通,如作者所言,当多数人成了无用阶级之后,精英怎么对待这些底层呢?这也是很多人焦虑的地方。如果是富人统治穷人,甚至奴役穷人,有没有可能呢?这里先确定,什么是富人?身价千万?十亿?如果科技如此发达,财富能代表什么呢?毕竟拥有几万块身价能操作或者设计智能机器的人,可以凭借高效的生产力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几十几百倍的财富。坐拥财富的人与如今坐拥资源的人有多大的不同?这至少可以引起一个讨论:凭借已有财富是否能决定谁去谁留?

  就算粗暴的假设,某一标准下的穷人被无情毁灭,对富人有什么好处?所有的生意都必须做到收益>成本,没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机器智能带来的巨大产能如何消化?身价千万的人是否会被身价亿万的人压迫?进而消失。因为穷人都消失了,他就是穷人。何况,传承财富从来不易,多少首富的孩子还是首富,又有多少首富的孩子被人算计,一生坎坷,这种例子随便查查都有不少。财富问题不简单,权力也如此。当然,如果长生不老,那就更是几本书也讨论不完了。古今多少帝王梦寐以求,倘若未来实现了,是不是会激烈争夺技术,还是被当作黑魔法明令禁止,留给以后的聪明人讨论吧。

  况且,技术出现是一个方面,能商业化推广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太多新技术出现时被抱以巨大预期,而后被逐渐淘汰的案例,查查那些破产倒闭的公司,废弃的场地,甚至覆灭的国家,就知道在发展之路上倒下过多少人。当然,这次完全可能不一样,无数人乐见其成。人工智能想做到取代智能,前路慢慢,有没有政策干预?伦理之争何时开始,何时解决?除了全球几大强国,其他没有相关产业的国家的人如何抉择?技术的推广,演变还是比较漫长的。此外,成熟技术的一个普遍结果就是产品的标准化,平价化。如果每个人都能买的起机器人,种粮足以养活自己,发电足以吃撑家庭生活,未来的可能远比被终结多的多。这也是可能的,现在大型科技公司的智能算法都开源了,普通芯片价格也越来越低,单一功能机器人是有可能出现在普通家庭的。至于超人类未来取代智人的话题,我没有证据去证实或证伪,但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的不正是越发展越强大吗,今天的人相比半个世纪前,算不算某种意义上的超人呢?

  总的来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确实来临了,能投身其中,就像中世纪骑士投入战斗一样,还是让人觉得心情澎湃,倍感荣幸的。只不过,支撑人类前进的,是一个新的宗教、信仰。

  未来已来,我们能做的就是,迎接未来。

  读未来简史有感 篇8

  未来简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巨作。下面我对于这本书逐一阐述我的感触。曾经的世界为饥荒而头疼,有钱人争着吃各种高脂产品来喂养自己,穷人吃着地里可怜的蔬果度日。可现在有钱人却吃着养身的蔬菜食品,而穷人吃着零食和高脂、油炸的快餐。虽然全世界更重视养身了,但肥胖依旧夺走了300万穷人的生命。

  病毒很可怕,例如黑死病、天花病毒和西班牙流感,但现代医学跑在了病毒的前头,抗生素,纳米机器人......但出现了另一种危机,那就是人类自己为了某种残忍的意识形态,可以制造出流行病。这样看来,那个人类对流行病束手无策的时代反而叫人有点怀念。

  战争正在消失,人类打破了“丛林法则”“契诃夫法则”,原因在于核导弹的出现逼迫超级大国们采取积极和平的政策。恐怖组织并不能把我们拖回中世纪,我们不能面对恐怖组织的表演而反应过度。

  成功孕育着野心,当世界不为战争和饥荒担心时,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幸福和不死。而一旦出现生命的良药,就会引发激烈的政治冲突。历史上过往的战争都不及这场为了永恒青春的战争。

  人类追求幸福快乐的权利是与生而来的。尽管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我们总是不能提高幸福指数或只能短暂提高。我个人认为,这使得我们人类能不断地去追求和探索甚至索取。正是因为生物进化的淘汰,使得实现真正的幸福快乐,难度不亚于战胜老死。

  人类渴望成神。因为有机生命的限制,人类无法在其他星球和太空长时间居住,但人类正在突破这个限制,目前已可能创造出半机体生命,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无机生命。我们也在尝试获得一些特殊能力,例如长生不老,能够设计和创造生命,能够改造自己的身体,能够控制环境和天气,能够读心及远距离沟通,能够高速移动......在追求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过程中,人类慢慢地改变自己的特质,于是特质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

  发展不可能踩刹车。经济需要不断增长,否则经济的崩溃会拖垮社会。人类对于新科技的使用也要有限制。

  很多神论表示人类有灵魂,而猪则没有,但人类科学家查看过人类的各个角落,并没有灵魂,所以神论信徒对进化论恨之入骨。但在今天,如果杀死了一名美国公民,远比杀死一名阿富汗公民要反响大得多。

  这本充满哲学色彩的书籍,讲述了从智人征服世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到智人失去控制权等种种震撼人心的理论和证据,让我叹为观止。人类应该更关注这些问题,这本书是帮助人类找到方向的一条大道。

【读未来简史有感(精选8篇)】相关文章:

读《时间简史》有感15篇12-30

读《背影》有感(散文精选)09-04

读雨巷有感精选02-25

读《童年》有感(精选45篇)11-24

读《童年》有感 精选15篇09-25

读《童年》有感精选15篇01-28

读《童年》有感(精选15篇)01-28

读《老舍》有感(精选15篇)09-25

读边城有感(精选15篇)12-04

读边城有感精选15篇10-22